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

2024年8月16日 星期五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日。木燃生火,故木火相生,日氣成風,故風日相成,風火一家,又火取其明,風取其順,門庭和睦,猶一家之生息也,故曰「風火家人」。

卦德--內明外順。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家人,男女而已,正家之責,男女之尊者任之。九五男正乎外,六二女正乎內。內外既正,則卦中諸爻,或父子,或兄弟,相觀而化,自無不正矣。故彖辭專言女貞,見正外莫先正內。正內實由正外,故一曰順以巽,一曰順在位。初三五上皆為陽剛,有正外之責,蓋因其位之尊卑,性之寬嚴,時之初終,以各正乎外,外正斯內正,而家道正,天下定矣。

二、八卦正位,巽四、離二。家人卦,巽以長女而位四,離以中女而位二,皆得正位。九五。六二亦各得其正,皆家人之義也。

三、家人卦,「利女貞」,為此卦之關鍵。古人云:教子先教婦。主婦是一家最重要的角色,利於女子守貞以正。

四、高島斷易:「女之性陰,陰則或流為險狼;女之質柔,柔則或溺於偏私」。故女正則吉,蓋女之不貞,其始皆由家教之不嚴而已。

五、治家原則:以禮為教、以和為貴、以富為責、以愛為歸。長輩要懂上下交孚,身教言教並行,恩威並重。

六、全卦六爻,下三爻為齊家之事,教家之始也。上三爻為家齊之事,教家之終也。


家人,利女貞。

家人卦,以女子貞靜守正為要。正家之道,貴在先正其內,自修其身,以端其本,內正則外自無不正。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卦離下巽上,卦體二五,內外各得其正,舉家無不正之人,而家道以成,故名家人。

二、周易集注:女貞乃家人之本,治家者之先務,正雖在女,而所以正之者則在丈夫,故曰「利女貞」。

三、賢婦稱賢內助,淑女宜家,賢而淑,則貞也。家人卦德,專重於貞,貞之吉象,專屬於女,故家人卦關鍵為「利女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孔子彖曰:家人卦,六二居內卦中,具柔順之德,為貞靜自守的女主人,不預外事而主內順之正位,九五居外卦中,具剛健之德,是以義制事的男主人,不牽內私而主外剛之正位。女主內、男主外,各司其宜,不失其正,為人之大倫,如天尊地卑天地定位之大義一樣。卦之九五克敦父道,乃外之嚴君。卦之六二克盡母道,乃內之嚴君,為一家之尊的父母。父尊子卑、兄友弟恭,夫制婦順,三綱五常,倫理定位,各司其守,各盡其道,家道焉有不正。而家道正則天下定矣,天下之定繫於一家之定,此家人之所繫甚鉅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釋家人彖辭,言所以正家之義,以明家正而化自成也。女正位,指六二柔順。男正位,指九五剛正。嚴君,位一家尊嚴之主。父指上言,子指初言,兄指五言,弟指三言,夫指五三言,婦指四二言。

二、卦體皆為女象,家道守重婦德,先女而後男,言家人以治內為先。

三、家人之中,一正而無所不正,所謂正一身以正一家,正一家以正一國,正一國以正天下也。家人者,所以明齊家之道,齊家以正天下者也。

四、蓋嚴取諸離,離火酷烈,故家教以嚴為主;順取諸巽,巽風柔和,故婦道以順為正。


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大象傳曰:火熾自內向上炎而風生,風火相依相存,為家人之象。君子齊家之本在於修身,修身之本在言行,而言行攸關家人所觀聽效法之守則,應言必有實,行必有恆,為人處事能言顧行、行顧言,言行一致,無間始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修言行以端風化之本也。

