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泰卦--處泰之戒,防泰轉否


地天泰:論天地之氣,以明陰陽消長,盛極必衰的道理。

泰為順利通達(上下溝通順暢)、保泰、通泰、安泰之意 
泰卦為吉祥卦,而且是豐收亨通。
卦象-乾下坤上。乾陽坤陰,內剛健、外柔順,陰陽交合,內外相得。
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之氣互相交感,陰陽二氣調和,生化萬物,
民物咸亨,故名曰:泰。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卦取感通之義,易之陰陽以天地自然之氣言之,不
可相無。泰否之象,以君子小人之象言之,歸宿皆在君子小人之消長。
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泰乃吉亨之時。
二、泰卦取的是氣,不是形,乾為天之氣,坤為地之精,天氣在上,自
上而降,地氣在下,由下而升,天地之氣陰陽交合而成雨,雨成則萬物
生長。泰卦為正月卦,天地交萬物生,大地回春,萬物亨通,天下安和
樂利,故為「泰」。
三、以人事而言,上下交,人事和,當然是亨通的。小人(陰爻、陰為小)在外,君子(陽爻、陽為大)在內,為小往(出)大來(進),君子在內閣治世,有太平豐收的現象。
四、泰卦繼承履卦之上六「視履考祥」而來。履卦到最後要轉身回顧反省,一路走來有沒有腳踏實地,行道德仁義,做到有過則改,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境界。社會種種的道德次序,經過整理之後,自然能夠有條有理,之後就是泰卦。故序卦傳:「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五、泰卦為十二辟卦中的一月卦,十月坤卦為陰氣極盛之時,到十一月復卦一陽來復,為一元復始,十二月臨卦陽氣開始增長,一月泰卦陽氣與陰氣達到最完美的均衡與調和。從復卦到泰卦一直到乾卦為陽長陰消,即君子道長,小人道消的歷程;從姤卦至遯卦一直到坤卦為陰長陽消,即小人道長,君子道消的變化。
六、高島斷易:乾之後有十一卦,而後始得泰。蓋君之以屯,教之以蒙,養之以需,理之以訟,正之以師,和之以比,約之以小畜,理之以履,而後始泰。
七、在「陽長陰消」的歷程中,泰卦為第三個陽爻歸來的時候,因此有「三陽開泰」來形容春天萬物開始通泰通,生長茂盛,萬象更新。
八、研究易經的重點,在了解萬事萬物沒有永久絕對的好,也沒有永久絕對的壞,在物極必反的原則下,泰卦之後就是否卦(泰極否來)。所以要居安思危,以持盈保泰,處勝而不驕。
九、卦中卦為雷澤歸妹(善終之道)。
十、卦主為九二,居中守正;為正月卦。
十一、周易禪解泰卦:
從四時看,則如春,天地之氣交而萬物蒙受無邊無際的恩澤。
從世道看,如天下安寧,上下之情交可同心協力,共創美好家園。
從體質看,陽在內而陰在外,陽剛之氣為一家之主。
從德性看,則內健而外順,合情合理,而自私之念消失。
從取捨看,則內君子而外小人,見賢思齊,見惡自省,故君子道長,六爻皆有守安寧防混亂之功,則小人自然消退。
在佛法而言,性德之天與修德之地相交,而萬行俱通。修行需內具健行不息之力,而外有隨順世間因緣,用定慧二氣,天地萬物都有圓滿成就的希望,能化九界俱成佛界,故君子道長而小人道消也。

泰,小往大來,吉亨。
泰卦,是內陽而外陰,天氣向下而來,地氣上升而往,天地二氣交泰,萬物生長亨通的現象,象徵君子在內,小人在外,為君子道長而進用治世,小人道消而抑制守分,君子小人各得其正,則天下得以吉祥亨通。
心法:
一、泰卦是陽藏於內,陰行於外,陰氣在外而下降,陽氣在內而上升,陰陽二氣通,則天地始能交泰,上下和順,心意相通,為吉祥亨通之象。
二、日講易經解義:卦辭是言隆盛之世,小人屏跡而君子進用也。泰,通泰之意。
三、以陽為大,比喻君子;陰為小,比喻小人,陽為君子在內,陰為小人在外,爻由下而上消長,故有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之象 。
