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

2022年10月3日 星期一

頤卦—觀其所養,知其所戒,戒可止,止能定,定而生慧。

 山雷頤—觀其所養,知其所戒,戒可止,止能定,定而生慧。

頤,取養之義,和修身養性有關,為培養德性及天地浩然正氣,養德養身皆出於正則吉。頤卦告誡我們砥節礪行、靜儉為制,不瀆不諂、不縱慾敗度,要謹慎中實,適時適宜、不偏不倚,以免引起禍端,故繼之為大過卦。

頤卦繼大畜而來,蓄積才德之後必有養育之功,故序卦傳曰:「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為養正、養身、養口、養心、養德、養性之義。

卦象-震下艮上,外實中虛,中含四陰,上止而下動,為動於內而止於外之象。如張大的嘴,中間沒有梗物,張而不合,有求之狀。

卦德―動而止。下震為奮動,為萬物所成始,上艮為靜止,為萬物所成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六爻上艮止下震動,下三爻為自養,震性動,動皆累於欲,不能自求所養,而求人以養之,失養之道矣,故下三爻皆凶。上三爻為養人,艮性靜,靜則得其正,求於人以養其下,雖不免於顛拂,而於養道無失,故上三爻皆吉。故彖辭所以言利貞也。

二、頤卦,以涵養浩然正氣為主,聚集精、氣、神,保其太和之氣,即與天地同參。養性養德,復其良知、良能,即自性流露,無所不覺。頤養天地之正氣,即復見其天地之心,即養性也。

三、頤,養德重於養身,而養道主靜,頤卦上艮下震,上靜以制下動,止以制貪。以止為戒,戒能定,定而生慧。君子慎言語以養其德,節飲食以養其體,言語飲食節制,止之象也。

四、頤,上止,下動,體性不同,不重視相應爻。

五、日講易經解義:天地以時養萬物,聖人得時則養賢以及萬民,利天下而非以自私也。故言頤之時義大矣哉。

六、高島斷易:艮主止,止之象也。然震非自動也,繫於艮以動,艮不上止,震欲動而不能,則其所以為頤之主,艮也。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頤,有養之義,其養德及頤養精氣神,固守正道,則身心皆得其養而吉。善養者必由己身內求,靜觀其所養之德,是否合於聖賢之道,無異端邪見之偏,其心正則頤正。其養身所求,必知節制之義,能以簞瓢樂其道,不以飢渴嗜欲害其心,則身正而口實亦正。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自養為養人之本,未有自養不正而能養人者,真德秀云:「已得其養則吾身先成,然後可推而達之天下是也。」

二、頤之義為養,如張口以求食。頤卦,上艮下震,上止下動,為頤之象。頤,外實內需,上下二陽為實,如齒般,四陰爻為虛,其象如人張口;艮為果蓏,震為蕃鮮,皆有養之義,艮為黔喙之屬。喙,為口。如人依靠口食以養身。

三、頤養之道,在於養正、養德,上三爻主養人,既養身又養德,得正則吉。下三爻則觀其自養或求人以養,若只養身不養德,則必有凶;不論自養或養人,守正則吉。

四、周易集注:本卦大象為離,離為目,觀之象也。陰虛陽實,實者養人,虛者求人之養。「自求口實」者,自求養於陽之實也。震不求艮,艮不求震,惟自求同體之陽,故曰:自求。

五、高島斷易:養道主靜,內動外止,靜以制動,止以忍貪,「觀頤」之義在此。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 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彖傳曰:頤養以貞定守正為吉。養必以正,養浩然正氣,明心見性則得天理之安,身無物欲之擾,所養得正則吉也。觀頤養之道,必觀其所養,是否皆為聖賢之道,浩然正氣。觀其自養,則先觀其養生之術,口實之求是否有節,誠正不虛,廉潔不貪;其修身行義,皆以養德為大,純然無雜,不以口體之欲而害其心。在天地之養萬物,各得其所,公正無私。在聖人則法天地養物之心頤養群賢,以澤及萬民,使人人各得其正。頤養之道,皆出之以正,至公至廣,頤之時義真是偉大啊!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是極言養道之大也。卦震動在內,艮止在外,恐內之或動於情偽之感,而心之養不得其正。外之或止於嗜欲之安,而身之養不得其正。惟得正,則身心皆得其養而吉。然危微之幾,界於毫髮。故善養者,必靜觀而內求之其養德也。果合於聖賢之道,義理之節,而無異端以肴之,則心正而頤正,身正而口實亦正矣。