二、風火一家,內明外順,風一動火就旺,火居內卦向上燃燒,風自外吹入,風生本於火,火燃燒本於風,相輔相成,志同道合。

三、「有物」者,言之有實也。言孝則實能孝,言悌則實能悌。「有恆」者,行之有常也。孝則終身孝,悌則終身悌。言有物則言顧行,行有恆則行顧言。

四、風之發也,瞬息而遍及,傳燃而不盡,喻教化之行,自內及外,外而普及,故曰:「風自火出,家人」。

五、「物」,事也。「恆」,常也。「言有物」而可則。「行有恆」而化成。教化自言行而出,言行又必自誠心出,誠則足以化人,君子處家,於言行尤兢兢焉。

六、君子治家治國,終不外言行兩端,言可信於一家者,即可信於天下,行可見於一家者,即可見於天下。

七、無風無火,天必不能行運,無言無行,人亦不能成事。故君子取象於風火,以為言行。


初九,閑有家,悔亡。

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

正家之道,莫重於始,初九陽剛於家道初立,家業未成之前,先立家規,修言行,端家風,正倫理,尊卑有序,自能吉而無悔。

小象辭曰:初九陽剛有先見之明,於有家之始制訂家規,在相瀆之亂事態未蒙之前,以正言、正行、正德之則,使父子兄弟夫婦克守其分,不敢逾越,其正家之志以謹始慮終,防患未然於未變之前。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能嚴於正家之始,則家道可成也。

二、閑者:門之限也,門內有木栓以固門戶,防盜賊也。初爻履霜堅冰至,需防微杜漸。為阻隔、防禦之意。

三、天下事嚴於其端,而後則可杜於其漸。審於其幾,而後可慎於其微,如蒙之必先養正;然家規於未變者易為力,於已變者難為功。故家道初立,當訂家規,以防患未然,為正家久遠之道。

四、初九陽剛為離之初爻,有先見之明,能審於其幾,陽爻剛健有整肅家業之吉,成為閑有家之用。故曰「悔亡」。

五、高島斷易:家之有閑,謹其出入,商之有閑,慎其出納,能守其閑,自無悔矣。

六、初九爻動,下卦成艮卦,艮為門戶為「閑有家」之象。艮為止,止防之意。閑有家有二義:一為一陽止住兩陰,防禦盜賊和七情六慾。二為定家規,尊卑長幼各有所守,不逾越本分。

七、初九也是在告誡邪惡的思想行為,在起心動念之前就要預先遏止。


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巽也。

六二柔順中正,能克盡主婦之責,心清意正,家外之事皆以夫為主,不自遂其意,所負責之事僅在酒食烹飪,不假他人之手,而讓家人得溫飽歡喜,這樣貞靜宜家是吉祥。

小象辭曰:六二以柔居柔,有中順之德,能以巽順從九五陽剛之夫,克盡婦道而得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女能正位乎內,而有柔順之德也。無攸遂,謂事無專制。中饋,飲食之類,婦人之責也。

二、六二九五陰陽相應,又得天地正位,代表柔能順剛,婦能從夫,處理家務不會委託他人,不失主婦之責,故曰「无攸遂」。

三、下卦為離,離為火,有烹煮之象。中互卦為坎,為酒食。六二變爻後中互卦為兌卦,兌為口,口能食,為喜悅,吃得歡喜,合而為「中饋」之象。

四、陰可濟陽,而不可以勝陽。內治可以助外,而不可以侵外,此天地人道之正也。

五、「攸」者,所也。「遂」者,專成也。「無攸遂」者,言凡於外之事,皆聽命於夫,不專其成。「饋」,饗也。

六、蓋婦人之道,惟在奉祭祀,饋飲食而已,不得干預外事。「女正位乎內」,即指此爻。

七、高島斷易:六二處下卦之中,為離之主,離象中虛,權無專制;離取鼎養,職在調羹。六二爻體以順,爻象屬陰,故只宜在內而不在外也。

八、「無遂意」即無所遂意、無主張之意。

九、六二陰爻占陰位得下卦中,又為離之中爻,柔順中正,為全卦卦主。象徵主婦以守分節約處理家中一切之事,使人人得其飽暖,家道得安貞之吉,故曰「貞吉」。


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婦子嘻嘻,失家節也。

九三陽爻占陽位,過剛,治家過於嚴厲,使得家人感到畏懼不堪,雖不免一時有傷親情之厲,然家規嚴,倫理明,家人有所守,家風得以端正,最後還是會吉祥。婦子相處如果沒有家規分寸,嘻笑無節,縱情敗度,最終必有悔吝遺憾之事發生。