四、天地定位,乾在上,坤在下,在下之坤向外卦而去,故曰:「小往」。在上之乾向內卦而來,故謂「大來」。這是小往大來之象。
五、小往大來:指陰氣離去,陽氣歸來,引申為小人在外而退聽,君子在內而用事,君子通達之義。
六、周易集注:“往”、“來”,以內外卦言之,由內而外曰“往”,由外而內曰“來”。否泰相綜二卦同體,《雜卦》曰:否泰,反其類也。否內卦之陰,往而居泰卦之外,外卦之陽,來而居泰卦之內也。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孔子在彖傳加強說明:泰卦的現象,為陽爻在內漸漸生長,陰爻漸漸往外消失,是小往大來而吉祥亨通的現象。這是天地合德,陰陽二氣交泰之故,萬物自然生長茂盛而通暢。君臣上下交流互應,天下安泰的心志也都是相通的。乾陽剛健居內,坤陰柔順居外,如君在內以剛健光明,施德化之政於民,臣民在外以謙卑和順,善盡事君之誠,為君子在內剛建治世而小人在外守分退聽,各正其位。此君子濟民利物之道日長,小人誤國害民之道日消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是釋彖辭明天道人道之泰也。
二、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從卦氣解釋,天氣下行而來,地氣上升而往,二氣絪緼,天地合德,陰陽交泰,雲行雨施,萬物得以生生不息,為吉祥亨通之象,陽為大、陰為小。故曰:「小往大來,吉亨」,反之,否卦為陽氣停留於上,陰氣滯留於下,陰陽不交,萬物閉塞不通。
三、日講易經解義:按君子小人迭相消長,小人進則君子退矣,君子進則小人易退矣。然欲君子之進,全在上下交而志同,志苟不同,則交以貌,不交以心。人君雖欲進君子,而讒邪間之,逸欲荒之,浮論撼之,事變阻之。君子豈可得而進乎?信乎,泰不在氣數,而在人君之一心哉。
四、高島斷易:道有消長,時有否泰,消長之極,正國家之亂之大防也。此卦下三爻為天下治平之時,上三爻為自泰趨否之時,君子當玩味其辭,深察氣運之變遷,維持泰運於不替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大象傳曰:天地陰陽之氣互相交感,成氣化之盛,而上下通泰,得萬物生長茂盛,這是泰卦之象。古聖先賢體會陰陽二氣交泰,化生萬物,而把寒來暑往自然運行的變化,裁成日月星辰,四時寒暑為天之道,丘陵郊野,山川河海為地之道,然任其自然,則未免有不及之處,因此教化百姓,順天時之序,依地貌之形,輔其播種灌溉,漁獵薪樵,幫助萬民安其業,各得所宜,以遂其生,亦如天地之通泰。也是君后以天地四時自然運行的道理,處理國家事物及管理天下百姓,讓百姓以天地之道為道,以天地之宜為宜,各居其正,順時依序而天下大治,國泰民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人君當盡致泰之道也。
二、「后」指六五爻,為古聖先賢、人君或代理王,不是真正的君王,只是國家的上位者。
三、 「道」,就其體之自然而言。「宜」,就其用之當然而言。「左右」,幫助、扶植之意。「輔相」,輔助、補其不及之意。「財」,同裁。 
四、周易集注:「財成」,裁制其過,因其整體而裁制,使其不過之意。如氣化流行,聖人則為之分春夏秋冬之節。地勢廣邈,聖人則為之分東西南北之限,此裁成天地之宜也。「輔相」者,隨其所宜,而贊助其不及。如春生秋殺,此時運之自然;高黍下稻,亦地勢之所宜。聖人則使之春耕秋收,此輔相天地之宜也。 
五、高島斷易:蓋天地之生萬物,籠統無別,聖人能曆象日月星辰,分別分至啟閉而成歲功,相度東西南北山川道路,以定城邑,察天時辨地利,春夏耕耘,秋冬收積,無非盡致泰之道也,謂之「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也」。人民之生,必賴君上,斯得遂其生成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泰卦初爻象徵拔茅草的根,把周圍的同類皆牽連拔起。就如同陽剛君子向上謀輔泰仕途,也帶動志同道合的賢士,相攜並進,貢獻才智,這樣眾陽共進以輔天下之泰是吉祥的。
