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地晉
論:論光明晉升的善進之道。
晉,進也,壯則行之,是以「進而上行」也。序卦傳:「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蓋物既盛壯則必晉,所以次大壯。
卦象-坤下離上。離日坤地,取象於「日出地上」。日出地而上進,光升於天而明麗於地。象徵明盛而有可進之時,如旭日東昇,光明普照大地,萬物依附而欣欣向榮。代表上進、光明,不斷提升。
離為日,故象君。坤為順,故象臣。上明下順,有君明臣賢之象。
卦德-順麗離明,上明下順,有可進之德。坤為順從、為地、為黑暗。離為光明、為日、為附麗。光明在黑暗之上,日出地上,光明晉升。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明出地上,當明盛而有可進之時,又遇虛中納賢之主,方可善成其功。臣秉順節以事主,君執柔道以報功。此君臣一德相成,世道所以日盛而有是寵光也。
二、離卦在上卦時,主爻為第五爻,在下卦時為第二爻。
三、晉者,進也。不言進而言晉者,進有前進之義,無明之義。晉則有進而光明之義,所以言晉不言進也。
四、風地觀卦六四上到九五位和九五易位,達到光明柔順的君王,成為火地晉卦。
五、六爻皆言晉,各隨其時位先後以為象,而吉凶悔吝分焉。下之附上,急於求信,非正也。上之晉下,急於求其附則貪也。
六、日講易經解義:六爻四柔二剛,六五一柔為晉之主,自四而上升已進者也,故往吉無不利,下坤三柔皆欲進者。而九四不中不正,竊位畏人,故有鼫鼠之象。三與五近,下接二柔,志在上行,三陰同志而四莫能間,故曰「眾允悔亡」。二在下卦中,去五漸遠,憂其欲進而不得進,故「晉如愁如」。初最遠於五,當進之始,初與四應,而四不中正,反為所抑,故「晉如愁如」也。上以剛居卦之終,而前無可進,故有「晉其角」之象,諸爻所處不同,聖人教人以善進之道如此。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文王卦辭曰:晉。有安邦之能的大臣遇聖明之君,必有可為之時,進而立功於社稷,君王禮厚情殷,不但寵賜眾多車馬,甚至一日三度接見問勞。
心法:
一、自古為君者不可忘臣下之功,忘則有德不酬,有勞不報,而非所以待功臣也。為臣者不可恃人主之寵,恃則貴必生驕,祿必生侈,違背明哲之義,非功臣之所以自處矣。
二、「康侯」,謂安邦之侯。君子有可進之德,遇有可進之君,於可進之時,有此三者乃進而建不世之勛,為功在社稷,治國安民之康侯。
三、「錫」,賜與也。下卦坤,為大輿。坤為邦,為邑國,故謂「侯」,「康侯」者,謂明臣也。「庶」者,眾也。「蕃庶」,言恩寵隆盛眾多之意。離為日,故謂「晝」。離為三,中互卦為艮,艮為手,故有「三接」之象,謂其禮頻繁,其情何殷,表示隆寵重用之意。
四、晉,上明下順,離為日,其象為君。坤為順,其象為臣。有君明臣賢之象。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孔子彖曰:卦名為晉,是言君子負經世之才,由草野而升諸廊廟,有進之義也。晉卦離日坤地,取象於離日出于地之上,坤順依附在光明之下,以其時為睿智天子在上,其明照臨天下,良臣順服而進以建安邦定國之功,明君對豐功偉烈的大臣,一晝之間頻繁設宴接見,恩寵甚隆,褒賞爵位及車輿馬匹之品物繁多。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是言當進而有為之時,以申明人臣獲寵之由也。明出地上,為以時言。順麗,為以德言。柔進上行,謂五以柔中之德,成崇高之位。
二、高島斷易:順而柔者,坤也。麗而明者,離也。日出地上而上進,光升於天,明麗於地。「大明」者,明君也。「上行」者,臣之升進於上也。
三、「三接」,三,多也。三接謂多次之義。
四、象曰:「明出地上」,謂日之出,漸進漸高,喻明君之擢用賢臣,登進上位也。「明」即謂離,「地」即謂坤,「出」即所謂「上行」也。
