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需:論等待時機。
《雜卦傳》:需,不進也(不宜冒進)。
《序卦傳》: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養物以飲食,所以次於蒙之後。
需卦是繼屯、蒙而來,開天闢地之後,萬物混沌不明、蒙昧無知的時候,需要啟蒙育養,以人倫而言,需要行人倫道德,以日常生活而言需要解決民生基本問題、需要工作、修身養性,涵養智慧以造福人類。
卦象:水天需,雲上於天。
下乾上坎,天上有水之象。水氣蒸發升於天上,聚結為雲霧,雲霧在天上還未凝成雨降下來,欲雨未雨,需要等待。天要返回原本在上的位置,也需要等待,故為兩兩相需。
下乾為進,上坎為險、為水,欲進而遇水阻,必待時而不遽進,這是需卦的現象。君子有見於此,告誡世人在日常生活中,若能秉持誠信之心,剛健而不陷,以飲食宴樂養精蓄銳以靜待時機。故象傳曰:「君子以飲食宴樂」。
卦德:上坎為陷險、下乾為剛健。
需卦喻:處險難之時,需待時而動,不可躁進,惟含忍守敬,方可免禍。就如教化啟蒙,不可求速,時機不到而揠苗助長,只會有害而無益,要順乎時序和合乎中道,等到恰當的時機,事情自然順利。
心法:
一、周易集注:需者,須也,有所待也,理勢不得不需者也。
以卦象論,水在天上,未遽下於地,必待陰陽之交,薰蒸而後成,需之象也。
以卦德論,乾性主於必進,乃處坎陷之下,未肯遽進,需之義也。
二、日講易經解義:需有二義,以全體言之,坎險在前,下卦乾體剛健,能不冒進以陷於險,有能需之才。以九五一爻言之,陽剛居尊,值當需之時,能建中表正,不欲速邀功,有能需之德。有其才又有其德,此所以能需而有亨吉涉川之效也。
三、自古造舟楫以利渡大川之危,然而風雲不測,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需待可渡之時方可平安,如果不能忍耐而強行妄動,必致覆溺,故需卦以待為戒。故曰: 「需之為時,能含忍守敬,皆可免禍,需之時義,大以哉!」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需者,因時機未到,應秉持誠信中正之德以待,光明正大不為功利私欲所牽,必能亨通。像這樣堅守正道,自然順利吉祥,雖涉大川亦無不利。(古時渡大川是艱險之事)
心法:
一、需卦,以乾健臨坎險,能知險而不冒進,有等待之意。需雖有所待,乃所當待也,非不當待而待。
二、周易集注:孚者,信之在中者也。坎體誠信充實於中,孚之象也。光者,此心光明,不為私欲所蔽也。亨者,此心亨泰,不為私欲所窒也。坎為通,亨通之象也。貞者,事之正也。八卦正位,坎在五,陽剛中正,為需之主,正之象也,皆指五也。
三、坎水在前,乾健臨之,乾知險,涉大川之象也。中爻兌綜巽,坎水在前,巽木臨之,亦為涉大川之象。
四、高島斷易:坎乾兩卦,其中實,故曰: 「孚」。互卦離,為光為舟。坎水為川,以乾健臨之,故曰: 「利涉」。險莫如大川,上下相孚,陽長陰衰,往而涉之,必有利,惟在需其時而已。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彖傳曰:需卦,須待時,不可冒進。外有險難阻礙,須要等待時機,雖然當需之時,仍以剛健臨之,剛則能斷,健則知險,既有定識又有定力,必會審時度勢,毅然有守,不冒險前進,以免讓自己陷入險境之中,自然不會困於窮途。
卦辭曰需者,應秉持誠信中正之德,光明正大不為功利私欲所牽,必能吉祥亨通。九五以陽剛中正之德位居天位,雖然面臨坎險,仍以誠信正道定靜等待,無偏倚邀功之事,無營私謀利之心,時機一到,自然利於度過險難,進而成就功業。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易:乾坤開辟,而後既建侯以統治之,復立師以教育之,治道已盡矣。此時或有未通之聲教,或有未消之隱憂。惟當靜以待之,不宜欲速邀功。
二、義:宜,理當、適宜之意。往:為由內向外。
三、諺曰: 「急行者要迂迴」,此之謂也。凡人之所為,大而求功名立業,小而興家旺財,若不慮現況,與其速進而有悔,何如待時而圓功?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大象傳曰:下乾為天,上坎為雲,雲上於天將成雨而猶未成雨,陰陽之氣未交,尚須等待,這是需卦的卦象。君子體會其義並效法其道,值當需之時,必不會妄動任為,虛浮輕躁,惟秉持誠信中正之道畜積才德,於日常生活中以飲食頤養身體,以宴樂陶冶心志,優游以待天德化成之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象傳言君子處需之道也。