小象辭曰:九三陽剛在離卦之極位,為一家之主,雖然治家嚴厲,如果言有物,行有恆,就未失正家之道的原則。婦子相處如果嘻鬧放逸,寬縱無度,久而久之就會失掉內庭之節而家道敗落。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治家寧嚴而不可過於寬也。嗃嗃,嚴厲之象。嘻嘻,笑樂無節的樣子。

二、九三陽剛過盛,若用嚴厲治家,家人難免有嗃嗃恐懼,若能以中道之威嚴,效法乾卦九三夕惕之訓而獲吉,故曰:「家人嗃嗃,悔厲吉」。

三、治家之長失德或失則之時,必會造成婦子之間嘻笑無度,沒有倫常規矩,最終無法管教子女而有悔吝之事發生;九三爻在下卦離之終,動爻後無麗明,不明即不知悔,就會有睽離之事發生,故曰:「婦子嘻嘻,終吝」。

四、治家之道,貴寬嚴相濟。九三陽爻占陽位,過剛而失中,但是和六四是人位的陰陽相孚可得吉,如果用過於嚴厲的方式治理家庭,難免家人會產生恐懼,也不能過分寬大而失去倫常原則與分寸;要言有物,行有恆,寬嚴相濟而家人各有所守,才能得吉。

五、日講易經解義: 蓋家人之情無窮,易失於過節者,所以防範其過也。立於始為「閑」,調於中為「節」,非有二也。

六、女貞乃家人之本,女正則一家正,治家者之先務,正雖在女,而其所以正者,則在丈夫。可見齊家之本不在女,而在夫婦二人。

七、「婦子嘻嘻」,可為婦與夫嘻笑無節,縱情敗度,亦可為婦與子嘻鬧放逸,寬縱無則,皆失家道之正。


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順在位也。

六四以陰居陰,具柔順之德,是主門內之事的賢婦。克勤克儉,謹慎節制,不奢不僭,出入有度以開利裕財,其德必富其家,還有甚麼比家有賢婦之吉更甚者。

小象辭曰:六四以柔順之體居正位,持家有成,能得富裕圓滿大吉祥,是因為六四賢婦得治家之道,以柔德順承於九五夫君,又能以家規正道相應於初九之閑,恪守本分節儉持家之故。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六四能順正以保其家也。

二、六四為巽之主爻,巽為「近利市三倍」,有富之象,六四坤陰得正位,坤為吝嗇,陰主利,故節儉持家必富家,六四變為乾,又居上巽之初爻,本為乾體,乾為金、為玉,故有:「富家」之象。

三、日講易經解義:按家人之卦,四陰二陽,昔人謂六二之陰,持家之婦也。六四之陰,其主家之婦乎?二惟順以巽,故克盡在下之婦道而貞吉。四惟順在位,故克盡在上之母道而大吉。

四、六四為巽之正位,與初九相應,與六二陰爻對陰爻,同功而異位,與九三人位陰陽交孚得既濟、泰之功用,與九五合一,上承九五,以順從其夫,夫婦同心,得以致富,而有「大吉」之象。

