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

2024年8月16日 星期五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日。木燃生火,故木火相生,日氣成風,故風日相成,風火一家,又火取其明,風取其順,門庭和睦,猶一家之生息也,故曰「風火家人」。

卦德--內明外順。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家人,男女而已,正家之責,男女之尊者任之。九五男正乎外,六二女正乎內。內外既正,則卦中諸爻,或父子,或兄弟,相觀而化,自無不正矣。故彖辭專言女貞,見正外莫先正內。正內實由正外,故一曰順以巽,一曰順在位。初三五上皆為陽剛,有正外之責,蓋因其位之尊卑,性之寬嚴,時之初終,以各正乎外,外正斯內正,而家道正,天下定矣。

二、八卦正位,巽四、離二。家人卦,巽以長女而位四,離以中女而位二,皆得正位。九五。六二亦各得其正,皆家人之義也。

三、家人卦,「利女貞」,為此卦之關鍵。古人云:教子先教婦。主婦是一家最重要的角色,利於女子守貞以正。

四、高島斷易:「女之性陰,陰則或流為險狼;女之質柔,柔則或溺於偏私」。故女正則吉,蓋女之不貞,其始皆由家教之不嚴而已。

五、治家原則:以禮為教、以和為貴、以富為責、以愛為歸。長輩要懂上下交孚,身教言教並行,恩威並重。

六、全卦六爻,下三爻為齊家之事,教家之始也。上三爻為家齊之事,教家之終也。


家人,利女貞。

家人卦,以女子貞靜守正為要。正家之道,貴在先正其內,自修其身,以端其本,內正則外自無不正。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卦離下巽上,卦體二五,內外各得其正,舉家無不正之人,而家道以成,故名家人。

二、周易集注:女貞乃家人之本,治家者之先務,正雖在女,而所以正之者則在丈夫,故曰「利女貞」。

三、賢婦稱賢內助,淑女宜家,賢而淑,則貞也。家人卦德,專重於貞,貞之吉象,專屬於女,故家人卦關鍵為「利女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孔子彖曰:家人卦,六二居內卦中,具柔順之德,為貞靜自守的女主人,不預外事而主內順之正位,九五居外卦中,具剛健之德,是以義制事的男主人,不牽內私而主外剛之正位。女主內、男主外,各司其宜,不失其正,為人之大倫,如天尊地卑天地定位之大義一樣。卦之九五克敦父道,乃外之嚴君。卦之六二克盡母道,乃內之嚴君,為一家之尊的父母。父尊子卑、兄友弟恭,夫制婦順,三綱五常,倫理定位,各司其守,各盡其道,家道焉有不正。而家道正則天下定矣,天下之定繫於一家之定,此家人之所繫甚鉅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釋家人彖辭,言所以正家之義,以明家正而化自成也。女正位,指六二柔順。男正位,指九五剛正。嚴君,位一家尊嚴之主。父指上言,子指初言,兄指五言,弟指三言,夫指五三言,婦指四二言。

二、卦體皆為女象,家道守重婦德,先女而後男,言家人以治內為先。

三、家人之中,一正而無所不正,所謂正一身以正一家,正一家以正一國,正一國以正天下也。家人者,所以明齊家之道,齊家以正天下者也。

四、蓋嚴取諸離,離火酷烈,故家教以嚴為主;順取諸巽,巽風柔和,故婦道以順為正。


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大象傳曰:火熾自內向上炎而風生,風火相依相存,為家人之象。君子齊家之本在於修身,修身之本在言行,而言行攸關家人所觀聽效法之守則,應言必有實,行必有恆,為人處事能言顧行、行顧言,言行一致,無間始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修言行以端風化之本也。

二、風火一家,內明外順,風一動火就旺,火居內卦向上燃燒,風自外吹入,風生本於火,火燃燒本於風,相輔相成,志同道合。

三、「有物」者,言之有實也。言孝則實能孝,言悌則實能悌。「有恆」者,行之有常也。孝則終身孝,悌則終身悌。言有物則言顧行,行有恆則行顧言。

四、風之發也,瞬息而遍及,傳燃而不盡,喻教化之行,自內及外,外而普及,故曰:「風自火出,家人」。

五、「物」,事也。「恆」,常也。「言有物」而可則。「行有恆」而化成。教化自言行而出,言行又必自誠心出,誠則足以化人,君子處家,於言行尤兢兢焉。

六、君子治家治國,終不外言行兩端,言可信於一家者,即可信於天下,行可見於一家者,即可見於天下。

七、無風無火,天必不能行運,無言無行,人亦不能成事。故君子取象於風火,以為言行。


初九,閑有家,悔亡。

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

正家之道,莫重於始,初九陽剛於家道初立,家業未成之前,先立家規,修言行,端家風,正倫理,尊卑有序,自能吉而無悔。

小象辭曰:初九陽剛有先見之明,於有家之始制訂家規,在相瀆之亂事態未蒙之前,以正言、正行、正德之則,使父子兄弟夫婦克守其分,不敢逾越,其正家之志以謹始慮終,防患未然於未變之前。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能嚴於正家之始,則家道可成也。

二、閑者:門之限也,門內有木栓以固門戶,防盜賊也。初爻履霜堅冰至,需防微杜漸。為阻隔、防禦之意。

三、天下事嚴於其端,而後則可杜於其漸。審於其幾,而後可慎於其微,如蒙之必先養正;然家規於未變者易為力,於已變者難為功。故家道初立,當訂家規,以防患未然,為正家久遠之道。

四、初九陽剛為離之初爻,有先見之明,能審於其幾,陽爻剛健有整肅家業之吉,成為閑有家之用。故曰「悔亡」。

五、高島斷易:家之有閑,謹其出入,商之有閑,慎其出納,能守其閑,自無悔矣。

六、初九爻動,下卦成艮卦,艮為門戶為「閑有家」之象。艮為止,止防之意。閑有家有二義:一為一陽止住兩陰,防禦盜賊和七情六慾。二為定家規,尊卑長幼各有所守,不逾越本分。

七、初九也是在告誡邪惡的思想行為,在起心動念之前就要預先遏止。


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巽也。

六二柔順中正,能克盡主婦之責,心清意正,家外之事皆以夫為主,不自遂其意,所負責之事僅在酒食烹飪,不假他人之手,而讓家人得溫飽歡喜,這樣貞靜宜家是吉祥。

小象辭曰:六二以柔居柔,有中順之德,能以巽順從九五陽剛之夫,克盡婦道而得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女能正位乎內,而有柔順之德也。無攸遂,謂事無專制。中饋,飲食之類,婦人之責也。