小象辭曰:初九陽爻居陽位,得其正位,是在野的賢士君子,處在泰運之初,以其陽剛之德匯聚志同道合的賢士,同德俱進,共成輔泰之功,不亦吉乎,初九君子雖身居於下,然其心不忘天下,而志在上輔君王以成天下澤民之泰。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君子偕同類以進用,而得行其道也。
二、初九變爻全卦為升卦,有往上有升拔之意。
三、初九變爻下卦為巽,巽為柔木,茅草之象。初九在下,有根之象,三陽同體,一陽進而眾陽共進,初九連同九二九三,一起匯動升拔,故曰:「拔毛茹以其匯」。比喻訂立目標,集中精力向外發展,並帶動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共榮共盛,這樣是吉祥的。
四、茹,根也。初九居地下之位,為根象。初九至九三,三陽相連,故曰「以其匯」。匯,指同類,意謂拔茅草時是從根部一起拉起。
五、陽主進,陽爻剛健,其志在外,泰之時運為盛世,君子賢士受到提拔,萃於朝廷,同心協力以成天下之泰,故曰「志在外也」。「征」者,進也,謂君子之上進。
六、初九陽居陽位,得其正道,又居下卦之始。陽氣上升,陽動則陰應之,有引導上升的作用。這種現象如拔草根連同拔其同類。君子有見於此,引申凡是修心學道之人,必需從根本下功夫。
七、一般初九都是潛龍勿用的時運,不宜向外,而泰卦初九「征吉」,是因為處在春天時運(春夏由內往外出,為征吉;秋冬由外往內收,為守貞),萬物逢春而生生不息,欣欣向榮,是向外發芽的適當時期,故曰「征吉」。也是比喻行事積極主動。
八、泰卦初九和否卦初六皆言「拔茅茹,以其滙」,泰為陽氣增長,陽為強、為壯,因此拔茅茹征吉。而否卦則為陰氣增長,陰為柔、為弱,因此曰:「貞吉」,是要固守貞正才吉祥;其喻雖同,但因性情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決策判斷。
九、初九具陽剛之德,是在野賢士,與六四大臣正應,為六四所舉薦之才。初九亦能引薦九二九三同德賢士,相共並進。 十、初九爻動變卦為地風升卦,是高升進展之象,而向上升展一定要秉持誠信忠實,天真純樸,無妄想無妄念,以修內聖,成為錯卦天雷无妄卦之象。守住爻辭的原則,才能匯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長上進,成為綜反卦為澤地萃卦之象。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二胸懷寬廣,包容一切荒疏穢形,能用涉川河之果斷剛勇而往,有利必興,有弊則革,能深謀遠慮,不會因為偏遠隱微而遺漏,且公而無私,不膩於相比之朋黨,行事皆依循天理自然,以中行之道,上合於六五中德之君以成輔泰之志。
小象辭曰:九二上應六五,是剛明之才,具中正之德,能剛柔相濟,為治國賢臣,當泰之時,能與六五中德之君上下合志,共濟泰道,九二胸襟寬闊,待人處事寬嚴兼濟,其心光明正大,是以能察乎中,體乎中,行事皆合於天理中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人臣有剛中之德,皆合乎中道也。包,謂有容。馮河,謂果斷。不遐遺,謂不忘遠。朋亡,謂無私比。尚,合也。
二、周易集注: 「包荒」者,包乎「初」也,初為草毛荒穢之象也。因本卦〝小往大來〞,陽來乎下,故〝包初〞。 
三、九二變爻,中互為坎卦,坎為水、為河。乾健,利涉大川,有「馮河」之象。二變爻與五隔河,陽爻主進,若「馮河」,徒涉而往,則能助五成泰之功。「不遐遺」,遐為遠,為不遺漏幽僻遠處之意。
四、不遐遺,謂不忘遠,不遺漏荒遠隱微之人事。指九二具深思遠慮,寬容大度的美德。朋亡(亡同无) ,朋者,初也,三陽同體,牽連而進,二居中,「朋」之象也。「朋亡」為做事公正無私,不受朋黨私心的牽絆之意。
五、高島斷易:治泰之道,蓋「包荒」,仁也:「馮河」,勇也;「不遐遺」,智也;「朋亡」,公也。 
六、日講易經解義:尚,合也。九二得下卦中,陽爻居陰位,剛柔雙兼,有勇有謀,能因剛則剛,因柔而柔,或用剛以濟柔,或用柔以濟剛,皆依循天理自然,以中道而行,以上合於六五中德之君,有「得尚于中行」之象。
