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

顯示具有 易生活ABC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易生活ABC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咸卦-論情感交流,取之以正

咸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卦,如果妳(你)要問感情,未婚的卜到這一卦,是亨通吉祥的;若是已婚,就要當心身邊有小三的存在或是自己落入不正常的關係之中。有兩位名嘴作家都曾直指這是一個講述性交之卦的驚人之語,不能說全然不對,因為他們只從卦的表象狹隘判讀,並沒有深解咸卦的真正涵義所在;簡單說,易經是由伏羲畫卦、文王演繹、周公寫爻辭、孔子發揚贊述而來,所依據的就是宇宙中天地、日月、風雷、山澤八大現象以及天地萬物沒有不變的變易之原則定理,來象徵做人處事、應對進退之道的吉凶禍福。上經30卦尊天道,下經34卦論的就是人道;是從男女之道發端,用咸、恆的真理來象徵闡述人倫綱常。“咸”為無心之感,咸卦論的就是無私的感情交流以及人與人的真誠相處之道,沒有私念、私慾,用真情至誠則萬事亨通,就好像夫婦相處,男主外、女主內,內柔順持家而外剛強打拼,真誠相與、相須,並持之以恆,自然美滿亨通。為什麼兩位名嘴作家會用性交之卦來詮釋,有趣的就在咸卦的一到六爻正是用人的腳趾到臉部的肢體器官感應來象徵人與人的相應之感;因為咸卦是用少男下卦艮卦、少女上卦兌卦來成卦,男追女本來就會擺出低姿態去尊捧女性,而成女上男下互相愛慕感應的卦象。
 「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第一爻是從腳拇指的微微觸動來象徵少男少女懷春,情竇初開,雖然有愛慕之心,但是還很靦腆,縱然有了觸電的感覺,也止於萌芽未明階段,還不能有所行動,只因時機未到,怕呷快弄破碗。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到了第二爻,感覺從腳拇指上達到腿肚之象,如果光靠腳趾和腿肚的感應還無法向前行動,硬要往前就會跌倒,好似少男少女彼此愛慕之心漸漸滋長,雖然互有好感,蠢蠢欲動,但是少女怕失衿持,不能主動,所以還是固守在原地,以不變應萬變,感而不動才能免受毀譽之害。
 「九三。 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第三爻好似感覺已到腰部大腿的地方,大腿無法自主單獨行動,必須隨腿肚和腳趾而牽動,象徵仍然狀況不明,如果盲從或隨波而進就會遇到凶險,就像少男少女愛慕感應越來越強烈,少男血氣方剛而不自制,少女隨之起舞,就會發生後悔之事,而且這樣執意的盲從妄動也太卑下了。
「九四。貞吉,悔亡,幢幢往來,朋從爾思。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幢幢往來,未光大也。」
 第四爻就好像在腰部以上的位置,肢體已經可上下活動自如,也是心臟位置,象徵心思猶疑,如果能固守貞正就無災;就似少男、少女心神不定,忐忑猶豫,到底要再往前進一步追求呢?還是如如不動呢? 這種來回不定的心意是因為不夠光明正大的的關係。
「 九五。咸其脢,无悔。象曰:咸其脢,至未也。」 
 在第五爻,感應已深及後背;後背看不到前面的狀況,象徵少女不受引誘,如果這樣迴避誘惑的心志能堅守到底,就不會有後悔之事發生。
「 上六。咸其輔頰舌。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到了第六爻感應已到最上的面頰、唇、舌之位了,象徵少男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口若懸河、甜言蜜語的想要說服少女,但是這只是表面,並非發自內心的真誠。 這一爻就是聖人在告誡我們要提防被口蜜腹劍的小人所迷惑,好壞就看自己如何選擇、判斷;同時要誠信待人、言行一致,不可以只說不做,只承諾不實踐;這一爻沒有吉凶,守正就無咎。 
咸卦全卦的真正意涵,簡言之就是聖人在告誡我們要用無私的純正之心和人互相合作以得人和,時機未到之時不可妄動強求、擴大躁進或隨波逐流;反而要堅守正道,以靜制動,不受世俗誘惑,不能只說不做或用巧言令色的方法以達目的。用真誠謹慎的態度應對自然就能趨吉避凶、萬事亨通而恆久,所以接下來的就是恆卦。若夫妻、男女能以此咸卦為戒,感情自然就會長久幸福,工作事業、為人處世以此為鏡,當然也能發達亨通。

以下為2022/12/08重新整理之心法筆記--

澤山咸-論情感交流,取之以正。
       
下經三十四卦講人道,咸卦為下經之始,以男女為代表。序卦傳:「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 …男女之道不能無感,故授之以咸。」咸者感也,為无心之感,真心流露,天理人心无私,取之以正,則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寂然不動者性也,感而遂通者情也。

卦象-下艮為山,為少男,上兌為澤,為少女,山澤通氣,陰陽互相交感,六爻皆應。為夫婦之始,婚姻之道。
卦德-止而悅。健而能止,順而能悅,陰柔在外,陽剛在內,艮止則感之至,兌悅則應之至。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咸,取義於感。感之深者,莫如夫婦。故上經首乾、坤者,天地感而後有萬物。下經首咸、恆者,夫婦感而後有人倫也。咸卦二少相交,夫婦之始。恆卦二長相承,夫婦之終。所謂齊家而後國治天下平。

二、咸卦六爻皆取象於人身,初、二、三、六皆躁於感,戒逐物而馳。五無意於感,戒絕物而處。四為感之主,必守正至誠則得理服人,徇私則失其道,六爻所感各有深淺,悔吝吉凶亦各隨其象而顯,可見感之不可有意以求。

三、澤山咸為三陽三陰卦。萬物皆負陰而抱陽,假體是陰(身體是陰,在外),內心為陽(陽是自性,在內)。九四陽爻前進九五,同其類,剛下九三,同其類。在同類中,心意不定,往上往下,反覆不定,順其自然即可。

四、兌以止為本體,止以兌為應用,止而兌。上喜悅而下艮止,感情不能三心二意,以實心與人真誠相處,才能喜悅而亨通。

五、咸也代表感化。柔上而剛下,形成二氣相感而相應,萬事可通達。

六、咸是指真誠的感情,包括君臣、父子、夫婦、朋友...。

七、繫辭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咸,亨,利貞。取女吉。

君子相感,不外乎守正,正則感無不通,必亨。就如男女互相愛慕求取,若要亨通順利,就要堅守正道,合於禮儀,這樣結合才會吉祥。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卦體兌柔在上,艮剛在下,交相感應。卦德艮止則感之專,兌說則應之至。

二、周易禪解:夫有感應,必有所通,但感之與應,皆必以正,如世之取女,必以其禮,則正而吉矣。

三、咸,下艮為少男,上兌為少女,九三以陽居陽,為艮之主。上六以陰居陰,為兌之主。男女各得其正,所以亨、貞、吉。

四、君通天下之志,必有所感,彼此相交,自然流露,無私無欲,守正不偏。一如求取貞女,男下於女,必備六禮,守之以正,故取女之吉,惟其貞也。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孔子彖傳曰:咸者,是無私的交相感通。兌柔在上,艮剛居下,陰陽二氣上下相感互應,猶如少男降陽剛之尊,謙恭以禮的求取貞靜少女,守正不逾,得彼喜悅相從,所以亨通吉祥。天地陰陽交感無偏無私,而化生萬物,聖人以無我之心感化天下萬民而得天下和平。了解到天地之情,一施一受而造化萬物,皆感之以正,聖人之心亦是,則得天下和平感通,而天地萬類相與相求,無一不是陰陽感通之理,天下萬事萬物相感之情皆可顯見。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釋彖辭而極言之以見造化人事,皆不外於相感以正也。天地感,為陰陽之氣相通。化,為氣化。生,為形生。

二、咸,艮下兌上,陽剛陰柔一上一下,剛感而柔應,柔感而剛應,陰陽二氣感應相通,故曰「二氣感應以相與」,「二氣」即山澤之氣。

三、說,即悅。悅易失其正,惟知其止,則無徇情縱欲之過,可得亨通,故曰「止而說,亨利貞」。「男下女」者,凡婚姻之道,必女守貞靜,男則謙恭以禮相求,此為男女之正,故「取女吉」也。

四、高島斷易:剛柔之用,以氣相感,婚姻之道,以情相感,而少男少女,尤情之易感者,而見其相悅,亦以其情之易悅,則貴乎能止。艮之止無形,兌之悅無言,無形無言而感化神焉,君子觀於此,而天地人物感應之妙,皆可識矣。

大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大象辭曰:山高卻能以山之虛,在上容納一片沼澤,受澤水之潤,使山林草木得以生長茂盛,即是咸卦相感相與之象。君子領悟其象,雖然德行皆高於眾人,亦能以清澈之心,如山谷般虛無靜止,寬納天下人的好壞善惡,無私的感化教導愚昧之人,讓人人都能固守真誠,和睦相與。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之善受,能無我以通天下之感也。

二、虛者,無私也。受者,受人之善也。

三、周易集注:人之一心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者,虛故也。中無私則無感不通,聞一善言,見一善行,沛然若決江河矣。故山以虛,則能受澤,心以虛,則能受人。

