坎卦-論避凶脫險的人生應對
序卦傳:「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所以次過。
卦象-上下卦為重坎,坎為水,水深又深,裡外都是險,如水深滅頂。為重重險難,禍此為不單行之象。三爻卦為一陽爻(君子)被二陰爻(小人)困住,一陽陷入二陰之中,為陷險之象。
卦德:習坎,維心亨,乃以剛中,行有尚。學習如何出險,重點是掌握上下卦陽爻的剛中誠信,才能脫險;效法坎上下流動的水,流過千江萬水,終會匯入大海,不會盈滿氾濫。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坎以一陽陷二陰之中,是為坎陷之義。凡陽居陰中,為陷坎水也。陷者,水之體也。坎為險難之象,所謂時值艱危,雖聖人亦處無可如何之勢,其能自必者,惟心耳。
二、日講易經解義:天下不能無險阻之時,聖人貴有出險之用,惟秉陽剛中正之德,因時措宜。天下有事則定密策,決眾疑以成撥亂返正之功;天下無事則畫郊界,固封守以裕思深慮遠之略。此所以坎卦至險,而卦辭必言出險之道歟。
三、坎為流動的水,坎為穴,容易陷入,代表有凶險。水往低處流,會造成土地下陷的陷險。坎卦的卦中卦為山雷頤,用頤卦的節飲食慎言語,修身養性,無妄想無妄念為坎運的自處之道,保持心境開朗,遇事能沉著應付,凡事莫與人爭長短,以避險。
四、坎運可用山雷頤的修身養性來轉化,平時要不斷學習如何處理危機,不怕曲折磨難,遇到危險先了解問題在哪裡,適合用甚麼方法去脫險,以順利度過坎運,就像學游泳,懂水性,就不會不知所措。而學習如何脫險的重點在於掌握九二陽爻的要訣,腳踏實地,小心行事。以及九五陽爻,用中正剛健的心堅守正道,等待時機。
五、坎為缺陷之意,迷陷在物慾大海,而造成身敗名裂,易經是相對的,有缺陷必有優點,故坎卦之後就是離卦。
六、陽爻被陰爻掩蓋住,有隱伏之象。坎字象形“欠土” ,地不平,起起落落,易有陷阱,行走不易。
七、周易集注:坎為水者,四陰土坎也,二陽坎中之水也。
八、處在這一卦之時運,肯定心神忐忑,坐立難安。從卦象來看上下都是水,水深足可滅頂,令人惶恐擔憂! 序卦傳上篇:「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瞧~先別這麼擔憂吧! 在世間有為法而言,萬物萬事都有一體兩面,兩兩對待,沒有絕對的好,也不會絕對的壞,重點在于處世為人的一念初心,要以善為始。〝太上感應篇〞告誡我們:「福禍無門,惟人自召」,說明了心的重要。若能參透這兩句,就明白起心動念即生出吉凶禍福。尤其本命卦是坎的人,在面對人生各種磨難時更要小心謹慎,步步戒惕,畢竟面對的困難,比一般人多,如何平安度過,也是你這一世的重要課題。既然本命卦無法改變,我們就要時時堅守正道善念,回歸自性本心,修持善法來改變習性,在困境中也不忘學習應變之道,儲存抗壓的能量,必然能安然一生。
九、觀出世間之無為法,萬法唯心造,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心與境是一體、不二,一切因緣境遇皆是由心所現的影像,無論好壞、順逆、貧富、高低…一切萬象,皆如鏡中花、水中月,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觀自心清淨,了了分明,緣來則應,心不隨境轉,不攀緣、無我執,則自淨其意,沒煩惱。聽經聞法對坎卦時運及人生解惑有莫大的幫助,推薦您搜尋「賢首禪院」體佛法師的大方廣圓覺經講述YouTube影片。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人在坎險迭來之際,必須不斷學習如何渡濟危險,身處重重坎險,惟以孚信中實之德,用心洞察時勢,必以理而行,行而有格,於厲害福禍亦泰然處之,一切便會亨通,還有甚麼險難不能渡過。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卦上下皆坎,一陽陷於二陰中,為坎重之又得坎。陷益深而險益重,故名「習坎」。習,重複、備習也。坎,陷險也。陽實在中,為有孚心亨之象。