二、觀頤者,審其養也。觀其所養者,是觀其所養之道正不正。觀其自養者,是觀其自求口實之正不正。實者,誠也、不虛不偽、中正不偏也。頤為養賢、養生,言語誠實不虛以養德,不貪口腹之慾以養生,無論養人或自養,知所宜慎宜節,皆以得正為吉。此為頤養之本,養正之要訣也。觀頤,為養人之道。求口實,為自養之道。頤下三爻皆是自養,不能自求所養,而求人以養己則凶,故下三爻皆凶。上三爻皆是養人,求人以養其下,雖為顛拂,亦吉。

三、高島斷易:艮為黔喙之屬。喙,口也,即頤之象,又為果蓏。震為蕃鮮、為百穀,皆有養之義。然養有正有不正,不觀不足以知之。養之道,以養人為公,自養為私;自養之道,以養德為大,養體為小。故初、二、三皆養口體,而小者也;四、五、上皆以養德而養人,公而大者也。

四、高島斷易:然養亦不一法也,動息節宜所以養正,飲食衣服所以養形,威儀禮貌所以養德,推己及物所以養人,蓋人莫不有所養,而養亦各有所在,內而各養自身,外而廣養天下,其要在得其正者吉。

五、周易集注:「觀其所養」者,觀其所以養人之道正不正也,指上下二陽爻。「觀其自養」者,觀其求口實,以自養正不正也,指中四陰爻。本卦頤從口,無養德之義,惟頤養得正,則養德即在其中矣。養人、自養,以至天地聖人養萬物、養萬民,無非養之所在。故曰「頤之時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大象傳曰:頤卦是山下有雷之象,為上艮下震,震起艮止,上止而元氣藏,萬物得養而成;下動而生機現,萬物得養而生。君子觀象以求養正之道,需謹慎節制,適可當止,以謹言慎行養其德,以節口腹之欲養其身。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實言君子養德養身之切務,以明養道之正也。

二、上艮下震,為上止下動,猶如飲食言語皆為下顎所動,福禍皆由言語動靜所招,疾病皆由飲食過度所生。

三、周易集注:「帝出乎震」,萬物得養而生。「成言乎艮」,萬物得養而成。君子「慎言語」以養其德,「節飲食」以養其體。言語飲食,動之象;慎也、節也,止之象。其養德養身者愈大,則慎節者欲難。

四、高島斷易:君子觀頤之象,而知其所慎、知其所節;大之則命令所出,慎之而無失,貨財所入,節之而無傷;極之而言,則養德以養天下,皆無不然也。

五、頤卦,下震上艮,震為動,艮為止,動而知止。養道主靜,靜以制動,以止貪欲,守正居靜,適可而止,「止」以忍貪,為養之不二法門。頤卦不重相應,下三爻(為震、為動)求人以養,貪圖口腹之慾重於養德,躁動不知節制而皆有凶,上三爻(為艮、靜止)以養賢、養德、養人為正,皆為吉。

六、高島斷易:頤卦上三爻,皆所以養人,下三爻,皆所以自養,養有正與不正,不觀不足以知之。觀其所養何人,則養之公私自別也;觀其自養何所求,則養之貪廉可見也。如所養皆賢,自養有節,為養得其正,則養無不吉也。養之道,以養人為公,自養為私;自養之道,養德為大,養體為小。君子應當效法此一精神,慎言語,以養德性,則無禍從口出之過咎。節飲食,以養身體,則無病從口入之災殃。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

象曰 : 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初九陽剛為養人者,具剛明之德,居下深靜,本可自養其靈明之精氣神,但是居動體之初,不能以剛自守,反而捨棄自身寶貴的本體覺性,垂涎六四爵位食祿的頤養,如果這樣從欲妄動,依附於人,執迷於貪欲之私,失靜養之道,其凶可知。

小象辭曰:初九陽剛居頤養之始,本為養人者,卻因居動體之初,而捨棄自身的剛正之德與靈明覺性,看著別人爵位食祿的朵頤享樂而垂涎妄動,已失頤養之正,這樣急功近利,求養於人,必淪於污賤可羞之人,不值得尊崇。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失靜養之正,而動於利欲之私也。朵,垂也。朵頤,欲食之貌。孟子曰〝人人有貴於己者〞。誠知在己者甚貴。故一朝之失足,而遂遺千載之恨者,此無他,物重而我輕也。

