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山謙:論謙德之通達,非徒於一卑
卦象—
地山謙,下卦為艮,卦象為山,上卦為坤,卦象為地。卦象山高地卑,形成峻高的大
山能遜居於坤地之下,是以至高屈於至卑,為有而不居之義。以崇高之德性,能屈居
於卑下,乃謙遜之德,故名為「地山謙」。
卦德—
下艮,卦德為「靜止」,上坤,卦德為「柔順」。形成艮止於內,謙卑收斂,其德深
藏不露;坤順於外,以虛己寬厚,包容一切。
心法:
一、謙卦是繼大有卦而來,序卦傳:「有大者,不可盈,故受之以謙。」盈滿必敗,故
大有卦之後就是謙卦。
二、內卦為艮卦,艮為止,外卦是坤卦,坤為柔順包容,止於其內而收斂不伐,順乎
其外而卑以下人,為謙之義。
三、君子能卑下自處,守之以謙,行之以遜,內心收斂靜止,如如不動,其德深藏不
露,對外以虛己寬厚容納一切,必得永遠亨通。
四、謙卦之君子指九三。九三勞謙為卦主,全卦唯一的陽爻,為君子終日乾乾,剛健
自強,又能保持謙虛,與人和樂相處,自然得萬民信服。
五、夏朝連山易,以艮山為首卦,重人道。商朝歸藏易,以坤地為首卦,重地道。周
文王推演卦辭之時,將坤艮合卦(連山、歸藏二易之首),以定人倫道德之本,故稱謙
卦為吉祥之卦。
六、周易六十四卦當中,每一卦的卦、爻辭皆有吉凶消長之象,唯獨謙卦是六爻皆
吉,反此則凶。由此可見,謙遜之德是重要的處世之道。
七、孔子啟示:「為人處事 以忍讓謙虛為德行之把柄。」孔穎達曰:「謙者,屈躬下
物,先人後己,以此待物,則所在皆通,故曰亨。」
八、謙卦並非要我們消極退讓,而是要用平和的態度,找出有益的方式,積極的有所
作為,只要為人處事做到恭讓、謙遜,何處不通達?
九、日講易經解義:君子德以謙著,天下莫能掩其光。望以謙崇,群品莫能加其上。由
其秉心抑畏,盡人道而合德於天地,乃為君子之終,而非以退為進,以屈為伸者所可
擬也。
十、高島斷易:初六謙之始,卑以自牧也。六二謙之中,積中以發也。九三謙之至,以
功下人也。六四謙之過,不失其則也。六五謙之尊,以武服柔也。上六謙之極,反而
自治也。蓋自初至三,自謙而進之;自四至上,自謙而反之。進至三而止,能濟險、
能揚善、能立功,一以謙行之,有以進為退之象;反至六而止,能順則能服人,能克
己,自上反下之象也。
謙,亨。君子有終。
謙者,所行無不通達。君子謙虛內斂,卑下不亢,有德而不以德自居,有功亦不以功
自恃,能夠始終堅守謙遜之德,尊而能卑,高而能下,始似屈居於下,終必伸展其
志,通達無阻。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謙者,有而不居之義。有終,謂先屈而後伸也。
二、後天八卦艮居於東北,依一年四季來分,正是一年之終的冬季。艮成始成終,謙
卦主爻為九三,九三為下艮之終成,因此說「君子有終」。
三、高島斷易:坤曰「大終」,艮曰「厚終」,故曰「君子有終」。在謙卦不言吉,而
吉自在也。君子心愈小而道愈宏,志彌顯,能屈高而居卑,守之以虛,行之以遜,故
亨也;反此則凶。
四、「謙,敬也。」是恭敬、謙虛、謙遜的意思。古人說「謙受益,滿招損」,滿者
難保其終,上一卦是大有卦,告誡生活富裕了之後就容易有不良的敗壞習氣,一定要
保持謙遜,收斂鋒芒。
五、高島斷易:謙者,卑退為義,屈己下物也。止內而順外,謙之意也。屈高而居卑,
謙之象也。
六、艮居內卦,堅厚篤實;坤居外卦,謙柔寬容。形容君子外表和坤地一樣謙和,內
在的德性如山一般的堅實。其德深藏不露,內斂不矜,這就是君子的謙遜之德。
七、周易禪解:凡此皆亨道也,君子以此而終如其始,可謂果徹因源矣。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