二、六二九五陰陽相應,又得天地正位,代表柔能順剛,婦能從夫,處理家務不會委託他人,不失主婦之責,故曰「无攸遂」。

三、下卦為離,離為火,有烹煮之象。中互卦為坎,為酒食。六二變爻後中互卦為兌卦,兌為口,口能食,為喜悅,吃得歡喜,合而為「中饋」之象。

四、陰可濟陽,而不可以勝陽。內治可以助外,而不可以侵外,此天地人道之正也。

五、「攸」者,所也。「遂」者,專成也。「無攸遂」者,言凡於外之事,皆聽命於夫,不專其成。「饋」,饗也。

六、蓋婦人之道,惟在奉祭祀,饋飲食而已,不得干預外事。「女正位乎內」,即指此爻。

七、高島斷易:六二處下卦之中,為離之主,離象中虛,權無專制;離取鼎養,職在調羹。六二爻體以順,爻象屬陰,故只宜在內而不在外也。

八、「無遂意」即無所遂意、無主張之意。

九、六二陰爻占陰位得下卦中,又為離之中爻,柔順中正,為全卦卦主。象徵主婦以守分節約處理家中一切之事,使人人得其飽暖,家道得安貞之吉,故曰「貞吉」。


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婦子嘻嘻,失家節也。

九三陽爻占陽位,過剛,治家過於嚴厲,使得家人感到畏懼不堪,雖不免一時有傷親情之厲,然家規嚴,倫理明,家人有所守,家風得以端正,最後還是會吉祥。婦子相處如果沒有家規分寸,嘻笑無節,縱情敗度,最終必有悔吝遺憾之事發生。

小象辭曰:九三陽剛在離卦之極位,為一家之主,雖然治家嚴厲,如果言有物,行有恆,就未失正家之道的原則。婦子相處如果嘻鬧放逸,寬縱無度,久而久之就會失掉內庭之節而家道敗落。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治家寧嚴而不可過於寬也。嗃嗃,嚴厲之象。嘻嘻,笑樂無節的樣子。

二、九三陽剛過盛,若用嚴厲治家,家人難免有嗃嗃恐懼,若能以中道之威嚴,效法乾卦九三夕惕之訓而獲吉,故曰:「家人嗃嗃,悔厲吉」。

三、治家之長失德或失則之時,必會造成婦子之間嘻笑無度,沒有倫常規矩,最終無法管教子女而有悔吝之事發生;九三爻在下卦離之終,動爻後無麗明,不明即不知悔,就會有睽離之事發生,故曰:「婦子嘻嘻,終吝」。

四、治家之道,貴寬嚴相濟。九三陽爻占陽位,過剛而失中,但是和六四是人位的陰陽相孚可得吉,如果用過於嚴厲的方式治理家庭,難免家人會產生恐懼,也不能過分寬大而失去倫常原則與分寸;要言有物,行有恆,寬嚴相濟而家人各有所守,才能得吉。

五、日講易經解義: 蓋家人之情無窮,易失於過節者,所以防範其過也。立於始為「閑」,調於中為「節」,非有二也。

六、女貞乃家人之本,女正則一家正,治家者之先務,正雖在女,而其所以正者,則在丈夫。可見齊家之本不在女,而在夫婦二人。

七、「婦子嘻嘻」,可為婦與夫嘻笑無節,縱情敗度,亦可為婦與子嘻鬧放逸,寬縱無則,皆失家道之正。


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順在位也。

六四以陰居陰,具柔順之德,是主門內之事的賢婦。克勤克儉,謹慎節制,不奢不僭,出入有度以開利裕財,其德必富其家,還有甚麼比家有賢婦之吉更甚者。

小象辭曰:六四以柔順之體居正位,持家有成,能得富裕圓滿大吉祥,是因為六四賢婦得治家之道,以柔德順承於九五夫君,又能以家規正道相應於初九之閑,恪守本分節儉持家之故。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六四能順正以保其家也。

二、六四為巽之主爻,巽為「近利市三倍」,有富之象,六四坤陰得正位,坤為吝嗇,陰主利,故節儉持家必富家,六四變為乾,又居上巽之初爻,本為乾體,乾為金、為玉,故有:「富家」之象。

三、日講易經解義:按家人之卦,四陰二陽,昔人謂六二之陰,持家之婦也。六四之陰,其主家之婦乎?二惟順以巽,故克盡在下之婦道而貞吉。四惟順在位,故克盡在上之母道而大吉。

四、六四為巽之正位,與初九相應,與六二陰爻對陰爻,同功而異位,與九三人位陰陽交孚得既濟、泰之功用,與九五合一,上承九五,以順從其夫,夫婦同心,得以致富,而有「大吉」之象。

五、所謂富家者,豈止富裕而已,還有父子親篤、兄弟和睦、夫婦和諧,以此推而能國之富,天下之富,皆不出此爻之義。

六、六四下乘九三、上承九五、又應上九,三五上皆為乾陽,而本卦六爻皆中正而吉,為上下內外皆為富。

七、周易集注:六四以柔順之體居八卦之正位,為「順在位」,下三爻乃一家之人,皆所管攝者也。初能閑家,二位乎內而主中饋,三位乎外而治家之嚴,家豈不富?而四又以巽順保其所有,惟享其富而已,豈不大吉!是以有「富家」之象,而「大吉」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

九五得中居中,剛健中正,勤於國政,又得內助之賢婦,以至於治家有成,內外得人,上下皆正而天下大治,無需憂恤而自無不吉。

小象辭曰:九五治家以正,家正則天下治,與六二陰陽相應,同德相孚,以禮相合,內治不溺於情欲偏私,外以不言之教化天下,四海皆寧,以此身教治家,家人感而效仿其德,彼此交相愛悅。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人君得內助之賢而天下之化自成也。五為君位,故云王,假(音格),至也。假有家,猶言以此而至於家。

二、「假」,與格同,亦有感格、感動、效仿之意。

三、九五居正位,剛健中正,代表君正,故曰「王」,也代表男主人居中得尊位,治家以身作則,言有物行有恆,行不言之教,感動家人效法他,為「王假有家」之象。

四、周易集注:五「有家」,即初之「有家」,然初之有家,以法度規範為家道之始;五之有家為家道之成,「假」其「閑有家」之善。二至四爻皆吉,然不免有憂恤而後吉也。

五、家人卦由初九閑有家開始,至九五已修身齊家,九五以正道齊家然後推及到治國平天下,不必憂恤,天下必定太平矣,故得吉。

六、初九家道剛立,至九五已成熟,可以推行到外,比照治理家的方式去治理國家,讓人民感動而互相友愛,依循理法往來,不需擔心人民會有造反流血之事。

七、中爻互卦為坎,為恤,為憂恤,為加憂。九五已跳出坎之外而無憂,故曰「勿恤」,九五變爻後,上卦為艮止,亦為「勿恤」之象。

八、王有家,是化家為國,化國為天下,為王者之家,家道之終也。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