二、初九陽居剛位,陽剛之質本有能力自養,卻捨棄自己的資質,而妄求於人,故誡之曰“凶”。

三、頤卦 ,初及上為陽爻,二到五均為陰爻,二陽包四陰,大象似離。離目,觀之象。離中虛,說卦傳:離為龜。有靈龜之象。初九陽剛足以自養,如靈龜服水土之氣,不飲不食,只吐納水土之氣,以氣自養,為自養之至極典範。

四、古人有事必以靈龜問卜,求神明指示,以表示謹慎不反於道,「舍爾靈龜」即捨棄內在覺性,不問是否合於正道之義。

五、高島斷易: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初以陽居動體之下,為動之始,是動而自求養也,即捨吾身之「靈龜」而觀「朵頤」,是捨其廉明之德,以行其貪欲之情,是以凶也。

六、養道主靜,頤卦下三爻皆重自養,宜靜不宜動,動則有凶。朵:動之義。頤:為下巴、臉頰。下震為動,猶如吃東西時都是下巴動,表示受物慾所牽動,不考慮是非,不管是否得當,不察是否合理,只羨慕別人朵頤享受而垂涎妄動,已失自養之正,所以有凶,故曰:「觀我朵頤,凶。」

七、「朵頤」,口頰上下咀嚼活動,吃東西之貌。

八、周易集注:頤卦大象為離,龜之象。中空靈龜止而不食,服氣空腹之象也。「朵」者,垂朵也。震反生,朵之象。垂下其頤以垂涎,乃欲食之貌也。「靈龜」以靜為養,「朵頤」以動為養。大象離目,故又為「觀」之象。

九、易經爻辭之「爾」、「我」相對,是比應的關係,互為賓主。「爾」指初九,為靈龜,「我」為六四;初九陽居陽位,得其正道,具剛明之德,理當能擔起養正之大任,但是頤卦以居靜為吉,而初九居震體,躍躍欲動,不明止息養性之道,不能居剛自守,卻垂涎六四的頤養,從六四而動,這樣執著於物欲享受,捨棄了本具的靈明,縱然得享所欲,卻失去自養之正,也失去尊貴,必然有凶。

十、高島斷易:初九一陽之始,胚胎萬有,即吾身之靈龜,應自養不待養於外也。「靈龜」為內在德性,「朵頤」為外在物欲虛名,口腹之求,捨「靈龜」而觀「朵頤」,捨內而求外,徒慕虛名,是損其剛明之德,以行其貪欲之情,縱得所求,亦不足貴也。故誡之曰「凶」。

十、初九好動,受物欲所誘,不養靈明德性,只求口腹之快的身養。初九處「潛龍勿用」位,也是初生員之位,六四為師長位,初生員應聽從父母師長的勸止(震起艮止),捨棄急躁妄動和追求物慾的心性,從而自養戒定慧的靈敏覺性,修身養性,養正氣,否則有凶。

十二、頤卦初九爻動變卦為山地剝卦。剝,剝削之義。如果不守住爻辭的原則,不守正道,而養不合於道,德性必受剝削之害,要趕快下定決心轉回正道,變成錯卦澤天夬卦之象。回復正道就能變成綜反卦地雷復卦之象。

六二,顛頤,拂經於丘頤,征凶。
象曰 : 六二征凶,行失類也。

六二陰柔,其才不足以自養,必求養於陽剛,本應向下求養於同體之初九,則違背以上養下之頤養常道,如求養於上,攀附趨從權勢足以養人的上九,卻恐遭丘陵之勢欺壓,於勢不可為,六二所求非人,如果一意孤行,必有凶。

小象辭曰:六二陰柔無才,不能自養,必待養於人,然上下皆無應與,宜安分守正,不可妄動,如果仍然利祿薰心,盲目求養,攀附交遊,不但會失正道而有凶,也會因此上拒以其為臣,下羞與其為友,所求非人而離群失類,受到排擠。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六二是言失求養之義,故上下皆无應也。顛頤,求養於初也。拂經,違其常道也。丘,土之高也,上之象也。丘頤,求養於上也。

二、日講易經解義,周公繫二爻曰:陽剛,養人者也,陰柔,養於人者也。按程傳謂〝女不能自處必從男、陰不能獨立必從陽〞。陰不能獨立必從陽,六二陰柔不能自養,必求養於陽剛,固天地間之定理,然去就之正不正,則已得而自主者也。