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彖傳曰:謙道至大,亨通無礙。猶如天道彰明,其氣下降,普施萬物以化育生成而光明
昭著。地道卑順,其氣上行交於天,承天時以長養萬物,天生地承,生生不息。於天
道法則,日月之晦明,日中而昃,月盈則虧,四時往來屈伸,盛極必衰,衰極必益反
生。於地道法則,山川河嶽,盈滿則傾陷變動,卑下則流注積聚,皆是天地自然之道
也。於不可測之禍福,驕盈貪滿必多禍害,而謙遜守分則多福佑。於人道法則,盈滿
亢高者必遭人怨懟,謙遜之人則受人喜好。所謂「謙受益、滿招損」,無論天地鬼神
或人事,皆循環自然,損有餘補不足,豪不偏私。因此君子能以謙卑自處,不自以為
尊而越光顯其德,不自以為高而越顯其崇高,無可踰越,這就是君子戒盈守謙,終身
奉行不渝的謙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彖辭明天地之道,以謙而亨,而造化、人事俱不外乎謙道也。光
明,謂化育光顯。上行,謂承天時行。變,謂傾壞。流,謂聚而歸之。
二、先天艮位,後天乾居之,形成下乾與上卦坤為天地交泰,天施地受,坤地應合天
時而承受順天,乃能資生萬物,使之光明昭著,萬物生生不息。天道乾陽在上,今謙
卦之艮屈居坤下,為天道下濟之象,地道坤陰升至上體,為地道上行之象。故曰:「天
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地自然之道,如虧益、變流、害福、惡好,皆是
自然循環。
三、日講易經解義: 按天地鬼神不可知,故據其跡之可見者言之。若人則可知者,故
直言其情之好惡。以其不可知,故常尊而遠之,以其與人無以異,則修吾人事而已。
志自滿,則九族乃離。德日新,萬邦惟懷。人心之所順,則天地鬼神亦豈能外是也
歟。
四、周易集注:〝虧盈〞、〝益謙〞以氣言。〝變盈〞、〝流謙〞以形言。〝害盈〞、
〝福謙〞以理言。〝惡盈〞、〝好謙〞以情言。此四句統言天地、鬼神、人三才皆好
其謙,見謙之所以亨也。流者,流注卑下之地而增高也。逾者,過也,言不可及也。
尊者有功有德,謙而不居,愈見其不可及,亦如天之光明也。卑者有功有德,謙而不
居,愈見其不可及,亦如地之上行也。夫以尊卑之謙,皆自屈於其始,而光不可逾,
皆自伸於其終,此君子之所以〝有終〞也。
五、謙而不自尊,而人愈尊之,故其道光也;卑而不自高,而其道彌高,故不可逾
也。吳澄:「謙德是當你把人推崇到自己之上,你更顯光彩;自己謙卑地居在他人之
下,則更剛強的不可逾越,這是君子始終秉持的謙道。」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大象傳曰:地處卑下,而蘊藏如山甚高,卻不自以為高,此為謙遜之象。君子效法地中
有山的謙道,為人處世能減損盈滿外露的驕衿之心,增益謙己卑下之德,並且運用在
萬事萬物上,稱量人己之間的貧富與事物輕重,截長補短,減損多餘,增益不足,使
不足者不致大損,有餘者不致過盈,而各得其平。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治世使謙之象也。裒,謂損,減去之意。益,謂
增。
二、日講易經解義: 按古之帝王皆有謙德,如堯之允恭克讓,舜之溫恭允塞,禹之不
自滿假,皆此意也。故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
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斯深得乎裒益之道者歟?