上九陽剛居極位,其威儀誠信凜然不可犯,治家能慎於其始,以威信及慈愛治家,恩威相濟,家人尊而順之,愛敬日隆,終可得家道日昌之吉。

小象辭曰:以威信治家的吉祥,是以誠信修身為根本,以身作則,並能反身自修,行不言而信之教,不惡而嚴,不怒而威,成為家人尊敬效法的典範。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恩威著而家道昌,可見教成之效也。

二、上卦巽順,下卦麗明,卦象為風從上吹向下,巽風吹拂大地,欣欣向榮;象徵上位者以誠信威儀慈愛下位者,下位者則敬其上,尊而順之,上下一致,孚於一切事,是為「有孚威如」。

三、上巽為風,風行草偃。巽為命令、為教化。下離為光明,上巽下離,風火一家。上九處全卦極位,代表治家者是慈祥威嚴的長輩,身教重於言教,能有始有終,家人都會效法學習,而家業有成,故「終吉」也。

四、上九陽剛居高位,代表家中慈祥威嚴的長輩,治家之道以修身為本,以身作則行不言之教,反身以正格致,誠信待人,如此家齊而國治,天下可太平吉祥。

五、高島斷易:上九有孚威如,即具威信以正家,正家之法需先正其身,而家無不齊。






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

地火明夷卦—論用晦之道。

 地火明夷卦—論用晦之道。明傷昏暗之時,時運艱難亦當守正。


晉極必傷,光明由盛轉衰,黑暗來臨,故授之以明夷。序卦傳:「晉者,

進也,進而不已,必有所傷,理之常也,所以次晉。」


卦象-坤地離火。坤為地、為黑暗。離為日、為明。太陽落入地

中,光明受到傷害。日入地中,明見其傷,象徵環境險惡的艱難時期。

卦德-離下坤上,內文明而外柔順。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以明而見傷為義,日入地中,明傷昏暗之時,非處順安常之日也。所以他卦多言「利貞」,而明夷獨曰「利艱貞」者,雖守正而亦不得直遂其正,故當艱難以守正也。

二、明夷,夷為誅。上六暗極為明夷之主,為全卦主,自五而下皆受上爻傷者,尤以下三爻所傷尤甚。聖人處明夷之道,深淺遠近各有不同,如文王、箕子俱當明夷之時,但所居之位有近遠,故所處之道有難易。此彖傳獨以箕子當六五一爻而繫以「利艱貞」之義也。

三、晉之時,明君當陽,康侯得受其寵;明夷之時,暗主臨下,眾賢皆被其傷。明夷卦中卦為解卦。黑暗時期無法發揮之時,可以韜光養晦,充實內涵,修身養性,獨善其身,以渡艱困時期,這樣守正以待,災難自然可以解除。

四、明夷卦就象姓名學的機會點碰敗,要低調收斂,隱忍不爭,眼界放長遠並隨緣而得,不汲汲營營、急功好利,如有好機會可暗中低調操作,等待時機。

五、明夷初爻指伯夷,二爻指文王,三爻指武王,四爻指微子,五爻箕子,上六指紂王。講紂王無道,代表亂世、亂象的險惡時期,天理道德已隱藏,亦如現今末法時代,奸邪小人當道,人心迷失。箕子一臣不侍二主,裝瘋賣傻18年,微子助武王伐紂,武王打勝仗用大禮去見箕子,以讚其忠。

六、文王受難時住西岐,稱西伯侯,因得民心而得天下八百餘年,遭紂王忌妒,將他關在羑里七年,文王在獄中仍固守其志,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而做周易,將伏羲八卦,重之為64卦,取卦名、寫卦辭。


明夷。利艱貞。

明夷為明入於地,是環境險惡的憂患時期,時不可為,而勢亦無能為,此時君子處患之道,當持正保身,不唯諾不激亢,委曲盡忠以守其艱難之貞。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卦離下坤上,離明為坤地所掩,是君子之道為柔暗所傷,故為明夷。艱者,敬慎之意。貞者,正固之心。

二、人臣謀家國之際,其道莫艱於處晦以全忠。於艱難委曲之中亦不失其艱貞之節。

三、明夷,日入地中,明受其夷,為暗主臨朝,眾正皆受其傷。當此之時,唯利於艱貞,是用晦之道也。能變而不失其正,危而能保其安。

四、離火入地中,為坤土所掩,火光不能上炎而生明,是必不能出坤而自炫其明,唯晦而已。離又有離散之義。

五、高島斷易:「艱」,以歛其彩。「貞」,以匿其光,退而避傷,潛以為利,是用晦之道也,故曰「明夷,利艱貞」。

六、周易禪解:知進不知退,則必有窮。夷者,傷也。明入地中,其光不耀,這時全靠有志之士在黑暗中艱守正道,待時而興,所謂「藏明於內,乃得光明」之意。所謂「用晦而明」,合於文王,箕子之德也。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孔子彖曰:明夷,離為日,坤為地,離在坤下,是光明陷入地中,為明之見傷於地者。有道君子蒙此大難之時,仍然保存內在的文明美德,對外柔順謙恭,這樣自存其德,秉忠守職,韜光養晦以保其身,文王遭紂之囚即以此道得免殺身之禍。於被暗主所傷的艱困之時,當堅守正道,晦藏自身的光芒,以避其害。而箕子被其宗親紂王肆虐時,即佯瘋忍辱,以堅正其不二之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釋明夷彖辭,言處難之道,而舉文王、箕子以示法也。

二、周易集注:「蒙」者,遭也。「以蒙大難」者,言以此德而遭此明傷之難也。「文王以之」者,言文王,用此卦之德,而內不失己,外得免禍也。「晦其明」者,藏其明而不露也。「大難」,關天下之難。「內難」,一家之難。「正其志」者,不失其正也。不失其正又不顯其正,是謂「利艱貞,晦其明」之義也。箕子外而佯狂,內而明哲,是即「晦其明」也。故曰「箕子以之」。

三、明夷,象徵處於憂患困難環境中,以文明柔順為立身之大防,而艱貞,尤為處患之善術。

四、高島斷易:文王是外臣,與紂王疏遠,其晦猶易。箕子為紂王之宗親,以貴戚之卿遇暗主,去之則義不忍,不去則禍迫朝夕,是猶人臣之所難處。總之當紂之世,不以艱貞晦明,則遭禍必烈,文王箕子之行,可謂千古人臣用晦之極則也。

