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地觀:論審時察變,觀己觀人之道。
序卦傳云:「臨者,大也。物大而後可觀,故受之以觀。」
國家在蠱害之後,整飭弊病之時,必須監臨百官,還要神道設教令行天下,讓百姓仰觀而化,因此臨卦之後就是觀卦。
卦象-
坤下巽上;坤為地,巽為風,形成風行地上,遍觸萬類,周觀之象。巽為命令,坤為眾、為邦,亦有向眾人、邦國發號命令之象。
論語:「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象徵君子(陽爻)在上,俯觀天下百姓所需;百姓則仰觀君子之德性以效行。
卦德-
順而巽,內順外巽,觀之德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觀化在民,所以為觀者在己。九五居上,四陰仰之,觀之謂也。九五以中正示天下,觀之道也。然巽順與中正,實非有二。順則不假作為,巽則不露形跡。此皆渾然在中不可見也。
二、觀者:瞻望、觀察、觀摩,即觀性、觀心、觀身。卦名之觀,自上觀下;爻辭之觀,自下觀上,各有所取。
三、日講易經解義: 大抵卦以觀示為義,爻以觀瞻為義。下四爻皆所以觀人者,上二爻皆所以為人觀者。天下未有不觀諸己,而能為觀於人者,故五以君道觀天下,而必反觀我生。上以師道觀天下,而必反觀其生。其道要不外中正而已。
四、周易禪解:
《觀己之性》:人之本性具足,為不易不變、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沒有得失,永遠常存,若能觀己之性,即豁然貫通,顯出自性法體本來面目。
《觀己之心》:人心皆有相對而變化無常,因物質、名利生出七情六慾,陷入輪迴,永無解脫之時,如果能下定決心,觀己之本心,把人心回復道心,了悟世間一切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如是觀而悟無生。
《觀己之身》:身是父母所生之色身,身為心所指,善惡心念一動,身即隨之而應,心生邪念,身則為非作歹,若能觀己之身,清淨之身自然本性現前,因此,觀性、觀心、觀身,為觀之義大矣哉!
五、說卦傳:巽為臭(臭是氣味)。古代君王在祭祀前沐浴薰香以展示虔誠,對下能達到風行草偃的教化功效,並用加了香料味道的酒灑在地上以求神明庇佑,萬民觀仰祭禮而受到教化,這就是所謂的「神道設教」,以宗教感化人心。
六、周易集注:觀者,有象以示人,而為人所觀仰也。風行地上,遍觸萬類,周觀之象也。二陽尊上,為下四陰所仰觀,觀之義也。
七、王弼曰:「觀之為義,以所見為美者也,故以近尊為尚,遠之為吝。」觀卦告誡我們為人處事要多觀摩學習,反觀自省,而觀摩學習之道,在於能夠接近德高望重之人。
八、高島斷易:六四柔居陰位得其正,近九五君王,觀的最真切,能率眾陰以進於五,仰觀其德,為一卦之主。凡下三陰欲進而觀五,必先觀四。
九、高島斷易: 觀卦下坤上巽,巽風、坤地。風本無形可觀,以其觸於物者而觀之,由上之德化無形,以施於政者觀之,下之性情無形,以發於事者觀之,有相觀而化之義也。是以名其卦曰觀。
十、高島斷易: 卦名曰觀,五上兩爻,二陽在上,雖不言凶,一則「觀我生」,二則「觀其生」,皆孜孜反觀內省。其防危慮患,至深且切,凡人涉世持身,時時能敬凜此旨,庶可無咎矣。統觀四陰之意,皆以窺察大君之動作,以為進退。二陽在上,唯以明德新民,孜孜以持盈保泰為慮。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觀卦,猶古聖先王在祭祀宗廟時,先盥手致潔以表敬意,在酒食祭品還沒有上薦之前,已存虔誠敬慎之心,為天下萬民所觀仰而效之。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卦坤下巽上,九五一爻,四陰仰之。有觀示天下之象,故名為觀。為天下所觀者,當盡其建極之道也。自上示下曰觀,自下觀上曰觀。卦名之觀,為去聲。六爻之觀,為平聲。