五、高島斷易:順必麗夫明,則順乃有濟。柔必進於明,則柔得其正。不然,順以取悅,轉致蔽其明也。柔而生暗,必不能以行也。故彖傳曰:「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此晉之所以言進也。
六、高島斷易:「用」,謂用以賞賜也。「賜馬蕃庶,晝日三接」,謂天子宴饗,物美禮隆,賜予之厚,接見之頻,典甚重也。
七、行即進也,離之性為火炎,炎上亦進也。物之善進者莫如牛馬,坤為馬、離為牛,皆能遠行,有進之象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大象傳曰:離明出于坤地之上,漸進漸高,愈高愈明,光無不照,有進而上行之象。君子體會天地普照萬物欣欣向榮,而格物致知,日新又新以自明其德,進而又進以至德無虧,如昊日當空,光明不息。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之學,有日新之功也。
二、周易集注:地乃陰土,譬如人欲之私。「自」者,我所本有也。日,本明,入於地則暗;猶人之德本明,但溺於人欲之私則暗矣,故自昭其明德,亦猶日之出地也。
三、人之德本明,與生俱來,卻因受物慾所蔽,時而昏昧,當自省以去其蔽明之私,正心修身,不以人所不見而輟。
四、「昭」即明也。「自昭」者,格物致知,以去其蔽明之私,誠意正心修身,以踐其自昭之實也。
五、天下無道外之德,即五倫體之於身也,此德塞乎天地,橫乎四海,如昊日當空,人人得而見之, 故曰「明德」。
六、高島斷易:「自昭明德」,明德猶待於明,此事不容假貸,唯在自知之而自明之耳。君子切而責之於自,致知格物,以啟自昭之端,誠意正心,以致自昭之實,謂之「君子以自昭明德」也。
七、象曰:「明出地上」,上離為「明」,下坤為「地」,「出」即所謂「上行」也。
八、周易禪解:本然的覺性就是「明德」,覺性的光芒開始照耀就是「昭」,心外無法,一切自我圓滿就是「自」。一旦明德光芒四射,又有日新又新的努力,止於至善便不遠了。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
晉卦是向上提升前進的現象,初六欲進受阻而未果,故而固守坤卦柔順之德而吉祥。初六因為時運未到,尚未得到信任,此時不可急於求信,只要不失其正,寬裕以待,最終必得上面的信任而無咎。 小象辭曰:晉卦初六以陰居陽,上無良朋為應,速進必受阻,唯獨行以正,自修其德而不失其身。雖然一時還沒有受到寵信任命,只要寬容處之,守正待時而得無咎。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欲進者宜守正之待時也。
二、如,語助詞。摧,毀之義,抑阻也。罔,無之義。孚,信也。罔孚,謂不得信也。裕,謂寬以自守,從容以處之。
三、初六居下,未得時位,還是初生員,雖有其德未得信服,故曰「罔孚」,此時最容易受到干擾,仍然要固守柔順之德,故曰「貞吉」,聖人也勉勵不可餒志,要立志向上,存心養性以備將來晉升,光明無限。
四、周易集注:「貞」者,盡其在我,汲汲以求進也。「吉」者,終得遂其進也。「罔孚」者,當升進之時,眾人皆欲進,然初卑下,不得二三信之也。上交互卦為坎,坎為狐疑,不信之象也。
五、初六陰居陽位,不中不正,如不安於下而妄進,必不免有見摧之咎。唯其能守正以待時,不汲汲以徇于私,不悻悻以傷于義,此所以得吉也。
六、初與四應,四不當位,然不正不應,所以摧初之進者,實四為之也。推其摧之由來,雖四為之,亦由上下之交未孚耳,故曰「罔孚」。
七、初六與九四本為剛柔相協,當相應以致其用,然初與四皆不當位,九四陽剛主進,初六以守靜為要,上下未能交孚相助,故有晉如摧如之象。晉:進也,摧:落也。
八、高島斷易: 下卦為坤,坤為裕,故曰「裕」。當其未孚,或汲汲求進,或悻悻而懷忿,皆所以取咎也。唯雍容寬裕,樂道自處,咎何有焉?故曰:「裕無咎」。
九、初六爻動變卦為嗜嗑卦。時機未到還一直逞強往前衝,當心受到刑罰制裁,受到制裁而心神落魄,困坐愁城。失敗困窮仍要對外掩飾,需增加內涵,學習井卦的智慧,成為錯卦水風井卦之象。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六二有可進之德,想要晉升求取光明,但是上無應援而愁眉不展,即使這樣也能正直守節。終能得到六五柔中之君的重德崇賢之福。