四、君子以虛受人,指九五而言。虛者無我,則公正無私,能包育天下群生,上下相通,君臣合志,而天下和平。

五、高島斷易:天下至靜而虛者莫如山,惟山以虛,翕受澤氣。君子體此象以容人之善,故能湛其心於寂然不動之時,定其性於廓然大公之地。如舜之取人為善,禹之拜昌言,周公之吐哺握髮,皆虛己而受人者也。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初六處咸卦之初,有所感,其感尚微,如腳拇指的蠢動之感,還不足以付諸行動。

小象辭曰:初六好比少男少女清純相感,而最初的微微觸動,尚不足以有所行動,但是已經萌生向外追求心意相通之人的意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事之未至而心有感,欲動其將迎之心也。拇,足大指。咸其拇,謂感於最下之象。

二、初六為艮體之初爻。艮人象為手,初有“指”之象,艮卦綜反為震卦,震為足,代表腳拇指,亦可說對人有好感,比起拇指稱讚之意,所以本爻辭言「咸其拇」。

三、初六與九四陰陽顛倒相應,外指九四,志者心之所致也,初六志在與九四陰陽合一之象,故言「咸其拇,志在外也」。

四、陰爻主靜,初六時機未到,還不能踏出這一步,應該先以誠睦人,靜觀其變,不可急功好利,慎始才有善終。

五、周易禪解:咸卦雖以感為溝通的動力,但是不能違背本體寂然不動的原則,也要考慮時序的合宜與否,該行則行,當止則止,恰如其時則吉,所行過當則凶。

六、初六爻動變卦為澤火革,錯卦為蒙卦,綜反為火風鼎卦。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六二陰爻居靜,宜安然自守,不可躁行妄動,若心馳而順應所感,處事就容易錯亂而有凶。就像小腿肚無法自主行動,如果不順守行止依時的感應之理,就會有躁妄苟從的凶險,惟居靜以待,順乎理則吉。

小象辭曰:六二所感漸進於上應九五,但是所感尚淺,心意受阻,妄動必有凶險,幸而柔居正位,得中道之吉,惟順守柔中之德,依時而動,雖有凶險,也不至受其感所害。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二遇感而妄動,勉之以居靜則吉也。腓,足肚也。

二、六二陰爻位處拇之上,陰爻居靜為吉。腓為脛,為小腿肚,本不自動,隨足而動,但是足不宜躁動,足動則凶,腓亦失其吉。

三、六二陰爻占陰位,居下卦之中,居中得正,能順守貞靜之道,不失為吉,故曰「居吉」。

四、日講易經解義:止乎理而不遷曰居,從乎理而不拂曰順。居非不動,不妄動也。雖酬酢萬變,而其居自若也。順非從外,不苟從也。心主乎理,雖獨立而順自若也,不失乎貞,不害乎感,而作止語默,莫非天理之流行矣。

五、六二若動私情,變卦為大過則凶。若六二能居坤德之貞,則不足為害,且能得吉也。

六、六二變爻後,全卦為大過卦,有凶之象,如果有過錯就要反身悔過,修身養性,成為錯卦山雷頤卦,否則仍會有禍害發生,又回到綜反大過卦之象。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九三剛健,前進相應上六的動力很強,雖所感更甚,但是所處之地宜止,如大腿之動,猶不能自主,受制於上下而隨之以動,如果心無所主就恣意往隨,與眾動俱逐,豈無羞吝之事。

小象辭曰:九三陽居陽位,以剛明之才,居下卦之極,宜守艮止的定性之道,卓然自立,若心無定主,也和其下小人一般,不靜守以處,卻志在隨人,棄貴從賤,捨正應上六而受制於初二小人,其鄙吝可知。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當感而不能自主者,失感之貞也。股,髀也,隨足而動。處,謂靜守之意。下,謂卑陋之意。

二、咸卦二、三、四爻互卦為巽。巽為股。為風,不定之象。為柔木,有繩索之象。下卦為艮,艮為手,有執之象,手拿繩索繫於大腿,為無法自主之象,故曰: 「咸其股,執其隨」。

三、九三和九四、九五互乾,前進的動力很強,但是所處之地仍在下艮,與上六正應之心,受阻於四、五陽爻,反隨下而動,受制於小人。

四、「股」居足之上,股之下,為大腿之位,九三居下體之極,上體之下,受制於上下,猶如大腿的進退是聽心的意念,隨足而動,不能自主;九三和上六相應,陽爻本應向上,卻不上反下,以陽從陰,隨下而動,有君子悅小人,其志卑賤之象。

五、股肱之用應聽於心,如臣聽命於君,不得自專自用,否則會有悔吝之災。

六、九三陽居剛位,易剛愎自用,雖與上六正應,但是處於艮卦之極,更加不能妄動,應守艮止的根本之道,行止有度,不能隨眾俱動,如果心無所主,專於隨人,如是而往,就會有羞吝之事發生。故曰「往吝」。

七、日講易經解義:君子處世,當知所自審,咸之九三下從六二,為以陽從陰,而執其所隨,捨高而就卑,棄貴而從賤,志降身辱,其愆於理不甚乎。

八、九三爻動變卦為澤地萃。萃,要畜功畜德,萃集資源,而有錯卦山天大畜卦之象。功德大有積蓄,德行智慧自然會提升,成為綜反為地風升卦之象。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九四之感已達心的位置,心之感貴在守正,正則大公無私,而事得其理,物得其序,自然吉祥,不會有後悔之事。但是九四以剛居柔,失其正,心受外物所役,有所偏私,而違背守正的原則,如此心意游移不定,同類從四所思,紛紛溺於私欲,隨感而應,心豈能安定。

小象辭曰:九四能守正道,其心無私,自然不會有悔吝之事,也不會受私感其害。如果九四心思不定,情有所偏,往來於心者皆隨感而應,患得患失而狹隘暗昧,不夠光明正大。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君子所以感人,貴以公而不以私也。

二、九四居三陽爻之中,上下卦交接處,在三才之人位,三人行必有我師,象徵人之中心。互卦為乾卦,乾之四爻為或躍在淵,可上可下,四亦為多懼位,要守正謹慎。

三、周易集注:「憧憧」,往來貌。初感乎四,二感乎五,三感乎六者,往也。六感乎三,五感乎二,四感乎初者,來也。「朋」者,中爻三陽牽連也。「爾」者,其心也。「朋從爾思」者,言四與三、五共從乎心之所思也。                                                                                                                                                     
四、卦有內貞、外悔,九四居外卦,貴在守正,而得貞吉悔亡之象。亡,消失、沒有之意。

五、上兌為行,為往、為前進,下艮為止。故曰「憧憧往來」,為心意未定之意。九四已到心的位置。孟子:「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心會影響作為,因為四和三、五爻為同類,不知該上或下,心意不定,「思」者,九四陽剛應乎初六之柔,初乃四之所思也,三與五亦牽動受累,故曰「朋從爾思」。

六、九四爻動變卦為水山蹇卦。蹇者,難也。水高過山,平地必有災難。上坎,為加憂。當憂患災禍發生或受牽連時就要解決,成為綜反卦為雷水解卦之象。化解災難,君子就要涉過(突破艱難),與眾人同心,大公無私以反睽為合,是錯卦火澤睽卦之象。

九五,咸其脢,无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九五感於後脊之處,與心相背,為寂靜之地,有心絕物,而無私感,靜而不動,則無執隨之吝,何來有悔。

小象辭曰:九五以陽居尊位,得天時之運,應大公無私,物來則應,以撫天下人之心,如果九五置心於寂滅之地,一絕所感,僅以無悔自足,而失其正,所求不免太微末狹隘。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心於絕感,反失之者。

二、脢者:是與心相背的脊背肉,心在前,背在後,是不動之處。悔生於動,咸卦諸爻動而不靜,非所感者也,九五靜而不動,何來後悔。

三、九五剛中,為全卦之尊位,得天時之運,其心至誠無私,為「君子以虛受人」之君子。

四、九五爻動變卦為雷山小過。感情深厚還不定性,就會有小過之事發生。錯卦為風澤中孚,誠立於中而信孚於外,與人相應要誠心實意,守住爻辭的原則,否則仍然回到綜反小過卦之象。

上六,咸其輔頰舌。
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上六處咸之極,已感至臉頰,極盡於表面上的巧言令色,取悅於人。

小象辭曰:上六居上兌之極,陰柔不中,表面上以讒言取悅於人,是浮誇不誠,口若懸河的巧佞小人,為君子所惡。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感人以言而無其實,所以為不誠者戒也。輔頰舌,皆所以為言者。滕,通騰。騰口說,為張口聘辭,滔滔不絕之貌
二、咸卦之上六變爻後,上卦為乾,乾為首,為頭,二、三、四爻互卦為巽,巽為伏入。咸上卦為兌,卦意為口舌,合而言之形成為臉頰口舌的感應,故有「咸其輔頰舌」之象。輔,近牙之肉,與牙相依。頰,臉龐。輔在內,頰在外,舌動則輔頰隨之。

三、人之相感,貴在心誠,不在言語之悅。雖然言辭不可偏廢,但是言不由衷,行事巧佞,辭語工飾,凶咎不言可知矣。

四、上六陰爻居柔位,得正,為咸卦之極位,象徵感應已由內心展現到外表,告誡君子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信口開河。
 
五、上六沒有吉凶,是要看個人的行為正與不正而定。
 
六、上六爻動變卦為天山遯卦。遯者,退也。知道有口舌之災,就要趕緊退離。錯卦為山澤損卦,感情太好而傷心不捨會受傷害,如果感情用事,發生困惑,就要反求諸己,退而修身養性,成為綜反卦之雷天大壯卦之象。壯大成功,君臨天下,要與人和睦相處,為臨卦之象。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離卦:論依附之道。