五、明夷六爻取義不同,而其旨不外「用晦」,內三爻屬離,為鳥、為馬、為狩,鳥以高飛,馬以行遠,狩以獻公,皆晦離之明,以避禍也。外三爻屬坤,四曰「出門」可免,「入地」則凶,五為卦主,以箕子當之,皆用坤之順以晦明也。文王箕子,樂天知命,盡其臣道,以挽天心,是以六爻不言吉凶。言吉凶乃開小人趨避之門,非聖人用晦之道也。

六、時有泰否,道有顯晦,明夷之時,賢雖正不容,道雖直不用,仁者懷其寶,聖者藏其鑒,時與道違,聖賢亦不能免災。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大象傳曰:光明入於地中,天下一片黑暗,是明夷的現象,君子當明夷之時,其明雖足以謀國,然審時度勢,一旦自顯其明,必觸暗主之忌而反受明之所累,故臨蒞於眾時,雖能察幾見微,洞燭隱伏,亦不苛察於眾,則內不失己,外不失人,這樣隱藏智慧與光芒,正是不以明為明,而以晦為明的處明夷之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臨民不貴苛察,惟善用其明而明自不息也。

二、高島斷易:離之德上炎,離之體中虛,中虛則足以藏明,是為「用晦而明」之象。故明夷一卦,要旨全在「用晦」二字,以晦藏明,明乃無害,以明用晦,晦得其正。人生入而處家,出而謀國,不幸時蒙其艱,當法明夷用晦,以自全其身。蓋身當亂世,才德功名,皆足招禍,是以庸庸者受福,佼佼者被害,亦時勢使然也。君子處此,常秉履薄臨深之懼,備懷韜光匿彩之思,有才而不敢自露其才,有德而務思深藏其德,或見風而早退,或明哲而保身,是謂「用晦而明」之君子也。

三、日入地則暗,暗則傷明,故大象傳曰:「用晦」。所謂變而不失其正,危而能保其安者,得此用晦之道也。

四、自治用昭,去惡乃盡,蒞眾用晦,太察則傷。

五、周易集注:坤為眾,故言「蒞眾」。「用晦而明」者,不用明為明,用晦為明也。言我本聰明睿知,乃不顯其明,若似不明者。以晦為明,此之謂「用晦而明」也。

六、晉卦,地在下,日在上,明在外也。君子以之,則絕其人欲之私,以「自昭明德」。明夷卦,地在上,日在下,明在內也。君子以之,則存其寬厚之德,去其刻薄之私,以之「蒞眾」,小過必赦。此居上之寬,治人者當如是也。晉、明夷二卦皆盡修己治人之象矣。

七、明夷象曰:「明入地中」,光明藏而不用之象,君子以之。

八、高島斷易:智不可不明,亦不可過明,不明則人皆欺我,過明則物當不我容。當納明智之德,於寬柔之中,韜其光而不露,蘊其美而自全,斯主不至妒其功,眾皆得以服其化。

九、兵法絕招:以逸待勞、以靜制動、以闇伺明,都是明夷的妙用。聖人之學也是從晦黯中逐漸找到光明的。


初九,明夷於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悠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於行,義不食也

君子行道當如鳥奮翼而飛,今初九陽明在下,居明夷之初,雖艱難未及,道已難行,惟隱避潛藏,就像飛鳥在黑暗之時,歛翼而飛掩藏行蹤。君子當傷之時,見機欲行決去,縱使迫於時勢受無食祿之厄和在上者言語譏諷的傷害,亦宜早為之圖謀,可速則速。

小象辭曰:君子拋開名利,見機而去,寧可不食俸祿也要堅定遠去的心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君子當見幾而作,乃可免於患也。於飛,行道之象。垂翼,見傷之象。

二、「明夷于飛」者,傷其飛之翼也。初九變爻下卦為艮,獨一陽在中,為鳥身。艮為止,不飛之象,故曰「垂其翼」。下卦為離,離為雉,飛鳥之象。初九居離之下爻,離與乾先後天同位,乾初九為潛龍勿用,代表飛終必降,而有「垂其翼」之象。垂其翼猶能飛,傷未太重矣。

三、高島斷易:「君子」謂初也。「主人」謂四也。離中虛,為大復,為空腹之象,有「不食」之象。初與四應,四卻欲傷初,初為避四而遠行,四見初去而有言,初者可謂明於見機,而不受四之所傷,為善用其晦者矣。「三日」者,以離三爻皆明而見夷,故曰「三日」。

四、中爻互震為行,「於行」者,見機而欲行也。三爻為君子,故曰「君子於行」,上面三陰爻無阻礙,於行而長往,故曰「有攸往」。

五、卦無兌口,不食之象。離為三、為日,故「三日」之象也。卦之變從初始開始,以一爻為一日計算,本卦為本日,即第一日。初爻一變為第二日,二爻一變為第三日,三日之變成地風升卦,互卦而有兌口,可以食,是以不食只有三日,故曰「三日不食」,又兌口為「有言」之象。外卦錯為乾,乾為言,亦「有言」之象。

六、初九是黑暗之始,姓名學的黑暗敗氣有13個月,是從碰敗的前一年12月開始,就要謹慎注意,慎言慎行低調隱藏。

七、周易禪解:光明受到傷害時,如姜太公和伯夷為避紂之暴政,而外逃謀生,此時必先垂其翼,不露其飛行的企圖,一旦升空,及行之速,連續三日不停而不遑食。義無反顧遠遯之時,不讓主人知道而有說話的機會,所以越快越好。

八、初九光明受到傷害時要停止不進,收斂羽翼;喻苗頭不對就要放棄名利快速隱退。

九、初九爻動變卦為地山謙卦。謙者謙讓也,要謙恭和順,履行道德禮儀可避免傷害,安定不受傷害就能生活富豫,成為錯卦天澤履卦之象,豫則立,不豫則廢,要有見機而作之明,為綜反卦雷地豫卦。


六二,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六二陰爻占陰位,得中且正,但處在明入地中的黑暗時期,雖志欲於飛,卻事多掣肘,就像傷到左股不利於行,不速去又恐深陷危地,幸居暗地尚淺,若能用壯馬之速以自拯,則可得免禍之吉。

小象辭曰:六二能得吉祥,是因為近於初,受患尚淺,見初之速去,知禍之將至,勢當去而不違其時,去而順乎當然之理,且不違艱貞之則。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二傷猶未切,而示以速去之道也。夷於左股,是傷猶未切之象。股在脛足之上,於行之用,不甚切。左又非便用者,故云傷猶未切也。拯,救也。馬壯,能速行也。

