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

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大壯卦:論處壯之道;壯盛時期要堅守正道,以免反成傷害。

雷天大壯

論:處壯之道;壯盛時期要堅守正道,以免反成傷害。

序卦傳:「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遯者,陽衰而退也。壯者,陽勝而進。蓋衰則必盛,消長循環之理,所以次遯。大壯為二月卦,春分驚蟄,一聲春雷震醒萬物欣欣向榮,不斷的自然生長。故大壯之後是晉卦。

卦象-乾下震上,乾在下為剛,震在上為動,雷威震于天上,陽道源源不決而盛壯之勢。卦體為四陽盛長,壯往之勢,進而不止。卦之大象為兌卦,兌為毀折,有過盛而傷之意。故戒君子「貞吉,以中也」。

卦德-乾剛震動,內剛健,外震動,所以為壯也。卦德為理壯,內心剛健,正氣參天,掃除私心私慾就會激盪出妙智慧,而己利利人,己達達人。

心法:

一、大壯為二月卦,春分驚蟄,一聲春雷震醒萬物欣欣向榮。

二、大者,壯也,「大」謂陽也。大壯為非常壯盛之意,以陽剛為始,陰柔為終。強壯于前,必有衰弱于後,要守住爻辭的規範,注意持盈保泰並堅守正道,修身養性就不會太過了。

三、大壯四陽由下向上發展,其勢壯盛。大者,陽剛過盛,剛而愈動,而過剛則折,即失其正,故大壯卦必以利貞為善,以柔濟剛,以靜定動,斯剛不過剛,動不過動,則不失其正。

四、大壯卦六爻之陰位較吉。陽占陰位之九二、九四皆言「貞吉」,上六是「艱則吉」。而陽占陽位之初九則為「征凶」,九三為「貞厲」。故壯盛之時需陰陽調和,剛柔並濟。

五、日講易經解義:初與三皆以陽居陽,而不可為壯者,好進而過於剛者也。五柔居中不能進,而失其壯矣。上柔居壯之終,為不能壯者,而亦終用壯焉,皆非得其正者也。求其善者,惟二四之貞乎?二所處得中,能不失其宜,是因中以求正也。四惟以陽居陰,為不極其剛,是雖不正而有可以得正之理,故均之為吉而悔亡也。審是可以知用壯之道矣。


大壯。利貞。

文王卦辭:大壯卦四陽盛長,時運正值壯盛,君子得大行其道之時,然君子此時憑藉的,當以理之正,言必中規,行必合矩,而非以其勢之盛,自恃其壯,徇時妄動,故戒之利于守正。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 卦辭言君子處壯之道,貴得其正,不可恃勢而妄動也。大,指陽。壯,盛也。

二、周易集注:大壯不言「吉亨」,而言「利貞」。聖人憂盛危明也,儆戒無虞。陽壯則占者「吉亨」 ,不必言矣。陰之進不正,則小人得以凌君子,故遯言「小者利于貞」。陽之進不正,則君子不能勝小人,故大壯言「大者利于貞」。大壯綜遯,二卦本是一體,故卦辭「大壯,利貞」。

三、周易集注: 君子之所謂壯者,非徒以其勢之聖,乃其理之正也,故利於正。

四、陽為大,陽長至四,堅實而壯,壯而曰大,故曰大壯。壯之過恐其失正,動必得咎,而有大傷之害,故大壯亦有大傷之意。雜卦傳曰:「大壯則止」,告誡君子於壯盛之時,更要深思熟慮,審時度勢,以禮節制而知所進退,以免受到嚴重的傷害。

五、周易禪解:大壯是遯卦的對宮卦,隱遁的功夫越深,儲蓄的精神越飽滿,以至達到了「大壯」的地步。此時不愁不能致用,只怕胡作非為!故以「利貞」戒之。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彖辭曰:大壯卦,四陽盛長,君子得時運而行,氣運壯盛,為大者壯也。君子以剛健之德震動出去,乘剛而動,勇往直前,有強盛之勢,故稱之為壯。大壯聲勢日昌,功業日盛,利於堅守正道,為君子之正。君子之正大,秉於天地,天地無所不覆,無所不載,覆載無私而見其正,覆載廣被而成其大,君子不涉偏私,表現的天地之情顯而可見。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是釋大壯彖辭,欲君子以理維勢而常保其壯也。大,指君子。壯,謂道大行。大者自正,不正不可言大也。彖傳因大而許之以正,本致壯之德言,總不外於一正,此利貞所以為善用其壯之道也。

