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明夷卦—論用晦之道。明傷昏暗之時,時運艱難亦當守正。
晉極必傷,光明由盛轉衰,黑暗來臨,故授之以明夷。序卦傳:「晉者,
進也,進而不已,必有所傷,理之常也,所以次晉。」
卦象-坤地離火。坤為地、為黑暗。離為日、為明。太陽落入地
中,光明受到傷害。日入地中,明見其傷,象徵環境險惡的艱難時期。
卦德-離下坤上,內文明而外柔順。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以明而見傷為義,日入地中,明傷昏暗之時,非處順安常之日也。所以他卦多言「利貞」,而明夷獨曰「利艱貞」者,雖守正而亦不得直遂其正,故當艱難以守正也。
二、明夷,夷為誅。上六暗極為明夷之主,為全卦主,自五而下皆受上爻傷者,尤以下三爻所傷尤甚。聖人處明夷之道,深淺遠近各有不同,如文王、箕子俱當明夷之時,但所居之位有近遠,故所處之道有難易。此彖傳獨以箕子當六五一爻而繫以「利艱貞」之義也。
三、晉之時,明君當陽,康侯得受其寵;明夷之時,暗主臨下,眾賢皆被其傷。明夷卦中卦為解卦。黑暗時期無法發揮之時,可以韜光養晦,充實內涵,修身養性,獨善其身,以渡艱困時期,這樣守正以待,災難自然可以解除。
四、明夷卦就象姓名學的機會點碰敗,要低調收斂,隱忍不爭,眼界放長遠並隨緣而得,不汲汲營營、急功好利,如有好機會可暗中低調操作,等待時機。
五、明夷初爻指伯夷,二爻指文王,三爻指武王,四爻指微子,五爻箕子,上六指紂王。講紂王無道,代表亂世、亂象的險惡時期,天理道德已隱藏,亦如現今末法時代,奸邪小人當道,人心迷失。箕子一臣不侍二主,裝瘋賣傻18年,微子助武王伐紂,武王打勝仗用大禮去見箕子,以讚其忠。
六、文王受難時住西岐,稱西伯侯,因得民心而得天下八百餘年,遭紂王忌妒,將他關在羑里七年,文王在獄中仍固守其志,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而做周易,將伏羲八卦,重之為64卦,取卦名、寫卦辭。
明夷。利艱貞。
明夷為明入於地,是環境險惡的憂患時期,時不可為,而勢亦無能為,此時君子處患之道,當持正保身,不唯諾不激亢,委曲盡忠以守其艱難之貞。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卦離下坤上,離明為坤地所掩,是君子之道為柔暗所傷,故為明夷。艱者,敬慎之意。貞者,正固之心。
二、人臣謀家國之際,其道莫艱於處晦以全忠。於艱難委曲之中亦不失其艱貞之節。
三、明夷,日入地中,明受其夷,為暗主臨朝,眾正皆受其傷。當此之時,唯利於艱貞,是用晦之道也。能變而不失其正,危而能保其安。
四、離火入地中,為坤土所掩,火光不能上炎而生明,是必不能出坤而自炫其明,唯晦而已。離又有離散之義。
五、高島斷易:「艱」,以歛其彩。「貞」,以匿其光,退而避傷,潛以為利,是用晦之道也,故曰「明夷,利艱貞」。
六、周易禪解:知進不知退,則必有窮。夷者,傷也。明入地中,其光不耀,這時全靠有志之士在黑暗中艱守正道,待時而興,所謂「藏明於內,乃得光明」之意。所謂「用晦而明」,合於文王,箕子之德也。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孔子彖曰:明夷,離為日,坤為地,離在坤下,是光明陷入地中,為明之見傷於地者。有道君子蒙此大難之時,仍然保存內在的文明美德,對外柔順謙恭,這樣自存其德,秉忠守職,韜光養晦以保其身,文王遭紂之囚即以此道得免殺身之禍。於被暗主所傷的艱困之時,當堅守正道,晦藏自身的光芒,以避其害。而箕子被其宗親紂王肆虐時,即佯瘋忍辱,以堅正其不二之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釋明夷彖辭,言處難之道,而舉文王、箕子以示法也。
