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卦
山水蒙☶☵:論啟蒙養德之道。
蒙卦是求啟蒙。童蒙主動來求師,要看求蒙者的態度和啟蒙老師的方式。
《序卦傳》:「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是繼屯卦而來,天地初開萬物始生,還是幼稚蒙昧的狀態,蒙者蒙也,物之穉也,是指幼稚不懂事的階段,以及一個人在生長的過程中智慧未明、事理未通、情理未分,幻想和實際判斷不清之時,養德更重於養身,需要經過明師傳道、授業、解惑,不斷提升智慧,以造就成為品德高尚的大器之用(即為屯卦之錯卦火風鼎卦)。
卦德:險而止。
卦象:坎下艮上。
坎為水、為智慧,艮為止,有智慧被阻礙之象,需要接受教育啟蒙;山下有險,外有山阻,滯礙難進,內有坎險,惶惶不安,進退不知適從,正如物生之初,蒙昧不通,為物所蔽之象,應該見險而止,心不妄動,用謙虛誠懇的態度向有經驗的長者或良師益友請益,就能亨通吉祥。(中互卦地雷復,上坤為謙遜,為柔順,下震為長男)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聖人欲立教者,動合於中,而施當其可。故卦辭予之以亨,而又戒之以利貞。六爻四陰為蒙,二陽為治蒙之人。而上九過剛不中,以九二時中,為一卦之主。
二、日講易經解義: 大抵治蒙之法,貴乎寬嚴適中,而制之於早則易為力,防之於後則難為功。制於早者,發蒙者也,正法以繩之而有餘。防於後者,擊蒙也,干戈以御之而不足。所以聖人取象,於初曰脫桎梏,於上曰利御寇。正以立教之初意原主於寬,其至於擊蒙御寇,蓋不得已而用之者也。養正之功,誠不可不豫矣哉!
三、坎為水,水代表智慧,九二為內卦之主,以陽剛居中,陽爻為明,是啟發蒙昧之師,負發蒙之重責,能以剛中之德包容愚昧的人,九二又是互卦震之初爻,為長男,是用愛的教育負起啟蒙重責大任的老師,與六五(少男,陰爻為昏暗)相應,六五童蒙之君尚幼稚,陰柔順良,其德不普於天下,問疑於九二之師,故有童蒙求我之象。童蒙也是指愚昧無知的人。(上九陽爻也是老師,為嚴厲的老師,當愛的教育無法啟蒙時,就嚴加管教,但是可嚴不可暴)。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蒙之稚昧雖然尚未開啟,但是內含慧明,如果能用謙虛的態度接受適當的教導發蒙,未來終有亨通之時,不會一直蒙昧無知。啟蒙之道,不是我前去強求蒙昧的人接受啟蒙,而是蒙昧的人虛心來求教於我,所問亦簡單真誠,以求解惑明辨。就好像初次卜筮,只要虔誠求問,專一不雜,就會迎合所問,給他善知識解惑,若是一而再、再而三,雜而煩瑣的求問,這種不切實際的態度就是輕慢不敬,就算明示也是無益,就不必告知。所以啟蒙的原則,利於以虔誠謙敬的貞正之道,不但教者以正,非聖人之言不傳、非先王之法不陳述,求教者亦不敢不正,故蒙者不致終蒙不開。
心法:
一、前一卦屯卦是講萬物發展的初期階段,宜建侯,但是大多屬於蒙昧的階段,必須以教育為本,啟發智慧。
二、卦中有老婦、長男、中男可以請教。六五艮之少男為童蒙。
三、〝我〞指九二。 〝童蒙〞指六五。 上艮為手,二至,四爻互卦為震,震為草,即以手揲蓍,為〝初筮〞之取象。
四、周易集注:〝蒙亨〞者,言蒙者亨也,不終於蒙也。〝再〞指六四。〝瀆〞者,煩瀆也。〝告〞者,二告乎五也。〝不告〞 者,二不告乎三四也。凡陽則明,陰則暗,所以九二發六五之蒙也。〝利貞〞者,交織以正也。