二、水氣蒸而上升,達到飽和凝結成雲,必待陰陽氣流相交,然後形成滋潤萬物的雨水下降。
三、飲食宴樂的道理是指在等待的過程中,要以輕鬆的態度,涵養待時,不急於有所作為,非真以肆意醉飽,溺情逸樂之謂。惟素位而行,日常生活不忘養生養性以蓄積力量,以堅毅耐力等待時機。就如佛法的止(定)觀(慧)法門,可頤養心性,所生定慧莊嚴的善性,可變成滋潤萬物的雨水,令人喜樂。
四、柏拉圖說過:耐力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五、高島斷易:以此比擬人事,內卦為我,具剛建才力以求進也,外卦為彼,設危險之策略以阻我也。然世人往往輕躁妄動,不待時機,任氣直前,必陷於險,唯宜需時,或需彼之奸計敗露,或需我之氣運亨通,斯進而謀事,方無險阻之患矣。故彖曰: 「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初九,需於郊,利用恒,無咎。
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
初九陽爻居正位離坎險最遠,其陽德剛健又能自守,不會冒進圖功,這時只須慎始處事,靜待時機,並自修其德,趨然於利害之外,就沒有躁進之災咎。
小象辭曰:需卦初九有剛健自強的德性,雖然離坎險尚遠,也會審時度勢,不貿然犯險前行以待其時,而且能恆常守靜,所以能夠免於災咎,也沒有違背需卦之常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明遠害之道,貴能守其常也。天下有才之人,往往為才所使,倘此心妄動,不能持久,而冒進圖功,於事無濟,只取咎耳。
二、說卦傳,乾為郊,故曰:需於郊。周易集注:郊,曠遠之地,未近於險之象也。恆者,常也。安常守靜以待時,不變所守之操也。未失常也,不失需之常道也。需之常道,不過以義命自安,不冒險前進而已。
三、初九離坎險相去甚遠,能思患預防,並恆守其貞,可免災禍,故曰“无咎”。初九變爻後全卦成水風井卦,井卦:改邑不改井,村莊可以遷移,井無法牽動。代表恆久不動之意。
四、高島斷易:以乾三爻對外卦之坎,各以所居遠近繫辭,曰: 「郊」、 「沙」、「泥」,取漸次近險之象。此爻去險最遠,不敢近而冒險,所謂「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而躬身郊野,無求於世,久而不改其節。
五、无咎:有兩種--
1:初九陽爻居陽位,得其正道,故无咎。
2:上卦為坎,坎為陷險,代表前有危險,雖然初九離坎險很遠,仍不可冒險前進,要利用恆(長期計畫),研究如何克服困難,等時機到了再前進,方能无咎。
六、初九的時與位皆不宜躁進,無位難以圖功,而局外不宜生事,並自修其德,持之以恆,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七、郊的爻位應該在外卦的五爻或上九。需卦初九言“需於郊”,郊在外,初九在內卦之初離外卦坎險最遠,距離“利涉大川,往有功也”的時運也還久,需要用恆久的耐心毅力去蓄積才德,故曰:利用恒。
八、初九爻動下卦成巽卦,說卦傳:巽為風、為伏入、漸進,為進退、不定、為不果。喻初九不躁進冒險,只須以恆心毅力且進且滯的慢慢前進。
九、初九爻動變卦為水風井,井固定不移,也代表陷阱。為人處事當效法井德,利人利萬物,如果沒有水源之利,萬物生存就會陷入困境,成為綜反卦澤水困卦之象。若是為了利益發生爭奪,就會受到法律制裁,變為錯卦火雷噬嗑卦之象。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九二離坎險漸漸近了,就好像到了水邊沙岸,有身陷流沙之險也還不至於受害,亦遲回却顧不冒進,不免遭受眾人的譏諷,然而九二秉持剛中之德,審時度勢等待時機以濟險,不為譏謗所動搖,終得功成之吉。
小象辭曰:九二陽剛之才足以濟險,雖然已漸漸接近坎險,然而上無應、下無比,惟居柔守中,寬心自處,以觀變應時,雖然受到謗言議論,仍然沒有動搖他待時以進的心志,最後得濟險功成之吉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見九二有剛中之德,故終能遠害也。