二、周易集注:「蒙」者,遭也。「以蒙大難」者,言以此德而遭此明傷之難也。「文王以之」者,言文王,用此卦之德,而內不失己,外得免禍也。「晦其明」者,藏其明而不露也。「大難」,關天下之難。「內難」,一家之難。「正其志」者,不失其正也。不失其正又不顯其正,是謂「利艱貞,晦其明」之義也。箕子外而佯狂,內而明哲,是即「晦其明」也。故曰「箕子以之」。
三、明夷,象徵處於憂患困難環境中,以文明柔順為立身之大防,而艱貞,尤為處患之善術。
四、高島斷易:文王是外臣,與紂王疏遠,其晦猶易。箕子為紂王之宗親,以貴戚之卿遇暗主,去之則義不忍,不去則禍迫朝夕,是猶人臣之所難處。總之當紂之世,不以艱貞晦明,則遭禍必烈,文王箕子之行,可謂千古人臣用晦之極則也。
五、明夷六爻取義不同,而其旨不外「用晦」,內三爻屬離,為鳥、為馬、為狩,鳥以高飛,馬以行遠,狩以獻公,皆晦離之明,以避禍也。外三爻屬坤,四曰「出門」可免,「入地」則凶,五為卦主,以箕子當之,皆用坤之順以晦明也。文王箕子,樂天知命,盡其臣道,以挽天心,是以六爻不言吉凶。言吉凶乃開小人趨避之門,非聖人用晦之道也。
六、時有泰否,道有顯晦,明夷之時,賢雖正不容,道雖直不用,仁者懷其寶,聖者藏其鑒,時與道違,聖賢亦不能免災。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大象傳曰:光明入於地中,天下一片黑暗,是明夷的現象,君子當明夷之時,其明雖足以謀國,然審時度勢,一旦自顯其明,必觸暗主之忌而反受明之所累,故臨蒞於眾時,雖能察幾見微,洞燭隱伏,亦不苛察於眾,則內不失己,外不失人,這樣隱藏智慧與光芒,正是不以明為明,而以晦為明的處明夷之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臨民不貴苛察,惟善用其明而明自不息也。
二、高島斷易:離之德上炎,離之體中虛,中虛則足以藏明,是為「用晦而明」之象。故明夷一卦,要旨全在「用晦」二字,以晦藏明,明乃無害,以明用晦,晦得其正。人生入而處家,出而謀國,不幸時蒙其艱,當法明夷用晦,以自全其身。蓋身當亂世,才德功名,皆足招禍,是以庸庸者受福,佼佼者被害,亦時勢使然也。君子處此,常秉履薄臨深之懼,備懷韜光匿彩之思,有才而不敢自露其才,有德而務思深藏其德,或見風而早退,或明哲而保身,是謂「用晦而明」之君子也。
三、日入地則暗,暗則傷明,故大象傳曰:「用晦」。所謂變而不失其正,危而能保其安者,得此用晦之道也。
四、自治用昭,去惡乃盡,蒞眾用晦,太察則傷。
五、周易集注:坤為眾,故言「蒞眾」。「用晦而明」者,不用明為明,用晦為明也。言我本聰明睿知,乃不顯其明,若似不明者。以晦為明,此之謂「用晦而明」也。
六、晉卦,地在下,日在上,明在外也。君子以之,則絕其人欲之私,以「自昭明德」。明夷卦,地在上,日在下,明在內也。君子以之,則存其寬厚之德,去其刻薄之私,以之「蒞眾」,小過必赦。此居上之寬,治人者當如是也。晉、明夷二卦皆盡修己治人之象矣。
七、明夷象曰:「明入地中」,光明藏而不用之象,君子以之。
八、高島斷易:智不可不明,亦不可過明,不明則人皆欺我,過明則物當不我容。當納明智之德,於寬柔之中,韜其光而不露,蘊其美而自全,斯主不至妒其功,眾皆得以服其化。
九、兵法絕招:以逸待勞、以靜制動、以闇伺明,都是明夷的妙用。聖人之學也是從晦黯中逐漸找到光明的。
初九,明夷於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悠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於行,義不食也。