五、周易禪解:昏昧會蒙蔽事理,但事理不會永遠被蒙蔽,所以蒙仍是可以亨通的吉卦。不過啟蒙教育,不是老師去找學生,而是學生應當主動找老師,這樣的求教才有誠意,才能得到效果。孔子說:不到學生有學習的意願,想表達自己的思想,不要強迫他。
六、佛法釋者,夫心不動則已,動必有險;遇險必止,止則有返本還源之機會,蒙所以有亨道也,需賴明師益友,故凡為師友者,雖念念以教育成就為懷,然須待其求我,方成機感。
七、告誡當智慧能力都不足以應付危險時,不能再妄動,應該見險即止,要以柔順謙卑的心求教於有智慧、有經驗的人,才能亨通順利。但求教於人應當以真誠,避免繁瑣。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彖辭曰:處蒙卦之時,猶如山下隱藏著坎水之險,而惶惶不安,想避開險象,又被艮山阻擋,而滯礙難進,前後受困,進退兩難,不知所適,就是蒙卦的困象。蒙之時運要亨通,關鍵在於對師長的尊重,以順乎時序和合乎中道的原則,並且還要主動的堅持求蒙。但是啟蒙之道不是老師去求童蒙,而是童蒙前來求老師指導教悔,九二陽剛明智又得下卦中,和陰柔六五的心志感通相應,六五初求教時,心誠意正,九二要及時以剛中正道善加啟發解答,如果蒙童接二連三輕率地求問,就是冒犯師道的神聖,若告知亦不能聽受,只會徒增疑惑,反而褻瀆了蒙道,所以不再教誨告知,因為啟蒙也要有正確的方法,對於蒙童的教育,從情識漸開之時就要培養達天立命之學,以正知、正見、正思維涵育薰陶,造就蒙童成為有德之才。在童蒙之時,能適時以正道啟發,讓求蒙者得以亨通,即是聖人的教化之功。
心法:
一、周易集注:〝以〞者,用也。 〝以亨〞者,以我之亨通也。 〝時中〞者,當其可之謂。
二、日講義經解義:蒙之所以得亨者,乃九二以可亨之道行以教人,己昭昭而教人昭昭,且啟迪合宜,語默中節而時中也。
三、日講義經解義:九二有剛中之德,故能施教有節,必待其誠而始告之。六五柔順虛中,有尊賢樂道之志,下應於九二,二五相孚契合,所以當告之也。
四、日講義經解義:夫蒙者之求教,與教者之發蒙,無不以聖人為期,而聖功難再養正,可見天理人欲,全在辨之於早,若待外誘既深,發然後禁,則捍格而難勝矣。《禮記. 學記》:「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
五、周易集注:教之利於正者,幼而學之,學為聖人而已。聖人之所以為聖者,正而已矣。人聖之域雖在日後,作聖之功就在今日。當蒙時養之以正,雖未即至於聖,聖域由此而漸入矣。此所以〝利貞〞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大象傳曰:上艮為山,下坎為泉。蒙卦的現象如山下流出清澈的泉水,能綿綿不斷的滋潤萬物。九二君子看到這種現象,明白啟蒙教育的過程,就如泉水涓涓所至,皆順其勢而流,如山之靜正堅毅,常裕其源,內外交修。因此為人師表應果決而行,不畏難不欲速,對蒙童因材施教,按部就班的引導、因循漸進的啟發,使其立志於進德修業,優游以俟其成為才德兼備的有為之士。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言君子自養之道,貴內外交致其功也。果行者,勇決其行。育德者,涵養其德。君子欲開一世之蒙,必先有以自開其蒙,於是體坎之象以果其行,見善必遷,有過必改,如泉之所達,其機莫遏。體艮之象以育其德,培其知能,褒其忠信。如山之靜止,其源常裕。如是內外交修自養,所以開一己之蒙在是,開天下之蒙亦在是矣。 蓋德者行之自出,行者德之所形,惟其所養能厚,故其所應不窮。不然源之不深,其流雖疾,而亦易竭,則育德尤為探本之功歟?