三、六二以陰柔居中正之位,應該有中正自守的自養能力,然陰柔乏資身之術,不能自養,向下求養於同體之初九,卻違背求養之常理,而求養於外。

四、周易集注:顛者,頂也,指外卦也。拂者,除也、去也,違悖之意。諸爻皆求養於同體之陽,六二不從應與,故有「顛拂」之象。顛頤,求養於上九也。拂經者,違悖求養之常道也。凶者,求養於權位高門,必遭拒而取羞也。 

五、周易集注: 養道各從其類。二、三養於初,四、五養於上,「行」者,震足之象也。二顛頤,往則失其類,故曰「失類」。 

六、山阜曰丘,為土之高者。上卦為艮,為山丘之象,「于丘頤」者,求養於外,即顛頤也。指六二向上應本求養於五,惟六五陰柔不足以養人,又與六二同類不相應,故往外求養必有凶。亦有一說,六二一意孤行,因為與六五不相應,於是跳過六五,往上求養於有養人能力的陽剛上九,而受到同類排擠之釋。

七、六二爻動變卦為損。損,下兌,為毀折。如果心存私欲,違背常道,攀緣趨附,而損人利己,則會失去朋友,必遭凶災,唯有居中守正則吉。

八、六二爻動變卦為山澤損卦,損,有損失之象,受損之時,思想必有所感觸,就變成錯卦澤山咸卦之象。若能時常與人互動無私,廣結善緣,並堅守正道,必得貴人相助的益處,又變成綜反卦風雷益卦之象。

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無攸利。
象曰 : 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頤卦六三以陰居陽位,不中不正,昏昧無才,又居震卦之極位,動而躁妄,不求自養而妄求養於人,向上求養相應之上九,則遇艮止,而隨下放恣於口體之欲,則違悖頤養之正道,雖然飲食是日常所需,不免因沉溺嗜欲而招凶險,以致身名敗壞,終無可作為,乃至十年之久,無論自養或養賢皆無所可往,無所得利。

小象辭曰:頤道貴在靜,動則悖,六三居多凶之位,處動之極,不知安守靜處,如上求養於九,又受艮止,反而隨下浮躁妄動,只貪求口體之欲,不但十年之久,終無養正、養德、養賢、養萬民的大用,還與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頤養正道大相違悖。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六三是言小人放情恣欲,而大違乎頤道之正也。蓋貧賤不移、富貴不淫,乃得頤養之道。二處貧賤不知守約而濫,三處富貴不知節樂而淫者也。夫吾心不能以義命自主,而隨境轉移,豈得云養正之大人乎?

二、頤卦的卦中卦為坤卦,坤為坤土,河圖土在中央,五、十居中,十為成數、為用。十為數之終,十年有永遠、長久之意。虞氏逸象:「坤為器、為用」。頤應養賢、養萬民,如果長久都不能發揮才能,用以貢獻國家社會,當然無利。故曰「十年勿用,無攸利」。

三、頤卦六三爻動,全卦變成山火賁卦(山下的火),賁為亨通。賁者飾也,但賁於飾之義,已夕陽西下,光芒在下,亨通乃盡。

四、頤卦不貴在爻之相應。六三陰占陽位,不中不正,又居三多凶位。六三和上九,雖是陰陽顛倒相應,本應為吉,卻受艮所止,而隨下妄動,恣意沉溺於追求口腹之慾,違悖頤之正道,必有凶。

五、貞凶,謂不正則凶。六三陰居陽位,不正為凶。上卦艮能守靜,下卦震,太躁動,二、三爻都違反正道(拂頤),所以貞凶。故六三要守正道以防凶。

六、六三爻動變卦為山火賁卦,賁是美麗的外表裝飾,如果處事為人,只重視表面,打腫臉充胖子,不重視實質的內在所有,就會讓自己陷入衰落的困境,變成錯卦澤水困卦之象,甚至有刑剋之慮,若能懂得明罰飭法,就能克服困難,成為綜反火雷嗜嗑卦之象。

六四,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
象曰 : 顛頤之吉,上施光也。

六四是有養民重責之大臣,以柔居正,能以其權勢威望,任賢與之正應的剛正初九,藉初之養,推以養人,這樣圖謀於人以養其下,雖不免顛拂,亦吉。六四任賢,賴陽剛初九施養於天下,以成養民之功,必有下專之誠,繼繼以求,如虎下視,專注無間,這樣迫切謀於求賢養民而不窮,何咎之有?