二、中互卦兌為澤水,上坎義為水,沙近水,二近坎,有沙象,沙則近於險矣。九二漸近於險而剛中能需,不肯冒進,有需於沙之象。
三、中互二、三、四為兌,兌為口舌,有口能言,兌為少女,少為小,小有言之象(也是受誹謗之義)。言:多屬負面的意思,指言語上的中傷毀謗。周易集注:小言者,眾人見譏之言也。
四、終吉有三種--
1:九二陽剛居下卦中,得中正之道,能剛柔並濟,光明正大、謹慎行事以明哲保身,即使遭人誹謗議論也不畏懼,最後一定會化解困難而得吉,故曰終吉。
2:變爻為既濟卦,為吉祥之卦,故有終吉之象。
3:九二變爻,下卦為離卦,處黃離之中,為元吉,故曰終吉。
五、衍在中也:衍為寬紓、寬闊、寬裕。九二用寬闊的心,不受外界影響,並謹慎言行,守住中道以等待時機。
六、日講易經解義:自古豪杰有志濟世,卻急欲圖功,往往因一言不平,逞意氣於一擊,而奮不顧身。故聖人以小有言警之。使知濟天下之險者,當沈其謀,老其識,堅其守,以候時。宜甚不可因人言而輕動其心,冒昧前進,自貽伊戚也。
七、九二爻動變卦為水火既濟卦,象徵守住爻辭的原則不被閒言閒語影響等待的心志,就能圓滿成功。反之成為未濟卦之象。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九三已陷入水邊的爛泥中,正在進退不得的時後,還不懂得敬慎小心,若妄動致險,也是自己惹來的災禍。
小象辭曰:九三居乾卦之極,過剛不中,已經瀕臨坎險之際,災禍已在眼前。雖然能力足以禦寇,然所處險境,本應兢業小心卻剛愎激進,不辨時機,不察情勢,以致自陷險境。險難迫在眉睫時當戒之思危慮患,終日乾乾惕若,敬慎行事並審時度勢,待時而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為過剛不中又不善需者示戒也。泥,為陷人之地,九三近坎體,將陷於險,有需於之象。水涯之泥易陷,九三過剛不中,若輕躁妄動,寇害之至,實自致之。益天下事,未有不成於敬慎,而敗於疏忽者。
二、寇。為坎之象,災之大也。上卦為坎,坎為水,為陷險、盜寇,坎險在外卦,有“災在外”之象,外者,又有意外之災也。九三本欲救險卻陷於險,為九三之意外,非坎險來迫九三。故曰: 「自我致寇」。
三、九三位於坎水邊,變爻後,三四五互卦為艮,艮為土,水與土混合後形成為爛泥。
四、致寇至:遭致災殃降臨。九三陽爻居陽位,易剛愎自用,一意妄進。又居三多凶之地,前進即遇坎險,非坎險來迫人,多半是自己招惹來的,故曰:致寇至。
五、九三陽為進,變爻為陰爻為降,互卦為艮,艮為止,有進退不得之象。
六、乾陽剛健,陽為大,九三近坎險,坎為盜,又居互卦離之初爻、兌卦之中爻;離為戈兵,兌為毀折,因此有致寇之象。
七、九三爻動變卦為水澤節,行事要有節制、節度,量力而為,守住本卦爻辭的原則就不會渙散,成為綜反卦風水渙卦之象。渙散各處,又變成錯卦火山旅卦之象。
八、九三要要知道前面的隱藏危機,當量力而為,伺機而動,不可剛愎自用,貿然躁進,以免惹來災殃。
九、凡事要不偏不倚,保持中道,慎始才會有善終。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六四已進入坎險之地,恐受困而有血難臨身,必須從險惡之地脫身。
小象辭曰:六四柔居陰位,重陰才弱,初入坎險殺傷之地,如臨大難,惟以柔正之德,順聽於剛健知險的初九,而內斂隱藏不冒進,等待上比之九五教悔提攜,可脫離險地而出困。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明出險之道在於順時也。
二、上卦為坎,六四位坎卦初爻,已進入坎險,坎為血卦,故有血象,比喻六四處在坎險殺傷之地。故曰:需(濡)於血。
三、坎為隱伏、為溝瀆(溝渠),比喻困於陷險之境,有穴之象。六四上下皆陽,亦有穴之象。
四、六四陰爻居陰位,得正位,有柔順之德(陰順陽),已進入坎險,坎為血、為隱伏。雖入險未深,但是六四陰爻主靜,能順陰陽正應的初九,不會輕舉妄動,等待親比之九五提攜,而速出其穴,以避其災,故曰:出自穴。
五、周易集注:坎為耳,聽之象也。聽者,聽乎正應之初九。六四柔得其正,順聽乎初,故入險不險。
六、需卦六四陰順陽,為柔順配合之象,意義有兩點:順、聽。
七、六四爻居外卦之始,有出之象,變則為夬,夬者,決也。