二、坎得乾之中爻,中實而為誠,誠則心有定主,利害得失不得而入。
三、周易集注:維者,繫也。尚者,有功可嘉尚也。身在坎中,可自主者,惟心。能誠信以維繫於其心,安於義命而不僥倖苟免,則此心有主,厲害福禍不能動搖,是以脫然無累,而心亨矣。
四、高島斷易:坎卦所以加一「習」字,正以勉人當習熟之而無忽焉。謂「習」有二義:一謂便習,即「學而時習之」之習,謂坎險難涉,必須便習諳練,方可以濟;如萬里風帆,賈客頻行而不懼,千重絕壑,樵夫徒步而忘危,何也?以其習熟也。一謂重習,上下皆坎,是取重疊之義,故曰「重險」。
五、一陽在中,中即心也,元陽開通,故曰「維心亨」,「心亨」者,亦即從乾「元亨」而來。以此行險,則孚而能格,亨無不通,故曰「行有尚」。大凡天下之事,處順則易,履逆則難,非有定識定力者所不敢行也。若魯莽行之,則鮮見其有功者矣。
六、高島斷易:世人皆以險為懼,而坎卦以「險而為用」,如天以險而成其高明,地以險而成其博厚,國以險而成其強大。險之為險,其用甚大,知險之為用,則可知坎之為用矣。君子法水之洊,而日新其德;法坎之習,而不倦其教。德以有常而不改,教以練習而不輟,惟有在重重險難中,方能顯出人性的光輝。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彖辭曰:習坎是在重重艱難險阻中找出路。險如流水,水之流,盈此通彼,不至盈溢而妄行,行常而不變,這是水的孚信。無異於人處於險難之時,用心觀察局勢之變,思出險之方,九五以剛中之德,光明正大,處之泰然,堅持至誠信念,步步為營,無一毫僥倖之心,自能成功出險而亨通無礙。
天之險,懸邈高遠不可登,風雷日月變化莫測,不能掌控,是無形之險。地之險,深山大澤各有險峻,不易踰越,是有形之險。王公大臣效法天險之無形,設置法令制度,以防範未然;效法地之有形,設置城郭溝池之險峻,以遏阻侵犯,捍衛國家,聖人讚嘆,在險難時機因時制宜,善用險以成濟險之用,用得其時而無往不利,真是大智慧啊!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是釋坎彖辭,以明處險之有道,而後可以出險也。
二、信與剛中是明處險之道,設險守國是明用險之方。處險有其道,用險有其方,雖居患難之中,有卒然之虞,預備而可無患,無人而不自得。
三、高島斷易:卦體上下虛而中實,知虛者皆水,而中實為土,虛處為陷,而中實為孚,孚者何?以心相格也。人能以心相格,其心自然亨通,所謂為忠信可涉波濤者,此也,亦所謂地利不如人和也,用險者尤宜留意!
四、習者,重複。周易集注:上險下險,故曰「習坎」。「水流不盈」者,足此通彼,未嘗氾濫而盈滿也。行險即水流,以其專赴於壑,故曰「行險」。坎,月之象;坎錯離,日之象;中爻震,雷之象;震錯巽,風之象,日月風雷為坎卦中之天象,故言「天險」也。坎卦四坤土,地之象也,中爻艮土,山陵之象也;坎,川之象也。中爻艮止,守之象也。九五居尊,王公之象;坤土中空,國之象。「時用」者,時有用也,險之為用,上極於天,中極於人,下極於地,故以「大矣哉」讚之。
五、高島斷易:水隨月為盈虛,朝潮夕泛,漲落有常,而未嘗失其時也。二五體乾皆中實,中者,心也,中實乃「有孚」,亦唯中實乃能「亨」。心所以亨者,以其剛之在中也;中有剛則心泰,心泰則神旺,神旺則一往直前,而所往有功,其行是可嘉尚也。
六、周易禪解:善於用觀心法看事的人,常會在阻塞中找到通路,習坎雖是險上加險,但是險如流水,不會盈滿四溢,也如潮汐,不會失去規律。只要堅持心中的誠懇,效法二、五的中實精神,就能亨通。抓牢這個念頭,不放鬆,不怕你不成功。
象曰 : 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大象傳說:水流不斷,為兩坎相迭之象。君子處於險難之時,效法水的恆常德行,日新其德而不厭,效法坎之習,不斷磨練其教學習事而不倦,養成未來突破艱困的學識和經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法習坎之義,而得治己治人之道也。洊,再至也。洊至,流而不息也,常久也。