七、周易集注:「尚」者,尚往而事五也。「中行」指六五。六五小象辭曰:「中以行願」是也。卦以上下交泰,故以「尚中行」為辭。曰「得尚」者,慶幸之辭也。若九二包乎荒,則非剛柔相濟之才,必不能「馮河」而就五矣,必「遐遺」乎五矣,必不能「朋亡」矣。故聖人於初教之以「征」,於二教之以「尚」。
八、周易集注:當泰之時,陽來於下,不知有上,故九二有包初之象。然二五君臣同德,天下太平,賢人君子,正當觀國用賓之時,故聖人教之用「馮河」之勇,以奮其必為之志,不可因邇而忘遠。若能忘其所邇之朋,「得尚」往於「中行」之君,以共濟其泰,則「上下交而其志同」,而泰道成矣。
九、九二為泰卦主爻。具剛明之才,秉中正之德,上應六五之君,得天時、地利、人和,是果敢光明,胸懷寬大之治國賢臣。乾,為大之象,九二變為離,光之象也。 
十、日講易經解義:蓋心之蔽者,則不能察乎中。心之所隘者,則不能體乎中。九二之心,極其光大,光則明足以有照,大則器足以有容。其得中道而主泰者也,豈偶然乎?按二雖臣位,實主泰之責者,故必有包容之量,剛斷之才,深遠之慮,大公之懷,而均合乎天理當然,不偏不倚之道。庶幾泰可常保,而國家深賴有是人耳。
十一、九二爻動變卦為地火明夷卦,是光明落入地中之象。如果不守住爻辭的原則,受到傷害,必然發生爭訟,變成錯卦天水訟卦之象;如果行事能以訟卦大象傳:「君子以作事謀始」為戒,不斷努力學習,處事能寬,待人能恕,沒有分別心,依循中正之道,自然光明晉升,成為綜反卦為火地晉卦之象。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泰卦九三位於天地交泰之際,固然是泰平盛世,但是天地之間沒有一直平安常泰而沒有險陂起伏之事,也沒有常往而不復反的。天道循環,福禍相倚,泰極則否吝將至,小人消退之後也會再復返。君子應當終日乾乾夕惕若厲並居安思危,在艱苦困難的時候更要堅持守正,自然可免於罪咎。在泰否往復之期,灼見於先,早防世道之險陂,早憂小人之復反,不論天道如何循環往復,處境如何艱難都不需擔憂,並能持盈保泰,終享應得的福祿。
小象辭曰:九三處在泰卦三陽的極盛之位,盛極必衰,陰陽消長,是天地陰陽變化,天道往復循環不息的關鍵,為此否泰交會之際。
心法:
一、 此一爻是言世道盛極將衰,君子當盡保泰之道也。平,泰也。陂,不平也。往,謂小人去。復,謂小人來。食,謂享也。孚,謂泰極否來之定期。
二、九三居泰下卦之終,當泰將極,否將來之時,到上六泰極否來,物極必反,這是天道循環的自然現象。時運變遷,猶如月滿則虧,花盛則謝,凡物持中則平,過則傾,天數與人事皆然。告誡天下之事,沒有不戒懼而能保其終者,所以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三、上坤為地,地為平,中互為兌,為毀折,有地勢高低不平之象。告誡世事沒有一直平坦而無險陂的,有平就有陂,有往就有來,故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這是大自然否極泰來,物極必反,周而復始,循環不息的規律。平即泰,陂即否,泰中有否,無平不陂。「陂」音「波」,不平、傾斜、坎坷、起伏之意。
四、九三重剛不中,乾不安於下,必上而迫坤,陽氣增長到九三為止,為泰卦的極盛,也是乾天的上爻,卦氣再繼續向上發展至六四則是坤地的下爻,剛好在天地交際的位置,泰之時將終,否之時將至,故三四爻也是卦氣即將從陽變陰,時運轉變的時候。故曰:「天地際也」。 
五、高島斷易:泰至九三,天道復其上,地道歸其下,泰運之極,君子當盡人事以挽回天運,是以思患預防,常惕艱危,如是則可無咎。
六、高島斷易:「食」即蝕也。以日月之蝕喻禍,以食終而光明喻福。
七、无往不復:在泰卦講的是沒有一直前進不再回來的。「无往」的取象是從九三爻動變成臨卦,十二辟卦之臨卦在一月泰卦之前,如果泰卦前往,應該是下一個二月的大壯卦,所以動爻後是沒有前往,无往也就不會有恢復。
八、否極泰來,泰極否來,人生一定有高低起伏,要持盈保泰,惟有處在最艱難時仍然要堅定信心,貞固不變,藉乾卦第三爻: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的精神,自然可享福祿,沒有過咎。