二、君子得位行道,欲彰其有為之才,方可展其救時之用。今六二在明夷時期,以明德處暗地,應善順時勢,以柔中的態度對應,借強而有力的人或方法幫助避免傷害。

三、六二陰爻占陰位,得中且正,處在離卦中爻,有離卦六二「黃離元吉」之象,但光明被掩蓋遮蔽,以致有被傷害之象。

四、初爻為足,二爻為股,陽自左升,陰自右降,六二以柔遠接上卦重陰,陽在中不能抗,是以陽爻受傷,故有「夷於左股」之象。喻邪惡傷害已逼升,需速速避難挽救才能得吉。六二與六五相應,然五坤為暗主,欲傷六二賢臣。君臣之分,左尊右卑,左陽右陰,以君在左,故有傷左股之象。或文王居西歧,視紂都為左,故喻取左股。然二有中順之德,傷不甚切,能速以救之則吉。

五、六二有坤順之德,坤有利於牝馬之貞,牝馬行地無疆,所以六二之股傷,惟有用壯馬代步速行而得吉,所以本爻辭言:「用拯馬壯,吉」。

六、周易集注:中爻為震,震錯為巽,六二爻變,中爻為兌,兌綜亦為巽,巽有股之象。六二變乾為健,為良馬,健壯之象也。言以健壯之馬救之則吉。

七、六二之吉,為內文明而外柔順,其順乎外者,有中正之則,不可只見其順,不見其則也。「則」者,法則也,故曰「順以則」。

八、六二爻動變卦為地天泰卦。逃離黑暗才能保泰,否則就為錯卦天地否卦之象。本卦之錯卦為天水訟卦。受到傷害就會與人發生爭訟,訟能明辨是非,就能得綜反卦火地晉卦之象。


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九三處明夷之時,以剛明之德負天下之望,向南前進誅伐暴虐的罪魁禍首以安民,但是以德伐暴,其事雖正,也要審慎行事,循序漸進,不可以操之過疾。

小象辭曰:九三有除暴救民之志,向南誅伐上六為民除害,以此天下之心而為伐暴之舉,一定會得到天命人心,天下太平。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除暴之義,而示以詳慎之道也。南狩,向明除害之象。

二、九三為下離之終,陽進即為坤,離之大用亦在此爻,離後天八卦在南方,有光明之象,故曰「南狩」而有「大得」。

三、上坤錯為乾,乾卦為大、為首,有「大首」之象。上六居坤之極位,為坤首,最黑暗,為元惡魁首,是惡之大者。九三居離明之極,最為明智,又處剛而進,原與上六相應,在明夷卦被上六陰暗遮蔽,所以九三前進除害,誅掉上六罪魁禍首,故有「得其大首」之象。

四、「大得」是艱鉅任務,不能盲目妄動,需觀察時勢,從長計議,有漸進的過程,九三居極位易過剛,過強、過急,需行正道,等待時機。

五、「首」字可連下句,曰:「首不可疾貞」,言萬事不急於一時,應剛柔並用,以艱貞為義。

六、離為戈兵,為急性子,為南方,往南征討除害。九三以陽剛居離明之上,為明之級,惟武王可以當之。又居坤地至暗之下,與上六暗主為應,故有向明除害,得其大首之象。然除暴不可亟,故曰「不可疾」。

七、九三爻動變震卦,震是出的時機,但是要小心漸進,如乾卦九三夕惕若厲。


六四,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

象曰:入於左腹,獲心意也。

六四居坤之下,已入暗地,如微子身處昏朝,是紂王的重臣,看透紂王暴虐無道的禍害之心,最後必將亡天下,是不值得輔佐的君王,不如脫身出走,晦藏其志以明哲保身。

小象辭曰:六四陰柔得正,處於黑暗之朝,是有真正德性的心腹重臣,了解處於無道昏君的亂世,苟非萬不得已,不會以下犯上,於是選擇遯避,潔身而出,其遠明夷之心,超然無累。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四能脫深遠害,得遂其去亂之志也。左腹,暗地也。出門庭,脫身遠去之象。

二、曰「左腹」者,右為前,左為後。六四與上六同體,然六五近上六在前,六四隔六五在後,故六五入上六其右,六四當入其左,故以「左」言。六四為上坤之初爻,坤為腹,為黑暗隱幽之處。六四變爻互卦為巽,巽為伏入,故曰「入於左腹」。

三、微子乃紂同姓宗親,為紂左右心腹之臣。「心」者,心意也。「明夷」者,紂也。故「明夷之心」乃紂之心意也。

四、「出門庭」者,離去之意。互卦為震,震為動,四在震卦中爻,利於行,震綜反為艮,艮為門,有「出門庭」之象。

五、六四取喻重在「明」一字,坤在外,離在內,即明夷暗于外,而明于內,如果深入見其心,是易暗為明,其變爻三四五爻互卦為兌,兌為毀折,為棄暗投明。

六、九三為陽明之師,六四要離開黑暗的原則,是有明師或光明之地可以投靠。

七、六四爻動變卦為雷火豐卦。豐富盛大時,不可過度奢華,否則就會將豐盛渙散掉,成為錯卦風水渙卦之象,渙散殆盡而窮困流浪成為綜反卦火山旅卦之象。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六五得上卦中,有柔中之德,為近至暗之君的箕子,處在明夷亂世,看到紂王無道屢諫不聽,讓國家人民受到暴虐之害,卻也沒有效法微子離去,惟以佯狂裝瘋固守不二之心,乃利貞之至也。

小象辭曰:箕子處在商紂黑暗亂世,仍能固守坤德貞正之道,寧願對外晦藏其明,佯瘋受辱也不背棄國家,在這種受辱的環境中仍然自存明德,在內不露,對外則堅守忠貞之心昭然不息。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人臣遭內難而能正其志者也。

二、六五柔順得正位,處明夷之時,有類於亂世忠貞之臣「箕子」。箕子為紂王之叔叔,有柔中之德,深愛國家,不效法微子離去,而外晦其明,忠貞之志不移,志不移則明不息。

三、六五變爻後全卦為既濟卦,而內有利於固守貞正之道,在受到傷害之時仍能堅守正道,終將得圓滿成功,故曰「利貞」。

四、卦之諸爻以五為君位,明夷六五有柔中之德,非紂之所能當也,故周公以「箕子」明之,上六以「登天」明之。九三與上六為正應,曰「得其大首」,皆欲人知上六之為君也。

五、明夷受傷害,百廢待興,錯卦及綜反卦皆為未濟卦。

六、六五處陽剛位,但有柔中之德,在明夷卦指亂世忠臣,非紂王能當之位。

七、箕子內柔外剛,忍辱負重,藏明於內,在武王的慫恿下,寫出《洪範,九疇》之論,明照千古。

八、六五爻動變卦為既濟卦,萬事圓滿。如受明夷之害,百廢待興,成為錯卦及綜反卦之火水未濟卦之象。


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象曰: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失則也。

