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雷无妄—順天應時,當動而動,動以正也。
孔子《宣聖講義》:无妄自復而來,非復不得達其用,復則非无妄不得滿其志。復與无妄二卦同氣而異行,合力而分用也。故序卦傳云:「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所以次復。
卦象-下震,卦象為雷;上乾,卦象為天。雷行天下,萬物充滿生機,如春雷一響,萬物甦醒,草木萌芽現出生機。
卦德-動而健。下震,卦德為奮動,上乾,卦德為剛健,內動而外健之道。如修道之人,內動(智慧流露)而外健(外邪不入) ,修內聖,去除妄念,而以乾之剛健中正,自強不息,與萬物同參,以達到「真實无妄」剛健篤實之道,修道之事方能止於至善。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震者,動也。動以天為無妄,動以人則妄矣。初之吉,二之利,其無妄也,一時也。三之災,四之貞,五之疾,上之眚,亦非有妄以致之也,亦一時也。
二、雜卦傳:「無妄,災也。」災是外來,非己之所致而災,乃天數之災厄,即不在期望之內而突然發生的事,也就是意料之外,不能避免。
三、胡氏居仁曰:無妄,誠也。即《中庸》至誠無息之謂也。無妄想、無妄念,天真純樸,至誠不虛。無則誠,誠則明,明可積功而蓄德,以達至德矣,故無妄之後就是大畜卦。
四、周易集注:「無妄」者,至誠無虛妄也。《史記》作〝無所期望〞。蓋惟本無妄,所以凡事盡其在我,而於吉凶禍福皆委之自然,未嘗有所期望,所以「無妄」也。以天道言,實理之自然也。以聖人言,實心之自然,故有正不正之分。
五、高島斷易:無妄內震外乾,乾為天,震,動也,蓋教人以動合天,動以天為無妄,動以人則妄矣。先王法天以行政,一如雷行天下,任時而動,即在無妄之中。故「循其實理之自然,則往無不利;出乎實理之所非,則動必得咎。」不存一毫私意,天必佑之,攸往咸宜,吉無不利。背夫天命,往即入妄矣,妄則逆天,天必不能保之,行將何往?
六、周易禪解:無妄就是沒有虛妄,順應天時,不胡作非為。從世道看,經過復卦中興的治理後,天下合於天道,就是無妄。從觀心處看,本性恢復了,真理發現了,疑惑斷絕了,沒有一分一毫邪念,也沒有一言一行的弊病,就能亨通,就是無妄。
七、無妄,震在內,告誡需冷靜,以伺機而動,勿逞匹夫之勇。
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無妄,雷行天下,應時而興,陰陽相合,剛柔相濟,上下不失其正,萬物充滿生機。雷震動以天理之至誠,循天理之自然,無偏不私,毫無差錯,具備乾之元亨利貞四德,利於固守貞正之道,而所以亨通。若行天理之所非,妄作非為,必有災禍險阻,不宜妄有所往。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無妄上乾下震,本天而動,動而不妄,故為無妄。心出於正,則隨感而皆通。稍涉於妄,則往行而有礙也。匪正,不合正道也。
二、孔子《宣聖講義》:震為雷,而行於天下,天道下濟,地道上升。震者陽德之見也,天者生氣之本也,而蓄於下。無妄四陽,陰在中,雖陰陽不均,而剛柔得其濟也。陰居內正位,陽居外正位,上下相配,而不失其中守。
三、復貴反,無妄貴誠,反身而誠,誠則自無不正,行之至也,故曰無妄。无妄之誠,天之道也;復而無妄,人之道也。初「往吉」,二「往利」,取其動也 ,三「災」,四「貞」,五「疾」,皆勉其守而勿動也。上「有眚」,則戒其動之窮也。卦體乾健震動,故初象多動,動極反靜,故終必靜也。
彖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彖傳曰:无妄由復之外坤化為乾,初九為內卦震之主,吸收了外乾的所有陽剛精神,剛健之德在上,奮動於下,天德之剛,不因動而變也。九五陽剛中正,為乾之主,即无妄之天,六二居下卦中,得其正位,與九五剛柔相應。元亨利貞是乾之四德,為不變之天理,為誠、為正,渾然無私。理之大亨,必利於以正,亦為天所賦之命也。如果言行不正,違背天理,行必有災,當然不利有所往,反之,君子言行誠正篤實,無妄念妄為,不論前往何處都有利。違背天理,則天命必不庇佑,還有何可往之行?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 彖辭以明無妄則應天之命,匪正則失天之祐也。內外,以六畫之卦言,下三畫為內,上三畫為外。自下而上,有由內及外之義也。剛中,指九五。何之,言無所往也。祐,助也。
二、高島斷易:凡彖傳言「大亨」即 「元亨」,「以正」即 「利貞」。天之命也,即乾之四德,天之所命者,即至誠、至正,即无妄。命得於天,天必祐之,攸往咸宜,吉無不利矣。
三、高島斷易:無妄以初九為卦主,就內外卦而言,內震初九之剛從外乾而來,故曰「剛自外來」。動在下,健在上,「動而健」,是動之得其健也。