二、周易禪解:溪澗不停留,為果行之象;盈科而後進,為育德之象。自既果行育德,便可為師作範矣。
三、周易集注:〝泉〞乃必行之物,始出而未通達,猶物始生而未明,蒙之象也。〝果行〞者,體坎之剛中,以果決其行,見善必遷,聞義必徙,不畏難而苟安也。〝育德〞者,體艮之靜止,以養育其德,不欲速,寬以居之,優游以俟其成也。〝果〞之、 〝育〞之者,不過蒙養之正而已。
四、自二至四爻為震,震為行,上艮,為果。上交互卦為頤,頤為養,即育也。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蒙卦初六居蒙之下,蒙昧無知甚深,又是陰爻占陽位,不中不正,不知好歹,需要用刑罰懲誡嚴加管束,以利愚蒙無知的人有所畏懼而覺悟自新,如果捨棄桎梏刑罰,而寬以待之,愚蒙小人則所行無懼必至悔吝。
小象辭曰:除了用刑罰懲誡,以利於初出茅蘆的愚蒙之人有所畏懼,還要觀察其言行,用正知、正見、正思惟,寬以教之其錯誤的行為和心念。這樣以刑罰懲於初,以寬和觀於後,即為發蒙之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言發蒙之道,貴在寬嚴相濟。
二、周易集注:蒙者,下民之蒙,非指童蒙也。發蒙,啟發其初之蒙。刑人,以人刑之,刑罰立而後教化行。治蒙之初,故〝利用刑人〞以正其法。桎梏,在足曰桎,在手曰梏。卦中卦震為足,外卦艮為手,為用桎梏之象也。說者,脫也。初六變下卦為兌,兌為毀折,為脫之象。故曰〝用說桎梏〞,即不用刑人也。兌為悅,變兌則和悅矣,和悅安能往發其蒙?故〝往吝〞。
三、下坎為桎梏(桎梏是刑人之具),利用刑人:喻利用責罰及一點手段加以引導約束愚昧無知的人,讓他們有所戒懼,未來才會脫離桎梏的否吝。聖人教化世人以導其俗,以刑罰齊眾,雖尚德不尚刑,亦未嘗偏廢也。故治民之蒙,不可過寬亦不可過急,應戒之以刑,改則脫之,恩威並施,寬猛相濟,大公至正,利用刑罰警惕世人知所畏懼,發蒙之道得之矣。
四、周易集注:初在下,近比九二剛中之賢,故有啟發其蒙之象。然發蒙之初,利用刑人以正其法,庶〝小懲而大誡〞,蒙斯可發矣。若捨脫其刑人,惟和悅以往教之,蒙豈能發哉? 吝之道也。而教之法不可不正,故用刑罰懲誡之,使其有嚴憚也。
五、《禮》曰: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書》曰:敬敷五教在寬。然則寬以濟嚴,嚴以濟寬,發蒙之道,莫善於此矣。
六、初六居最下爻,代表下層民眾,或是愚昧之人,一開始就要啟發他的蒙昧,加以管束,不可任由放肆,故曰:發蒙。就如大象傳所喻:山下流出的泉水要疏引正確的方向,不會四處散流,才能利人利物。
七、初六也是在陷險之始,重在如何教育才不再蒙昧。(坎為離,從昏暗轉為光明)蒙卦是啟發世人,一開始就要約束言行,不能偏離正軌,否則一定會有悔吝之事發生而受到刑責,故曰:以往咎。也是告誡人心蒙昧時,一開始就應當嚴加教導,並且給予適當的懲罰,切勿姑息遷就,否則繼續下去,將後患無窮。
八、初六爻動變卦為山澤損,如果偏離正道法治就會有所損害,要守住爻辭的原則,損掉七情六慾,和貪嗔癡三毒,損到無可損的地步就會產生妙智慧,並虛心求教,與人和睦相感,成為錯卦澤山咸之象,這樣自然就能獲益良多,而得綜反卦風雷益卦之象。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九二具陽剛中正之德,當發蒙之任,可為君蒙之師,培育英才,也能包容所有愚蒙之人加以涵育薰陶,即使陰柔無知如婦者,亦納而不棄,讓愚智皆可開蒙而有所成就,這是吉祥之事。就如納娶柔順謙和的新婦得陰陽相諧之吉,經過啟發的賢母,自然而然就能蘊育出賢能之子克承家業。
