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咸卦-論情感交流,取之以正

咸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卦,如果妳(你)要問感情,未婚的卜到這一卦,是亨通吉祥的;若是已婚,就要當心身邊有小三的存在或是自己落入不正常的關係之中。有兩位名嘴作家都曾直指這是一個講述性交之卦的驚人之語,不能說全然不對,因為他們只從卦的表象狹隘判讀,並沒有深解咸卦的真正涵義所在;簡單說,易經是由伏羲畫卦、文王演繹、周公寫爻辭、孔子發揚贊述而來,所依據的就是宇宙中天地、日月、風雷、山澤八大現象以及天地萬物沒有不變的變易之原則定理,來象徵做人處事、應對進退之道的吉凶禍福。上經30卦尊天道,下經34卦論的就是人道;是從男女之道發端,用咸、恆的真理來象徵闡述人倫綱常。“咸”為無心之感,咸卦論的就是無私的感情交流以及人與人的真誠相處之道,沒有私念、私慾,用真情至誠則萬事亨通,就好像夫婦相處,男主外、女主內,內柔順持家而外剛強打拼,真誠相與、相須,並持之以恆,自然美滿亨通。為什麼兩位名嘴作家會用性交之卦來詮釋,有趣的就在咸卦的一到六爻正是用人的腳趾到臉部的肢體器官感應來象徵人與人的相應之感;因為咸卦是用少男下卦艮卦、少女上卦兌卦來成卦,男追女本來就會擺出低姿態去尊捧女性,而成女上男下互相愛慕感應的卦象。
 「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第一爻是從腳拇指的微微觸動來象徵少男少女懷春,情竇初開,雖然有愛慕之心,但是還很靦腆,縱然有了觸電的感覺,也止於萌芽未明階段,還不能有所行動,只因時機未到,怕呷快弄破碗。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到了第二爻,感覺從腳拇指上達到腿肚之象,如果光靠腳趾和腿肚的感應還無法向前行動,硬要往前就會跌倒,好似少男少女彼此愛慕之心漸漸滋長,雖然互有好感,蠢蠢欲動,但是少女怕失衿持,不能主動,所以還是固守在原地,以不變應萬變,感而不動才能免受毀譽之害。
 「九三。 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第三爻好似感覺已到腰部大腿的地方,大腿無法自主單獨行動,必須隨腿肚和腳趾而牽動,象徵仍然狀況不明,如果盲從或隨波而進就會遇到凶險,就像少男少女愛慕感應越來越強烈,少男血氣方剛而不自制,少女隨之起舞,就會發生後悔之事,而且這樣執意的盲從妄動也太卑下了。
「九四。貞吉,悔亡,幢幢往來,朋從爾思。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幢幢往來,未光大也。」
 第四爻就好像在腰部以上的位置,肢體已經可上下活動自如,也是心臟位置,象徵心思猶疑,如果能固守貞正就無災;就似少男、少女心神不定,忐忑猶豫,到底要再往前進一步追求呢?還是如如不動呢? 這種來回不定的心意是因為不夠光明正大的的關係。
「 九五。咸其脢,无悔。象曰:咸其脢,至未也。」 
 在第五爻,感應已深及後背;後背看不到前面的狀況,象徵少女不受引誘,如果這樣迴避誘惑的心志能堅守到底,就不會有後悔之事發生。
「 上六。咸其輔頰舌。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到了第六爻感應已到最上的面頰、唇、舌之位了,象徵少男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口若懸河、甜言蜜語的想要說服少女,但是這只是表面,並非發自內心的真誠。 這一爻就是聖人在告誡我們要提防被口蜜腹劍的小人所迷惑,好壞就看自己如何選擇、判斷;同時要誠信待人、言行一致,不可以只說不做,只承諾不實踐;這一爻沒有吉凶,守正就無咎。 
咸卦全卦的真正意涵,簡言之就是聖人在告誡我們要用無私的純正之心和人互相合作以得人和,時機未到之時不可妄動強求、擴大躁進或隨波逐流;反而要堅守正道,以靜制動,不受世俗誘惑,不能只說不做或用巧言令色的方法以達目的。用真誠謹慎的態度應對自然就能趨吉避凶、萬事亨通而恆久,所以接下來的就是恆卦。若夫妻、男女能以此咸卦為戒,感情自然就會長久幸福,工作事業、為人處世以此為鏡,當然也能發達亨通。

以下為2022/12/08重新整理之心法筆記--

澤山咸-論情感交流,取之以正。
       
下經三十四卦講人道,咸卦為下經之始,以男女為代表。序卦傳:「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 …男女之道不能無感,故授之以咸。」咸者感也,為无心之感,真心流露,天理人心无私,取之以正,則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寂然不動者性也,感而遂通者情也。