四、周易集注:無妄綜反為大畜,二卦同體,文王綜為一卦,故《雜卦》曰:「大畜,時也。無妄,災也。」剛自外來者,大畜上艮,來居無妄之下為震也。剛自外來,而主於內,性震動,又自外來,則動以人,不動以天,非至誠無虛妄矣,所以有人之「眚」,而「不利有攸往」也。內動而外健,則「大亨」。剛中而應,故「正」。「天命」者,至誠乃天命之實理,反身而誠者也。動而健,以剛中而應柔中,則大亨以正矣。大亨以正,實天之命也。天命實理,無一毫人欲之私,所以「元亨」也。若以外來者為主,則有人欲之私,非反身而誠,即「匪正」矣。欲往也,將何之哉?是以「天命不祐」,「有眚」而「不利有攸往」也。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大象傳曰:雷行於天下,陰陽交合相薄,萬物皆對其所育之時而鼓動生機,依天所賦予,各正其命,沒有虛妄,古聖先王觀察此種現象而本无妄之性,法天之自然,對時並育萬物,春生養長,使物物各得其宜,無不勃然茂盛。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象傳是言先王體吳妄之象,以盡參贊之道也。對時,順合天時也。其可見者,時也。受天之無妄以成形者,物也。
二、《周禮》重教養之條,皆本無妄之念,以對時育,物使各得其性而已。若稍涉妄念,如漢帝之封禪,梁帝之殺戒,又奚足法焉?為人君者,其務以聖帝賢王為則哉!
初九,無妄,往吉。
象曰:無妄之往,得志也。
初九以陽剛之德,居無妄之初,存天命之正,元善至誠,雜念未起,其率性而動,動則合乎天時,無繫戀之私,所往皆可得吉。
小象辭曰:無妄之往,是秉持元善至誠處事臨人,則事順而祥,人感而化,何往而無不遂其心志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 此一爻是言無妄之初動與天合者也。無妄,以心言。往吉,以事言。
二、初九陽居陽位,得其正道,為全卦的成卦主。
三、周易集注:初九應爻九四亦剛,一感一應,無繫戀之私,純乎其誠矣,何吉如之!
四、初九爻動變卦為天地否卦。否,為天地否塞之象。天地循環運行,否終則傾,否極泰來。變成錯與綜反接為泰卦之象。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六二柔中,能順天應時,盡其所宜,當耕則耕,當菑則菑,而去其耕獲菑畬之心,如此純正無妄,無求得於外之心,則福澤自至,無往不利。
小象辭曰:六二柔順中正,雖居動體而順乎剛中九五,順天應時,淡泊營利,不求於獲而耕。能正其心,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但盡其所當為而已。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 此一爻是言六二任天而動,不雜以人欲之私也。耕,春耕。獲,秋收。菑,開田。畬,成田。一歲之農,始於耕終於獲,三歲之農,始於菑終於畬。未富,無求利之心也。無妄之心一如未富之心也。
二、乾為郊,震為春耕,故六二取農象,開墾一年的田為菑,為墾荒之意,開墾三年的田為畬,為熟田,適合耕種。
三、六二爻動變為天澤履卦,履,下為兌,「方位」在西,為秋,有秋收之象。
四、六二爻動變為履卦。履,為實踐「柔履剛也,悅而應乎乾」之道,能謙虛自處,變成錯卦地山謙卦之象。若能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的做法,則漸有小的積蓄,就變成綜反卦風天小畜卦之象。
六三,無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六三以陰居陽,不中不正,所居非地,又應上九之剛,所遇非人,以致無妄而受災。有如不知誰栓的一頭牛,行經的路人見其無主而牽走,牛主失牛,當地的村人遭到懷疑,不及防而無端受害。
小象辭曰:行人拾獲得牛,牛主失牛卻問罪于村人,讓村人不及防而無故含冤受害,是其天數之災,如何能預防避患?只能盡其在我,順受天命。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 此一爻是言六三處不得正,而致無妄之災也。邑人,謂居者。
二、六三以陰居陽剛之位,不中不正,又處在震動之極,有「妄」之象而遭致成災。
三、高島斷易:六三的無妄之災,非己之所致,乃天數之災厄,為事出意外,不能避免。三上兩爻,不免近於妄災矣。三之「災」,是牽於「得」而來也;五之「眚」,是窮於「行」而得也。
四、乾健行,有行人之象。震為守,有邑人之象。爻三、四、五為巽,巽為繩。二、三、四爻為艮,艮為手,為拘。六三爻動變卦為同人卦,同人,下為離,離為牛。合而言之,有手執繩繫牛之象,故曰「或繫之牛。」