小象辭曰:能涵育出克家之子治世英才,固然是因為九二之臣以陽剛中正之德行時中之道,賢否悉受,包納靡遺而施教,亦由於柔中虛己之六五君王委以啟蒙重任,上下剛柔相應,不偏不倚,足以成發蒙之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言施教之道,貴曲成不遺也。包,涵育之意。婦,群陰之象。
二、周易集注:包,外包乎內也。包蒙者,包容其初之蒙,有含宏之量,敷教在寬矣。初曰〝刑〞者,不中不正也。 上曰〝擊〞者,過剛也。九二剛中,統治群陰,為極善之爻。
三、九二是全卦主爻,陽剛中正,陽明之光普照上下,有包容群陰之力;對上曰納,為接納。三四五陰爻為坤,坤為婦,有納婦之象,九二陽剛為夫,六五陰柔為妻,二五陰陽相應,故有納婦之吉。對下曰包,為包容。初六為蒙,故曰:包蒙。九二變爻後全卦成山地剝卦,上卦一陽為天,包盡日月星辰及地上萬物,亦能包容群陰愚昧之人,故有「包蒙吉」之象。
四、九二陽居陰位,處境不利,但是九二剛柔雙兼,具剛明之才,中和之德,深諳為師之道,統領眾陰,包容一切,能寬嚴適宜,訓導有方,可為君蒙之師也。
五、學易筆談:蒙之養正,蒙養教育也。蒙養本於家庭,教子先教婦,有德之婦其子必能克持家業,故九二曰:「納婦吉,子克家」,以明克家之子,必有賴於母教也。 「包蒙」之包,亦作「彪蒙」,與革旁通,以明「豹變」、「虎變」之君子、大人,皆正始於彪蒙也。
六、九二以剛中之子,能事六五柔中之父,上下相應以治家道(互卦為震、為長子,有主器成家之象)。又二爻之位為臣,九二剛中之臣能統眾陰歸向,與六五柔中謙巽之君,陰陽合德 ,民德日新,故曰:子克家,剛接柔也。
七、九二爻動變卦為山地剝卦,如蒙昧無知的狀態不加以教導撥正,就一定會有剝損之災,所以必須快快行動決心除害,就變成錯卦之澤天夬之象,能決除蒙昧不明之害,才能恢復智慧,又變為綜反卦地雷復之象。
八、周易禪解:婦人是定,孩子是慧,佛法解釋,定與慧相輔相成,定能生慧,慧能啟蒙,助人修行,取得妙定。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六三不中不正,愚不可教,就像品格不端的無德女子,見到身邊有財富地位的男子就不安分,這樣穢德失節的女子,人皆賤之,上九取之必無所利。
小象辭曰:凡人立身,當兢兢以禮自持,而六三陰柔失正不可取,這是因為六三昏昧無德又貪戀人欲,素行不慎,以女求男,已悖陰順之理,況舍正應之夫而從金夫,君子不屑取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言無德者必見棄,以明行己之當慎也。女,指六三。勿用取,指相應之上九。金夫,指九二。順,當作慎。
二、陰以柔順為正,六三陰爻占陽位不中不正,失位,不守婦道,乘九二之剛居坎險之極,貪戀受君蒙得時的九二金夫而捨上九正夫,像這種不守貞待時,曖昧貪欲的失節行為,取(通娶)之無益,故曰:勿用取女。
三、周易集注:六三正應在上,然艮體常止,坎體順流趨下,不相應於上,九二為群蒙之主,得時之盛,六三近而親比,在納婦之中者,故捨其正應而從之,此為〝見金夫不有躬〞之象也。若以蒙論,乃自暴自棄,昏迷於人欲,終不可教者。