君子行道當如鳥奮翼而飛,今初九陽明在下,居明夷之初,雖艱難未及,道已難行,惟隱避潛藏,就像飛鳥在黑暗之時,歛翼而飛掩藏行蹤。君子當傷之時,見機欲行決去,縱使迫於時勢受無食祿之厄和在上者言語譏諷的傷害,亦宜早為之圖謀,可速則速。
小象辭曰:君子拋開名利,見機而去,寧可不食俸祿也要堅定遠去的心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君子當見幾而作,乃可免於患也。於飛,行道之象。垂翼,見傷之象。
二、「明夷于飛」者,傷其飛之翼也。初九變爻下卦為艮,獨一陽在中,為鳥身。艮為止,不飛之象,故曰「垂其翼」。下卦為離,離為雉,飛鳥之象。初九居離之下爻,離與乾先後天同位,乾初九為潛龍勿用,代表飛終必降,而有「垂其翼」之象。垂其翼猶能飛,傷未太重矣。
三、高島斷易:「君子」謂初也。「主人」謂四也。離中虛,為大復,為空腹之象,有「不食」之象。初與四應,四卻欲傷初,初為避四而遠行,四見初去而有言,初者可謂明於見機,而不受四之所傷,為善用其晦者矣。「三日」者,以離三爻皆明而見夷,故曰「三日」。
四、中爻互震為行,「於行」者,見機而欲行也。三爻為君子,故曰「君子於行」,上面三陰爻無阻礙,於行而長往,故曰「有攸往」。
五、卦無兌口,不食之象。離為三、為日,故「三日」之象也。卦之變從初始開始,以一爻為一日計算,本卦為本日,即第一日。初爻一變為第二日,二爻一變為第三日,三日之變成地風升卦,互卦而有兌口,可以食,是以不食只有三日,故曰「三日不食」,又兌口為「有言」之象。外卦錯為乾,乾為言,亦「有言」之象。
六、初九是黑暗之始,姓名學的黑暗敗氣有13個月,是從碰敗的前一年12月開始,就要謹慎注意,慎言慎行低調隱藏。
七、周易禪解:光明受到傷害時,如姜太公和伯夷為避紂之暴政,而外逃謀生,此時必先垂其翼,不露其飛行的企圖,一旦升空,及行之速,連續三日不停而不遑食。義無反顧遠遯之時,不讓主人知道而有說話的機會,所以越快越好。
八、初九光明受到傷害時要停止不進,收斂羽翼;喻苗頭不對就要放棄名利快速隱退。
九、初九爻動變卦為地山謙卦。謙者謙讓也,要謙恭和順,履行道德禮儀可避免傷害,安定不受傷害就能生活富豫,成為錯卦天澤履卦之象,豫則立,不豫則廢,要有見機而作之明,為綜反卦雷地豫卦。
六二,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六二陰爻占陰位,得中且正,但處在明入地中的黑暗時期,雖志欲於飛,卻事多掣肘,就像傷到左股不利於行,不速去又恐深陷危地,幸居暗地尚淺,若能用壯馬之速以自拯,則可得免禍之吉。
小象辭曰:六二能得吉祥,是因為近於初,受患尚淺,見初之速去,知禍之將至,勢當去而不違其時,去而順乎當然之理,且不違艱貞之則。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二傷猶未切,而示以速去之道也。夷於左股,是傷猶未切之象。股在脛足之上,於行之用,不甚切。左又非便用者,故云傷猶未切也。拯,救也。馬壯,能速行也。
二、君子得位行道,欲彰其有為之才,方可展其救時之用。今六二在明夷時期,以明德處暗地,應善順時勢,以柔中的態度對應,借強而有力的人或方法幫助避免傷害。
三、六二陰爻占陰位,得中且正,處在離卦中爻,有離卦六二「黃離元吉」之象,但光明被掩蓋遮蔽,以致有被傷害之象。
四、初爻為足,二爻為股,陽自左升,陰自右降,六二以柔遠接上卦重陰,陽在中不能抗,是以陽爻受傷,故有「夷於左股」之象。喻邪惡傷害已逼升,需速速避難挽救才能得吉。六二與六五相應,然五坤為暗主,欲傷六二賢臣。君臣之分,左尊右卑,左陽右陰,以君在左,故有傷左股之象。或文王居西歧,視紂都為左,故喻取左股。然二有中順之德,傷不甚切,能速以救之則吉。