離為火:論依附之道。

離者,麗也,明也,為依附、附著之意。離為火,兩火相疊,火熱炙烈,無常形,需附麗於物而彰其形。
序卦傳曰:「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

卦象-上離下離,二陰四陽,卦體中虛,虛則能明,一如火焰內虛而外明,是故善離莫如火。離之為卦,柔居中,以二剛包一柔,即二剛畜一柔。

卦德-麗明。離為麗乎光明,惟正以出之,而順以成之,故成炳照萬物之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離者,麗也。一陰附於二陽之間,又明也,以其中虛則明也。離為火,以火體本虛,麗於物而始明也。
二、本命卦為離的人,個性急躁,易生問題。離卦時運要保持平和,和藹親切。
三、文王序上經,始於乾坤,終於坎離者,以坎得乾之中畫,離得坤之中畫。故坎離者,天地之心也。
四、高島斷易:坎離互錯,說明在遇險、涉險時應改以攀附,才能脫險,此即坎離交互為用之法。
五、高島斷易: 「火本無質,有所麗而焰生,心亦無形,有所麗而神發」,附著的對象是正當的,就會亨通。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孔子彖曰:離代表附著、附麗。宇宙萬物天地人三才各有所附麗,才會得到亨通生存,就像日月依附在天上而成象,以照耀天下萬物,百榖草木依附在土地上,得以滋潤而生長成形,為人君者位於天地之中,智周萬物,具備重明之德,內外所依附者惟正道,則一明無不明,一正無不正,而化成天下明治之功。
於卦象而言,二五陰爻柔中,六五得上卦中,所居未正,在三才的天位,為人君者以重明之德治於上,足以辨忠佞,六二得下卦中,既中且正,在三才的地位,為人臣者以中順之德附於下,能行之以正,六二柔順中正附麗於君,不卑不諂,君臣上下合志,故亨,是以如牝牛易畜,惟畜其柔順至正之德而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釋彖辭以明天地君臣各得其所麗之道也。重明者,重離也,指人君明而又明,明之不息也。正者,明德其正,不為苛察。柔麗乎中正,指六二言。
二、離附物而明,五為天位,故上離有「日月麗乎天」之象。二為地位,故下離為「百穀草木麗乎土」之象,皆因所麗而顯。
三、「柔麗乎中正」指六二而言,為離卦之主。六二以柔處柔,居中且正,如牝牛之至柔至順,正之至也,故得吉。
四、高島斷易:離以中虛而成,人心亦中虛,虛則靈,靈則明,明則通矣,故離為火,人心亦為火,離取明,人心亦取其明。火本無質,有所麗而成其形,心亦無形,有所麗而神發。人心莫有不麗,麗於目為視,麗於耳為聽,麗於口為食,麗於身則進退周旋皆是也。然麗於道則正,麗於欲則邪,麗於德則中,麗於利則偏,邪而偏者必塞,中且正者乃亨。由一人之心,而及於眾人,則天下無不化矣。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大象傳曰:重明相繼而起,為重離之象。所謂內明明道,外明明德,即為君子大人所彰顯的繼明之學,也是古聖先賢相續不已的古今之德,光被四方,如日月照耀天下,光明連綿不斷,無遠弗屆。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大人自純其明德之功,而光被乎世也。作,起也。繼明,內卦之明,繼以外卦之明,明之相續也。
二、周易集注:大人以德言則君子,以位言則王者。其所謂明者,應事接物,邪正得失,內外皆明也,《彖》言二、五〝君臣〞,以〝重明〞言之,為上下明也。《象》言〝明兩作〞皆君也,以〝繼明〞言之,為前後明也。
三、「明兩作」者,為內外兩離也。
四、大人之明,光照四方,辨忠邪,達事理;大人之德,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

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初九以剛居陽位,剛健躁動,行事急求表現,但是處在離卦之初,邪正紛雜交錯,時機不宜,又無應援,不可貿然妄行,只能用謙卑敬慎的態度履事,自然沒有災咎。
小象辭曰:初九居內卦之始,如離日之初,作事謀始之時,善惡紛錯不明,初九雖剛健好動,如果從開始就能秉剛明之德,敬慎行事,腳踏實地,不妄動,就能避免禍害發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人之不可易於處事,而當敬以持之也。履,在下之象。錯然,紛雜、錯落之貌。
二、履者,行也。也有腳踏實地、實踐之意。初變為艮,艮為徑路,有交錯之象。艮綜反為震,震為足,有履之象。
三、日講易經解義:聖人於未明者,教之以明。於已明者,教之以敬。假使致知明善以後,不加以謹幾慎獨之功,則高明者失足,與卑暗者之妄行何異乎?敬之一言通於六位,而特舉初以蓋之,所謂敬其初而後能敬其終也。
四、火性炎上,有行之象。初九陽爻積極上進,但是前方狀況不明,與四無應,如果魯莽急躁,橫衝直撞,就會腳步錯亂陷入危險。初變為艮,艮為止,有安定之象,定則生慧,慧則無咎。
五、初九陽爻在陰爻之下,能謙虛敬慎,惟敬則可避其咎矣,故曰「敬之,无咎」。避咎之道,惟在行事之始以敬,敬則慎,慎則無咎。
六、初九爻動,變卦為火山旅卦。如果行事未守謹慎恭敬之心,遭到災咎,必無容身之處而致四處遊離,而有火山旅卦之象。所以凡事要懂得節制,不可魯莽急躁,即為錯卦水澤節卦之象,才能慢慢豐盛發展,則成綜反為雷火豐卦之象。