二、周易集注:大壯乾剛震動,剛則能勝人欲之私,動則能奮必為之志,何事不可行哉!此其所以壯也。

三、貞者,正也,利貞者,利於正。「大壯利貞,大者正也」。言大者自無不正也。凡陽明則正,陰濁則陰,為自然之理故,利於貞。若不貞,則非大矣。大者壯,以氣言,乃壯之本體也。大者正,以理言,所以運壯之道也。又推極上天下地,莫非此正大之理,非人為然也。天地之情者,覆載生成,所發之情也。一通一復,皆一誠之貫徹,豈不正?既正,豈不大?故曰:「正大」,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

四、易之道惡其太過,以得中為吉,貴持盈保泰。過剛則折,過勇則蹶,敗事之咎,即在此大壯中也。故雜卦傳曰:「大壯則止」,其以此也。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大象傳曰:大壯卦上震下乾,震雷發於乾天,聲勢強壯,這是大壯卦的現象。君子體會天雷壯盛之勢,剛健以動,所行所為皆光明正大,無欲無求,不合禮儀規範及時宜之事,必不踐不履之。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心足以勝私而能壯也。

二、禮即正,非禮即非正。「非禮」者,人欲之私也。「履」者,踐履也。君之踐履,必由於禮,非禮則有悔。故君子當以禮節來約束,避免躁動忘形。

三、高島斷易:大壯反卦為遯,遯,退也。二陰方進,其退不可不決。大壯,進也,二陰未退,其進不可太猛。

四、乾為行,震為足,為「履」之象。

五、王弼曰:「未有違謙越禮能全其壯者也,故陽爻皆以處陰位為美。用壯處謙,壯乃全也;用壯處壯,則觸藩矣。」


初九,壯於趾,征凶,有孚。

象曰:壯於趾,其孚窮也。

初九,陽剛居下,震動于初,雖然時當大壯,但是初期勢弱無權,力量不足,不能太自信而輕舉妄動,倉促躁進必有凶險。

小象辭曰:初九雖陽剛有德但卑下無位,應援遙遠,當壯之時,欲有所作為,而恃剛躁進,然此時尚是潛龍勿用的時運,應緩圖待時,否則必至困窮無援。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處卑微而恃壯輕進,見其必至敗也。壯其趾,謂躁于有為。有孚,言其必然也。

二、初九陽剛居下,若率意銳進,乃位卑言高,恐見疑于天子,下遭忌於大臣,上應九四遠不及援,必有躁進之禍,因時處勿用,時與位皆不宜,所以本爻辭戒為「征凶」。

三、君子建功立業,或時有可為而勢不能為,或才足有為而分不當為,必度其德、量其力、審其時、安其位、守其分,能守己待時,不好大喜功,體用咸宜,自有審時濟物之業,無壯趾孚窮之禍。

四、高島斷易:初居大壯之始,下卦之下,在下而動,故曰「壯於趾」。震為足,故曰「征」,為征而往,有急起直追之勢,無「視履考祥」之念,是以凶也,故曰「征凶」。

五、初爻和九四均為陽爻,一四相應,以剛應剛,過剛而躁進,然初九時機未到,急征而往必至困窮,四又與之相隔遙遠,無力為援,故曰「其孚窮也」。

六、初爻爻動變恆卦。恆心不變終會獲利,成為錯卦風雷益卦之象。此時守住禮儀規範與人和平相處,必能感動別人,成為綜反澤山咸卦。


九二,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九二陽爻占坤之正位,得內卦之中,以乾用坤,剛柔相濟能堅守正道,是以處壯時運得守貞之吉。

小象辭曰:九二之貞何以得吉?蓋九二陽居陰位,當大壯時運雖有恃壯妄動之意,猶幸心無私念,能以柔為用,抑制血氣之剛,居中而不過於壯、用中而不偏不倚,守中和之道,徐徐圖之,自無不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不恃壯而能得中以歸正也。蓋人心依有所偏,則內失其貞,外則多過,舉事未發而悔吝已隨之。今九二以貞自守,所行自無不吉。

二、九二以乾爻得坤之正位,孚於坤德,坤有固守貞正而得吉,所以能得乾坤合德,即大中之道,大正之用,故曰「貞吉」。

三、處在大壯時運要時時警惕自己,克制私慾,謙以飭躬,禮以御物,自能不受小人奸謀所傷而得吉。

四、周易集注:「利貞」者,此貞,戒過剛也。「以中」者,居中位也,剛柔相得矣。中則無太過,不恃其強而猛於必進,所以此爻「貞吉」。

五、大壯諸爻皆失於過剛,惟二爻得中,又與五應,不相牴觸,進退得宜,故曰「貞吉」。

六、高島斷易:象傳曰「以中也」,以九二當下卦之中,剛而能柔,所處得中也。

七、九二爻動變卦為雷火風卦。豐盛圓滿時若過份浪費,就會渙散掉,成為錯卦風水渙卦,渙散掉而無處容身,為綜反火山旅卦之象。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九三在下卦的極位,陽爻占陽位,過剛不中,此之於小人,不自度量,恃強好勇,只知進不知退。君子則守義理之正,不恃壯而用,能深思熟慮以克濟其事,若不能審幾度勢而恃剛妄動,疾惡過嚴,不以小人為意而蔑視之,雖舉動未嘗違理,自以為正而一念輕忽,勢必落入小人所設之圈套,就如觸藩之羝羊恃其強壯,以角頂撞籬笆,雖然堅硬反而受困於藩而傷之。