五、所謂富家者,豈止富裕而已,還有父子親篤、兄弟和睦、夫婦和諧,以此推而能國之富,天下之富,皆不出此爻之義。

六、六四下乘九三、上承九五、又應上九,三五上皆為乾陽,而本卦六爻皆中正而吉,為上下內外皆為富。

七、周易集注:六四以柔順之體居八卦之正位,為「順在位」,下三爻乃一家之人,皆所管攝者也。初能閑家,二位乎內而主中饋,三位乎外而治家之嚴,家豈不富?而四又以巽順保其所有,惟享其富而已,豈不大吉!是以有「富家」之象,而「大吉」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

九五得中居中,剛健中正,勤於國政,又得內助之賢婦,以至於治家有成,內外得人,上下皆正而天下大治,無需憂恤而自無不吉。

小象辭曰:九五治家以正,家正則天下治,與六二陰陽相應,同德相孚,以禮相合,內治不溺於情欲偏私,外以不言之教化天下,四海皆寧,以此身教治家,家人感而效仿其德,彼此交相愛悅。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人君得內助之賢而天下之化自成也。五為君位,故云王,假(音格),至也。假有家,猶言以此而至於家。

二、「假」,與格同,亦有感格、感動、效仿之意。

三、九五居正位,剛健中正,代表君正,故曰「王」,也代表男主人居中得尊位,治家以身作則,言有物行有恆,行不言之教,感動家人效法他,為「王假有家」之象。

四、周易集注:五「有家」,即初之「有家」,然初之有家,以法度規範為家道之始;五之有家為家道之成,「假」其「閑有家」之善。二至四爻皆吉,然不免有憂恤而後吉也。

五、家人卦由初九閑有家開始,至九五已修身齊家,九五以正道齊家然後推及到治國平天下,不必憂恤,天下必定太平矣,故得吉。

六、初九家道剛立,至九五已成熟,可以推行到外,比照治理家的方式去治理國家,讓人民感動而互相友愛,依循理法往來,不需擔心人民會有造反流血之事。

七、中爻互卦為坎,為恤,為憂恤,為加憂。九五已跳出坎之外而無憂,故曰「勿恤」,九五變爻後,上卦為艮止,亦為「勿恤」之象。

八、王有家,是化家為國,化國為天下,為王者之家,家道之終也。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

上九陽剛居極位,其威儀誠信凜然不可犯,治家能慎於其始,以威信及慈愛治家,恩威相濟,家人尊而順之,愛敬日隆,終可得家道日昌之吉。

小象辭曰:以威信治家的吉祥,是以誠信修身為根本,以身作則,並能反身自修,行不言而信之教,不惡而嚴,不怒而威,成為家人尊敬效法的典範。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恩威著而家道昌,可見教成之效也。

二、上卦巽順,下卦麗明,卦象為風從上吹向下,巽風吹拂大地,欣欣向榮;象徵上位者以誠信威儀慈愛下位者,下位者則敬其上,尊而順之,上下一致,孚於一切事,是為「有孚威如」。

三、上巽為風,風行草偃。巽為命令、為教化。下離為光明,上巽下離,風火一家。上九處全卦極位,代表治家者是慈祥威嚴的長輩,身教重於言教,能有始有終,家人都會效法學習,而家業有成,故「終吉」也。

四、上九陽剛居高位,代表家中慈祥威嚴的長輩,治家之道以修身為本,以身作則行不言之教,反身以正格致,誠信待人,如此家齊而國治,天下可太平吉祥。

五、高島斷易:上九有孚威如,即具威信以正家,正家之法需先正其身,而家無不齊。






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

地火明夷卦—論用晦之道。

 地火明夷卦—論用晦之道。明傷昏暗之時,時運艱難亦當守正。


晉極必傷,光明由盛轉衰,黑暗來臨,故授之以明夷。序卦傳:「晉者,

進也,進而不已,必有所傷,理之常也,所以次晉。」


卦象-坤地離火。坤為地、為黑暗。離為日、為明。太陽落入地

中,光明受到傷害。日入地中,明見其傷,象徵環境險惡的艱難時期。

卦德-離下坤上,內文明而外柔順。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以明而見傷為義,日入地中,明傷昏暗之時,非處順安常之日也。所以他卦多言「利貞」,而明夷獨曰「利艱貞」者,雖守正而亦不得直遂其正,故當艱難以守正也。