六二,黃離,元吉。
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六二具備文明中正之德,向上附麗於文明中順之君,不失中道,為臣道之最中者,此黃離文明之吉,是大善而吉之道。
小象辭曰:六二陰占陰位,居中且正,以坤黃離柔中之德上麗於六五之君,能無過亦無不及而元吉,其光而不耀是合於中正之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人臣能以中正之道而上麗乎其君也。黃,中色,文之美,文明也。黃離,美之盛也。
二、離卦六二位處中正,取坤之德,離中爻為坤土,坤土為黃色,黃之象也,故曰「黃離」。離為附麗,黃為中色,「黃離」者,柔麗乎中正也。六二也是坤卦和離卦之主,得中且正,有光明中正的之德。
三、六二如春天陽光,地面得日光普照,萬物得以生長,是以離道以全,離用以成,是為大吉大利之象。故曰:「黃離,元吉」。
四、六二爻動變卦為火天大有,告誡運勢好也要謙虛,才能大有收穫,要親近賢德之人,與其同心同德,即為錯卦水地比卦之象。也要與人同心協力、互相合作,事業工作才會有進展,成為綜反卦同人卦之象。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九三居下卦之極位,是前明將盡,由明入晦之時運,為盛衰相倚之常,日落之明,如人生過半,各方面都開始走下坡,智力皆難與時強爭,此時如果不樂天知命的敲著瓦缶而歌,自得其樂,就會有未老而感傷垂暮之年,其時不久,必凶。
小象辭曰:九三有日薄西山,光明漸晦之象,處此時運,當知安於氣數之常,順其自然,而盛極將衰之時,道德功業又何以能長久。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人當安常以貞遇,而戒徒憂之無益也。缶,常用之器,腹大口小。
二、九三日昃之離,離卦中互為兌,兌為西。為日薄西山,由明入晦之象。
三、九三變為震,震為鼓。離中虛,為大腹,有缶之象,可鼓而有節。中互為兌,兌為口,有歌之象。耋,為人壽八十之謂。
四、九三下卦之極位,有日過中午而昃之象,離日應在正中午,但九三已偏西,不得中和之道,喻依附不得時。
五、人至老若不樂天知命,不鼓缶而歌,反哀怨嗟嘆老之將至,不但無益,反促其死,所以本爻言凶之象。
六、孔子發奮忘食,有德則樂,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衛武公年九十五,猶以箴言戒於側。聖賢以及時聞道為樂,以永不聞道為憂,豈有教人以時數將盡,以樂消日之理乎?
七、九三變爻為火雷嗜嗑卦。喻時機已過,如果不識時務,強行妄動,恐怕有刑罰之災,在此時與人共事更要以誠相待,以免陷入困井,成為錯卦井卦之象。若陷入困井,不要試圖掩飾,而是要努力充實內涵,為綜反卦為山火賁卦之象。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九四陽居陰位,不中不正,處在二火相傳之際,莽撞激進,突如其來的僭逼柔弱之主,剛烈氣焰,有如火焚一般,使其大禍臨頭以致喪命,甚至身敗名裂遭世人唾棄。
小象辭曰:九四剛而不中,猝不及防的魯莽暴躁,就像火焰猛烈,必致焚如、死如的險境,無地容身。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四以剛侵上,而不容於世也。突如其來,言猝至不及防也。無所容,言焚死棄也。
二、離為火,九四上下皆火,火炎向上,其勢尤烈,故取灶火突出竄上來,而有焚物之喻,中互為巽,巽為柔木,為風,火借風燃於木,有焚如象。中互兌,兌為毀折,有死如、棄如之象,離本身又有離棄之象。(如為語助詞)
三、此爻喻尋求依附時,行為要守正,不可趁人之危或用脅迫手段。以免惹禍上身,禍不單行而無所容之地。
四、九四不中不正,當上下兩火相接之時,焚而死,死而棄,其勢相連,其禍甚凶。
五、高島斷易:九四變為艮,艮為門,有鬼門之象,故曰「死如」。中互為兌,兌刑人,刑人於市,眾棄之,故曰「棄如」。四在二火相續之際,下卦之火將熄,上卦之火又熾,火炎於上,其勢尤烈,焚而死,死而棄,其勢相連,其禍甚凶。
六、「焚如、死如、棄如」皆為九四之凶 。九四居重剛之上,猶如灶外突出之火,氣焰剛烈,能焚物,故有「焚如」之象。四居多懼之地,剛而不中,魯莽暴躁,行事激進,容易遭逢大禍以致喪命,故有「死如」之象,其所作所為不容於天下,甚至身敗名裂遭人唾棄,故有「棄如」之象。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六五以柔居尊位,位不得其正,因為附麗於上下陽剛之中,以致強臣壓主,王權受制而憂形於色,淚流滿面,憂戚嘆氣,幸而六五能以文明之德,撥亂防危,勵精圖治,終能化險為夷 ,故吉。
小象辭曰:六五受迫於六四莽躁之臣,卻能有收主權固王位,是其所行皆明德在中,能以憂惕之心,杜絕奸佞,六五之吉,明於用人,與上九王公陰陽互麗而正邦之故。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五明於保位之義,而出之以憂懼之心也。離,即麗也。
二、離為目,離錯坎,坎為水,自目中出,為「涕沱」之象。「若」,狀態之義。坎為加憂,有「戚」之象,中互為兌,兌為口,有「嗟」之象。合而言之,故曰:「出涕沱若,戚嗟若。」
三、六五經九三之日昃,九四之焚如,分離破碎之餘,而以明德在中,反躬自治,能先天下之憂而憂,故終得吉矣。
四、王為六五,公指上九。六五要附麗於上九陽爻,方能有得救的機會,因六五以柔居尊位,為代君之象,亦有離代乾為王之象,故曰「離王公也」。
五、離之全卦,二五兩偶內外相應,二居中正位,如日方中;六五得中居尊位,為大象之「大人以繼明照乎四方」,均得其吉。
六、六五爻動變卦為天火同人卦。同人卦先後天同位,有化險為夷的特性,要結合同心同德的人和有智慧的師長來領導,有錯卦地水師卦之象,並能大有展進 ,成為綜反卦為火天大有卦之象。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上九以陽居離卦之極,具剛明之德,剛而不過,六五君王任命上九出征,消弭叛亂,誅殺禍患源頭,但是對捕獲的附從黨羽,則施以教化,不濫殺無辜,為無咎之道。
小象辭曰:上九剛健正義,居明之極,其光明智慧足以教化百姓,奉六五君王之任用出師,戡亂除害,以正邦定國,天下歸心。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剛與明交濟,故能行師而奠邦也。折首,誅其首惡也。醜,類也。
二、離為火,為戈兵,上九變為震,震為震動,有「出征」之象。「首」者首惡,「匪」者非也。 「醜」者類也,為附從之人。
三、上九一陽在上,陽剛果斷,位於離卦之極位,光明普照,明辨是非。
四、離錯為坎,坎有盜寇之象,九四爻動為坎、為盜寇。因離為光明之義,所以上九負王命征討,直剿匪寇,誅殺魁首,故曰「有嘉折首」。不擒獲同黨醜類不濫殺無辜,故曰「獲匪其醜」。替國家排除困難,安邦定國,使百姓安心,全國信服,故曰「无咎」。
五、周易集注:「王」指六五。離為日,有王之象。「用」者,指上九也。五附麗於上九,用之象也。「有嘉」者,嘉上九折匪首之功也。「折首,獲匪其醜」,即可嘉之事也。乾陽為「首」。
六、上九爻動為雷火豐卦。當事業盛大時,如果沒有用謹慎的心維護
,事業就會渙散,成為錯卦為風水渙卦之象,甚而渙散逃跑,為綜反卦火山旅卦之象。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坎卦:論避凶脫險的人生應對

坎卦-論避凶脫險的人生應對

序卦傳:「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所以次過。

卦象-上下卦為重坎,坎為水,水深又深,裡外都是險,如水深滅頂。為重重險難,禍此為不單行之象。三爻卦為一陽爻(君子)被二陰爻(小人)困住,一陽陷入二陰之中,為陷險之象。

卦德:習坎,維心亨,乃以剛中,行有尚。學習如何出險,重點是掌握上下卦陽爻的剛中誠信,才能脫險;效法坎上下流動的水,流過千江萬水,終會匯入大海,不會盈滿氾濫。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坎以一陽陷二陰之中,是為坎陷之義。凡陽居陰中,為陷坎水也。陷者,水之體也。坎為險難之象,所謂時值艱危,雖聖人亦處無可如何之勢,其能自必者,惟心耳。
二、日講易經解義:天下不能無險阻之時,聖人貴有出險之用,惟秉陽剛中正之德,因時措宜。天下有事則定密策,決眾疑以成撥亂返正之功;天下無事則畫郊界,固封守以裕思深慮遠之略。此所以坎卦至險,而卦辭必言出險之道歟。
三、坎為流動的水,坎為穴,容易陷入,代表有凶險。水往低處流,會造成土地下陷的陷險。坎卦的卦中卦為山雷頤,用頤卦的節飲食慎言語,修身養性,無妄想無妄念為坎運的自處之道,保持心境開朗,遇事能沉著應付,凡事莫與人爭長短,以避險。
四、坎運可用山雷頤的修身養性來轉化,平時要不斷學習如何處理危機,不怕曲折磨難,遇到危險先了解問題在哪裡,適合用甚麼方法去脫險,以順利度過坎運,就像學游泳,懂水性,就不會不知所措。而學習如何脫險的重點在於掌握九二陽爻的要訣,腳踏實地,小心行事。以及九五陽爻,用中正剛健的心堅守正道,等待時機。 
五、坎為缺陷之意,迷陷在物慾大海,而造成身敗名裂,易經是相對的,有缺陷必有優點,故坎卦之後就是離卦。
六、陽爻被陰爻掩蓋住,有隱伏之象。坎字象形“欠土” ,地不平,起起落落,易有陷阱,行走不易。
七、周易集注:坎為水者,四陰土坎也,二陽坎中之水也。
八、處在這一卦之時運,肯定心神忐忑,坐立難安。從卦象來看上下都是水,水深足可滅頂,令人惶恐擔憂! 序卦傳上篇:「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瞧~先別這麼擔憂吧! 在世間有為法而言,萬物萬事都有一體兩面,兩兩對待,沒有絕對的好,也不會絕對的壞,重點在于處世為人的一念初心,要以善為始。〝太上感應篇〞告誡我們:「福禍無門,惟人自召」,說明了心的重要。若能參透這兩句,就明白起心動念即生出吉凶禍福。尤其本命卦是坎的人,在面對人生各種磨難時更要小心謹慎,步步戒惕,畢竟面對的困難,比一般人多,如何平安度過,也是你這一世的重要課題。既然本命卦無法改變,我們就要時時堅守正道善念,回歸自性本心,修持善法來改變習性,在困境中也不忘學習應變之道,儲存抗壓的能量,必然能安然一生。
九、觀出世間之無為法,萬法唯心造,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心與境是一體、不二,一切因緣境遇皆是由心所現的影像,無論好壞、順逆、貧富、高低…一切萬象,皆如鏡中花、水中月,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觀自心清淨,了了分明,緣來則應,心不隨境轉,不攀緣、無我執,則自淨其意,沒煩惱。聽經聞法對坎卦時運及人生解惑有莫大的幫助,推薦您搜尋「賢首禪院」體佛法師的大方廣圓覺經講述YouTube影片。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人在坎險迭來之際,必須不斷學習如何渡濟危險,身處重重坎險,惟以孚信中實之德,用心洞察時勢,必以理而行,行而有格,於厲害福禍亦泰然處之,一切便會亨通,還有甚麼險難不能渡過。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卦上下皆坎,一陽陷於二陰中,為坎重之又得坎。陷益深而險益重,故名「習坎」。習,重複、備習也。坎,陷險也。陽實在中,為有孚心亨之象。
二、坎得乾之中爻,中實而為誠,誠則心有定主,利害得失不得而入。
三、周易集注:維者,繫也。尚者,有功可嘉尚也。身在坎中,可自主者,惟心。能誠信以維繫於其心,安於義命而不僥倖苟免,則此心有主,厲害福禍不能動搖,是以脫然無累,而心亨矣。
四、高島斷易:坎卦所以加一「習」字,正以勉人當習熟之而無忽焉。謂「習」有二義:一謂便習,即「學而時習之」之習,謂坎險難涉,必須便習諳練,方可以濟;如萬里風帆,賈客頻行而不懼,千重絕壑,樵夫徒步而忘危,何也?以其習熟也。一謂重習,上下皆坎,是取重疊之義,故曰「重險」。 
五、一陽在中,中即心也,元陽開通,故曰「維心亨」,「心亨」者,亦即從乾「元亨」而來。以此行險,則孚而能格,亨無不通,故曰「行有尚」。大凡天下之事,處順則易,履逆則難,非有定識定力者所不敢行也。若魯莽行之,則鮮見其有功者矣。
六、高島斷易:世人皆以險為懼,而坎卦以「險而為用」,如天以險而成其高明,地以險而成其博厚,國以險而成其強大。險之為險,其用甚大,知險之為用,則可知坎之為用矣。君子法水之洊,而日新其德;法坎之習,而不倦其教。德以有常而不改,教以練習而不輟,惟有在重重險難中,方能顯出人性的光輝。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彖辭曰:習坎是在重重艱難險阻中找出路。險如流水,水之流,盈此通彼,不至盈溢而妄行,行常而不變,這是水的孚信。無異於人處於險難之時,用心觀察局勢之變,思出險之方,九五以剛中之德,光明正大,處之泰然,堅持至誠信念,步步為營,無一毫僥倖之心,自能成功出險而亨通無礙。
天之險,懸邈高遠不可登,風雷日月變化莫測,不能掌控,是無形之險。地之險,深山大澤各有險峻,不易踰越,是有形之險。王公大臣效法天險之無形,設置法令制度,以防範未然;效法地之有形,設置城郭溝池之險峻,以遏阻侵犯,捍衛國家,聖人讚嘆,在險難時機因時制宜,善用險以成濟險之用,用得其時而無往不利,真是大智慧啊!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是釋坎彖辭,以明處險之有道,而後可以出險也。
二、信與剛中是明處險之道,設險守國是明用險之方。處險有其道,用險有其方,雖居患難之中,有卒然之虞,預備而可無患,無人而不自得。
三、高島斷易:卦體上下虛而中實,知虛者皆水,而中實為土,虛處為陷,而中實為孚,孚者何?以心相格也。人能以心相格,其心自然亨通,所謂為忠信可涉波濤者,此也,亦所謂地利不如人和也,用險者尤宜留意! 
四、習者,重複。周易集注:上險下險,故曰「習坎」。「水流不盈」者,足此通彼,未嘗氾濫而盈滿也。行險即水流,以其專赴於壑,故曰「行險」。坎,月之象;坎錯離,日之象;中爻震,雷之象;震錯巽,風之象,日月風雷為坎卦中之天象,故言「天險」也。坎卦四坤土,地之象也,中爻艮土,山陵之象也;坎,川之象也。中爻艮止,守之象也。九五居尊,王公之象;坤土中空,國之象。「時用」者,時有用也,險之為用,上極於天,中極於人,下極於地,故以「大矣哉」讚之。
五、高島斷易:水隨月為盈虛,朝潮夕泛,漲落有常,而未嘗失其時也。二五體乾皆中實,中者,心也,中實乃「有孚」,亦唯中實乃能「亨」。心所以亨者,以其剛之在中也;中有剛則心泰,心泰則神旺,神旺則一往直前,而所往有功,其行是可嘉尚也。
六、周易禪解:善於用觀心法看事的人,常會在阻塞中找到通路,習坎雖是險上加險,但是險如流水,不會盈滿四溢,也如潮汐,不會失去規律。只要堅持心中的誠懇,效法二、五的中實精神,就能亨通。抓牢這個念頭,不放鬆,不怕你不成功。