二、上巽,巽為入。「盥」,洗;兩手入皿中洗潔之象,為洗手淨身以表示祭祀之敬意。「薦」,奉獻祭品,盥而薦,藉以表示祭祀之慎重。巽為不果,故曰「不薦」。
三、「孚」,虔誠、信實。「顒」,大頭也,仰也;尊敬之貌,引申形容昂首仰觀之象。「若」,順也。「顒若」,敬仰之意。「有孚顒若」,虔誠而尊敬的樣子。
四、高島斷易:「不薦」、「有孚」,即不動而敬,不言而信,為觀於盥之用潔,而眾情已孚,有不待薦而始感者也。是觀在心不在貌,孚以神不以跡,即此盥手之初,而精誠所注,天下皆見其心焉,故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五、高島斷易:觀在心不在貌,孚以神不以跡。即此盥手之初,而精誠所注,天下皆見其心焉,故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六、文王繫觀彖辭曰:人主以一身蒞萬物之上,斯世無不尊而仰之。觀化者雖在於人,而為觀者實在於己,誠能執中守正。
七、周易禪解:
從世道上看,用美德治世,百姓都敬仰你。
從佛法上看,用正道和慈悲教化,舉世都歸依於你。
從觀心處看,我們應當隨時淨化自己的心靈意志,有如祭祀前的莊嚴盥沐,不論做甚麼事,只要以自利利他為心,都能被人尊敬而仰慕。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彖傳曰:觀卦九五以中正之德居上位,溫恭內順,於理無所違,審察制事,於理無所弗,以巽順中正,修明其德,以昭示天下,此其所以稱大觀也。在祭祀宗廟時,不以貢獻豐盛祭品表示虔誠,而是先淨其身,正其表,展現虔誠慎敬之心,天下觀仰皆順服而化,並洗心革面以修身立德。古聖先王觀天道之神妙不可測,寒暑往來,四時更迭運行,無聲無色,不失其序,正而無偏,而治道通於神道,因此聖人合天之德,法天之行,垂示中正至誠以教化百姓,天下莫不順服。
心法:
一、周易集注:觀皆去聲,惟〝下觀而化〞之觀為平聲。
二、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釋觀彖辭,極言觀之道也。大觀在上,以卦體言。順巽,以卦德言。中正,以所觀之道言。下觀而化,以效言。四時不忒,天之所以為觀也。神道設教,聖人之所以為觀也。
三、陽為大,觀卦九五在上,居大觀之位,居中且正,為本卦之成卦主。九五與六二中正之德相應,兩者均得時與位,內順而外巽。〝順〞者,心於理無所乖。〝巽〞者,事於理無所弗。
四、高島斷易:「天下」指四陰,皆臣也。統觀四陰,皆以窺察君王,以為進退,二陽爻皆言「君子无咎」,為有德者,惟以明德新民,孜孜以持盈保泰為慮,能至誠精潔,可以格神明,孚黎庶。
五、九五君王以中正之德大而在上,足以觀民,亦足為民觀。有德則無咎,反觀而自明,否則陽德有虧,群陰因而上逼,則危矣。
六、為觀之道,全在精潔誠敬,至中至正,無稍間斷。天下觀感其誠,皆思進而自潔,有不期其化而自化者矣,故曰「下觀而化」。
七、周易禪解:神者,誠也;誠者,孚也;孚者,人之心也;人心本順(順良)、本巽(通暢)、本中(守中)、本正(守正),以心印心,所以不須藉豐盛的祭品祭拜神明,就能順服奉行聖人所設定的社會規範和禮樂的教化。
八、天道四時更迭循環,氣化流行,沒有偏差,其至神至妙不可測,謂之神道。
九、高島斷易:天道神妙,故曰「神道」。聖道無殊天道,觀聖即可觀天;天有神道,不言而「四時不忒」,聖有神道,「不薦」而萬民孚順。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大象傳曰:風在地上周流,通暢無阻,萬物沒有不被拂披而鼓動生機的,這就是觀卦的現象。古聖先王效法觀之道,省察四方民情,遍考百姓的生活風俗,而設立綱常禮樂,教化萬民皆以中正誠信修身立德,天下咸歸和平順服。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先王體觀以為治也。