三、周易集注:上下五陰,〝地〞之象也。一陽居中,〝地中有山〞之象也。五陰之
多,人欲也。一陽之寡,天理也。裒人欲之多,益天理之寡,則廓然大公。物來順
應,則物物皆天理,自可〝稱物施平〞,無所處而不當也。
四、高島斷易:夫地至卑也,百步而上丘陵,人以為高,此咫尺之見而已。四隅八極,
相距萬里,高山峻嶺,不知其幾也。千仞之山,自百里之外而視之,已沒為平地,豈
山之不高哉? 以地之能謙也。蓋其謙也,非以不足而謙,正以有餘而用謙也。故君子
之謙,非委靡也,器大而識遠,基厚而養定。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謙卦初六以柔居下,是謙中至謙的君子,篤行謙道,能自抑其才,自謙其德,就算是
遇到如涉大川般的險難,也能化險為夷而吉祥。
小象辭曰:謙中至謙的君子,安處卑下,用謙德自養和克己復禮自我約束,不與人爭
先,不求聞達。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見謙德能濟險也。牧,養也。
二、初六陰爻居於謙卦之初,是最謙卑自處的一爻,是篤行謙遜之德的君子,能克善
其始,亦克盡其終,有謙遜至極的「謙謙」之象。
三、此爻以謙卑寬容為吉,反之,則如涉水過河,知道危險還輕率急進,蠻橫硬闖,
就會遭至滅頂之災。卦中卦為雷水解,保持謙遜謹慎的態度,就可以化解災難。
四、初六陰爻居陽位,能剛柔並濟。是至謙的君子,自知地位卑微,能以謙道克善其
始,自然可以趨吉避凶。
五、高島斷易:夫牧牛馬,守之不使奔逸;君子之牧心,亦猶此也,能安其卑,不與人
爭先。
六、初六也象徵在能力和經驗方面都有所欠缺的階段,一定要以謙卑自我約束,不求
聞達,就算遇到險難也可以順利度過。
七、「用涉」:用謙道以涉之。「牧」:蓄養德性,謙遜自制。「自牧」為君子自修謙
卑之德以牧心。
八、周易禪解: 「牧」是蓄養能力德性,以備而待用的意思。
九、謙卦初六爻動變成地火明夷卦,明夷二、三、四互卦為坎卦,坎為水,有「大
川」之象。三、四、五互卦為震,五行為木,形成木行水上,為舟之象,舟能行大
川, 故有「用涉大川」之象。
十、謙卦初六爻動變成地火明夷卦,明夷象徵光明受到傷害之意。一但受到傷害必有
爭訟,變成錯卦天水訟卦之象。需守住爻辭的原則,用謙遜化解爭訟之事,謙則無事
不通,能有光明進展,又變成綜反卦火地晉卦之象。
六二,鳴謙,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謙卦六二柔順中正,其謙遜之德蘊積於中,能上從六五之柔,亦與勞而能謙的九三君
子親比共鳴。六二固守謙道之正,其不沽名干譽之謙德名聞於外,何往而不吉。
小象辭曰:六二具謙遜之資,能固守謙道之正,其謙德盛積而名揚於外,非沽名干譽,
而是發自中正至誠的謙遜之心,不驕不亢,自然蓄積而得,故吉祥。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見謙德之盛而得其正也。
二、鳴:宣揚,傳播。六二爻動,二三四爻變為兌卦,兌為口,為鳴之取象。鳴謙:
宣揚謙虛的美德,並且能相互共鳴。
三、學易筆談:爻有動靜,卦有貞悔。論卦體,內卦為貞,外卦為悔。論占卜,靜貞而
動悔。
四、高島斷易解:謙卦以山之高,下地之低,故曰謙。以人擬之,為功高而居卑的高節
君子,不顯於世之象。
五、卦之內貞外悔,內卦宜守正才有吉,陰爻為退,主靜,六二陰爻占陰位,得中且
正,德性主靜,乃不失其貞,能固守貞正為謙德之本,是大吉祥矣!故有「鳴謙,貞
吉」。
六、謙卦六二爻動,變為地風升卦,下巽為風,風能鳴,能傳播;三、四、五爻互卦
為震,震之「動物象」為善鳴,故有「鳴謙」之象。鳴者,陽唱而陰和也。荀《九
家》以〝陰陽相應,故鳴〞。
七、謙卦六二爻動,變卦為地風升,人格品德提升之時,已無妄念、無妄想,天真純
樸,真實不虛妄,成為錯卦无妄卦象。守住爻辭的原則,能聚集更多的志同道合之
人,就變成綜反卦澤地萃卦之象。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九三大臣是建功於天下,仍能以謙遜自處的君子,雖德盛業著,亦不自矜,始終保持