九、泰卦進為大壯卦,再進為三月夬卦,九三動爻為地澤臨卦,都有兌卦,兌為口,可以食,下四爻為風澤中孚的半象,中孚為信實,不需擔憂苦惱,只要守住誠信,故曰:「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十、九三變爻成地澤臨卦,教導世人要品行端正,凡事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反省所作所為,觀察一切進退的時機,當進則進,進而發展志向事業,該退則退,退以修身學習蓄積實力,不盲目前進,成為錯卦天山遯卦之象。隱居進修,德大而可觀,又變成綜反卦風地觀卦之象。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泰卦六四正是陰陽交泰之際,雖然沒有陽剛實力治泰,但是有比鄰同類通力合作,三陰翩翩相率而下與三陽呼應,上下交泰,以維護泰運亨通。眾陰不約而信,不須告戒。
小象辭曰:六四陰爻居陰位,柔順得正,處在即將泰極否來的局面,為拯救泰運臨危的境遇,眾陰爻翩然相率同行,但是陰虛柔弱,無陽剛實力,卻能奉陽為主,向下與三陽相應,上下一心以鞏固天下之泰,眾陰爻不待告戒就翩然而下,與陽交泰,完全是出自心中的真誠所願。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憂小人復集,而言其勢之甚易也。翩翩,群飛而下之象。鄰,謂類聚,指六五上六。不戒,謂不待告誡。
二、陰為降、為貧、為虛,二三四爻中互為兌卦,兌上缺,陰虛之象,有「不富」之意。六四帶動六五和上六往下要回到地的位置,初九帶動九二九三往上回到天的位置,上下交,其志同,目的都是要達成陰陽交泰。
三、翩翩:上卦三陰爻就像群鳥滑翔下來的樣子(三為多),六四在上下卦的交接處,也是陰陽交泰之爻,陰爻開始下降是從六四開始,六四謙虛向下求陽以達成陰陽合一,六五和上六理念志向相投,願意跟著六四往下與眾陽爻相應;陰柔之質,本宜在下,今居上體,而不自安,因此不需要六四的告誡,就能信孚的翩翩相率而下。故曰: 「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四、「鄰」者指六五上六而言,「以其鄰」即六四上有二陰爻,六四向下,連帶上面二陰爻一起。
五、泰卦屬春天的氣,三、四爻為天地之氣變化的關鍵。「以孚」為陰陽合一,春天天地之氣交泰,三、四兩爻在人位陰陽合一,有“交孚”之象。猶如青春男女真情相交是心中所願,能不必戒慎而相孚,此為泰之大用也,故曰:不戒有孚。
六、「不戒,以孚」,亦比喻翩翩來歸的群眾(坤為眾),不須對他們保持警戒,因為他們都是發自內心所願,應當以誠信相待。
七、陽為實,「失實」即失乾也,陰從陽,猶貧之依富,泰卦三陰在外,失所依也。乾為金玉,失實有失金之意。又六四互體為兌,兌為毀折,亦有失財、不富之象。泰卦三陰雖沒有陽的剛健,卻能奉陽為主,儘管自己處在柔弱不富有的地位,但是都完全出自真心的與陽呼應。
八、高島斷易:六四已經上升到超過泰的下卦,時運過中,開始轉否,為小人合志,謀害正道之時,君子當以為戒。
九、六四爻動變,上卦為震,動物象為飛鳥,有翩翩之象。
十、六四爻動變卦為雷天大壯卦,守住爻辭的原則,達到陰陽交泰,上下通人事和,事業就能不斷成長壯盛,這時各方面都要觀察留意,才能達到可觀的成就,為錯卦風地觀卦之象。達到可觀的局面時,仰慕者就多了,這時反而要功成身退,退隱而修心養性,成為綜反卦天山遯卦之象。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泰卦六五有謙遜之德,能禮賢下士,愛護天下萬民,引聖君帝乙,虛己以下禮賢臣,將尊貴的女兒,下嫁九二姬昌,以緩和商周關係,保天下之泰,這樣出自至誠的的福祉是大吉祥的。
小象辭曰:六五以柔順居中位,當泰之時,思慮泰極變否,而謹慎治國,以保持國家安泰,永享成泰之福祉,六五以柔中之德,下應剛中之九二,君臣中德相合,上下交泰,得行其所願,則治泰功成,自然大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見君能虛心下賢,而成致泰之功也。帝乙,至尊之象。歸妹,下賢之象。以祉,謂以此而得福祉,即泰道成也。中,謂中德。