四、下坎錯為離,有見之象。坎為夫、巽為婦、為近利。陽爻為金,為富,金夫之象,故曰:見金夫(九二在六三旁)。見金夫,不有躬:言見到富有的男子就失節敗德。不復持其身。
五、卦中卦震卦,六三居震中,震為行動,看到金夫(九二)就主動靠過去了,為「不有躬」之象(躬為身體),不有躬即失身。六三居下卦之極,蒙昧無知,素行失正不守婦德,不可教也,六三爻變為巽,巽為近利,見到九二金夫,就破節敗名,因此告誡與三相應之上九,取此女是不會有好處的,故曰:不有躬,無攸利。
六、行不順也:意指行為違反正道,不端正,沒有定性,難以施教,必須給予強烈的管制,鍛鍊心性。
七、日講易經解義:蓋與人為善,固君子之用心,六三無德,在九二以其包荒之量,有教無類而納之。在上九則勿取用,以嚴至正之防,不屑之教也。教固多術矣哉!
八、六三動爻變卦成山風蠱,下巽為風、不定(不安於室)、長女, 為巽之長女蠱惑艮之少男,有行為不端之象。蠱,為蠱惑、誘惑,如果自己沒有主見,不守禮節,隨意跟隨別人,受人誘惑,變成錯卦和綜反卦之澤雷隨卦的現象。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蒙昧之人全賴剛明有道之人啟蒙,而六四所親近的都是陰柔不正之人,智慧困塞永無開蒙之日,不免悔吝遺憾。
小象辭曰:六四處多懼之位,眾人皆有道義之交,惟獨六四與小人為伍,遠離剛明實德之君子,因此得不到剛明之師啟蒙指點,以致孤陋困吝。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言人貴能得師也。
二、初比九二,三應上九而比九二,五應九二而比上九,各有陽剛之應比,得賢師良友之輔,惟獨六四與三、五皆為陰爻,同性無比,與初六同性不相應。陽為實,距陽實之九二、上九又遠,猶如無師亦無友,象徵無人教導則蒙昧於心,坐困於蒙,故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遠實,自我遠道之義也。
三、六四變爻成未濟卦,未成功。表示沒有接受啟蒙還是會有變數,下為坎,坎卦意為困難,故有「困蒙,吝」之象。
四、六四離陽爻最遠,又在群陰之中,最為黑暗,柔弱又陷在困境中。陽為實,光明、君子、大人,是能夠啟發童蒙的人,蒙卦的四個陰爻均代表蒙昧,初六可啟發,六三可激勵,六五有上九包容,唯獨六四困在昏蒙中,與陽爻無比無應,前無明師,後無良友,孤獨無援,無論是環境因素、位置偏遠無法得到啟蒙,或是自身不才,都如井底之蛙,沒有比這更難堪羞吝的事了;故稱:困蒙,吝。
五、六四雖困蒙,但是無過失,所以只有吝沒有凶。
六、六四爻動變卦為火水未濟卦,有未成功、未圓滿之象,要自己轉變尋求學習的機會,實踐「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才能圓滿成功,轉變為錯卦及綜反卦的既濟卦之象。若是困而不學就永遠都不會成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六五柔居尊位,其心純正不雜,猶如淳樸天真的幼童,不失赤子之心,有求知的自覺,願意親近上九嚴師,又能以謙巽之德下應九二,必定大吉祥。