二、周易集注:水洊習則恆久不已,是天下之有恆者莫如水也。「常德行」者,以此進德也。「習教事」者,以此教民也。德行常則德可久,教事習則教不倦也。
三、坎為水,水性至平,可為物之準則,故坎為通、為平,為中實之信。「洊」,屢、接連也。雷曰洊者,聲相續也;水曰洊者,流相續也。「常」者謂終始如一。「習」者謂一再不已。
四、習坎的意涵,除了危險,還有學習,這是自古聖賢人誘人向學的妙方。
初六,習坎,入於坎,窞,凶。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初六以陰柔之質,履險之始,習而未精,處於重重險難之下,所陷入的坎窞更深,其昏愚無才又上無應援,不克自濟,凶險可知。
小象辭說:初六陰爻占陽位,失位不正,無濟險之才,處於重重險難之下,本應學習九二陽剛孚信之德以出險,卻習而不精以至更深陷坎窞,因為失去濟險之道,無力自濟而有凶。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處重險之下,而失濟險之道也。窞,坎中之陷處。坎體本陷,而又入於窞,乃陷中之陷。
二、坎卦以一陽爻陷入二陰爻中,為陷險,必須要學習如何脫離坎險的困境,故曰「習坎」。因初六居在重坎之最下位,有入於坎窞之象。
初六爻動,變卦為水澤節,指逞強不知節制,又不量力而為就會陷入危險當中,錯卦為火山旅,旅者流浪,如果是做生意會跑路,綜反卦為風水渙,患者渙散,良浪在外,家庭事業自然也會渙散調。
三、高島斷易:初爻為卦之始,即為坎之始也。初爻習而未善,是以不能出坎,而反入於窞。窞為小陷,陷中之陷,小陷則陷愈深,而出愈難,如洞內之洞,喻陷入最底層,無法脫身,故凶。
四、「窞」,說文曰:「坎中更有坎也。」虞曰:「坎中小穴。」初、三兩爻皆陰,為空穴,故稱「窞」。
五、周易禪解:當危險出現時,不論為己為人,第一是要有誠信,同時要運用定力和慧力以濟險難。但是初六陰居陽位,無誠信可言,因此淹沒在惡習中,不能自拔。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象曰: 求小得,未出中也。
九二陽剛居中位,當坎險之時,陷險已深,但是九二剛柔相兼,秉陽剛之德,雖力求濟險,僅能求出險之小成。
小象辭曰:九二陽剛君子,以剛中孚信之德,力求濟險,但是被二陰柔小人困住,又無應援,德雖具而位不高,無法大有所為的遽出坎險,僅能先求小險得濟,這是因為九二雖居險中也能忍耐固守,不離中實孚信之心。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二身處險中,雖具剛中之才,而僅足小有濟也。小得,言未大也。
二、九二以剛中之德,求而有得,則險而不險,亨在其中也。故曰「未出中也」三、周易禪解:九二剛健孚信,然而身居下位,積習仍深,雖有小獲,短時間還不能達到聖賢的境界。
四、坎之卦中卦是震卦,會想要有所行動,因為外面還有坎險,不可急躁逞強有所動作。
五、九二陽爻居內卦之中,上下皆被群陰包圍難以自脫,故曰“坎有險"。
六、坎卦以陽爻得正為吉,以剛中之德自處,雖遇險尚可自免。
七、未出中者:一說九二未出中道,所以能小得;另一說九二居中尚未出坎險困境,所以只能求小得。
八、九二爻動,變卦為水地比卦,危險能跳脫出去就能小得成功的快樂,成功一定也要有師長的指導,為綜反卦地水師之象。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
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六三以陰柔居三多凶位,上下來去皆遇重重坎險,一險未平,一險又來,這樣的處境,就像頭枕在危險上,腳也踏在坎窞之中,此時更加不可衝動妄為,只需安分守己,以不變應萬變,以免陷入難以脫身的洞穴漩渦中。