二、帝乙為是商殷君王,為紂王之父,為有道明君。
三、泰卦二三四爻互卦為兌、為澤,又三四五爻互卦為震、為雷,上震下兌,為雷澤歸妹卦,兌為少女,為愉悅,有嫁女之象。歸妹,女子嫁人為歸,妹也是年輕女子的通稱。 
四、帝乙是指商高宗誕生年之天干,為乙年所生。
五、泰卦六五與九二陰陽相應,上下交孚,天下安定,大吉也(即元吉) ,六五陰柔,喻殷商之衰,九二陽剛,喻周朝之興盛。
六、周易集注:二曰〝尚〞,五曰〝歸〞,一往一來之意也。二曰〝中行〞,五曰〝中行願〞,上下皆中正,所謂〝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七、高島斷易:夫帝女之歸也,非求勝其夫,將以祉之;坤之復下也,非欲侵乾,將以輔之。
八、六五爻動變卦為水天需卦,需為需要,因生活所需而進步發展時要守住爻辭柔順的中道原則,達到上下交泰,人事和就能得事業提升,變成錯卦火地晉卦之象。當追求進步發展時,難免有爭訟之事發生,又變為綜反卦天水訟卦。如果能實踐「君子以做事謀始」之道,自然沒有爭訟之事發生。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上六已至泰運極盛之位,盛極必衰,長治久安的世道已開始衰敗,猶如城牆倒塌,傾覆於護城河裡,這時人心離散,不可再用兵強行出師。應反身檢討自己所存的實力,退而近治,修正剛紀政令和社會風氣,從下邑開始發布命令,雖然所行皆堅守正道,也為時已晚,不免悔恨沒有及早預防。
小象辭曰:泰卦上六已經到了極位,泰極反否,由盛轉衰,雖是天運使然,實則是長治久安,法治剛紀已亂所致,如果還力圖扭轉頹勢,也一定會失敗,甚至國破家亡,城土傾覆,這是天命已盡,時運將衰,遠略不可圖,強行必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次泰極為否,而當反己自修也。隍,城下之池也。自邑,反己之意。告命,謂修正令也。
二、上坤為邑、村莊,有城之象。天道運轉,物極必反,泰極否來。上六位極必反下,如城高崩而覆反于卑,有城牆傾倒之象。隍為城壕,辟土所成,為護城河之象(無水為隍,有水為池) 。
三、泰卦上六氣數將盡,小人在內增強勢力,將君子向外逐出,形成小人在朝,君子在野,天下大亂,人心離散,如城牆傾倒,國家將要滅亡。此為內憂非外患,故不宜用兵以遠求,而在整頓法治,昭告城邑天下,自立自強,故曰:「自邑告命」。
四、言「復」必與復卦相關,復卦上六曰:「用行師,終有大敗」。城牆倒了,國家將滅亡,如果還要行軍作戰,終將大敗,故曰:「勿用師」。告誡不必再作戰了,只能在現有的國土上,好好整治管理,不宜再採取好高騖遠的策略。
五、「自邑告命,貞吝」。雖然未言吉凶,仍要引戒於坤卦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及乾卦上九:「亢龍有悔」。要反身修文,退而近治,不能再有野心。
六、上坤為眾,卦中卦三四五爻為震,五變爻為離,離為戈兵,動眾戈兵,有「師」之象。二三四爻為兌,兌為口,有「告」之象。兌綜為巽,為「命令」之象。
七、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和泰卦初九:「拔茅茹,以其彙」。都是在說明防患未然的道理。泰卦上六,國家已經傾覆,人心離散,上下俱亂,在將否之際,大勢已去,這時若力挽狂瀾,為時已晚。君子處世當謀始,在九三極盛之時,就應記取九三的告誡,防患於未然,才可長保安泰。
八、上六爻動變上卦為艮,艮為手、為止,有「勿用」之象。
九、上六爻動變卦為山天大畜卦,處泰運時能防患未然,實踐「剛健篤實」的正道,就能持盈保泰,而蓄財蓄物,聚集功德,變成錯卦澤地萃卦之象。這樣堅守正道,功德圓滿,就不會有无妄的事情發生,又變成綜反卦天雷无妄卦之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