卦象-下艮為山,為少男,上兌為澤,為少女,山澤通氣,陰陽互相交感,六爻皆應。為夫婦之始,婚姻之道。
卦德-止而悅。健而能止,順而能悅,陰柔在外,陽剛在內,艮止則感之至,兌悅則應之至。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咸,取義於感。感之深者,莫如夫婦。故上經首乾、坤者,天地感而後有萬物。下經首咸、恆者,夫婦感而後有人倫也。咸卦二少相交,夫婦之始。恆卦二長相承,夫婦之終。所謂齊家而後國治天下平。

二、咸卦六爻皆取象於人身,初、二、三、六皆躁於感,戒逐物而馳。五無意於感,戒絕物而處。四為感之主,必守正至誠則得理服人,徇私則失其道,六爻所感各有深淺,悔吝吉凶亦各隨其象而顯,可見感之不可有意以求。

三、澤山咸為三陽三陰卦。萬物皆負陰而抱陽,假體是陰(身體是陰,在外),內心為陽(陽是自性,在內)。九四陽爻前進九五,同其類,剛下九三,同其類。在同類中,心意不定,往上往下,反覆不定,順其自然即可。

四、兌以止為本體,止以兌為應用,止而兌。上喜悅而下艮止,感情不能三心二意,以實心與人真誠相處,才能喜悅而亨通。

五、咸也代表感化。柔上而剛下,形成二氣相感而相應,萬事可通達。

六、咸是指真誠的感情,包括君臣、父子、夫婦、朋友...。

七、繫辭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咸,亨,利貞。取女吉。

君子相感,不外乎守正,正則感無不通,必亨。就如男女互相愛慕求取,若要亨通順利,就要堅守正道,合於禮儀,這樣結合才會吉祥。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卦體兌柔在上,艮剛在下,交相感應。卦德艮止則感之專,兌說則應之至。

二、周易禪解:夫有感應,必有所通,但感之與應,皆必以正,如世之取女,必以其禮,則正而吉矣。

三、咸,下艮為少男,上兌為少女,九三以陽居陽,為艮之主。上六以陰居陰,為兌之主。男女各得其正,所以亨、貞、吉。

四、君通天下之志,必有所感,彼此相交,自然流露,無私無欲,守正不偏。一如求取貞女,男下於女,必備六禮,守之以正,故取女之吉,惟其貞也。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孔子彖傳曰:咸者,是無私的交相感通。兌柔在上,艮剛居下,陰陽二氣上下相感互應,猶如少男降陽剛之尊,謙恭以禮的求取貞靜少女,守正不逾,得彼喜悅相從,所以亨通吉祥。天地陰陽交感無偏無私,而化生萬物,聖人以無我之心感化天下萬民而得天下和平。了解到天地之情,一施一受而造化萬物,皆感之以正,聖人之心亦是,則得天下和平感通,而天地萬類相與相求,無一不是陰陽感通之理,天下萬事萬物相感之情皆可顯見。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釋彖辭而極言之以見造化人事,皆不外於相感以正也。天地感,為陰陽之氣相通。化,為氣化。生,為形生。

二、咸,艮下兌上,陽剛陰柔一上一下,剛感而柔應,柔感而剛應,陰陽二氣感應相通,故曰「二氣感應以相與」,「二氣」即山澤之氣。

三、說,即悅。悅易失其正,惟知其止,則無徇情縱欲之過,可得亨通,故曰「止而說,亨利貞」。「男下女」者,凡婚姻之道,必女守貞靜,男則謙恭以禮相求,此為男女之正,故「取女吉」也。

四、高島斷易:剛柔之用,以氣相感,婚姻之道,以情相感,而少男少女,尤情之易感者,而見其相悅,亦以其情之易悅,則貴乎能止。艮之止無形,兌之悅無言,無形無言而感化神焉,君子觀於此,而天地人物感應之妙,皆可識矣。

大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大象辭曰:山高卻能以山之虛,在上容納一片沼澤,受澤水之潤,使山林草木得以生長茂盛,即是咸卦相感相與之象。君子領悟其象,雖然德行皆高於眾人,亦能以清澈之心,如山谷般虛無靜止,寬納天下人的好壞善惡,無私的感化教導愚昧之人,讓人人都能固守真誠,和睦相與。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之善受,能無我以通天下之感也。

二、虛者,無私也。受者,受人之善也。

三、周易集注:人之一心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者,虛故也。中無私則無感不通,聞一善言,見一善行,沛然若決江河矣。故山以虛,則能受澤,心以虛,則能受人。

四、君子以虛受人,指九五而言。虛者無我,則公正無私,能包育天下群生,上下相通,君臣合志,而天下和平。

五、高島斷易:天下至靜而虛者莫如山,惟山以虛,翕受澤氣。君子體此象以容人之善,故能湛其心於寂然不動之時,定其性於廓然大公之地。如舜之取人為善,禹之拜昌言,周公之吐哺握髮,皆虛己而受人者也。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初六處咸卦之初,有所感,其感尚微,如腳拇指的蠢動之感,還不足以付諸行動。