小象辭曰:六五能得大吉祥,是由於能保有純一不雜的赤子之心,以柔順的德性仰承親比上九,用巽順謙卑的態度下應九二,虛心俯聽建言,以決疑辨惑。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言受教之道貴於能虛。純新欽賢,則德業可成矣。
二、六五居上卦之中,艮為少男,有童之象,六五陰柔居尊位,具有柔順謙卑的德性,雖在蒙卦陰爻均有蒙之象,但六五有上九親比包容,又得九二相應,上下陰陽相孚,皆有應援之象,為吉。
三、六五陰居陽位,得上卦中,剛柔雙兼,表面柔弱,以陰柔居於人君之位,有坤順的美德,動爻變巽,又有巽順之德,是一位大智若愚又好學的賢君,正在待變、適變、應變的階段,仍以童蒙自居,下求九二啟蒙教育,以待轉變為飛龍在天,一但變成陽爻,必定大吉大利。
四、虞翻以艮為童。除蒙卦之外,風地觀卦初六為童觀,山天大畜卦六四童牛之牯,皆以艮為童。
五、六五爻動變卦為風水渙卦,下坎為水、為陰霾,上巽為風,象徵陰霾被風吹散,故有「童蒙之吉,順以巽也」之象。渙卦有渙散之象,如果沒有謙順聽取賢人的經驗知識,就有渙卦之象。因此要虛心接受教導,篤實精進,成為自己的學識,方能日盛為豐,變為錯卦雷火豐卦之象。在豐盛之時,亦須守中道節制,為綜反卦水澤節卦的現象。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蒙卦到了極位,不可以再無知蒙昧了,若是還蒙頑不靈,上九不得已要用嚴厲方式去破除蒙昧,但是不利於用過分剛暴的方式,而是要用適其所知的正道嚴厲教導,以利童蒙能抵禦外來的誘惑不會為非作歹。
小象辭曰:上九以陽居陰,剛極失中,用凌厲嚴苛之法治理難以施教的六三,以防止他恣肆為惡,做出不義之事,上九與六三陰陽相應,用合情合理的嚴厲方式治其愚蒙邪念,上九不悖剛克之道,六三亦順以受之,改過自新。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言治蒙者宜以剛,而又貴當其宜也。寇,害也。御,禁止也。
二、下坎為盜,坎錯為離,離為戈兵,上艮為手,用手持戈兵為擊蒙之象。上艮為狗,狗看守門戶,防禦盜賊,故有「利禦冦」之象。艮為止,停止蒙昧無知。曰〝為寇〞者,寇在我也。曰〝禦寇〞者,寇在彼也。上九雖應於三,三之行不順,是寇也,非婚媾也,故利禦之也。
三、上九變爻為地水師卦,軍隊能保衛國家社稷,不會當盜寇危害國家社稷,有「不利為寇」之象。
四、擊蒙原則,可嚴不可暴,其目的要明確,方法要得當,如果太過剛猛,自己就變成像盜寇一般粗暴。
五、上九陽居陰位,剛柔雙兼,是剛強嚴格又不會太過的老師。擊蒙:打擊、用嚴厲的方式擊開蒙昧,有覺醒之意。九二和上九都是啟蒙的老師,但是方法不同。九二用包容寬大治理蒙昧,為包蒙。上九利用嚴教治理昏暗蒙昧,邪惡叛逆的人,為擊蒙。寬以養其善機,嚴以止其邪念,師教之道備矣。
六、高島斷易:上九有剛明之德,親比六五、相應六三,自上九至六三,應比之間,沒有一陽之障礙,是為柔順至極,故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七、上九爻動變卦為地水師卦。團結眾人的力量要有師長來領導,結合志同道合的人,變為錯卦天火同人卦之象。大眾同心協力,求賢人輔助,親比合作,又變為綜反卦水地比卦的現象。如果沒有守住爻辭的原則,太過嚴厲就會形成勞師動眾結黨犯亂的憂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