二、明夷,夷為誅。上六暗極為明夷之主,為全卦主,自五而下皆受上爻傷者,尤以下三爻所傷尤甚。聖人處明夷之道,深淺遠近各有不同,如文王、箕子俱當明夷之時,但所居之位有近遠,故所處之道有難易。此彖傳獨以箕子當六五一爻而繫以「利艱貞」之義也。

三、晉之時,明君當陽,康侯得受其寵;明夷之時,暗主臨下,眾賢皆被其傷。明夷卦中卦為解卦。黑暗時期無法發揮之時,可以韜光養晦,充實內涵,修身養性,獨善其身,以渡艱困時期,這樣守正以待,災難自然可以解除。

四、明夷卦就象姓名學的機會點碰敗,要低調收斂,隱忍不爭,眼界放長遠並隨緣而得,不汲汲營營、急功好利,如有好機會可暗中低調操作,等待時機。

五、明夷初爻指伯夷,二爻指文王,三爻指武王,四爻指微子,五爻箕子,上六指紂王。講紂王無道,代表亂世、亂象的險惡時期,天理道德已隱藏,亦如現今末法時代,奸邪小人當道,人心迷失。箕子一臣不侍二主,裝瘋賣傻18年,微子助武王伐紂,武王打勝仗用大禮去見箕子,以讚其忠。

六、文王受難時住西岐,稱西伯侯,因得民心而得天下八百餘年,遭紂王忌妒,將他關在羑里七年,文王在獄中仍固守其志,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而做周易,將伏羲八卦,重之為64卦,取卦名、寫卦辭。


明夷。利艱貞。

明夷為明入於地,是環境險惡的憂患時期,時不可為,而勢亦無能為,此時君子處患之道,當持正保身,不唯諾不激亢,委曲盡忠以守其艱難之貞。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卦離下坤上,離明為坤地所掩,是君子之道為柔暗所傷,故為明夷。艱者,敬慎之意。貞者,正固之心。

二、人臣謀家國之際,其道莫艱於處晦以全忠。於艱難委曲之中亦不失其艱貞之節。

三、明夷,日入地中,明受其夷,為暗主臨朝,眾正皆受其傷。當此之時,唯利於艱貞,是用晦之道也。能變而不失其正,危而能保其安。

四、離火入地中,為坤土所掩,火光不能上炎而生明,是必不能出坤而自炫其明,唯晦而已。離又有離散之義。

五、高島斷易:「艱」,以歛其彩。「貞」,以匿其光,退而避傷,潛以為利,是用晦之道也,故曰「明夷,利艱貞」。

六、周易禪解:知進不知退,則必有窮。夷者,傷也。明入地中,其光不耀,這時全靠有志之士在黑暗中艱守正道,待時而興,所謂「藏明於內,乃得光明」之意。所謂「用晦而明」,合於文王,箕子之德也。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孔子彖曰:明夷,離為日,坤為地,離在坤下,是光明陷入地中,為明之見傷於地者。有道君子蒙此大難之時,仍然保存內在的文明美德,對外柔順謙恭,這樣自存其德,秉忠守職,韜光養晦以保其身,文王遭紂之囚即以此道得免殺身之禍。於被暗主所傷的艱困之時,當堅守正道,晦藏自身的光芒,以避其害。而箕子被其宗親紂王肆虐時,即佯瘋忍辱,以堅正其不二之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釋明夷彖辭,言處難之道,而舉文王、箕子以示法也。

二、周易集注:「蒙」者,遭也。「以蒙大難」者,言以此德而遭此明傷之難也。「文王以之」者,言文王,用此卦之德,而內不失己,外得免禍也。「晦其明」者,藏其明而不露也。「大難」,關天下之難。「內難」,一家之難。「正其志」者,不失其正也。不失其正又不顯其正,是謂「利艱貞,晦其明」之義也。箕子外而佯狂,內而明哲,是即「晦其明」也。故曰「箕子以之」。