小象辭曰:六二具柔正之德,能守中不偏,凝然不阿,不以無應而喪其志,終得六五同德之君的寵祿鴻福。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守正不阿,自能以德而獲福也。愁如,謂憂其道之不行。介,大也。王母,指六五。離為日,王之象;離為中女,母之象。
二、中互艮,艮為止。六二在艮之初爻,要靜守坤貞之德,故六二只有得貞吉,沒有无不利。六二變卦為坎,本卦之互卦亦為坎,坎為憂、為心病,有愁之象。
三、後天離代替先天之乾位,離為中女,為母,六五為王母。六二居下卦中,能守中得中,得六五王母所賜之福。茲:此之義,介:為大。故曰:「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四、二五君臣同聲相應,同心同德,而得到逆轉勝的大福份。
五、「愁」當專指四、二,與五同德,乃受福之人,原不必愁。然四乃大臣中之鼫鼠小人,近君而阻下三爻升進之路,二欲升進無應援,又有四之陷阻,此其所以愁也。
六、初之摧如,為上所阻。二之愁如,愁者在我,貞之乃吉。二所以愁如,實因見初之摧如而憂心。二居中守正,能臨事知懼,故得「貞吉」。
七、六二爻動變卦為火水位濟卦。未成功未圓滿時,錯卦及綜反卦均為既濟卦,能先苦後甘而得圓滿。
六三,眾允,悔亡。
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
六三遇剛阻於前,本不得進而有悔,然與下二陰爻因志同道合,為眾所信,能以柔順之德向上進取而無摧如愁如之憂,怎麼會有後悔之事。
小象辭曰:六三上進之志與初二同,眾皆信之,雖有九四之剛阻於前,仍能以柔順之德上從大明之君為其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三能見信于人而得遂其進也。眾,謂初與二也。允,信也。
二、下卦為坤,坤為邑、為眾、為百姓。六三居坤體之極位,代表所有萬物,所以稱眾。「允」為信、從、順,「上行」者,上順麗于大明也。六三有坤柔順及厚德載物之德,所居之地近乎離明,有上從大明之君之志,與下二陰同進,是以眾皆信之,有「眾允」之象,而「悔亡」也。
三、初「罔孚」,未允也。二「愁如」,猶恐未允也。三則「允」矣。「悔亡」者,「亡」其不中正之「悔」也。六三不中不正,為多凶位,只要本著坤卦六三之含章可貞,就不會有後悔的事。
四、卦之則有內貞外悔之意,初與二兩陰爻,皆欲向上進取以依附大明之君,但六三是出自本心柔順之德,所以无後悔之事,故曰:「悔亡」。
五、孟子所謂「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者,「眾允」之義也。六三上進之志的成敗在眾心之向背,若眾心不順,其志雖正,也不能成功。
六、如果六三沒有守住本卦爻辭的原則,就會有各走各路的現象。
七、六三爻動變卦為火山旅卦。移居在外或出門旅遊要順應當地風俗並節制謹慎,為水澤節卦之象。這樣才能有進展、得豐盛,成為雷火豐卦之象,豐多故,仍要小心謹慎,有節有度。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九四所居之位在下卦之上,當晉之時,位於近君之處,然九四不中不正,無其德而竊弄威權,上懼六五之明,下畏三陰之忌,首鼠兩端,進退疑慮,猶如晝伏夜行,不敢見日畏人的田鼠。九四貪踞高位而失柔順之德,於當晉之時,進非其道,必有危厲。
小象辭曰:大臣九四陽居陰位,不中不正,德薄位高,雖為當進之時,卻失柔進之德,這是九四處不當之位而竊弄威權也。猶如晝伏夜行的鼫鼠貪婪多疑,畏首畏尾,一旦明日高懸,察識奸貪,必有補滅之厲。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無德而據高位者之終不能保也。鼫鼠,為田鼠,是畏人之物。
二、九四處在光明與黑暗的交接處,上承陰柔之主,竊弄威權,下阻眾陰之進,以隔絕上下之信者。猶如晝伏夜動,貪婪多端的鼫鼠,不光明正大,必有事故,九四違反晉升光明之道,宜誡也。