二、高島斷易:風行地上,有施教於民之象。「省方」者,謂省察四方民心向背。「觀民」者,觀察風土民俗所尚。「設教」者,隨其地,察其俗,各有所偏,不能歸中正和平之域,而以中正誠信束其身、導其心,以設教施政也。孟子有曰:「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心也。」其教之深入民心,猶如風之行遍天下也。
三、周易集注:坤為方,方之象也。巽為申命,設教之象也。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初六觀九五大君道德之光,猶如幼稚童子的懵然無知,沒有資質見識,也不明白祭典的真義,對升斗小民來說不足為怪,還不致有甚麼災咎,對擔當國家大任之有位君子而言,無遠大識見,豈不羞吝可鄙。
小象辭曰:初六居觀卦之初,在大觀在上之時,是距離最遠的昏昧小民,瞻觀九五中正之德甚微,就像無知稚童一般短淺,以其位卑識微,只是升斗小民之資所能做到的程度。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陰柔無識,不獲觀光者也。卦以觀示為義,據九五以為主也。爻以觀瞻為義,皆觀乎九五也。童觀,如童稚不能遠見。君子小人,以位言。
二、初六陰爻在下,居觀卦之始,距九五最遠,無應無比,位卑才淺,所觀亦微,沒有見識,就像小孩子看祭典一樣,只是看熱鬧,觀察不出祭典的遠大意義,故曰童觀。
三、周易集注:中卦艮為少男,童之象也。小人者,下民也。本卦陰取下民,陽取君子。無咎者,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無咎也。童觀之象,在小人則無咎,在君子豈無咎哉!亦可羞吝矣。
四、高島斷易:觀卦六爻,各取其義於觀,以地之遠近,分觀之淺深,各隨其分量所至,故其所觀,一爻勝於一爻。
五、初六爻動變卦為風雷益卦,益卦之三、四、五爻互卦為艮,「人象」為少男,故有「童觀」之象。益卦象徵能夠實踐觀卦的真理,才可獲益,進而利萬民,更要堅定恆久不變的心,成為錯卦雷風恆卦之象。如果喪失信心意志,不行正道就會有所損,而變成綜反卦山澤損卦之象。
六二,闚觀,利女貞。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六二以陰柔之質居下卦之中,所見聞之天下事不能及於遠,猶如女子居於門內,向外窺視觀察,對女子而言是貞固守正,而非丈夫之所利。
小象辭曰:六二柔弱,居中守正,猶如女子在閨門之內向外窺觀,但是所見偏狹不廣,只能窺見大概,對女子而言,是貞靜守正,對於志在四方,胸懷萬里,擔當重任的男子而為女子之窺觀,則是局量寡淺,沒有遠見,有失光明正大,則是可恥可羞。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在內者不能觀乎外,其所見者小也。闚,從門內窺外,僅窺一隙之狹者。凡人所見,貴乎遠大。故雖身居一室,而天地民物之事,無不週知,乃丈夫之觀也。
二、卦中卦三、四、五爻為艮,艮為門,初、二、三,為坤,坤為戶(內門),六二爻動變卦為風水渙卦,渙,下坎,為隱伏。坎錯為離,為目。故形成「闚觀」,為藏於門內往外窺視之象。
三、六二雖以陰爻居中正之位,但是其位尚低,見識仍淺,畏怯不敢直前,僅以潛身窺伺,對固守貞靜的閨中女子來說無不利。
四、六二陰柔與剛健九五相應,九五陽剛顯於外,為大觀天下之中正君王,六二以陰居內體,只能在閨門之內闚視九五,對隱藏不露的女子來說是固守貞正之德。
五、高島斷易:在丈夫,當目觀天地之廣遠,心觀萬里之幽微,內觀自己之身心,外觀天下之形勢,豈得以潛探暗窺為得計乎? 「亦」字承初爻「吝」字來,初以小人勵君子,二以女子激丈夫。
六、六二爻動變卦為風水渙卦,象徵事物渙散不能集中,必須要有所節制,這是綜反卦水澤節卦的現象。如果實踐節卦之道,就能漸漸盛大豐滿,成為錯卦雷火風卦之象。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三居下卦之上,其所處之位,在可進可退之際,皆取決於自己。惟反觀內照自己的志向及施為,深思熟慮以知所進退。