上六陰柔居明夷之極位,處重陰之地,昏暗之甚,不能自明其德,以致天下眾賢皆傷而晦藏。如無道昏君紂王,初登王位時還可光照四方,後溺於妲己誘惑而昏昧殘暴,使天下臣民百姓陷入黑暗。

小象辭曰:上六居坤之級,本應至柔至順,實則昏昧無道,如紂王初登天位,尚可照臨四國。而後殘暴失德,致天下大亂陷入黑暗,皆因其縱慾敗德而失統御萬方之則所致。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上甘溺於昏暗,終有自損之患也。不明晦者,昏暴之象。

二、坤之上六為重陰之地,為迷,為極暗之時,為昏之又昏者,故曰「不明晦」。是徹徹底底的昏昧不明,明傷之極也。

三、明夷綜反為晉卦,太陽初升,為光明之象,日在地上,光明普照,為「初登於天」之象。「後入於地」,為明夷之實象也。

四、上六居極位,為明夷之主,至此明夷成矣。復以明夷之本象言之。本卦原是「日在地下」,故上六曰:「後入於地」。上六陰極無明,代表無道昏君,居可傷人之勢,專以傷人之明為事,不自存其德,終必自傷,如同乾卦之亢龍有悔、坤卦龍戰於野。

五、周易集注:「照四國」以位言,言日居天上,能照四國,亦如人君高位得傷人之勢也。「失則」以德言,言為人君止於仁,視民如傷者也,豈可以傷人為事哉?君以傷人為事,失其君之則矣。是以始而登天以傷人,而終於自傷也。

六、上六爻動變卦為山火贲卦。日落西山之象,外表絢麗,為時不長;如果只顧外在的掩飾,將來必會有困厄之事,而為澤水困卦之象。自作孽也將受法律制裁而為嗜嗑卦。

七、處在明夷卦時,應該要對外晦藏其明,對內固守貞正,並修身養性,以文德潤身。


2024年8月4日 星期日

火地晉--論光明晉升的善進之道。

火地晉

論:論光明晉升的善進之道。

晉,進也,壯則行之,是以「進而上行」也。序卦傳:「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蓋物既盛壯則必晉,所以次大壯。

卦象-坤下離上。離日坤地,取象於「日出地上」。日出地而上進,光升於天而明麗於地。象徵明盛而有可進之時,如旭日東昇,光明普照大地,萬物依附而欣欣向榮。代表上進、光明,不斷提升。

離為日,故象君。坤為順,故象臣。上明下順,有君明臣賢之象。

卦德-順麗離明,上明下順,有可進之德。坤為順從、為地、為黑暗。離為光明、為日、為附麗。光明在黑暗之上,日出地上,光明晉升。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明出地上,當明盛而有可進之時,又遇虛中納賢之主,方可善成其功。臣秉順節以事主,君執柔道以報功。此君臣一德相成,世道所以日盛而有是寵光也。

二、離卦在上卦時,主爻為第五爻,在下卦時為第二爻。

三、晉者,進也。不言進而言晉者,進有前進之義,無明之義。晉則有進而光明之義,所以言晉不言進也。

四、風地觀卦六四上到九五位和九五易位,達到光明柔順的君王,成為火地晉卦。

五、六爻皆言晉,各隨其時位先後以為象,而吉凶悔吝分焉。下之附上,急於求信,非正也。上之晉下,急於求其附則貪也。

六、日講易經解義:六爻四柔二剛,六五一柔為晉之主,自四而上升已進者也,故往吉無不利,下坤三柔皆欲進者。而九四不中不正,竊位畏人,故有鼫鼠之象。三與五近,下接二柔,志在上行,三陰同志而四莫能間,故曰「眾允悔亡」。二在下卦中,去五漸遠,憂其欲進而不得進,故「晉如愁如」。初最遠於五,當進之始,初與四應,而四不中正,反為所抑,故「晉如愁如」也。上以剛居卦之終,而前無可進,故有「晉其角」之象,諸爻所處不同,聖人教人以善進之道如此。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文王卦辭曰:晉。有安邦之能的大臣遇聖明之君,必有可為之時,進而立功於社稷,君王禮厚情殷,不但寵賜眾多車馬,甚至一日三度接見問勞。

心法:

一、自古為君者不可忘臣下之功,忘則有德不酬,有勞不報,而非所以待功臣也。為臣者不可恃人主之寵,恃則貴必生驕,祿必生侈,違背明哲之義,非功臣之所以自處矣。

二、「康侯」,謂安邦之侯。君子有可進之德,遇有可進之君,於可進之時,有此三者乃進而建不世之勛,為功在社稷,治國安民之康侯。

三、「錫」,賜與也。下卦坤,為大輿。坤為邦,為邑國,故謂「侯」,「康侯」者,謂明臣也。「庶」者,眾也。「蕃庶」,言恩寵隆盛眾多之意。離為日,故謂「晝」。離為三,中互卦為艮,艮為手,故有「三接」之象,謂其禮頻繁,其情何殷,表示隆寵重用之意。

四、晉,上明下順,離為日,其象為君。坤為順,其象為臣。有君明臣賢之象。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孔子彖曰:卦名為晉,是言君子負經世之才,由草野而升諸廊廟,有進之義也。晉卦離日坤地,取象於離日出于地之上,坤順依附在光明之下,以其時為睿智天子在上,其明照臨天下,良臣順服而進以建安邦定國之功,明君對豐功偉烈的大臣,一晝之間頻繁設宴接見,恩寵甚隆,褒賞爵位及車輿馬匹之品物繁多。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是言當進而有為之時,以申明人臣獲寵之由也。明出地上,為以時言。順麗,為以德言。柔進上行,謂五以柔中之德,成崇高之位。

二、高島斷易:順而柔者,坤也。麗而明者,離也。日出地上而上進,光升於天,明麗於地。「大明」者,明君也。「上行」者,臣之升進於上也。

三、「三接」,三,多也。三接謂多次之義。

四、象曰:「明出地上」,謂日之出,漸進漸高,喻明君之擢用賢臣,登進上位也。「明」即謂離,「地」即謂坤,「出」即所謂「上行」也。

五、高島斷易:順必麗夫明,則順乃有濟。柔必進於明,則柔得其正。不然,順以取悅,轉致蔽其明也。柔而生暗,必不能以行也。故彖傳曰:「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此晉之所以言進也。