小象辭曰:六四柔居正位,用權勢威望,向下任賢於陽剛初九以謀養民之責,亦能得顛頤之吉,是因為六四重臣,能以其上位之權勢,而廣施恩澤。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 此一爻是言六四能求賢以養民,而復示以用賢之道也。顛頤,求養於初也。眈眈,虎下視貌。虎視眈眈,下而專也。其欲逐逐,求而繼之也。

二、上艮為虎(後天八卦的艮,十二地支為寅位),六四位置和巽卦的主爻同位,巽為風,風從虎,有虎之象,六四爻動為離,離為目,眈眈為集中目光注視的樣子。

三、易經面面觀,各家所釋不同-
1、日講易經解義:六四求賢以養民,而復示以用賢之道也。六四柔居正位,下應初之剛正,是居上而能信任下者也,然陰柔不足以養,必藉初之賢以成,六四顛倒向下求初九陽剛之賢以養人,故曰:顛頤,吉。孔子釋六四之象曰:四之顛頤得吉,蓋上之於下,不必恩由己出,然後謂之能養也。今能任初之賢,以養民焉,則初之施,即四之施,所以為吉也。

2、高島斷易:六四柔居正位,與初九剛正相應,居得其位,以上養下,得頤之義,故曰:顛頤,吉。四得艮氣,艮為虎,虎之威在視,眈眈下視,是威而不猛之謂也。六四陰而應初九陽,威嚴寡欲,所以得吉。

3、周易禪解:其欲逐逐,謂六四處在群陰之中,猶如物慾誘惑多,世人貪求追逐。但是六四陰爻占陰位,得正,在艮之初爻,陰靜又得止,能以靜制動,放棄不停追求口腹物慾的初九,逆而求養有剛柔相養之道的上九,陰爻不降反升,以逆求順,以陰近陽而得无咎,六四爻動為離,離為光明、智慧,在佛法而言,是具備了戒定慧的正知見。

4、周易集注:「顛頤」者,求養於上也。「吉」者,養道之常經也。天下之物,自養於內者莫如龜,內卦初捨之,故凶。求養於外者莫如虎,外卦上施之,故吉。應爻初為地位,虎行垂首下視,視下卦,「眈」也。而心志求養於天位之上,志遠也,志上卦,「眈」也,故曰「眈眈」。陰爻,人欲之象,上卦二陰,下卦二陰。有人欲重疊追逐之象,故曰「逐逐」。四求養於上,以求養而得逐逐之欲,似有過咎矣,然養得其正,故不惟吉,而言「無咎」。

四、六四爻動變卦為火雷噬嗑卦。噬嗑,有咬物、合攏、制裁之象。然而事物要注重實際,不要被浮華表象所蒙蔽,而變成綜反卦山火賁卦之象。一旦過分修飾而失真,要用智慧去謹慎的判斷選擇,以免陷落衰微之中,變成錯卦水風井卦之象。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 : 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六五居尊位本應濟養天下,但是陰柔無力,必待養於同體之陽剛上九,是為君者,待養於臣,有違君道之常經。六五審己度力,無以為養而逆求上九賢臣,任賢以信,自己只需安居尊位,固守正道,即可恩不自出,又能養人,而得吉祥,不可冒然強行以自求濟人。

小象辭曰:六五雖居尊位,但是陰柔不正,不足以養人、養天下,不得不借力使力,反求養於上九,這樣不自恃尊位,能以柔順之德任剛明之賢,賴上九之養以養萬民,自己則退而守成,居靜養正、養德,即可恩不自出,又能養人,而得吉祥。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 此一爻是言任賢足以圖治,而又當凜不自用之戒也(嚴正看待自己實力不足的警戒) 。拂經,謂以君而從臣也。上,謂上九。

二、頤卦以陽爻為主,上九一陽為成卦主(也是艮卦的主爻),六五君王本應保育萬民,但是陰柔無力,不足以養天下,只好違悖頤之常道,求養於上九,把掌理教養天下的大權委任給賢臣,故曰「拂經」。

三、陰為退、為下降;六五雖為君王,但陰柔無力贍養天下,只能向上求上九之助,借機居貞養正以儲備實力,六五守艮止之道,暫時不貿然行事,以免招致過咎而得吉,故曰「居貞吉」、「不可涉大川」。此爻亦是告誡,當自己實力不足時,不可冒險爭勝求表現,應先求自保並充實學養,以等待未來的時機再發揮。

四、頤卦卦象像一條空船,震木做成舟,六五爻動變上卦為巽,巽為風,下為震(二陰爻無實),形成空船遇風有翻 船之危,故曰「不可涉大川」,告誡六五時機未到不可冒險前行,應該居靜守正,修身養性培養實力以備未來濟養天下,並借力使力,以陰從陽(上求上九賢臣),陰陽相偕才得吉。

五、日講易經解義:五以柔居尊位,才不足以養人。上有陽剛之德,五賴其賢以養之,夫君以養人,頤之經也。反賴上之養以養之,是拂於經矣。既以己之不足,而求養於上,必居守貞固,篤於信任,惠澤常流而得吉也。若不能審己度力,或以拂頤(求養上九)為嫌而冒然圖功,自用以求濟,是猶涉大川而無操楫之任,何由而克涉哉? 