象曰 : 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大象傳說:水流不斷,為兩坎相迭之象。君子處於險難之時,效法水的恆常德行,日新其德而不厭,效法坎之習,不斷磨練其教學習事而不倦,養成未來突破艱困的學識和經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法習坎之義,而得治己治人之道也。洊,再至也。洊至,流而不息也,常久也。
二、周易集注:水洊習則恆久不已,是天下之有恆者莫如水也。「常德行」者,以此進德也。「習教事」者,以此教民也。德行常則德可久,教事習則教不倦也。
三、坎為水,水性至平,可為物之準則,故坎為通、為平,為中實之信。「洊」,屢、接連也。雷曰洊者,聲相續也;水曰洊者,流相續也。「常」者謂終始如一。「習」者謂一再不已。
四、習坎的意涵,除了危險,還有學習,這是自古聖賢人誘人向學的妙方。

初六,習坎,入於坎,窞,凶。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初六以陰柔之質,履險之始,習而未精,處於重重險難之下,所陷入的坎窞更深,其昏愚無才又上無應援,不克自濟,凶險可知。
小象辭說:初六陰爻占陽位,失位不正,無濟險之才,處於重重險難之下,本應學習九二陽剛孚信之德以出險,卻習而不精以至更深陷坎窞,因為失去濟險之道,無力自濟而有凶。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處重險之下,而失濟險之道也。窞,坎中之陷處。坎體本陷,而又入於窞,乃陷中之陷。
二、坎卦以一陽爻陷入二陰爻中,為陷險,必須要學習如何脫離坎險的困境,故曰「習坎」。因初六居在重坎之最下位,有入於坎窞之象。
初六爻動,變卦為水澤節,指逞強不知節制,又不量力而為就會陷入危險當中,錯卦為火山旅,旅者流浪,如果是做生意會跑路,綜反卦為風水渙,患者渙散,良浪在外,家庭事業自然也會渙散調。
三、高島斷易:初爻為卦之始,即為坎之始也。初爻習而未善,是以不能出坎,而反入於窞。窞為小陷,陷中之陷,小陷則陷愈深,而出愈難,如洞內之洞,喻陷入最底層,無法脫身,故凶。
四、「窞」,說文曰:「坎中更有坎也。」虞曰:「坎中小穴。」初、三兩爻皆陰,為空穴,故稱「窞」。
五、周易禪解:當危險出現時,不論為己為人,第一是要有誠信,同時要運用定力和慧力以濟險難。但是初六陰居陽位,無誠信可言,因此淹沒在惡習中,不能自拔。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象曰: 求小得,未出中也。

九二陽剛居中位,當坎險之時,陷險已深,但是九二剛柔相兼,秉陽剛之德,雖力求濟險,僅能求出險之小成。
小象辭曰:九二陽剛君子,以剛中孚信之德,力求濟險,但是被二陰柔小人困住,又無應援,德雖具而位不高,無法大有所為的遽出坎險,僅能先求小險得濟,這是因為九二雖居險中也能忍耐固守,不離中實孚信之心。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二身處險中,雖具剛中之才,而僅足小有濟也。小得,言未大也。
二、九二以剛中之德,求而有得,則險而不險,亨在其中也。故曰「未出中也」 三、周易禪解:九二剛健孚信,然而身居下位,積習仍深,雖有小獲,短時間還不能達到聖賢的境界。
四、坎之卦中卦是震卦,會想要有所行動,因為外面還有坎險,不可急躁逞強有所動作。
五、九二陽爻居內卦之中,上下皆被群陰包圍難以自脫,故曰“坎有險"。
六、坎卦以陽爻得正為吉,以剛中之德自處,雖遇險尚可自免。
七、未出中者:一說九二未出中道,所以能小得;另一說九二居中尚未出坎險困境,所以只能求小得。
八、九二爻動,變卦為水地比卦,危險能跳脫出去就能小得成功的快樂,成功一定也要有師長的指導,為綜反卦地水師之象。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
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六三以陰柔居三多凶位,上下來去皆遇重重坎險,一險未平,一險又來,這樣的處境,就像頭枕在危險上,腳也踏在坎窞之中,此時更加不可衝動妄為,只需安分守己,以不變應萬變,以免陷入難以脫身的洞穴漩渦中。
小象辭曰:六三居下卦之極位,陰爻占陽位,不中不正,濟險能力不足,身處重險之中,進退來去皆無地不險,舉足蹈危,雖然費盡心力強行出險,也終是徒勞無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三上下皆險,而無濟險之才也。來,謂就下。之,謂往上。枕,倚著未安之意。
二、「來之」,往來之意。六三陰爻居陽位不中不正,又居三多凶之位,若以爻象而言,陽升陰降,九二升來到第三爻位,還是在坎險當中,故曰:來之坎坎。
三、周易集注:內外皆坎,「來之」之象也。下坎終而上坎繼,「坎坎」之象也。陽橫於內,卦中卦艮止不動,有「枕」之象。「險且枕」者,言面臨乎險而頭枕乎險也。「勿用」者,言終無出險之功,無所用也。
四、卦中卦是震卦,會一直想要有所行動,艮為止,有勿用之象。六三處境,前後皆有險,進退維谷,好像腳踏險境,頭又枕著險象似的,身處危地,需時時戒惕,不妄行妄為,應當效法乾卦第三爻,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的精神,故有“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
五、周易禪解:六三自以為剛強,可逃離陷阱,卻不知其前後都是險,被包圍在險象之中,很難有成。
六、高島斷易:「枕」,止也,安也,謂既履其險,且休止而暫息焉,雖一時未能出險,亦不至入而益深。若強與力爭,必致入於坎窞,而不可救矣。
七、自來豪傑,皆自困苦中磨礪而成。坎險足以厄人,亦實足以成人,若遇險而徒晏息偷安,是失險之時用矣,故曰「終無功也」。
八、坎為水,險也。「來之坎坎」,為前後左右都是坎水之險,如陷入坎窞之中。治水者,唯順其性以導之,愈築堤防水,水勢愈雍而愈猛,以致決堤崩岸,所傷益重,而徒勞無功,故爻戒以「勿用」,宜謹守本分,回歸自性本心,盡人事,聽天命,沒煩惱。
九、第三爻動,變卦為水風井卦,落入陷阱中被困住,為綜反澤水困卦之象,最後終會被刑罰制裁,成為錯卦嗜嗑卦之象。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象曰: 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六四下無應援,雖非能濟天下之險者,但是以其身居大臣之位,在坎陷艱難之時,更加勵其忠誠之心,以為事君之本,即使用最儉約的一樽酒,二簋之食,盛放在簡陋的瓦盤中,自明亮的窗牖,納進於君,雖皆菲薄至約之物,然其以禮自守,亦可饈王公,享宗廟,終得無咎。
小象辭曰:六四以陰居柔,是謹守本分的柔順大臣,雖非濟險之才,卻能以至誠不二的心意,上承九五,即使用簡約樸實的酒飯招待君王,不拘於禮數排場,以表其謙虛忠誠之心,在重重險難多懼之地,與九五君王剛柔親比,得其信任而擺脫危險。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四居濟險之任,唯忠順以事上也。樽,以盛酒。簋,外圓內方以盛食。貳,副也。缶,即酌器也。牖,在牆曰牖,為受明之處。剛柔,指四與五。際,即交際之際。
二、六四以陰爻居柔位,當位而在外卦,外柔為道行之大則。六四志在求平,行亦求安,以安分守己履坎險求解脫。
三、「樽酒」,坎為水、為酒。「簋貳」,竹器,中互震為蒼蕽竹。「用缶」,離中虛為缶象,亦為樽之象。缶,瓦器,中互艮土做成缶。牖,在牆曰牖,在屋曰窗。
四、「樽酒簋貳」,用缶和竹籃為食器,以表樸實節儉,「納約自牖」,六四陰爻占陰位,雖處於坎險之境,坎險已過一半,六四柔順得正,以誠信之心進納九五之君,終得九五君王信任,剛柔親比相與,共謀出險大計,故无咎。
五、周易禪解:六四柔而得正,與九五剛中之德相與,所謂因定發慧,從定入慧,避開了危險,正是出險之妙道也。酒代表真誠,菜代表襄助,瓦盤代表樸素,窗戶代表方便之門,這是啟發真如本性的開端,沒有災咎。
六、高島斷易: 「約」,儉也。「貳」以致其禮之隆。「缶」以昭其用之儉。「牖」,室中通明之處。坎為納,故曰「納」。
七、六四爻動變卦為澤水困。遇到困難時也會掩飾一下,為錯卦山火賁卦之象。因此凡事不能只看外表,也要看看內涵,做事有條不紊,為水風井卦之象。