六、高島斷易:「用」,謂用以賞賜也。「賜馬蕃庶,晝日三接」,謂天子宴饗,物美禮隆,賜予之厚,接見之頻,典甚重也。

七、行即進也,離之性為火炎,炎上亦進也。物之善進者莫如牛馬,坤為馬、離為牛,皆能遠行,有進之象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大象傳曰:離明出于坤地之上,漸進漸高,愈高愈明,光無不照,有進而上行之象。君子體會天地普照萬物欣欣向榮,而格物致知,日新又新以自明其德,進而又進以至德無虧,如昊日當空,光明不息。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之學,有日新之功也。

二、周易集注:地乃陰土,譬如人欲之私。「自」者,我所本有也。日,本明,入於地則暗;猶人之德本明,但溺於人欲之私則暗矣,故自昭其明德,亦猶日之出地也。

三、人之德本明,與生俱來,卻因受物慾所蔽,時而昏昧,當自省以去其蔽明之私,正心修身,不以人所不見而輟。

四、「昭」即明也。「自昭」者,格物致知,以去其蔽明之私,誠意正心修身,以踐其自昭之實也。

五、天下無道外之德,即五倫體之於身也,此德塞乎天地,橫乎四海,如昊日當空,人人得而見之, 故曰「明德」。

六、高島斷易:「自昭明德」,明德猶待於明,此事不容假貸,唯在自知之而自明之耳。君子切而責之於自,致知格物,以啟自昭之端,誠意正心,以致自昭之實,謂之「君子以自昭明德」也。

七、象曰:「明出地上」,上離為「明」,下坤為「地」,「出」即所謂「上行」也。

八、周易禪解:本然的覺性就是「明德」,覺性的光芒開始照耀就是「昭」,心外無法,一切自我圓滿就是「自」。一旦明德光芒四射,又有日新又新的努力,止於至善便不遠了。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

晉卦是向上提升前進的現象,初六欲進受阻而未果,故而固守坤卦柔順之德而吉祥。初六因為時運未到,尚未得到信任,此時不可急於求信,只要不失其正,寬裕以待,最終必得上面的信任而無咎。                                                                                                                                                                                        小象辭曰:晉卦初六以陰居陽,上無良朋為應,速進必受阻,唯獨行以正,自修其德而不失其身。雖然一時還沒有受到寵信任命,只要寬容處之,守正待時而得無咎。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欲進者宜守正之待時也。 

二、如,語助詞。摧,毀之義,抑阻也。罔,無之義。孚,信也。罔孚,謂不得信也。裕,謂寬以自守,從容以處之。

三、初六居下,未得時位,還是初生員,雖有其德未得信服,故曰「罔孚」,此時最容易受到干擾,仍然要固守柔順之德,故曰「貞吉」,聖人也勉勵不可餒志,要立志向上,存心養性以備將來晉升,光明無限。

四、周易集注:「貞」者,盡其在我,汲汲以求進也。「吉」者,終得遂其進也。「罔孚」者,當升進之時,眾人皆欲進,然初卑下,不得二三信之也。上交互卦為坎,坎為狐疑,不信之象也。

五、初六陰居陽位,不中不正,如不安於下而妄進,必不免有見摧之咎。唯其能守正以待時,不汲汲以徇于私,不悻悻以傷于義,此所以得吉也。

六、初與四應,四不當位,然不正不應,所以摧初之進者,實四為之也。推其摧之由來,雖四為之,亦由上下之交未孚耳,故曰「罔孚」。

七、初六與九四本為剛柔相協,當相應以致其用,然初與四皆不當位,九四陽剛主進,初六以守靜為要,上下未能交孚相助,故有晉如摧如之象。晉:進也,摧:落也。

八、高島斷易: 下卦為坤,坤為裕,故曰「裕」。當其未孚,或汲汲求進,或悻悻而懷忿,皆所以取咎也。唯雍容寬裕,樂道自處,咎何有焉?故曰:「裕無咎」。

九、初六爻動變卦為嗜嗑卦。時機未到還一直逞強往前衝,當心受到刑罰制裁,受到制裁而心神落魄,困坐愁城。失敗困窮仍要對外掩飾,需增加內涵,學習井卦的智慧,成為錯卦水風井卦之象。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六二有可進之德,想要晉升求取光明,但是上無應援而愁眉不展,即使這樣也能正直守節。終能得到六五柔中之君的重德崇賢之福。

小象辭曰:六二具柔正之德,能守中不偏,凝然不阿,不以無應而喪其志,終得六五同德之君的寵祿鴻福。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守正不阿,自能以德而獲福也。愁如,謂憂其道之不行。介,大也。王母,指六五。離為日,王之象;離為中女,母之象。

二、中互艮,艮為止。六二在艮之初爻,要靜守坤貞之德,故六二只有得貞吉,沒有无不利。六二變卦為坎,本卦之互卦亦為坎,坎為憂、為心病,有愁之象。

三、後天離代替先天之乾位,離為中女,為母,六五為王母。六二居下卦中,能守中得中,得六五王母所賜之福。茲:此之義,介:為大。故曰:「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四、二五君臣同聲相應,同心同德,而得到逆轉勝的大福份。

五、「愁」當專指四、二,與五同德,乃受福之人,原不必愁。然四乃大臣中之鼫鼠小人,近君而阻下三爻升進之路,二欲升進無應援,又有四之陷阻,此其所以愁也。

六、初之摧如,為上所阻。二之愁如,愁者在我,貞之乃吉。二所以愁如,實因見初之摧如而憂心。二居中守正,能臨事知懼,故得「貞吉」。

七、六二爻動變卦為火水位濟卦。未成功未圓滿時,錯卦及綜反卦均為既濟卦,能先苦後甘而得圓滿。


六三,眾允,悔亡。

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

六三遇剛阻於前,本不得進而有悔,然與下二陰爻因志同道合,為眾所信,能以柔順之德向上進取而無摧如愁如之憂,怎麼會有後悔之事。

小象辭曰:六三上進之志與初二同,眾皆信之,雖有九四之剛阻於前,仍能以柔順之德上從大明之君為其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三能見信于人而得遂其進也。眾,謂初與二也。允,信也。

二、下卦為坤,坤為邑、為眾、為百姓。六三居坤體之極位,代表所有萬物,所以稱眾。「允」為信、從、順,「上行」者,上順麗于大明也。六三有坤柔順及厚德載物之德,所居之地近乎離明,有上從大明之君之志,與下二陰同進,是以眾皆信之,有「眾允」之象,而「悔亡」也。