三、明夷,象徵處於憂患困難環境中,以文明柔順為立身之大防,而艱貞,尤為處患之善術。

四、高島斷易:文王是外臣,與紂王疏遠,其晦猶易。箕子為紂王之宗親,以貴戚之卿遇暗主,去之則義不忍,不去則禍迫朝夕,是猶人臣之所難處。總之當紂之世,不以艱貞晦明,則遭禍必烈,文王箕子之行,可謂千古人臣用晦之極則也。

五、明夷六爻取義不同,而其旨不外「用晦」,內三爻屬離,為鳥、為馬、為狩,鳥以高飛,馬以行遠,狩以獻公,皆晦離之明,以避禍也。外三爻屬坤,四曰「出門」可免,「入地」則凶,五為卦主,以箕子當之,皆用坤之順以晦明也。文王箕子,樂天知命,盡其臣道,以挽天心,是以六爻不言吉凶。言吉凶乃開小人趨避之門,非聖人用晦之道也。

六、時有泰否,道有顯晦,明夷之時,賢雖正不容,道雖直不用,仁者懷其寶,聖者藏其鑒,時與道違,聖賢亦不能免災。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大象傳曰:光明入於地中,天下一片黑暗,是明夷的現象,君子當明夷之時,其明雖足以謀國,然審時度勢,一旦自顯其明,必觸暗主之忌而反受明之所累,故臨蒞於眾時,雖能察幾見微,洞燭隱伏,亦不苛察於眾,則內不失己,外不失人,這樣隱藏智慧與光芒,正是不以明為明,而以晦為明的處明夷之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臨民不貴苛察,惟善用其明而明自不息也。

二、高島斷易:離之德上炎,離之體中虛,中虛則足以藏明,是為「用晦而明」之象。故明夷一卦,要旨全在「用晦」二字,以晦藏明,明乃無害,以明用晦,晦得其正。人生入而處家,出而謀國,不幸時蒙其艱,當法明夷用晦,以自全其身。蓋身當亂世,才德功名,皆足招禍,是以庸庸者受福,佼佼者被害,亦時勢使然也。君子處此,常秉履薄臨深之懼,備懷韜光匿彩之思,有才而不敢自露其才,有德而務思深藏其德,或見風而早退,或明哲而保身,是謂「用晦而明」之君子也。

三、日入地則暗,暗則傷明,故大象傳曰:「用晦」。所謂變而不失其正,危而能保其安者,得此用晦之道也。

四、自治用昭,去惡乃盡,蒞眾用晦,太察則傷。

五、周易集注:坤為眾,故言「蒞眾」。「用晦而明」者,不用明為明,用晦為明也。言我本聰明睿知,乃不顯其明,若似不明者。以晦為明,此之謂「用晦而明」也。

六、晉卦,地在下,日在上,明在外也。君子以之,則絕其人欲之私,以「自昭明德」。明夷卦,地在上,日在下,明在內也。君子以之,則存其寬厚之德,去其刻薄之私,以之「蒞眾」,小過必赦。此居上之寬,治人者當如是也。晉、明夷二卦皆盡修己治人之象矣。

七、明夷象曰:「明入地中」,光明藏而不用之象,君子以之。

八、高島斷易:智不可不明,亦不可過明,不明則人皆欺我,過明則物當不我容。當納明智之德,於寬柔之中,韜其光而不露,蘊其美而自全,斯主不至妒其功,眾皆得以服其化。

九、兵法絕招:以逸待勞、以靜制動、以闇伺明,都是明夷的妙用。聖人之學也是從晦黯中逐漸找到光明的。


初九,明夷於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悠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於行,義不食也