小象辭曰:六三居下卦之極位,陰爻占陽位,不中不正,濟險能力不足,身處重險之中,進退來去皆無地不險,舉足蹈危,雖然費盡心力強行出險,也終是徒勞無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三上下皆險,而無濟險之才也。來,謂就下。之,謂往上。枕,倚著未安之意。
二、「來之」,往來之意。六三陰爻居陽位不中不正,又居三多凶之位,若以爻象而言,陽升陰降,九二升來到第三爻位,還是在坎險當中,故曰:來之坎坎。
三、周易集注:內外皆坎,「來之」之象也。下坎終而上坎繼,「坎坎」之象也。陽橫於內,卦中卦艮止不動,有「枕」之象。「險且枕」者,言面臨乎險而頭枕乎險也。「勿用」者,言終無出險之功,無所用也。
四、卦中卦是震卦,會一直想要有所行動,艮為止,有勿用之象。六三處境,前後皆有險,進退維谷,好像腳踏險境,頭又枕著險象似的,身處危地,需時時戒惕,不妄行妄為,應當效法乾卦第三爻,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的精神,故有“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
五、周易禪解:六三自以為剛強,可逃離陷阱,卻不知其前後都是險,被包圍在險象之中,很難有成。
六、高島斷易:「枕」,止也,安也,謂既履其險,且休止而暫息焉,雖一時未能出險,亦不至入而益深。若強與力爭,必致入於坎窞,而不可救矣。
七、自來豪傑,皆自困苦中磨礪而成。坎險足以厄人,亦實足以成人,若遇險而徒晏息偷安,是失險之時用矣,故曰「終無功也」。
八、坎為水,險也。「來之坎坎」,為前後左右都是坎水之險,如陷入坎窞之中。治水者,唯順其性以導之,愈築堤防水,水勢愈雍而愈猛,以致決堤崩岸,所傷益重,而徒勞無功,故爻戒以「勿用」,宜謹守本分,回歸自性本心,盡人事,聽天命,沒煩惱。
九、第三爻動,變卦為水風井卦,落入陷阱中被困住,為綜反澤水困卦之象,最後終會被刑罰制裁,成為錯卦嗜嗑卦之象。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象曰: 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六四下無應援,雖非能濟天下之險者,但是以其身居大臣之位,在坎陷艱難之時,更加勵其忠誠之心,以為事君之本,即使用最儉約的一樽酒,二簋之食,盛放在簡陋的瓦盤中,自明亮的窗牖,納進於君,雖皆菲薄至約之物,然其以禮自守,亦可饈王公,享宗廟,終得無咎。
小象辭曰:六四以陰居柔,是謹守本分的柔順大臣,雖非濟險之才,卻能以至誠不二的心意,上承九五,即使用簡約樸實的酒飯招待君王,不拘於禮數排場,以表其謙虛忠誠之心,在重重險難多懼之地,與九五君王剛柔親比,得其信任而擺脫危險。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四居濟險之任,唯忠順以事上也。樽,以盛酒。簋,外圓內方以盛食。貳,副也。缶,即酌器也。牖,在牆曰牖,為受明之處。剛柔,指四與五。際,即交際之際。
二、六四以陰爻居柔位,當位而在外卦,外柔為道行之大則。六四志在求平,行亦求安,以安分守己履坎險求解脫。
三、「樽酒」,坎為水、為酒。「簋貳」,竹器,中互震為蒼蕽竹。「用缶」,離中虛為缶象,亦為樽之象。缶,瓦器,中互艮土做成缶。牖,在牆曰牖,在屋曰窗。
四、「樽酒簋貳」,用缶和竹籃為食器,以表樸實節儉,「納約自牖」,六四陰爻占陰位,雖處於坎險之境,坎險已過一半,六四柔順得正,以誠信之心進納九五之君,終得九五君王信任,剛柔親比相與,共謀出險大計,故无咎。
五、周易禪解:六四柔而得正,與九五剛中之德相與,所謂因定發慧,從定入慧,避開了危險,正是出險之妙道也。酒代表真誠,菜代表襄助,瓦盤代表樸素,窗戶代表方便之門,這是啟發真如本性的開端,沒有災咎。