八、需卦六四的時運為陰柔處在困境中,要保持低調,以應時變,不可自己妄動競險,並順以從時,謙遜聽從安排,靜待貴人來提攜幫助,配合行動,何險難之。
九、六四爻動變卦為澤天夬卦,夬者,決也,有決出之義。遇到困境時要以爻辭順以聽的原則脫離困境,才不會受到剝削災害,變為錯卦山地剝卦之象,若是違反爻辭的原則,又會再遭遇其他的困境,成為綜反卦天風姤卦之象。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九五雖位乎天位,然身處坎險之中,需眾賢並進,共濟天下,當需之時,應秉剛健中正之德克盡其道,安貞守正于日常生活,以飲食禮養群賢,無為而為,賢才各效其能,使百姓休養生息,人人樂其樂、利其利,得享安寧,自然是吉祥的。
小象辭曰:九五君王處需卦的時運,雖在險中,仍以中正之德克守至正中道,不急功圖治,惟怡然以養無為之度,並以酒食宴樂涵養賢臣,養天下百姓,使人人安居樂業生活無虞,自然能獲得吉祥。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言人君處德位兼隆之時,自恭己而成化也。
二、坎為水、為酒,卦中卦兌,有食象。九五互卦為離,離中虛,為大腹,有容納酒食之象。
三、彖曰: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八卦正位坎在五。
四、序卦傳:需者飲食之道也。九五是需卦的主爻,也是需卦需於酒食的核心。萬物需雨澤,人需飲食,天下需涵養,飲食者,人各需以養生,為人君者需禮養群賢,飲食以養天下,使人人樂其樂,利其利,故“貞吉”。
五、日講易經解義:凡人主值當需之時而不能需者,皆由無德而求治太急也,如以中心無為克守至正,喜功之念不作,急遽之謀權全消,惟怡然自養以養天下,故能合乎正道而吉也。自古帝王未有不歷艱危險阻而底定天下者。及大難既平,小民甫離湯火,急宜安靜勿擾休養而生息之。
六、九五動爻後成地天泰卦,天地交泰,大地回春,萬物欣欣向榮,上下和合,酒食宴樂,心意相通,是吉利亨通,天下太平之象。如果日常生活沒有堅守貞正中道,只沉迷於飲食宴樂,以至上下閉塞,人事不和,就會是錯卦及綜反卦的天地否卦之象。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上六當該出險,卻陰柔無濟險之力,仍深困險穴,等待救援,這時遇到不招而至的三位陽剛之才,上六雖憂心忡忡仍以柔順之德竭誠盡禮恭敬相待,而得到他們的救助,最後終得吉祥。
小象辭曰:上六處於坎險至極之處,雖陰柔居正卻無力出險而困窮,仍然竭誠禮敬與九三志同道合不約而至的賢才,上六無濟險之才,所處之位非其力所能為,卻得到剛健之才集思廣益的輔助而順利出險,終可化險為夷,不至有大的損失。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言得賢共濟,為出險之道也。
二、上六爻動,變卦為巽,巽為風、為伏入,而上六險難已至極,被困於坎窞之中,故曰:入于穴。
三、上六被困穴中,陰爻自己無能力出險,走投無路時見三客來(指下卦三陽爻),上六柔順禮敬(陰順陽),無爭競之心,以禮相待,三位陽剛之客救出以巽順敬賢廣結善緣的上六,轉危為安,終得吉祥,故曰: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四、上六與九三相應,九三前進,初九、九二陽爻同德同體也會隨之並進。
五、上六雖然陰爻占陰之正位,但是位處坎險之極位,卻無力濟險脫困,故曰:不當位。上六雖德不稱位,不善處需,然知敬賢自輔,猶可獲吉。
六、高島斷易:一說「不速」,謂非不招而來也,需待也,謂需緩之意。觀初、二、三、四諸爻皆漸漸而進,不速而來,謂其遲緩而來也。 「三人」者,即乾卦三陽,此說亦通。六、
七、坎為加憂,上六處在困境中,雖然憂心忡忡,但是仍然不忘以禮接待遠方來造訪的賢士。
八、上六就算處在不好的位置,只要保持“順以敬”的方式做人處事,一定會有貴人相助,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九、上六爻動變卦為風天小畜卦,小小畜功畜德,畜財畜物,以積少成多,蓄積豐盛了,自然就能富足愉悅,成為錯卦雷地豫卦之象,物質富裕時更要實踐禮儀道德,變為綜反卦天澤履卦之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