九五,坎不盈,祇既平,無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九五以陽剛之才居尊位,其才勢均足以濟險,又當時將出坎險之際,此時坎陷尚未滿盈,只達齊平的程度,就像坎水患其不平衡,水流不斷就能持平而不盈,既平則沒有災咎。
小象辭曰:九五剛健中正,德位俱隆,有濟險之道,又處將濟之時,雖時與位即將出重險之外,也仍在坎陷之中,其剛中之德如水之不盈,但是在坎之時運,尚不足以濟時出險,是因為九五居中,與九二無應,力量不夠大。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五,才足濟險而又有出險之機也。祇,至也,抵也。中,謂剛中。未大者,乃時之掩乎中,而非中之不足濟乎時也。
二、高島斷易:彖傳曰「水流而不盈」,惟九五足以當之。水之德在平,平則險不為險也,是以無咎。坎穴也,穴中之水,不盈則平,盈則氾濫橫流,便有沖決之患。凡天下事,多以盈滿招災,水亦如是,唯其不盈而平,是以「無咎」。
三、坎之大用在坎險,若棄坎險則失坎之用,九五居二陰之間,仍在坎陷之中,祇既平,平則不陷。
四、三四五互艮,艮為山,坎若盈滿如山,那是大災難也。象曰「中未大也」,大猷滿也。艮為止,有齊平之意,坎流不斷,不致盈滿而溢,保持齊平則得安穩無險,否則大水為災,水亦何取大哉!
五、九五得正位,乘其時,可不盈而求其平,又能得中成坎之德用,九五之志已得其平,而無咎,故曰“祇既平,无咎”。
六、九五為卦主。坎卦要運用卦中卦山雷頤卦以得脫險。
七、祇通坻,坻為河床。水流不盈滿氾濫,始終與河床相平。
八、周易集注: 九五猶在險中,以其位言,有「坎不盈」之象,為坎水不盈滿,尚在坎也。「平」者,水盈而平也。九五陽剛中正,其上只有一陰,計其時亦將出險矣,故有「祇既平」之象,為平而出險也。言一時雖未平,將來必平也,平則無咎矣。 
九、周易集注:「中」者,中德也。「未大」者,時也。九五中德雖具,而值坎之時運,未大其顯施而出險也。 
十、九五爻動變卦為地水師。勞師動眾需有人領導,和大眾結合以志同道合,而成錯卦天火同人卦之象。大眾親比親和互相合作,則成綜反水地比卦。

上六,繫用徽纆,寘於叢棘,三歲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上六陰爻居坎險之極位,其才不足以濟險,習坎已久,卻還不知道警惕,以至有牢獄禁縛的懲罰,三年還不覺悟悔改,必凶。
小象辭曰:上六以陰柔之才,居坎險之極地,乘九五之剛,又下與六三不應,當存亡危急之秋,仍不知警惕,全失處險之道,無路可走,而至三年不得脫困之凶。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上居險之極,而終於莫濟也。繫,縛也。徽,三股索也。纆,兩股索也。寘,拘也,放置、囚禁之意。叢棘,重險難脫之地。
二、坎為罪、為獄,有叢棘之象,上六變爻,上卦為巽,巽為柔木、為繩、為長。中互為艮卦,艮為手,合而言之形成手被纆索捆縛,放置於四周有叢棘的牢房,以防其脫,故有“繫用徽纆,寘於叢棘”之象。
三、變卦的原則:自初爻到三爻,一年變一爻,三年變後,下卦變為離,坎錯為離卦,離為三,全卦成既濟卦則不凶,三年不得脫困之凶,故曰“三歲不得,凶”。
四、日講易經解義:初上二爻包坎體四爻之外,是六爻中陷坎之最甚者。
五、坎險,惟有運用智慧和光明才能出險,陷必有所麗,下一卦即為離卦。
六、上六爻動變卦為風水渙卦。知過改過,問題就會渙散掉,研究過錯之原因才能發展豐盛,為錯卦雷火豐卦之象。並且要節約節制,提高警覺,又成為綜反水澤節卦之象。










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損所當損的智慧

山澤損

損卦,損所當損,就是布施。

孔子教導我們如何革除物慾 ,如果能做到損之又損到无可損之地步, 自然內心空蕩無一物,本性流露; 損掉一切慾望雜念,開始一定困難,只要禪修清淨心,不起無明,最後還是會成功

 一、損卦 : 論失與得。 損所當損(如布施、慈悲…),有失才有得,得失沒有絕對,只要合乎正道,了解客觀上是否真的需要,自己能力所及,並發自內心,自覺自願,沒有私心目的,如此得亦得,失未必失。

二、損下益上,損剛益柔;上艮為止,損掉一些慾望,無妄想、無望念;損中有益,下澤為兌,為喜悅。意即無妄念無妄想就會受益而生喜悅。 (損卦:上艮為靜止、下兌為愉悅)。

 三、論面對損時要如何自處:
付出誠信→吉→无咎→安然守貞→目標利有攸往。
方法為:簡單、誠信,去除表面功夫;見機行事,有智慧的損所當損 (佈施),以誠信對人,以待時機可用時。

四、損之又損,則內心空無一物,自然能無為而為,本性流露。

五、損卦卦象為山下有澤水;山由土推積而來,澤水可滋潤萬物,但是多了就會氾濫侵蝕,水土相剋而有損。

 六、減損不能完全視作惡,為治理國家,有時必須取人民所得,讓人民受到某種程度的減損,但必須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被人民接受。空使人民減損,必害;祇要秉持誠信,就有利吉祥。

 七、為解除困難,必然會有損失,這一卦,闡釋損人益己的原則。損人益己,必須以誠信為基礎,以取之於人,用之於人為目的,才能獲得信任與支持。並首先應當考慮不損而益的手段;把握損有餘、益不足的原則。行動應講求效率,迅速行動,以使損失減低至最低限度。使增益得到最大的效果。損與益,應依狀況,適切運用,當減損時減損,當增益時增益,而且用柔順、謙虛、中正,才能使人心悅誠服,全力支持,得以施展抱負。

 損。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在損之時須保持真心誠信而為,才能得大吉,沒有災咎,可以用固守貞正之道,無論到任何地方都能通達無礙,無所不利。在損之時,如何應用才能損所當損,損的合理合宜?譬如敬神祭祀不在是否豐盛,只要誠心誠意,就算裝二簋最簡單的祀品,也可享祀鬼神得到庇佑亨通了。

 心法:
一、簋:是方形的竹盤,古代盛食物的簡單器具,圓口,有兩耳。 比喻簡單粗淡的食物。

二、曷:是如何的意思。 減損應當如何運用?以祭祀為例,祇要有誠意,就算用兩個 竹盤的簡單祀品,也足以用來祭祀,形式上雖然減損,但是 有虔誠的心意,仍然得到神的庇佑。 也就是說,當需要有所減損時,只要有誠信之心,就算節省 吝嗇,最後也會大吉。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彖辭說:損卦是損下兌六三益上九(陰從陽),上下陰陽交孚,以陰從陽,損下益上,都是上行下效的正道,損而心甘情願,真心誠信,就能大吉大利,沒有災咎。安於固守損下益上的真誠之道,就能利於有所作為,處於損之時運的作法,就像祭祀祖先神明要出於至誠的心,就算用簡單的二個簋的飯食就可以祀享鬼神,這樣因時制宜,也不失其禮。損己益人,損剛益柔,損有餘而補不足、損盈滿而補空虛,應該隨著時運而行。因為損剛益柔、減省、增益、盈滿、空虛,都有一定的變化規則,這就是天之道,它的應用是有適當時機的,我們要順著規則,隨著時運和能力而行,不要違反它。