君子行道當如鳥奮翼而飛,今初九陽明在下,居明夷之初,雖艱難未及,道已難行,惟隱避潛藏,就像飛鳥在黑暗之時,歛翼而飛掩藏行蹤。君子當傷之時,見機欲行決去,縱使迫於時勢受無食祿之厄和在上者言語譏諷的傷害,亦宜早為之圖謀,可速則速。

小象辭曰:君子拋開名利,見機而去,寧可不食俸祿也要堅定遠去的心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君子當見幾而作,乃可免於患也。於飛,行道之象。垂翼,見傷之象。

二、「明夷于飛」者,傷其飛之翼也。初九變爻下卦為艮,獨一陽在中,為鳥身。艮為止,不飛之象,故曰「垂其翼」。下卦為離,離為雉,飛鳥之象。初九居離之下爻,離與乾先後天同位,乾初九為潛龍勿用,代表飛終必降,而有「垂其翼」之象。垂其翼猶能飛,傷未太重矣。

三、高島斷易:「君子」謂初也。「主人」謂四也。離中虛,為大復,為空腹之象,有「不食」之象。初與四應,四卻欲傷初,初為避四而遠行,四見初去而有言,初者可謂明於見機,而不受四之所傷,為善用其晦者矣。「三日」者,以離三爻皆明而見夷,故曰「三日」。

四、中爻互震為行,「於行」者,見機而欲行也。三爻為君子,故曰「君子於行」,上面三陰爻無阻礙,於行而長往,故曰「有攸往」。

五、卦無兌口,不食之象。離為三、為日,故「三日」之象也。卦之變從初始開始,以一爻為一日計算,本卦為本日,即第一日。初爻一變為第二日,二爻一變為第三日,三日之變成地風升卦,互卦而有兌口,可以食,是以不食只有三日,故曰「三日不食」,又兌口為「有言」之象。外卦錯為乾,乾為言,亦「有言」之象。

六、初九是黑暗之始,姓名學的黑暗敗氣有13個月,是從碰敗的前一年12月開始,就要謹慎注意,慎言慎行低調隱藏。

七、周易禪解:光明受到傷害時,如姜太公和伯夷為避紂之暴政,而外逃謀生,此時必先垂其翼,不露其飛行的企圖,一旦升空,及行之速,連續三日不停而不遑食。義無反顧遠遯之時,不讓主人知道而有說話的機會,所以越快越好。

八、初九光明受到傷害時要停止不進,收斂羽翼;喻苗頭不對就要放棄名利快速隱退。

九、初九爻動變卦為地山謙卦。謙者謙讓也,要謙恭和順,履行道德禮儀可避免傷害,安定不受傷害就能生活富豫,成為錯卦天澤履卦之象,豫則立,不豫則廢,要有見機而作之明,為綜反卦雷地豫卦。


六二,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六二陰爻占陰位,得中且正,但處在明入地中的黑暗時期,雖志欲於飛,卻事多掣肘,就像傷到左股不利於行,不速去又恐深陷危地,幸居暗地尚淺,若能用壯馬之速以自拯,則可得免禍之吉。

小象辭曰:六二能得吉祥,是因為近於初,受患尚淺,見初之速去,知禍之將至,勢當去而不違其時,去而順乎當然之理,且不違艱貞之則。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二傷猶未切,而示以速去之道也。夷於左股,是傷猶未切之象。股在脛足之上,於行之用,不甚切。左又非便用者,故云傷猶未切也。拯,救也。馬壯,能速行也。

二、君子得位行道,欲彰其有為之才,方可展其救時之用。今六二在明夷時期,以明德處暗地,應善順時勢,以柔中的態度對應,借強而有力的人或方法幫助避免傷害。

三、六二陰爻占陰位,得中且正,處在離卦中爻,有離卦六二「黃離元吉」之象,但光明被掩蓋遮蔽,以致有被傷害之象。

四、初爻為足,二爻為股,陽自左升,陰自右降,六二以柔遠接上卦重陰,陽在中不能抗,是以陽爻受傷,故有「夷於左股」之象。喻邪惡傷害已逼升,需速速避難挽救才能得吉。六二與六五相應,然五坤為暗主,欲傷六二賢臣。君臣之分,左尊右卑,左陽右陰,以君在左,故有傷左股之象。或文王居西歧,視紂都為左,故喻取左股。然二有中順之德,傷不甚切,能速以救之則吉。