小象辭曰:六三陰居陽位,居下卦之極,在上下交界處,可進可退,當觀之時,如前進觀國,則受阻於六四,如果懂得觀察自己的能力和生存環境,做出適當的選擇,不論進退都不失審時度勢之正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君子之出處當自量也。士君子出處之際,既度之人,又度之己。我生,我之所行也。
二、六三的位置距離九五稍近,雖然和上九陰陽相應,有資格參加祭禮,但是前面還有國賓六四,想要進一步觀察祭祀典禮,仍有難處,只能反觀自己的時與位,視狀況而定。
三、六三居下卦之終,上下卦交界,上卦為巽,為進退,為不果,三四五爻互卦為艮,艮為止,有進退不定之象。
四、聖人言: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皆兼進退之義。若大觀之主在上,惟患我之不能用世,不患世之不能用我。故不必問之世,而但當問之己。士君子出處之間,可以之所審矣。
五、觀卦六三陰居陽位,前後皆為陰爻所蔽,陰為暗,有蒙蔽、遮蔽之象,譬如被名利、物慾蒙蔽心性,皆非大觀之道。但六三地位較一二近於九五,其見識亦稍勝,又與上九陰陽相孚相應,能反觀自省,照見本來真面目,是如如不動的自性,即道之本體,只要明瞭天道運行陰陽消長的道理,順天應時,不論進退都不失其道。
六、高島斷易:一出而成天下之事,是所行之通也,則可從而進;雖出不能成天下之事,是所行之塞也,則可從而退,其出處進退,於己取之而已。
七、高島斷易:度德而就位,量能而居官,審其所宜而進退,故曰「觀我生,進退」。謂審視我志之正邪,我行之通塞,而進退也。「進」者謂往剛。「退」者謂返柔。
八、高島斷易: 「未失道也」,謂其觀己之才德,察時之可否,以用意於進退去就,雖未得道,亦無誤身及失時之憂也。
九、周易集注:下爻皆觀乎五,三隔四,四已「觀國之光」,三惟觀我生而已。「我生」者,我陰陽相生之正應也,即上九也。
十、六三爻動變卦為風山漸卦,漸卦,上巽,「卦意」為進退,有不定之象。漸卦象徵漸漸生長,將來必有收穫,也會有好的歸宿,變成錯卦及綜反卦為雷澤歸妹卦之象。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六四賢士受君王以賓禮接待,得近觀一國之君所宏揚的盛德光輝,其柔正之才足以仕於王朝成為肱骨之臣,輔助君王行大觀之道,把道德仁義傳播天下,澤被萬民。
小象辭曰:六四柔居陰位,得其正位,至柔至順,為賢德之才,近觀國家重要的祭典盛事,及國君展現盛德的邦國之光,而志仕於王朝,成為輔佐君王的肱骨之臣,以施展抱負,康濟天下。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六四近光之盛,而示人以從王之義也。賓,言為王者所賓禮也。
二、六四近君王之位,君王以禮賓之,是觀卦中觀看祭典和君德最清楚的位置,以濟天下為其志,以柔順的德性輔佐九五,君臣同心同德,是得其時位的賢德之臣。
三、六四以陰居柔位,近君之位,不僅能觀察明君所宏揚聖德的光輝,還能以柔順之德輔佐明君傳播道德仁義,使萬民順服,這樣的賢德之仕,明君以賓禮待之。
四、周易集注:「光」者,九五陽明在上,光四方者也。四承五,賓主之象。「賓」者,已仕者朝覲於君,君則賓禮之,未仕則是進於君,君則賓興之也。觀卦利近不利遠,六四柔順得正,最近於五,有「觀光」之利,六二中正,雖與五正應,曰「窺觀」,則不利於遠可知矣。「尚」,謂心志之所尚,其志意願賓於王朝。
五、高島斷易:明主在上,有才德之士,皆願進仕王朝,輔翼君上,以濟天下,此為君子之志也。「賓於王」,謂古有賢者,人君賓禮之,故士之進仕於王朝者謂之「賓」。項氏曰:「履正故為賓,不正即為敵。」是以國有光,可觀,則賓;國無光可觀,則敵。
六、六四為巽體之主爻,柔居陰位,得陰之正,近五位之尊,輔佐王道,光被四表,為一卦之主。巽為「股」,六四居中爻艮體,艮為「手」,故知四為輔佐君王的肱骨之臣。
七、高島斷易:不言君而言國者,君者專屬當陽一人,國則統朝廷百官而言之也。此卦四陰二陽,陰盛逼陽,六四為四陰之魁,進逼君側,九五以賓禮尚之,是隆其禮而不假以權也,可謂善處其觀者矣。