小象辭曰:初六好比少男少女清純相感,而最初的微微觸動,尚不足以有所行動,但是已經萌生向外追求心意相通之人的意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事之未至而心有感,欲動其將迎之心也。拇,足大指。咸其拇,謂感於最下之象。

二、初六為艮體之初爻。艮人象為手,初有“指”之象,艮卦綜反為震卦,震為足,代表腳拇指,亦可說對人有好感,比起拇指稱讚之意,所以本爻辭言「咸其拇」。

三、初六與九四陰陽顛倒相應,外指九四,志者心之所致也,初六志在與九四陰陽合一之象,故言「咸其拇,志在外也」。

四、陰爻主靜,初六時機未到,還不能踏出這一步,應該先以誠睦人,靜觀其變,不可急功好利,慎始才有善終。

五、周易禪解:咸卦雖以感為溝通的動力,但是不能違背本體寂然不動的原則,也要考慮時序的合宜與否,該行則行,當止則止,恰如其時則吉,所行過當則凶。

六、初六爻動變卦為澤火革,錯卦為蒙卦,綜反為火風鼎卦。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六二陰爻居靜,宜安然自守,不可躁行妄動,若心馳而順應所感,處事就容易錯亂而有凶。就像小腿肚無法自主行動,如果不順守行止依時的感應之理,就會有躁妄苟從的凶險,惟居靜以待,順乎理則吉。

小象辭曰:六二所感漸進於上應九五,但是所感尚淺,心意受阻,妄動必有凶險,幸而柔居正位,得中道之吉,惟順守柔中之德,依時而動,雖有凶險,也不至受其感所害。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二遇感而妄動,勉之以居靜則吉也。腓,足肚也。

二、六二陰爻位處拇之上,陰爻居靜為吉。腓為脛,為小腿肚,本不自動,隨足而動,但是足不宜躁動,足動則凶,腓亦失其吉。

三、六二陰爻占陰位,居下卦之中,居中得正,能順守貞靜之道,不失為吉,故曰「居吉」。

四、日講易經解義:止乎理而不遷曰居,從乎理而不拂曰順。居非不動,不妄動也。雖酬酢萬變,而其居自若也。順非從外,不苟從也。心主乎理,雖獨立而順自若也,不失乎貞,不害乎感,而作止語默,莫非天理之流行矣。

五、六二若動私情,變卦為大過則凶。若六二能居坤德之貞,則不足為害,且能得吉也。

六、六二變爻後,全卦為大過卦,有凶之象,如果有過錯就要反身悔過,修身養性,成為錯卦山雷頤卦,否則仍會有禍害發生,又回到綜反大過卦之象。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九三剛健,前進相應上六的動力很強,雖所感更甚,但是所處之地宜止,如大腿之動,猶不能自主,受制於上下而隨之以動,如果心無所主就恣意往隨,與眾動俱逐,豈無羞吝之事。

小象辭曰:九三陽居陽位,以剛明之才,居下卦之極,宜守艮止的定性之道,卓然自立,若心無定主,也和其下小人一般,不靜守以處,卻志在隨人,棄貴從賤,捨正應上六而受制於初二小人,其鄙吝可知。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當感而不能自主者,失感之貞也。股,髀也,隨足而動。處,謂靜守之意。下,謂卑陋之意。

二、咸卦二、三、四爻互卦為巽。巽為股。為風,不定之象。為柔木,有繩索之象。下卦為艮,艮為手,有執之象,手拿繩索繫於大腿,為無法自主之象,故曰: 「咸其股,執其隨」。

三、九三和九四、九五互乾,前進的動力很強,但是所處之地仍在下艮,與上六正應之心,受阻於四、五陽爻,反隨下而動,受制於小人。

四、「股」居足之上,股之下,為大腿之位,九三居下體之極,上體之下,受制於上下,猶如大腿的進退是聽心的意念,隨足而動,不能自主;九三和上六相應,陽爻本應向上,卻不上反下,以陽從陰,隨下而動,有君子悅小人,其志卑賤之象。

五、股肱之用應聽於心,如臣聽命於君,不得自專自用,否則會有悔吝之災。

六、九三陽居剛位,易剛愎自用,雖與上六正應,但是處於艮卦之極,更加不能妄動,應守艮止的根本之道,行止有度,不能隨眾俱動,如果心無所主,專於隨人,如是而往,就會有羞吝之事發生。故曰「往吝」。