心法:
一、損為損下益上、損剛益柔、損己益人。損卦是從地天泰卦變來的,泰卦下卦三人行不好走,損失ㄧ人(泰卦九三陽爻)到損卦上九爻。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象辭說:山下有澤水,山會被沖擊侵蝕,這是損卦的象徵;君子觀察這種自然現象,即體會應該要恢復天真純樸的赤子誠心,為人處事也要加強自我修養,戒除自己的脾氣、毛病,杜絕欲望,以免侵損自性根本。 心法: 一、 喻藉損卦告誡,君子要學習聖人的智慧,恢復天真純樸的赤子 誠心,為人處事也要從自身改變,去除毛病習性,加強自我修養,清心寡慾,才能避免澤卦的現象。

二、 窒:閉,不合時宜的慾望和脾氣要革除,關閉。

三、 懲忿:戒除憤怒、脾氣。

四、 損:山下有澤,損。卦象是兌(澤)下、艮(山)上,為山 下有澤水之象,山被澤水侵蝕沖刷,造成剝損坍塌(如土石流)。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損之。象曰:已事遄往,上合志也。

初九剛健,勵行損卦損下益上的精神,能先停止自己的事,迅速支援志同道合的六四(損陽實益陰虛,損剛益柔),這樣的善行不會有過咎。但是初九支援六四時也要再三斟酌把握分寸,適度而為。(已往之事不可留,該損掉放下的就要放掉,才不會有過咎,這樣能革除過往的事,為道日損,但是要斟酌適度,當損澤損。)
 象辭說:掌握對的時機,斟酌自己的能力,拿捏好損的分寸,適時適度當損則損,不需積極或過度,初九損陽剛上益六四陰柔能恰如其時其份,這是由於上方的「六四」與「初九」相應,志同道合的緣故。

 心法:
一、喻當損則損,但必須斟酌,量力而為。

二、下卦為兌為澤,猶如湖潭、江河、大海,其水東流一去,不 再回頭。已事,比喻過往之事,不再回來,故有「已事遄往 」之象。喻往者已矣,來者可追,不要眷戀過去,應往前看。

三、已事亦為祭祀之事,酌為盛酒;祭祀之事應速前往,才不 會有罪咎,祭祀以誠為貴,祭祀的酒酌量即可。

四、初九能革除過去惡習之事,及繼續修持,將來達到為道日損 之行,故本爻辭言「酌損之」。

五、無心才可得,得反之為失,過去心、未來心不可得,應將人 心化掉,隨順因緣,才能自性流露。

六、初九爻動變卦為山水蒙,幼稚蒙昧不清時需要革新,為錯 卦澤火革卦,改革後重頭做起,是為綜反卦水雷屯卦。

七、「已」三國虞翻作祀,也是竟、止,「遄」是速的意思, 「尚」與上同。

八、初九在下卦兌之初爻,是損下益上的時運,以喜悅之心與六四 相應。初九陽居陽位,至剛至健,六四陰柔無力;初九能停 止自己的工作,急速往上去幫助陷入困境的六四(變爻為坎) 。這種捨己為人的善行,雖損而無怨,也不會有災難。不過 ,在損益之間,當斟酌能力,適度即可。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九二陽爻居陰位,處事利於固守正道,如果冒險躁進就會有凶險,九五陰占陽位,剛柔適中,不需損剛益柔,只要不妄動就無損也無益。
象辭說:九二陽居陰位,處內卦中,但居中不正,不當位,本身地位又不很穩固,僅利於固守中和之道,不宜積極行動,只有以剛柔相兼的中庸之道為其志向,才能夠使他人受益。

心法:
一、九二居內卦之中,陽居柔位,有坤德柔順之用,能利於固守 貞正之道,故曰「利貞」。(卦則:內貞外悔)

二、中互卦為地雷復卦,九二為一陽來復之象(卦中卦為復卦),復之 行雖出入无疾,但不可急於一時之進,要慢慢進行,故曰「征凶」

三、九二陽剛居內卦之中,能利於固守貞正之德,不宜妄動,不動自然無損也無益,所以本爻辭言「弗損益之」。 九二爻是告訴我們不當損則不損;在還沒有設想周全時,別 人不一定需要你的幫助,所以不要過分熱心,別人才不會認 為你是巴結討好,以免幫倒忙。(九五本身陽居陽位,不需別人來益他)。

四、九二爻動變卦為山雷頤,要修身養性,安靜以養浩然正氣,否 則會有過,為錯卦澤風大過卦。(知過必改,及時修養德行則 可恢復)。

五、「九二」陽爻剛毅,居在下卦中央,中庸不妄進,因此堅守正 道有利;如果積極向外發展,就會發生凶險。雖然捨己助 人是應當的,但有時不需減損自己就能助益對方,反而使對 方更加有益。世上有許多愚忠、愚義的人,卻往往不了解 這一道理。(雖然施比受有福,但也要施人之所需,才有意 義,這也符合中庸之道)

六、這一爻,喻要審時度勢,量力而為,不可妄動;強調不損 而益的道理,要靈活運用,不可拘泥。

七、九二,利于堅守正道,主動出擊會有兇險;用不著自我減損 就可以使九五受益。 (九五本身陽居陽位,不需別人來益他)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象曰:一人行, 三則疑也。 

六三爻在人位,以柔居陽位,在減損之時,其上有六四、六五二陰 爻,三陰爻在一起,有三人行的象徵,天地之道都是兩兩相對,三 人同行就會不協調而阻礙行事,如能放棄一人,不適合的出局(此一人另求發展),二人同心才有最佳利益,一人行,則能獲得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助(四、五爻)。 象辭說:一人行是因為三人不易同心,易起猜疑。

心法:
一、六三爻為全卦主爻,喻有得亦有失,說明損有餘、益不足的原 則。損益、得失是天經地義的關係陰陽為二亦是自然界的規則 ,二生萬物不容有三。

二、損為損失,下卦兌為毀折,故第三爻為主爻。

三、六三與上九陰陽相應,放棄一人則可陰陽相合,陽盛陰衰或陰 盛陽衰都會出問題。 損卦由泰卦來,三人行(三陽爻)損一人,即損掉泰卦之九三陽 爻,上卦一個陰爻下降,就能陰陽相遇而得到朋友。 而損泰卦九三到損卦成為上九(損下益上),讓損卦上九可得 六五朋友,所以說一人行可得到朋友。

四、六三居人位之爻(三、四爻),為重柔而失中,相應上九為一陰一 陽得相孚,所以爻辭言,有得亦有失之情。

五、六三為兌澤之口(情慾表現),有欠缺之象(兌上缺),六三陰 柔居陽剛之位,與六四人位同陰爻,不協而為害,應該減損,故曰「三人行,則損一人」。

六、天下萬物,都是由一陰一陽結合而成,一人獨往容易得到志 同道合的朋友成一陰一陽之謂道,故曰「一人行,則得其友 」,三人一起就會猜疑,如三人減損一人,存二為偶,另一 人會目標明確,有所追求而得到增益,有捨才得,有得一定 需有所損。

七、六三爻動變卦為山天大畜卦,大有蓄積,蓄財蓄德蓄物利益 眾生而得到許多人的幫助,為錯卦澤地萃卦,蓄積而德高望 重,自然而然就不會有妄想妄念的狂妄行為,為綜反天雷无 妄卦。

八、說明損下益上不能不分情況地一窩蜂上,而要審時度勢,講 求實效而損,以損有餘而益不足。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六四慾望深,意志薄弱,和初九正應,初九要損陽剛幫助六四,損掉貪瞋癡的一切習性,疾病很快就會痊癒,自然身心健康愉快歡喜而沒有災咎。 小象辭說:六四減損不善的習性慾望,得到初九的幫助而滿心歡喜,這是可喜現象的。

心法:
一、卦象:卦中卦為山雷頤卦,節飲食慎言語,節制慾望飲食。

二、六四陰爻有慾望、習性毛病、濁氣、不善的象徵。

三、這一爻,說明以損增益,行動必須迅速,損不好的才能得益。

四、六四爻變後,互卦為坎(3、4、5),坎為心病(想太多),有疾 病之象,故曰「損其疾」。

五、六四居人位,猶如人體之真氣,使先天正氣流露,即使疾病 自然痊癒,身體健康。

六、遄者:速也,錯卦澤山咸卦,為速也,比喻少男少女真情相感 而希望快快長大,所以損卦有速之用,故遄言,其疾可速癒 也,意思是疾病將癒,心情自然喜悅,而無災咎矣。故曰: 「使遄有喜,无咎」。下卦為兌,有喜之象。

七、六四爻動變卦為火澤睽,如果捨不得損,不幫助他就會背離 ,背道而行如同跛腳難行,陷入困境是為錯卦水山蹇卦,發 生困難時要與家人同在,有家人安慰與幫助,為綜反卦風火家人卦。 

八、疾:即病,為缺點、毛病、慾望。使:假使。

九、陰從陽(惡從善)。初九是剛毅君子,六四是陰柔小人,在 品格上有缺點。六四要從相應的初九得到助益,但是六四慾 望、毛病多,只有盡量減損克服自身的缺點,才能得到初九 的幫助。無論哪種減損,就算是減損克服自身弱點的智慧 ,也是十分可喜的事情。減損毛病慾望,就像治病,愈快治 療,治癒的機會愈大,在積惡不深時,就迅速加以糾正,才 會有可喜的結果,沒有災咎。