小象辭曰:小人於盛壯之時會恃壯而壯,君子則以平常心看待盛勢,居安思危,不自居其壯,一如未嘗有壯,必能避開觸藩羸角般的危難。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恃壯者妄動而取厲也。用壯,謂憑恃勢力。用罔,謂蔑視。羝羊,善觸之物。贏,困也。

二、九三重剛而失中,又居多凶之位,雖貞亦危。九三陽剛過猛急躁,如同小人無知之徒,只會恃壯而壯,九三當乾體之終,又交九四震動之際,為過壯者。然君子之壯為小人竊用而恃,君子則守義理之正,排斥小人,使小人自防而藩籬愈固,致蹈觸藩之禍,可以不戒惕嗎!

三、罔者:枉也,無也,不用也,蔑視也。君子以義理為勇,以「非禮弗履」為大壯,故不用壯。「用罔」謂君子無視於盛壯之勢,平心看待而不躁進,故曰「君子用罔」。「用壯」謂小人會恃壯而用,仗勢欺人,故曰「小人用壯」。故「小人用壯」當知錯而返,「君子用罔」可免危矣。

四、「贏角」者,「貞厲」之象。九三陽居陰位,故曰「貞」。九三過剛不中,又處乾體之終,交震動之際,乾剛震動,乃血氣之強,過於壯者,小人於此,必恃其壯而壯。君子則不敢自居其壯而固守貞正之德,小心警惕,自立其志,否則雖正亦危,故曰「貞厲」。

五、「羸」者瘦也,病也,拘累也。九三在下卦極位,陽剛壯盛之時,雖得正位但居三多凶位,更應該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守正防微,否則就會像雄羊用角頂撞籬笆,反而受藩所困而傷其角,故曰「羝羊觸藩,贏其角」,以喻用壯之危。

六、九三誡君子了解「盛必衰,極必反」的道理,應保持大壯之道,守正以防微杜漸,才不會陷入難以自拔的險境。 

七、本卦大象為兌,中爻三至五體亦為兌,皆羊之象,乾為父、為公,九三重剛為肥羊之象。羝羊,為肥壯之雄羊,喻陽剛之盛。震為竹,藩籬之象。觸藩者,用壯之象。謂肥羊之角去頂觸籬笆而被拘困,難以自拔,象征小人之用壯也,君子能不謹慎乎? 

八、日講易經解義: 蓋壯者本君子之道,罔者本小人之私,今小人反曰用壯,正如君子不能審幾度勢,輕用其壯而使小人得陰自為防,君子之壯為小人所竊用,為君子者又不知慎重而復罔以乘之,而小人之藩籬愈固,卒致蹈觸藩之愆,甚至遭反噬之禍矣,可勿戒歟?

九、高島斷易:「罔,法網也,君子知壯之為厲,凜凜然以刑網為誡,即君子懷刑之意。」

十、九三爻動變卦為雷澤歸妹卦。女子于歸是結束也是開始,凡事不可急進,應按部就班,循序發展,才會有好結局,成為錯卦及綜反之風山漸卦之象。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

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九四陽占陰位,本有躁進之悔,然九四剛柔相兼,能以理自守,以貞自處,不用罔而得吉,則小人無隙可乘,何悔之有。九四剛柔相兼,處事以正,不恃剛而為,不違逆人心,天下自然咸服,小人雖設藩籬也無法阻撓君子之進,就像藩籬決潰,壯實的大車用柔韌的軸縛自能順行無阻。

小象辭曰:九四是有道君子,德播四方,雖本乾之剛建,以陽居陰,能不極其剛,而得同德之陽為助,上輔柔中之主,大道之行暢通無阻,往而功無不成,志無不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君子不恃壯而功業可建也。藩決,謂有可進之機。輹壯,謂有能往之具。

二、周易禪解:九四進入上互兌卦之喜悅,是大壯卦最漂亮的一爻,剛柔並濟,上輔六五,能懺禍滅亂,像大車軸縛一樣強韌。

三、晚清杭辛齋《學易筆談》:爻有動靜,卦有貞悔。內卦為貞,外卦為悔。靜卦為貞,動卦為悔。

四、九四為卦主(震卦主爻),是最顛峰的應時運。九四與九二同功(陽對陽、陰對陰),同性為應,合九二應六五之柔(君臣親比),所以得貞吉, 而悔亡。九四陽居陰位,以柔濟剛,有下卦基礎為後盾,是大壯之根本,又有六五、上六相協,德澤可以潤天下,又剛柔並用,帶同德下三爻前進無阻。