七、日講易經解義:君子處世,當知所自審,咸之九三下從六二,為以陽從陰,而執其所隨,捨高而就卑,棄貴而從賤,志降身辱,其愆於理不甚乎。

八、九三爻動變卦為澤地萃。萃,要畜功畜德,萃集資源,而有錯卦山天大畜卦之象。功德大有積蓄,德行智慧自然會提升,成為綜反為地風升卦之象。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九四之感已達心的位置,心之感貴在守正,正則大公無私,而事得其理,物得其序,自然吉祥,不會有後悔之事。但是九四以剛居柔,失其正,心受外物所役,有所偏私,而違背守正的原則,如此心意游移不定,同類從四所思,紛紛溺於私欲,隨感而應,心豈能安定。

小象辭曰:九四能守正道,其心無私,自然不會有悔吝之事,也不會受私感其害。如果九四心思不定,情有所偏,往來於心者皆隨感而應,患得患失而狹隘暗昧,不夠光明正大。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君子所以感人,貴以公而不以私也。

二、九四居三陽爻之中,上下卦交接處,在三才之人位,三人行必有我師,象徵人之中心。互卦為乾卦,乾之四爻為或躍在淵,可上可下,四亦為多懼位,要守正謹慎。

三、周易集注:「憧憧」,往來貌。初感乎四,二感乎五,三感乎六者,往也。六感乎三,五感乎二,四感乎初者,來也。「朋」者,中爻三陽牽連也。「爾」者,其心也。「朋從爾思」者,言四與三、五共從乎心之所思也。                                                                                                                                                     
四、卦有內貞、外悔,九四居外卦,貴在守正,而得貞吉悔亡之象。亡,消失、沒有之意。

五、上兌為行,為往、為前進,下艮為止。故曰「憧憧往來」,為心意未定之意。九四已到心的位置。孟子:「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心會影響作為,因為四和三、五爻為同類,不知該上或下,心意不定,「思」者,九四陽剛應乎初六之柔,初乃四之所思也,三與五亦牽動受累,故曰「朋從爾思」。

六、九四爻動變卦為水山蹇卦。蹇者,難也。水高過山,平地必有災難。上坎,為加憂。當憂患災禍發生或受牽連時就要解決,成為綜反卦為雷水解卦之象。化解災難,君子就要涉過(突破艱難),與眾人同心,大公無私以反睽為合,是錯卦火澤睽卦之象。

九五,咸其脢,无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九五感於後脊之處,與心相背,為寂靜之地,有心絕物,而無私感,靜而不動,則無執隨之吝,何來有悔。

小象辭曰:九五以陽居尊位,得天時之運,應大公無私,物來則應,以撫天下人之心,如果九五置心於寂滅之地,一絕所感,僅以無悔自足,而失其正,所求不免太微末狹隘。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心於絕感,反失之者。

二、脢者:是與心相背的脊背肉,心在前,背在後,是不動之處。悔生於動,咸卦諸爻動而不靜,非所感者也,九五靜而不動,何來後悔。

三、九五剛中,為全卦之尊位,得天時之運,其心至誠無私,為「君子以虛受人」之君子。

四、九五爻動變卦為雷山小過。感情深厚還不定性,就會有小過之事發生。錯卦為風澤中孚,誠立於中而信孚於外,與人相應要誠心實意,守住爻辭的原則,否則仍然回到綜反小過卦之象。

上六,咸其輔頰舌。
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上六處咸之極,已感至臉頰,極盡於表面上的巧言令色,取悅於人。

小象辭曰:上六居上兌之極,陰柔不中,表面上以讒言取悅於人,是浮誇不誠,口若懸河的巧佞小人,為君子所惡。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感人以言而無其實,所以為不誠者戒也。輔頰舌,皆所以為言者。滕,通騰。騰口說,為張口聘辭,滔滔不絕之貌
二、咸卦之上六變爻後,上卦為乾,乾為首,為頭,二、三、四爻互卦為巽,巽為伏入。咸上卦為兌,卦意為口舌,合而言之形成為臉頰口舌的感應,故有「咸其輔頰舌」之象。輔,近牙之肉,與牙相依。頰,臉龐。輔在內,頰在外,舌動則輔頰隨之。

三、人之相感,貴在心誠,不在言語之悅。雖然言辭不可偏廢,但是言不由衷,行事巧佞,辭語工飾,凶咎不言可知矣。

四、上六陰爻居柔位,得正,為咸卦之極位,象徵感應已由內心展現到外表,告誡君子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信口開河。
 
五、上六沒有吉凶,是要看個人的行為正與不正而定。
 
六、上六爻動變卦為天山遯卦。遯者,退也。知道有口舌之災,就要趕緊退離。錯卦為山澤損卦,感情太好而傷心不捨會受傷害,如果感情用事,發生困惑,就要反求諸己,退而修身養性,成為綜反卦之雷天大壯卦之象。壯大成功,君臨天下,要與人和睦相處,為臨卦之象。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