六、高島斷易:五中虛象坎,坎為險,又為大川,「居貞」雖吉,而養道未成,不能濟險,故曰「不可涉大川」。五爻之吉,不在「拂經」,而在「居貞」,象傳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謂五近上,能以陰順陽,故居貞得吉。

七、周易集注:「居」者,靜以守之也。「貞」者,求養於同體之陽,乃任賢養民之正道也。「不可涉大川」者,言不可自用以濟人也,涉川,必乾剛。五柔,故「不可涉」。

八、六五爻動變風雷益卦。益,二、三、四互卦為坤,卦德為柔順,形成六五順於上九,故有「順以從上也」之象。益卦,為增加利益之象。在事業發展有利益時,要做益人益萬物之事,並要守住爻辭的原則,保持頤卦「節飲食,慎言語」養德、養正的長久恆心,就變成錯卦雷風恆卦之象。否則必有轉變漸漸受到連累損傷,又變成綜反卦山澤損卦之象。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上九受六五君王之託,負有養育萬民的大任,但是剛居柔位,不正位,雖是頤養天下的源由,民生未遂,由以遂之,民性未復,由以復之。上九位高權重,需懷危厲之心自勵自處,承擔起養育萬民之大業,才能得吉,這樣謹慎戒懼有利於濟天下之艱難,渡過如大川般的困境。

小象辭曰:上九陽剛居頤之極,位高任重,德足以養人,是六五君王所賴以養賢、養萬民之源由,能以上之躬服膺養天下之大任,惟恐專權僭逼,而心存危厲,兢兢業業,以成養民之功而得吉,這樣唯恐上悖君心,下失民望而澤被萬民,是天下之慶,君上亦大獲其慶。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 此一爻是言上九以養民為己任,而天下胥受其福也。由頤,由之以養也。

二、頤卦重視陽爻,大用在初、上兩爻,震陽初九為始,艮陽上九為終,內外合一,以成其終始之道。而初九陽剛尚微,不足以養,上九陽剛已極,高明覆物,光輝照耀天下,為成卦主(卦主沒有凶),又為艮之主,能以靜制動,為養育天下萬民之源由,是全體之大用。

三、八卦之艮宮最為奧妙,人生來去生死皆經艮門(玄關門,艮成始成終),萬物莫不由艮以生成,故曰“由頤”,艮為止,止於至善。上九來到至善之地,可自由出入,但是仍要自我勉勵,戒慎反省才能得吉。

四、頤卦有止亦有進,是由頤知止、厲則自反之義。皆合於道而行,則吉,故曰“厲吉”。上九有警惕戒慎之心,能剛柔相兼,為頤之大用,能養身又養德,自養又能養人,是德高望重之人,有大福德,得天時地利人和,光輝可照耀天下。

五、上九位高任重,有能力兼養天下,而被六五君王依賴,但是高而無位,所以要戒慎恐懼,謙虛為懷,不可得意忘形,以免功高蓋主,遭來意外之災(垢卦)和剝削的凶險(剝卦)。

六、頤錯卦為大過卦,頤卦要注意口舌是非,卻除慾望;慎言語、節飲食。宜修身養性,待人處事應謙虛和氣,否則易有過咎之事發生。

七、一般來到極位,又是陽爻占陰位,不中不正非吉位,只要遵循頤養的正道,懂得謙虛謹慎,不莽撞躁進,以防亢龍有悔,則可克服危險,回復平安(復卦)。

八、上九爻動變卦為地雷復卦。復,上卦為坤,卦德為柔順,卦意為厚德載物,如順風行船,有利度涉大川險難之象。復卦,為恢復、復興之象。在事業復興之時,最怕有陰謀奸險小人的擾亂,這樣就變成錯卦天風姤卦之象。如果被小人侵入必受剝削,又成為綜反卦山地剝卦之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