五、決,破也。九三前有四之阻,猶有藩焉。九四上為二陰,陰柔無力阻擋,則藩破而可進。九四居互兌之中爻,兌為決,兌合乾為夬,夬亦為決,成藩決之象,故曰「藩決不羸」,言沒有阻礙。

六、輹為車輪之軸縛,輹堅韌則車堅,九四動變坤,為「大輿」之像。九四後面三陽為後盾,助其一臂之力,上陰爻無力阻擋,如同堅固的大車前進順利,沒有阻礙,故曰「壯于大輿之輹」。

七、大壯動第四爻,為泰卦。安泰和平時也要居安思危,持盈保泰,否則成為錯卦及綜反卦否卦之象。

八、大壯本卦之錯卦為風地觀卦,要隨時隨地反觀自省,且懂得功成身退,為綜反卦為天山遯卦之象。


六五,喪羊于易,無悔。

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六五陰爻以柔居中,陰柔不振,已失其壯盛之勢,無剛壯之威御眾,猶如羊本應牧於山中草原,不應置於疆場上,錯放位置而失羊是意料中的事,失羊則無觸而不致於羸其角,自然無用壯之悔。

小象辭:大壯卦以陽盛為用,六五以柔居剛之地,又乘陽剛之上,但陰柔不振無以御剛,失其壯而萎靡不能進,就像把羊放錯在廣場上,位不當必有所失。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不能奮剛以御物,而失壯之象也。

二、六五陰占陽位,在四陽剛之上,六五已無陽,失去剛盛,猶如喪羊,是意料中之事。

三、大壯卦以陽盛為用,六五陰爻無陽,不見其壯,故有「喪羊」之象。易,又做場,謂疆場也。古易場為通字。上卦震為大塗,廣場之象。三四五爻互卦為兌,兌為羊,五正是羊。又為毀折,亦有喪羊之象。下乾為郊,郊外謂之牧,五當郊外疆場之地,畜牧之所,羊逸於疆場,無剛壯之威。

四、六五以柔居上卦中爻,能得中道,但陰柔不振不能以威服眾,僅免於悔而已,故「无悔」。

五、盛極必衰,大壯時運應慎用壯勢,六五喪羊表示已漸走下坡,所以要有自知之明,收斂忍耐,以柔為用才能無悔。

六、六五爻動變卦為澤天夬卦,凡事應當機立斷,有決心毅力,否則必受到剝削而成為錯卦山地剝卦之象,致小人滲入而為綜反卦天風姤卦。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上六已在大壯極位,位極而勢衰,前無去路,如果貿然躁進,就會像羊角被卡在藩籬中,進無可進,退無可退,而無法遂其所願,沒有利益可言,只要審時度勢,艱難亦能謹慎持重,則可得其遂而吉。

小象辭:上六居大壯卦之終,爻處重陰,勢衰位極,如果躁動則如觸藩不能退,而不能遂其壯往之願,這是因為考慮不周詳,以至退遂兩窮的結果。上六其質本柔,應存克艱之念,謹慎行事度勢而行,才能逢凶化吉,不遂之咎也是短暫的。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躁進之難遂,而示以知所進也。遂,進也。

二、上六壯卦之極,表示進退皆不宜,固有「不能退,不能遂」之象。上六本可與九三相應,因柔極變剛,同九三有羝羊觸藩之象。

三、上六居高位之時,若能低心下氣,明白柔能勝剛的道理,在艱難之中而孚于德性,也可逢凶化吉,故曰「艱則吉,咎不長也」。

四、上六陰占陽位,能力不足,無法擔當大壯最終的責任,山窮水盡,無力衝破阻礙而陷入困境,自己想要用壯反受其害,不如守正、守靜,求名師指點,才能逢凶化吉。

五、坤之上六“龍戰于野”,哪裡有龍? 大壯時期不可得意忘形,不可逞強任性、不可妄為躁進,要以柔因應,把握中庸原則,持盈保泰,等待時機。

六、周易集注:「詳」者,慎密也。「不詳」者,當壯終動極之時,不能度勢而行,審機而進。既詳,則能艱矣。「咎」者,「不能退,不能遂」之咎也。惟艱則能詳,而「咎不長」矣。心思之艱難,所以能詳,識見之詳明,所以能艱。

七、大壯要用「利貞」,以柔為用,慎密周詳,不可再躁進。

八、上六爻動變卦為火天大有卦。在大有進展,富有之時,也要外求賢人相助,成為錯卦水地比卦之象。結合志同道合的人,同心同德發揮力量,為綜反卦天火同人卦之象。

九、物不可終壯,故受之以晉,也就是萬物大壯後,也要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