八、六四爻動變卦為天地否卦,否,下卦為坤,「卦象」為地,為國土,故有「觀國之光」的現象。否卦象徵天氣不降,地氣不升,天地閉塞不通,若能實踐 「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之道。而且痛改前非,改惡向善,自然能否極泰來,以達成功的目的,這是錯卦及綜反卦為地天泰卦的現象。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九五居尊位,陽剛中正,巍然在上,為天下所仰觀的大觀之主,必自我反觀言行舉止,是否中正不偏,亦無萎靡之失,足以觀示天下,萬民皆觀而化之,誠為履天位而無咎之君子之道。
小象辭曰:九五處陽剛中正之位,為觀之主,其行儀為天下臣民所觀,故能反觀己身之得失,正己以正萬民,然欲觀己身,必先觀天下萬民日常風俗之善惡,皆由我生,從而驗證己身所行是否不負天下所觀仰。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人君以中正示人,而為人所觀仰也。
二、六三與九五都說「觀我生」,但兩者其義殊異。以六三的時與位,需要衡量自己的才德,觀察自己的現況以進退。九五是一國之君,為宗廟祭祀慶典的主人,是被萬民矚目觀察及模仿的對象,因此有反躬自省的意義,故不觀人而觀我,民心向背,無不自我,觀我即所以觀民也。
三、九五以陽剛居尊位,得正位又得其時,如日中天,有如乾卦九五飛龍在天,清虛大化,普及眾生之道。下面有萬民(四陰爻)仰觀其行,因此,有盛德的君王,必須經常反觀自我的言行舉止,堅守中正之道,以推而教化人民,讓天下萬民皆為行仁義道德之君子,這樣當然沒有災咎,故曰「君子无咎」。
四、周易集注:「觀我生」者,觀示乎我所生之四陰也,即「中正以觀天下之民也」。「君子無咎」對初爻「小人無咎」言。下四陰皆小人,為民之象,上二陽皆君子,小人當仰觀乎上,故「無咎」;君子當觀示乎下,故「無咎」。
五、高島斷易:九五陽剛居中履正,為觀之主,四海之內,由我而化,治道之隆替,風俗之美惡,皆由我生而推暨,故不觀人而觀我。觀之而我之教化善焉,則天下皆有君子之風,是可以無咎矣。
六、九五爻動變卦為山地剝卦,剝,上為艮,「卦德」為靜止,形成「靜」生智慧能反觀自省,故有「觀我生」之象。剝卦,象徵受剝削之時,需要團結一致,決心除害,而變成錯卦澤天夬卦之象。把小人決除掉了,方能恢復正常,就變成綜反卦地雷復卦之象。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上九以陽剛之德居極位,雖然自己的一舉一動也同樣為萬民所觀仰,上九不在其位,不任其事,雖不負九五君位觀示天下之責,其言行舉止亦不忝君子之德而無咎。
小象曰:上九以陽剛之德居觀之極,空有觀生之位,無觀示之責,其言行儀表仍受天下萬民所矚目,然時窮數盡,處極必危,而知所戒慎不敢與九五同觀其民,惟反身自觀其生,盡觀之道,以君子之德為依歸,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上九居尊位之上,雖無任事,亦當盡為人觀仰之道也。
二、上九居外卦之地,時窮數盡,欲行道而位不許,故曰「志未平也」。
三、上九具居子之德,雖然高而無位,一舉一動仍受萬眾矚目,所以不能不自觀其生,和九五皆以行君子盛德為志,故無咎矣。
四、周易集注:上九雖在觀示之上,然九五有天下國家之責,所以九五觀示乎諸爻,諸爻仰觀乎九五。下四陰惟九五可以觀示之,他爻不可得而觀示之也。上九不在其位,不任其事,則無觀示之責,曰「觀其生」者,避五也。上九之心志,不敢以四陰為我之民,與九五平觀示之,故曰「志未平」也。
五、上九爻動變卦為水地比卦,比,下為坤,先天八卦方位為北,上為坎,後天八卦方位亦居北,形成先後天同位,進退无咎,故有「君子无咎」之象。比卦象徵親切親合之意,若能實踐外比於賢,禮求師長指導,就變成綜反卦地水師卦之象。若是再實行師卦之道,那麼前途必有大進展,又會變成錯卦火天大有卦的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