五、六二有坤順之德,坤有利於牝馬之貞,牝馬行地無疆,所以六二之股傷,惟有用壯馬代步速行而得吉,所以本爻辭言:「用拯馬壯,吉」。
六、周易集注:中爻為震,震錯為巽,六二爻變,中爻為兌,兌綜亦為巽,巽有股之象。六二變乾為健,為良馬,健壯之象也。言以健壯之馬救之則吉。
七、六二之吉,為內文明而外柔順,其順乎外者,有中正之則,不可只見其順,不見其則也。「則」者,法則也,故曰「順以則」。
八、六二爻動變卦為地天泰卦。逃離黑暗才能保泰,否則就為錯卦天地否卦之象。本卦之錯卦為天水訟卦。受到傷害就會與人發生爭訟,訟能明辨是非,就能得綜反卦火地晉卦之象。
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九三處明夷之時,以剛明之德負天下之望,向南前進誅伐暴虐的罪魁禍首以安民,但是以德伐暴,其事雖正,也要審慎行事,循序漸進,不可以操之過疾。
小象辭曰:九三有除暴救民之志,向南誅伐上六為民除害,以此天下之心而為伐暴之舉,一定會得到天命人心,天下太平。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除暴之義,而示以詳慎之道也。南狩,向明除害之象。
二、九三為下離之終,陽進即為坤,離之大用亦在此爻,離後天八卦在南方,有光明之象,故曰「南狩」而有「大得」。
三、上坤錯為乾,乾卦為大、為首,有「大首」之象。上六居坤之極位,為坤首,最黑暗,為元惡魁首,是惡之大者。九三居離明之極,最為明智,又處剛而進,原與上六相應,在明夷卦被上六陰暗遮蔽,所以九三前進除害,誅掉上六罪魁禍首,故有「得其大首」之象。
四、「大得」是艱鉅任務,不能盲目妄動,需觀察時勢,從長計議,有漸進的過程,九三居極位易過剛,過強、過急,需行正道,等待時機。
五、「首」字可連下句,曰:「首不可疾貞」,言萬事不急於一時,應剛柔並用,以艱貞為義。
六、離為戈兵,為急性子,為南方,往南征討除害。九三以陽剛居離明之上,為明之級,惟武王可以當之。又居坤地至暗之下,與上六暗主為應,故有向明除害,得其大首之象。然除暴不可亟,故曰「不可疾」。
七、九三爻動變震卦,震是出的時機,但是要小心漸進,如乾卦九三夕惕若厲。
六四,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
象曰:入於左腹,獲心意也。
六四居坤之下,已入暗地,如微子身處昏朝,是紂王的重臣,看透紂王暴虐無道的禍害之心,最後必將亡天下,是不值得輔佐的君王,不如脫身出走,晦藏其志以明哲保身。
小象辭曰:六四陰柔得正,處於黑暗之朝,是有真正德性的心腹重臣,了解處於無道昏君的亂世,苟非萬不得已,不會以下犯上,於是選擇遯避,潔身而出,其遠明夷之心,超然無累。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四能脫深遠害,得遂其去亂之志也。左腹,暗地也。出門庭,脫身遠去之象。
二、曰「左腹」者,右為前,左為後。六四與上六同體,然六五近上六在前,六四隔六五在後,故六五入上六其右,六四當入其左,故以「左」言。六四為上坤之初爻,坤為腹,為黑暗隱幽之處。六四變爻互卦為巽,巽為伏入,故曰「入於左腹」。
三、微子乃紂同姓宗親,為紂左右心腹之臣。「心」者,心意也。「明夷」者,紂也。故「明夷之心」乃紂之心意也。
四、「出門庭」者,離去之意。互卦為震,震為動,四在震卦中爻,利於行,震綜反為艮,艮為門,有「出門庭」之象。
五、六四取喻重在「明」一字,坤在外,離在內,即明夷暗于外,而明于內,如果深入見其心,是易暗為明,其變爻三四五爻互卦為兌,兌為毀折,為棄暗投明。
六、九三為陽明之師,六四要離開黑暗的原則,是有明師或光明之地可以投靠。