五、吳澄曰:無妄之善有三,剛也、當位也、无應也。剛者,實也;當位者,正也;無應者,無私累也。初九皆全,其最善也;九五剛中而正,九四剛而無應,是其次也;六二中正,上九剛實,是又其次也。惟六三于三者全無焉,而亦得無妄,何也? 六三下比中正六二,上比剛實無私之九四,如人在己雖無一善,而上有嚴師,下有良友,朝夕相處,親近薰染,不至於為惡,此六三之所以得無妄也。
六、周易禪解:震從坤卦變來,坤為牛,自從初九的陽剛自外來後,震雖得到力量,坤卻消失了(牛不見了)。得此而失彼,故曰「有災」。
七、六三爻動變卦為天火同人卦。同人為結合大眾,須有師長來領導,變成錯卦地水師卦之象。能以德性領導,方能大有發展,又變成綜反卦火天大有卦之象。
九四,可貞,無咎。
象曰:可貞無咎,固有之也。
九四得乾體之剛,剛則思動,幸而剛居柔位,下無應與,無繫戀之私,亦無恃剛之心,只要固守其誠,不生妄念,何咎之有。
小象辭曰:九四陽剛居柔位,位當上下之交,最忌妄動,而能以剛健之性,為柔和之用,剛柔相濟,以堅守本有的無妄之誠,自然沒有過咎。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 此一爻是言九四以正道自守,而無妄動之失也。有,猶守也。可,當也。
二、九四位當上下之爻,與初九无應,象徵無繫戀之情。
三、高島斷易:六四蓋以乾之健,乘無妄之體,更當以乾之貞,葆無妄之誠。斯無妄之理,靜以存之,固以守之,自無過失矣,故曰「無咎」。無妄之心,即天心也,秉於生初,非由外鑠,故曰「固有之也」。初剛猶微,恐固守未定,或有偶涉於妄者乎?故誡之曰:「可貞」。
四、無妄錯為地風升卦,綜反為山天大畜卦。為人處事,必須無妄想、無妄念,自然德性提升,也必能蓄功蓄德。
九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
九五剛中居正位,為無妄之至者,天德全,外物不得傷之,然世事無常,實由天意,而猶有意外之災,只要自身沒有虛妄的心念,順以守之,可得疾患自去而喜。
小象辭曰:九五的無妄之疾,是因為外緣干擾所引起的,並非自致,只要轉變心念,不執著於外,時過境遷,無妄之疾則可自平,如果不由心轉,而輕嘗藥治,則反生妄成疾。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 此一爻是言制變在乎能靜,不可輕動,以玆咎也。試,謂少嘗之也。疾,災也。
二、日講易經解義:所謂不治,正所以治也。人之有妄,乃宜治之,既無妄矣,復藥以治之,必至傷損元氣而妄反生矣。藥豈可輕試乎?蓋邪不能勝正,而德可以動天。元氣固則疾自平,內治修則敵必服。躁妄而動,動即招尤,故必鎮靜以俟之。
三、喜,當作痊癒之意。如損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
四、九五陽居尊位,居中得正,為天德之至,无虛妄之象。遇无妄之疾,不需用藥,即能以无妄之心自治。猶如以以道自治,不待以亂治亂也。
五、中互卦,上巽,為木。下艮,為石。有「藥」之象。巽綜為兌,喜悅之象。
六、高島斷易:「無妄之疾」,本非真疾,藥之反成疾,故曰「不可試」。猶如天之日蝕、風之暴、雷之迅、雨之淫,皆一時陰陽之偏,時過則平,未可以藥救也。在人,「無妄之疾」亦猶是焉,不容以藥治之也。無妄之疾,順以守之,禍患自釋,即「勿藥」也。「有喜」,謂疾去而為喜也。故曰「勿藥有喜」。
七、修道之人,無妄想、無妄念,時時保持心開意朗,法喜充滿,若是遇到無妄之疾,憑自身無妄元氣,可以自然化解後天陰質,恢復先天本有的陽氣,不需用藥,也能去除病源。
八、九五爻動變為火雷噬嗑卦。噬嗑,三、四、五互卦為坎,坎為災、為心憂,有「疾病」之象。噬嗑卦,有合攏或結合之義,如果不能結合,就會發生衝突,而墜落陷阱受傷害,成為錯卦水風井卦之象。如果雙方爭執不休,各自顯露虛偽的外表,又變成綜反卦山火賁卦之象。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窮之災也。
上九已居卦之終,位極而不知變,好大喜功,明知不可行而行,必致災殃,又有何利。
小象辭曰:上九居無妄之極,時處上窮,大勢已去,若仍心存妄念而行,必招至極之災。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 此一爻是言上剛已過極,妄行而取災者也。窮,極也。災,謂天災,天降之災也。
二、无妄上九以陽居陰位,不中不正,位已上窮,復欲前行,是心有妄念而往,行必有災殃,此災乃自致,為自作之孽。
三、乾健行,象行人,乾之行,至上止,上與三應,三有无妄之災,三之災,自上致之,三既有災,上豈能无眚?
四、上九爻動變為澤雷隨卦。隨,上兌,為毀折,故有「災眚」之象。隨卦,為盲目跟從,不知返本之道,故有「无攸利」之象。
五、上九變為澤雷隨。隨,象徵受人蠱惑而隨之跟從,隨聲附和,是非不分,致使迷失真道,就變成錯卦與綜反卦都是山風蠱卦之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