三、九四居上互卦坎之中爻,坎為隱伏,坎隱而傷明。下互卦為艮,艮為止,艮止而傷順。艮為鼠,一陽在上,故稱「鼫鼠」,鼠必夜岀,伏必有穴,貪食穀類而畏人,鼫鼠五技皆劣,是必不能得志,故「貞厲」。
四、九四以陽居陰,象鼠。鼠性貪,貪無不敗,在晉之時當去其貪。如解卦以陰居陽,象狐。狐性疑,在解之時當去其疑,聖人取象各有所當。
五、九四雖得上離之初爻,有光明貞正之象,但居多懼之位,象徵貞正亦有危厲。所以本爻辭聖人特別示言「貞厲」。
六、九四爻動變卦為山地剝卦。要充實才智,遇事當機立斷,成為錯卦澤天夬卦之象,充實才智掌握專門技能,就可重現生機而為綜反卦地雷復卦之象。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六五以陰居尊位,柔而得中,與四親比,四竊弄威權,隔絕上下順孚,本不免有悔,惟六五處離明之中,朝日照耀大地一片光明,大明之德足以察奸,黜九四而任六二,下坤皆交孚順承,則災去福來,事皆無悔,而大明在我,順從在人,六五自修其德,大公無私,心不累於得失之憂。六五德盛而民從,臣民往進而朝,上下交孚必然吉無不利。
小象辭曰:六五為自昭明德之主,本著大明的德性,大公至正的胸懷,治國益民,不存得失之心,不好大喜功汲汲求名,天下臣民皆順從而附麗之,六五光明普照,端其心為治國之基,修其德為眾孚之本,臣民往而順服,必有福蔭之慶。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以大公治天下,而下自以大順應之也。
二、六五指文王,坤卦六五黃裳,裳是下衣,是副不是正。六五坤處君王位,是代理王。
三、六五為全卦主爻,卦主無凶。六五陰爻居上卦中位,得陽爻之光明而得吉,為悔亡之象。離卦在上,六五為當位,能得陽爻之護而得吉。
四、六五為時機成熟之應時運,要不計得失的勇往直前。
五、中互艮為靜止之象,互坎為憂,有「恤」之象,合而為「勿恤」之象,五變則中爻不成坎,無坎則無憂,亦為不憂之「勿恤」之象。
六、周易集注:凡《易》中遇離,或錯離,或中爻離,皆言「失、得」二字。
七、本卦以象論,日出地上乃朝日也,非日中之昃。以德論,居大明之中而下順從之。以卦變論,為飛龍在天之君。晉卦六爻,獨此爻善,所以象曰:「往有慶也」。「悔亡」者,中以正也。「失得勿恤」者,虛中則廓然大公,不以得失累其心,故「吉,無不利」。
八、高島斷易:「往」即「上行」,指康侯往朝於天子也。「吉,無不利」,指受介福於王母也,故象曰:「往有慶也」。「慶」即「受茲介福」之謂也。
九、六五爻動變卦為天地否卦。君子以德服人,不計得失盡力發揮自然會否極泰來,即錯卦為地天泰卦之象。若擔心得失,心胸狹隘就會阻塞不通,成為綜反卦天地否卦之象。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上九陽剛已在極位,對竊弄威權的諸侯用剛治其不服。如果興師討伐,兵凶戰危,難免有厲,即使師出以正,治所當治,雖吉而无咎,還是會有羞吝之憾。
小象辭曰:上九為極盛而天下皆進之時,如果用武力為治,對躁進者興師討伐,威不足以服眾,失去明德普照天下的貞正之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過於剛者之無所利也。角,剛銳之象。維,獨也。
二、晉卦用柔不用剛,上九晉極明終,為全卦巔峰,有角在首之象,為欲進而前無所進,故曰:「晉其角」。
三、上離為戈兵,上九變爻上卦為震卦,為震動,下卦為坤,坤為國家、為眾、為國土,象徵動用戈兵征討邑國之象,故曰:「伐邑」。
四、上九處極位,當窮盡之時,道德仁義難教化,不得已需用興師討伐時,必須師出以正,方可无咎。如失中和之德,雖得無咎,亦有羞吝,故曰:「貞吝」。
五、「用」指五。「邑」指四。奉命而伐四者,上也。四竊弄威權,上九討而伐之,雖有厲亦吉而無咎。
六、上九爻動變卦為雷地豫卦。用愉悅之心修文畜德就可安居樂業,即為錯卦風天小畜卦,小有積蓄時也要懂得謙虛處事,而為綜反卦地山謙卦之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