十、六四,能減損自身的缺點,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六四自損 以從陽剛,損不善以從善;損不好的才能得益。 這一爻,說明以損增益,行動必須迅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六五以柔居萬民之上的尊位,在天位得上天庇佑,應該要虛懷若谷,謙虛處下,能損自己而施惠給天下,得到人人的尊敬支持,從而獲其利,如獲十朋之龜的寶物,並更加珍惜上天庇佑和下面的輔助,不敢有所違背,這是大吉大利的。
象辭說:六五能獲得大吉大利,是因為有仁慈的德性,得下益之,又能從上天獲得的庇祐,甚至百姓、鬼神也會來助他。

心法:
一、卦象:損卦有離之象,離為龜,為光明,互卦為坤,坤為十 、為眾,故曰十朋。

二、這一爻,說明以損增益,必須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三、六五居上卦之正位,為受益之爻(損下益上),又是君王位, 中國古時以龜貝為幣,兩數(兩龜或兩貝)為朋,十朋為二十 (十對),易數以十為極,十朋之龜猶如今之巨萬之金,確實 是受益良多,故曰:「或益之十朋之龜」。或:六五爻動為巽 ,巽為不一定、為或、為近利市三倍。本命卦有巽的人,除 了沒有定性,也不愁吃穿。

四、六五所受益者有損下益上及得天時所至,人事上亦不能有所違, ,故曰「弗克違」 四、六五所受益,亦有由下而來,損卦為損下卦、益上卦,所 祐者,自上而至,在天位得天時,又得上天(上九)的庇祐(陰陽相合),是大吉大利之象故曰「元吉」。

五、損卦大用在於上九,卦主是六三。

六、漢書,食貨志:「元龜,是長一尺二寸的大龜,價值十朋。 」朋;雙貝為一朋,為貝幣兩枚,用來占卜,價值達十朋的 大龜。

七、「六五」陰爻中虛,柔順虛心,而且位於這一卦的君位,正 當損下益上的時刻。天下對這樣的君主,大多數的人,會減 損自己,使君主增益。在此處,「或」是指不特定的多數人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就是用價值十朋的大龜占卜,結果也 會如此。亦即,六五柔順中正又謙虛處下,雖居尊位,心胸 寬容大量,仍想著自我減損施惠大眾而使其得到大多數人的 支持,所以說大吉。 象傳:六五如此,是上蒼保祐這樣的人。

八、六五爻動變卦為風澤中孚卦,要守住誠信,守中用中(一二、五 六為陽爻,三四爻為陰爻,如无極之中心之象)正如孔子云 五十學易无大過,卦中卦有震起(震動本體)、艮止,止於至 善(本性)之地,自性流露,動爻為中孚卦,誠信中實,為人 處事都要守中庸之道,如果不及或超過就會有小過失為錯卦 雷山小過卦,小過失就要改過自新恢復中孚,為綜反卦。 

上九。弗損益之,无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損之大用在上九,上九在極位,是受益的,物極必反,陽為實陰為虛(陽富陰貧),上九六三相應,能以陽剛益下柔六三,是無損也無益的現象,當然沒有災咎,而且能堅守正道,這時候是利有所往的,無論遠近,可以得萬家歡慶人人心悅臣服。
象辭說:損的時運是損下益上,上九居極位,本來是受益的,現在反過來要損自身的陽實去益陰虛的六三,所以沒有損也無益了,上九君臨天下,不會損人利己,還能普施天下,得眾望所歸,而大得天下之志。

心法:
一、這一爻,說明已超出損益、得失利益之外,當然無咎。
二、泰卦損下益上,變為損所損者第三爻,所益者為損之上爻, 所以損卦大用在上九,無損也无益,故曰「弗損益之,无 咎」。內貞外悔,應固守貞正才吉,因為是三、六異位,下 卦為兌為陰卦,卦體之三陰三陽相協,上九艮止而應下兌( 六三)悅之象,乃孚一陰一陽之道,由艮止而得貞吉之利, 故有貞吉的現象。又陽爻得勢,故曰「利有攸往」。

三、得臣者:上九陽占陰位有用坤之道也,坤為臣、為妾。 (喻得到天下人都來歸附)。 无家者:上九在外卦,家與家人卦有關聯,損與咸同體(錯卦 為澤山咸卦),咸以男下女有成家之現象,損卦在外為靜止, 內悅而無感(沒有感情不會成家),故曰「无家」。 (喻四海一家,不論遠近都萬眾歸心),

四、「弗損益之」,與九二爻辭的句字相同;但由於時運地位不 同,含意也不同,上九是在損卦極位,損極而益的時運。 上九陽爻在最上位,如果使用強權使下面受損的方法,形同 掠奪。而且,本身是陽爻,象徵剛健充實,並不需要損下而 益;相反的,應當以自己的富餘,使下面的人受益才正當。 這樣堅守正道,才能大展抱負。

五、上九,已由損下益上中獲益至極,現在反過來減損自己使他 人受益,這樣沒有災咎。用這樣的正道前去行事,定能獲得 天下萬民歸心。這也是損卦損已益人的最高境界。 (喻過去得到別人幫助,現在超出損益之外,以回饋之心去幫 助別人) 七、上九爻動變卦為地澤臨,君臨天下,君子臨小人之下,要懂 得以退為進,遯退以休養德性,而為錯卦天山遯卦,就能以 中正觀天下,多觀察,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是否得時機, 為綜反風地觀卦。

易經教我們的事
學易經好像很深奧,沒錯~ 的確很深奧!! 還記得孫中山先生提倡的」知難行易」嗎? 邊走邊學,學就知了,所以起而行才是求知的根本之道呀! 現在網路資訊這麼的無遠弗屆,有很多人都願意分享善知識,不怕你學,就怕你不學。而我所學淺陋,供養大眾的只是初步的概念,網路上有太多高人大德的高深學識可以給您詳盡的解說,隨時可以一指點化。和我就當是朋友閒聊~ 聊一聊人生四諦、六煩惱心、十善道、十二因緣和易經的關係,從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大聖人的智慧中學習和佛法相應的生滅之道,讓我們的人生更圓滿順利。
唐虞世南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易經自古就備受推崇,尊為『群經之首』。
學易除了可引導我們在面對疑惑之時及困境之前,明白解決之道並且找到正確方向,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戒之。也教導我們做人處事要效法天地的無私(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霜露無私墜),以及自然不變的法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易之命名
一、易即蜥蜴:
蜥蜴即變色龍,一小時變一次,變而有常,象徵善變而不失其道,證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矣的道理。
不離良知良能,變而有常,明哲保身
心動五官就變,爻動卦就變,要如如不動以不變應萬變
二、易 即 明:
易即日月,日月代表天地運行不息。(文王取後天八卦,即以坎離代乾坤之用)
坎離代表乾坤,水火為陰陽之用,陰陽升降闡明天行健四時運行在中矣,日月
合為明,故取日月比喻為易之真義
三、易即太極:
太極之體無極,為萬物之母,主宰生化,為滋生萬物之根本,化育萬物之致德。

研究易經的三個階段
一、研究易經的基礎-包括河圖與洛書
二、研究學習四傳-繫辭上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
三、周易-八六十四卦,三百六十四爻(乾坤兩卦最重要)

學易的次序
(易經的體系,由卦、辭、傳、圖四個部份組成)
()周易有64(伏羲先天八卦由文王重列為64)
()
1. 卦辭(文王關羑里七年寫卦名、卦辭,如:乾。元貞利亨
2.爻辭(文王四子周公寫卦爻辭,如乾卦,初九:潛龍勿)
()易傳:即十翼(孔子作)
繫辭上下傳(12.12)
彖上下傳(30卦下34)
象上下傳(30篇下34一卦的全象叫大象,爻辭旁為這一爻的象叫小象)
文言(乾、坤兩卦獨有,乾卦講3遍,坤卦講1)
說卦傳(11章講萬象)
序卦傳(64卦順序分上下篇)
卦傳(上下篇未依順序)等十個部分組成
至此皆由魏晉王弼整理排定之易經版本
():即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
宋朝朱熹將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64卦的圖像列於經前,集成一本「周易本義」至此易經組合無不備矣。

易經(周易)三大原則
一、不易()
絕對,宇宙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化,唯有不易之易是永恆不變的
(本性如如不動,本靈陰陽之外,無得無失常存不變的本性,要向內求)
二、簡易()
依簡單的顯現來觀察天地自然變化的現象(如天地、日月、風雷、山澤.等現象,萬物都會變,有生有滅是可知的)
三、變易()
相對,宇宙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非變不可,這個原則是變易的定理
(眼睛看得到的是形而下的萬事萬物都會變,要用心體會本性,以不變應萬變,但是原理原則立場精神良知良能,屬本體即道,不能變;方法可變,只變好不能變壞。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矣)
萬物有三;即性、心、身;性、心寄於身不可分,根枝葉三者貫一,要把心化掉,讓自性流露;心清神靜即可體會有感。自性有如太陽,心若動有如烏雲蓋住所以要要把心化掉,讓自性流露。

   研究易經深奧的學問,在於變易
   易經最根本的原則在『不易』
   易經應用的法則在『簡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