謙恭遜順,必然吉祥。
小象辭曰:九三陽剛居正,任重而量宏,有功亦不自覺其功盛,不恃功驕恣,是始終保
持謙恭厚德的君子,其器度之大,識量之高,足令天下萬民所順服。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見大臣有功能謙而常保其盛也。勞:指勛勞。有終:指最
終結果。自古有功之臣,恆不能以謙自處,令終者鮮,皆由器小易盈,恃功而矜所
致,故謙則終吉,不謙則終凶。
二、周易禪解:勞,謂功勞,九三位於下艮之極,又在上坤之下,其責任沉重可想而
知,但是他寂然不動的謙德,可謂登峰造極! 他安履謙順,勞而不怨,有功不居,恆
久不變,其德至盛,是謙恭最完美的表現,所以彖辭稱他為君子,有好結果。
三、蘇東坡說:謙卦之所以能謙恭,全靠謙卦唯一的陽爻九三這位「勞謙」的君子。
四、謙卦下互卦為坎卦,說卦傳:坎者,水也,勞卦也,故曰「勞乎坎」。
五、九三陽爻居陽位,得其正道,本卦五陰一陽,以陽為貴,為謙卦之成卦主,上為
君所信任,下為萬眾所信服而尊敬,有功卻不居其功,這樣的謙遜不矜,恆久不變,
則天下莫與之爭,其位可終保,自然大吉。故曰:「君子有終,吉。」(以周公為代表)
六、九三陽剛,入坤而為謙,故曰「君子」,艮者萬物成終之象,故曰「有終」。
七、有勞而不自居其勞者,故曰「勞謙」。謙卦九三爻動,變卦為坤。坤卦後天八卦
居西南,「致役乎坤」,故有「勞謙」之象。二三四爻互卦為坎,卦意為「勞」,亦
有「勞謙」之象。
八、陰為眾、為民。謙卦五陰有「萬民」之象。五陰從一陽,故曰「服」。
九、謙卦九三爻動,變卦為坤。坤以柔順和平處事,也要實行剛健中正之道,就變成
錯卦之乾卦。若能乾坤一致,剛柔相濟,萬眾一心,最終就能達成大同世界的理想目
標。
六四,無不利,撝謙。
象曰: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六四陰居柔位,位得其正,上近謙德之君,又凌於九三功臣之上,能謹慎戒懼,發揮
謙恭自守的美德,恪盡輔臣之道,亦不敢以陰承陽,而謙讓退避九三勞謙之賢,使上
無所疑而嘉其謙,下無所忌而服其謙,自然無往不利。
小象辭說:六四德不及六五而輔佐之,功不及九三而位過之,卻能無所往而不利,是因
為六四柔而得正,深知所處多懼之位,對上不慢不欺,恪盡臣道,亦不敢自安於九三
功臣之上,以有容之度,發揮尊賢讓能的謙遜美德,六四之撝謙,未違背謙道的原
則。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見大臣之能謙而合乎道也。撝,謂發揮。
二、撝者,亦有謙抑、輔佐、開裂之意。
三、六四處多懼位,和六五君臣無陰陽相合,又有乘九三陽剛之嫌,但是她陰居陰
位,至柔至順,只要發揮謙道之美德,不會有什麼不利。
四、六四陰居陰位,得其正道,在上卦最下位,與九三親比,以陰順陽,合乎陽尊陰
卑之道。三、四在三才的人位陰陽合一,是全卦最吉祥之兩爻,所以「無不利」用於
爻辭之前。
五、周易集注:〝撝〞者,裂也,兩開之意。六四當上下之際,有開裂退避之象。〝撝
謙〞者,以撝為謙也。凡一陽五陰之卦,其陽不論位之當否,皆不違尊其陽而卑其陰
之原則。
六、說文:「撝,裂也。從手爲聲。一曰手指也。」 指者,有配合、輔佐之象。六四
柔居正位,為近君之輔臣,有柔順謙遜之德,以謙恭自守恪盡臣道,故「無不利」。
七、謙卦第四爻動,變成雷山小過卦。如果沒有守住謙道的原則,為人處事難免會有
過失,若要去除過失,必須用發自內心的誠信,小心警慎的作為,就變成錯卦風澤中
孚卦之象。以免再發生綜反卦小過卦之象。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六五以柔中之德居尊位,不自恃君位的崇高富厚之力,而以寬厚之謙德安定臣民諸
侯,天下無不順服相從,同心圖治。對於輕慢不服者,則用征伐以誅暴去惡,何不利
之有。
小象辭說:六五柔居尊位,能用溫和寬厚之謙德安天下,不但得眾心所歸,無往不利,