三、初「罔孚」,未允也。二「愁如」,猶恐未允也。三則「允」矣。「悔亡」者,「亡」其不中正之「悔」也。六三不中不正,為多凶位,只要本著坤卦六三之含章可貞,就不會有後悔的事。

四、卦之則有內貞外悔之意,初與二兩陰爻,皆欲向上進取以依附大明之君,但六三是出自本心柔順之德,所以无後悔之事,故曰:「悔亡」。

五、孟子所謂「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者,「眾允」之義也。六三上進之志的成敗在眾心之向背,若眾心不順,其志雖正,也不能成功。

六、如果六三沒有守住本卦爻辭的原則,就會有各走各路的現象。

七、六三爻動變卦為火山旅卦。移居在外或出門旅遊要順應當地風俗並節制謹慎,為水澤節卦之象。這樣才能有進展、得豐盛,成為雷火豐卦之象,豐多故,仍要小心謹慎,有節有度。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九四所居之位在下卦之上,當晉之時,位於近君之處,然九四不中不正,無其德而竊弄威權,上懼六五之明,下畏三陰之忌,首鼠兩端,進退疑慮,猶如晝伏夜行,不敢見日畏人的田鼠。九四貪踞高位而失柔順之德,於當晉之時,進非其道,必有危厲。

小象辭曰:大臣九四陽居陰位,不中不正,德薄位高,雖為當進之時,卻失柔進之德,這是九四處不當之位而竊弄威權也。猶如晝伏夜行的鼫鼠貪婪多疑,畏首畏尾,一旦明日高懸,察識奸貪,必有補滅之厲。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無德而據高位者之終不能保也。鼫鼠,為田鼠,是畏人之物。

二、九四處在光明與黑暗的交接處,上承陰柔之主,竊弄威權,下阻眾陰之進,以隔絕上下之信者。猶如晝伏夜動,貪婪多端的鼫鼠,不光明正大,必有事故,九四違反晉升光明之道,宜誡也。

三、九四居上互卦坎之中爻,坎為隱伏,坎隱而傷明。下互卦為艮,艮為止,艮止而傷順。艮為鼠,一陽在上,故稱「鼫鼠」,鼠必夜岀,伏必有穴,貪食穀類而畏人,鼫鼠五技皆劣,是必不能得志,故「貞厲」。

四、九四以陽居陰,象鼠。鼠性貪,貪無不敗,在晉之時當去其貪。如解卦以陰居陽,象狐。狐性疑,在解之時當去其疑,聖人取象各有所當。

五、九四雖得上離之初爻,有光明貞正之象,但居多懼之位,象徵貞正亦有危厲。所以本爻辭聖人特別示言「貞厲」。

六、九四爻動變卦為山地剝卦。要充實才智,遇事當機立斷,成為錯卦澤天夬卦之象,充實才智掌握專門技能,就可重現生機而為綜反卦地雷復卦之象。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六五以陰居尊位,柔而得中,與四親比,四竊弄威權,隔絕上下順孚,本不免有悔,惟六五處離明之中,朝日照耀大地一片光明,大明之德足以察奸,黜九四而任六二,下坤皆交孚順承,則災去福來,事皆無悔,而大明在我,順從在人,六五自修其德,大公無私,心不累於得失之憂。六五德盛而民從,臣民往進而朝,上下交孚必然吉無不利。

小象辭曰:六五為自昭明德之主,本著大明的德性,大公至正的胸懷,治國益民,不存得失之心,不好大喜功汲汲求名,天下臣民皆順從而附麗之,六五光明普照,端其心為治國之基,修其德為眾孚之本,臣民往而順服,必有福蔭之慶。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以大公治天下,而下自以大順應之也。

二、六五指文王,坤卦六五黃裳,裳是下衣,是副不是正。六五坤處君王位,是代理王。

三、六五為全卦主爻,卦主無凶。六五陰爻居上卦中位,得陽爻之光明而得吉,為悔亡之象。離卦在上,六五為當位,能得陽爻之護而得吉。

四、六五為時機成熟之應時運,要不計得失的勇往直前。

五、中互艮為靜止之象,互坎為憂,有「恤」之象,合而為「勿恤」之象,五變則中爻不成坎,無坎則無憂,亦為不憂之「勿恤」之象。

六、周易集注:凡《易》中遇離,或錯離,或中爻離,皆言「失、得」二字。

七、本卦以象論,日出地上乃朝日也,非日中之昃。以德論,居大明之中而下順從之。以卦變論,為飛龍在天之君。晉卦六爻,獨此爻善,所以象曰:「往有慶也」。「悔亡」者,中以正也。「失得勿恤」者,虛中則廓然大公,不以得失累其心,故「吉,無不利」。

八、高島斷易:「往」即「上行」,指康侯往朝於天子也。「吉,無不利」,指受介福於王母也,故象曰:「往有慶也」。「慶」即「受茲介福」之謂也。

九、六五爻動變卦為天地否卦。君子以德服人,不計得失盡力發揮自然 會否極泰來,即錯卦為地天泰卦之象。若擔心得失,心胸狹隘就會阻塞不通,成為綜反卦天地否卦之象。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上九陽剛已在極位,對竊弄威權的諸侯用剛治其不服。如果興師討伐,兵凶戰危,難免有厲,即使師出以正,治所當治,雖吉而无咎,還是會有羞吝之憾。

小象辭曰:上九為極盛而天下皆進之時,如果用武力為治,對躁進者興師討伐,威不足以服眾,失去明德普照天下的貞正之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過於剛者之無所利也。角,剛銳之象。維,獨也。

二、晉卦用柔不用剛,上九晉極明終,為全卦巔峰,有角在首之象,為欲進而前無所進,故曰:「晉其角」。

三、上離為戈兵,上九變爻上卦為震卦,為震動,下卦為坤,坤為國家、為眾、為國土,象徵動用戈兵征討邑國之象,故曰:「伐邑」。

四、上九處極位,當窮盡之時,道德仁義難教化,不得已需用興師討伐時,必須師出以正,方可无咎。如失中和之德,雖得無咎,亦有羞吝,故曰:「貞吝」。

五、「用」指五。「邑」指四。奉命而伐四者,上也。四竊弄威權,上九討而伐之,雖有厲亦吉而無咎。

六、上九爻動變卦為雷地豫卦。用愉悅之心修文畜德就可安居樂業,即為錯卦風天小畜卦,小有積蓄時也要懂得謙虛處事,而為綜反卦地山謙卦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