七、六四爻動變卦為雷火豐卦。豐富盛大時,不可過度奢華,否則就會將豐盛渙散掉,成為錯卦風水渙卦之象,渙散殆盡而窮困流浪成為綜反卦火山旅卦之象。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六五得上卦中,有柔中之德,為近至暗之君的箕子,處在明夷亂世,看到紂王無道屢諫不聽,讓國家人民受到暴虐之害,卻也沒有效法微子離去,惟以佯狂裝瘋固守不二之心,乃利貞之至也。
小象辭曰:箕子處在商紂黑暗亂世,仍能固守坤德貞正之道,寧願對外晦藏其明,佯瘋受辱也不背棄國家,在這種受辱的環境中仍然自存明德,在內不露,對外則堅守忠貞之心昭然不息。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人臣遭內難而能正其志者也。
二、六五柔順得正位,處明夷之時,有類於亂世忠貞之臣「箕子」。箕子為紂王之叔叔,有柔中之德,深愛國家,不效法微子離去,而外晦其明,忠貞之志不移,志不移則明不息。
三、六五變爻後全卦為既濟卦,而內有利於固守貞正之道,在受到傷害之時仍能堅守正道,終將得圓滿成功,故曰「利貞」。
四、卦之諸爻以五為君位,明夷六五有柔中之德,非紂之所能當也,故周公以「箕子」明之,上六以「登天」明之。九三與上六為正應,曰「得其大首」,皆欲人知上六之為君也。
五、明夷受傷害,百廢待興,錯卦及綜反卦皆為未濟卦。
六、六五處陽剛位,但有柔中之德,在明夷卦指亂世忠臣,非紂王能當之位。
七、箕子內柔外剛,忍辱負重,藏明於內,在武王的慫恿下,寫出《洪範,九疇》之論,明照千古。
八、六五爻動變卦為既濟卦,萬事圓滿。如受明夷之害,百廢待興,成為錯卦及綜反卦之火水未濟卦之象。
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象曰: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失則也。
上六陰柔居明夷之極位,處重陰之地,昏暗之甚,不能自明其德,以致天下眾賢皆傷而晦藏。如無道昏君紂王,初登王位時還可光照四方,後溺於妲己誘惑而昏昧殘暴,使天下臣民百姓陷入黑暗。
小象辭曰:上六居坤之級,本應至柔至順,實則昏昧無道,如紂王初登天位,尚可照臨四國。而後殘暴失德,致天下大亂陷入黑暗,皆因其縱慾敗德而失統御萬方之則所致。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上甘溺於昏暗,終有自損之患也。不明晦者,昏暴之象。
二、坤之上六為重陰之地,為迷,為極暗之時,為昏之又昏者,故曰「不明晦」。是徹徹底底的昏昧不明,明傷之極也。
三、明夷綜反為晉卦,太陽初升,為光明之象,日在地上,光明普照,為「初登於天」之象。「後入於地」,為明夷之實象也。
四、上六居極位,為明夷之主,至此明夷成矣。復以明夷之本象言之。本卦原是「日在地下」,故上六曰:「後入於地」。上六陰極無明,代表無道昏君,居可傷人之勢,專以傷人之明為事,不自存其德,終必自傷,如同乾卦之亢龍有悔、坤卦龍戰於野。
五、周易集注:「照四國」以位言,言日居天上,能照四國,亦如人君高位得傷人之勢也。「失則」以德言,言為人君止於仁,視民如傷者也,豈可以傷人為事哉?君以傷人為事,失其君之則矣。是以始而登天以傷人,而終於自傷也。
六、上六爻動變卦為山火贲卦。日落西山之象,外表絢麗,為時不長;如果只顧外在的掩飾,將來必會有困厄之事,而為澤水困卦之象。自作孽也將受法律制裁而為嗜嗑卦。
七、處在明夷卦時,應該要對外晦藏其明,對內固守貞正,並修身養性,以文德潤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