亦以剛濟柔,威德並著,對輕慢冥頑者,則不得不用侵伐之道,以征其不服。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見居尊能謙而得人心之用也。鄰,眾也。此爻以征伐為利
者,蓋師出無名,謂之黷武。師加不道,謂之義兵。為君者能以謙德綏諸侯,而不以
力征天下,則師之所至,有如時雨。始雖崛強跋扈,終未有不帖然馴伏者。
二、六五陰爻居尊位,又居上坤之中爻,具柔順之德,厚德載物,不以尊高自富,而
以謙德擔起天下「裒多益寡,稱物平施」的責任,臣民莫不順服,但是君王有謙德,
還需有威儀,以防謙柔之過,失去威望,以致有輕慢不服者。
三、高島斷易:謙雖美德,專尚柔和,致有輕慢不服者,故柔宜濟之以剛,則「利用侵
伐」。威德並著,然後能懷服天下,安往而不利哉!(謙卦之上交互卦為地水師卦,為
勞師動眾的征伐之象。)
四、謙卦六五爻動變卦為蹇卦。蹇,上為坎,先天八卦方位居西,下為艮,先天八卦
方位居西北,故有「鄰」之象。對六五而言,眾陰爻皆為鄰,而九三以全卦言是勞謙
君子,於六五則為過剛不服之外臣。
五、周易禪解:攻伐不守法的敵人,也是「裒多益寡」的一種謙道。
六、謙卦初六謙謙,六二鳴謙,九三勞謙,六四撝謙,皆謙遜有禮,六五則擔起「裒
多益寡,稱物平施」的工作,能使人臣順服的理由是她的「不富以其鄰」。但是不得
已時,需要利用侵伐,使那些貢高自大,不知謙虛自愛的人能實踐謙遜之道,也不會
損害她的謙德,因此「无不利」。
七、上坤為眾,六五爻動,變離,為戈兵,眾動戈兵,有侵伐之象。
八、六五爻動變卦為水山蹇卦,蹇卦,有災難之象,發生災難時必遭乖異離散,為錯
卦火澤睽卦之象。乖異不和之時,需求解決方法,實踐「君子以赦過宥罪」,就能解
決一切困難,成為綜反卦雷水解卦之象。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謙卦上六陰柔得正,居謙之極位,謙德之名聲卓著,要宣揚可令天下太平之謙道,但
高而無位又質柔力薄,只能對驕橫不服的封邑,利用行師的力量去傳揚感化,使其了
解謙道的重要。
小象辭說:上六柔居謙之極位,謙德卓著,要宣揚謙道於天下,但高而無位,質柔力
薄,欲借助陽剛九三勞謙君子之力,相應相和,而九三心在親比之六二,因此上六宣
揚謙道的志向不可得,只能利用行師的方式,向不知謙道可貴的封邑宣揚謙道真理。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美其謙德而惜其限於才位也。邑國,謂己之私邑。上六位
極則變,柔極則變剛,而用謙以行師。但質柔無位,才既患其不足,而力又不足以有
餘,故志未得而至於行師也。雖可用行師,亦不過可征己所治之邑國,而不能以及遠
也。
二、上六與六五爻皆用行師去征不服謙德的人,但是六五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利用
行師,征伐不服謙道的鄰國,上六則是利用行師(團隊)在封邑境土廣宣謙道。
三、謙卦上六陰爻居陰位,得其正道,居上卦之高位,為謙德之終的「外鳴之謙」,
與六二謙德之始的「內鳴之謙」不同,上六為謙德之終,名聲遠播(三四五爻為震,震
為雷,為鼓,有鳴象),因此謙德可以宣揚於天下,無所不應,若有不應者,只好利用
行師的力量去宣揚,使不行謙道之封邑諸侯,知道謙德的可貴,而謙虛自處,互相謙
讓,這樣才能達成利人利己,己達達人之世界大同的理想志向!
四、日講易經解義: 按謙之功用,不特可以處常,而正可以濟變,觀初之用涉大川,
五之利用侵伐,上之利用行師,可見謙道非徒一於卑。
五、謙卦上六爻動,變成艮卦,艮卦二三四爻互卦為坎,坎之「卦德」為陷險,故有
「未得志」之象。
六、謙卦上六爻動,變成艮卦,艮為止,為人處事,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必得成功
而喜悅。喜悅時當知自制,以免樂極生悲,致驚恐動亂之事發生,而有錯卦兌卦之
象。故君子當以恐懼修省,變成綜反卦震卦之象。守住爻辭的原則,宣揚倡導謙德,
讓人人都發揮謙讓美德,自然能和悅相處而天下太平,不會有動亂的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