六、高島斷易: 「約」,儉也。「貳」以致其禮之隆。「缶」以昭其用之儉。「牖」,室中通明之處。坎為納,故曰「納」。
七、六四爻動變卦為澤水困。遇到困難時也會掩飾一下,為錯卦山火賁卦之象。因此凡事不能只看外表,也要看看內涵,做事有條不紊,為水風井卦之象。
九五,坎不盈,祇既平,無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九五以陽剛之才居尊位,其才勢均足以濟險,又當時將出坎險之際,此時坎陷尚未滿盈,只達齊平的程度,就像坎水患其不平衡,水流不斷就能持平而不盈,既平則沒有災咎。
小象辭曰:九五剛健中正,德位俱隆,有濟險之道,又處將濟之時,雖時與位即將出重險之外,也仍在坎陷之中,其剛中之德如水之不盈,但是在坎之時運,尚不足以濟時出險,是因為九五居中,與九二無應,力量不夠大。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五,才足濟險而又有出險之機也。祇,至也,抵也。中,謂剛中。未大者,乃時之掩乎中,而非中之不足濟乎時也。
二、高島斷易:彖傳曰「水流而不盈」,惟九五足以當之。水之德在平,平則險不為險也,是以無咎。坎穴也,穴中之水,不盈則平,盈則氾濫橫流,便有沖決之患。凡天下事,多以盈滿招災,水亦如是,唯其不盈而平,是以「無咎」。
三、坎之大用在坎險,若棄坎險則失坎之用,九五居二陰之間,仍在坎陷之中,祇既平,平則不陷。
四、三四五互艮,艮為山,坎若盈滿如山,那是大災難也。象曰「中未大也」,大猷滿也。艮為止,有齊平之意,坎流不斷,不致盈滿而溢,保持齊平則得安穩無險,否則大水為災,水亦何取大哉!
五、九五得正位,乘其時,可不盈而求其平,又能得中成坎之德用,九五之志已得其平,而無咎,故曰“祇既平,无咎”。
六、九五為卦主。坎卦要運用卦中卦山雷頤卦以得脫險。
七、祇通坻,坻為河床。水流不盈滿氾濫,始終與河床相平。
八、周易集注: 九五猶在險中,以其位言,有「坎不盈」之象,為坎水不盈滿,尚在坎也。「平」者,水盈而平也。九五陽剛中正,其上只有一陰,計其時亦將出險矣,故有「祇既平」之象,為平而出險也。言一時雖未平,將來必平也,平則無咎矣。
九、周易集注:「中」者,中德也。「未大」者,時也。九五中德雖具,而值坎之時運,未大其顯施而出險也。
十、九五爻動變卦為地水師。勞師動眾需有人領導,和大眾結合以志同道合,而成錯卦天火同人卦之象。大眾親比親和互相合作,則成綜反水地比卦。
上六,繫用徽纆,寘於叢棘,三歲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上六陰爻居坎險之極位,其才不足以濟險,習坎已久,卻還不知道警惕,以至有牢獄禁縛的懲罰,三年還不覺悟悔改,必凶。
小象辭曰:上六以陰柔之才,居坎險之極地,乘九五之剛,又下與六三不應,當存亡危急之秋,仍不知警惕,全失處險之道,無路可走,而至三年不得脫困之凶。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上居險之極,而終於莫濟也。繫,縛也。徽,三股索也。纆,兩股索也。寘,拘也,放置、囚禁之意。叢棘,重險難脫之地。
二、坎為罪、為獄,有叢棘之象,上六變爻,上卦為巽,巽為柔木、為繩、為長。中互為艮卦,艮為手,合而言之形成手被纆索捆縛,放置於四周有叢棘的牢房,以防其脫,故有“繫用徽纆,寘於叢棘”之象。
三、變卦的原則:自初爻到三爻,一年變一爻,三年變後,下卦變為離,坎錯為離卦,離為三,全卦成既濟卦則不凶,三年不得脫困之凶,故曰“三歲不得,凶”。
四、日講易經解義:初上二爻包坎體四爻之外,是六爻中陷坎之最甚者。
五、坎險,惟有運用智慧和光明才能出險,陷必有所麗,下一卦即為離卦。
六、上六爻動變卦為風水渙卦。知過改過,問題就會渙散掉,研究過錯之原因才能發展豐盛,為錯卦雷火豐卦之象。並且要節約節制,提高警覺,又成為綜反水澤節卦之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