五、六二有坤順之德,坤有利於牝馬之貞,牝馬行地無疆,所以六二之股傷,惟有用壯馬代步速行而得吉,所以本爻辭言:「用拯馬壯,吉」。

六、周易集注:中爻為震,震錯為巽,六二爻變,中爻為兌,兌綜亦為巽,巽有股之象。六二變乾為健,為良馬,健壯之象也。言以健壯之馬救之則吉。

七、六二之吉,為內文明而外柔順,其順乎外者,有中正之則,不可只見其順,不見其則也。「則」者,法則也,故曰「順以則」。

八、六二爻動變卦為地天泰卦。逃離黑暗才能保泰,否則就為錯卦天地否卦之象。本卦之錯卦為天水訟卦。受到傷害就會與人發生爭訟,訟能明辨是非,就能得綜反卦火地晉卦之象。


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九三處明夷之時,以剛明之德負天下之望,向南前進誅伐暴虐的罪魁禍首以安民,但是以德伐暴,其事雖正,也要審慎行事,循序漸進,不可以操之過疾。

小象辭曰:九三有除暴救民之志,向南誅伐上六為民除害,以此天下之心而為伐暴之舉,一定會得到天命人心,天下太平。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除暴之義,而示以詳慎之道也。南狩,向明除害之象。

二、九三為下離之終,陽進即為坤,離之大用亦在此爻,離後天八卦在南方,有光明之象,故曰「南狩」而有「大得」。

三、上坤錯為乾,乾卦為大、為首,有「大首」之象。上六居坤之極位,為坤首,最黑暗,為元惡魁首,是惡之大者。九三居離明之極,最為明智,又處剛而進,原與上六相應,在明夷卦被上六陰暗遮蔽,所以九三前進除害,誅掉上六罪魁禍首,故有「得其大首」之象。

四、「大得」是艱鉅任務,不能盲目妄動,需觀察時勢,從長計議,有漸進的過程,九三居極位易過剛,過強、過急,需行正道,等待時機。

五、「首」字可連下句,曰:「首不可疾貞」,言萬事不急於一時,應剛柔並用,以艱貞為義。

六、離為戈兵,為急性子,為南方,往南征討除害。九三以陽剛居離明之上,為明之級,惟武王可以當之。又居坤地至暗之下,與上六暗主為應,故有向明除害,得其大首之象。然除暴不可亟,故曰「不可疾」。

七、九三爻動變震卦,震是出的時機,但是要小心漸進,如乾卦九三夕惕若厲。


六四,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

象曰:入於左腹,獲心意也。

六四居坤之下,已入暗地,如微子身處昏朝,是紂王的重臣,看透紂王暴虐無道的禍害之心,最後必將亡天下,是不值得輔佐的君王,不如脫身出走,晦藏其志以明哲保身。

小象辭曰:六四陰柔得正,處於黑暗之朝,是有真正德性的心腹重臣,了解處於無道昏君的亂世,苟非萬不得已,不會以下犯上,於是選擇遯避,潔身而出,其遠明夷之心,超然無累。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四能脫深遠害,得遂其去亂之志也。左腹,暗地也。出門庭,脫身遠去之象。

二、曰「左腹」者,右為前,左為後。六四與上六同體,然六五近上六在前,六四隔六五在後,故六五入上六其右,六四當入其左,故以「左」言。六四為上坤之初爻,坤為腹,為黑暗隱幽之處。六四變爻互卦為巽,巽為伏入,故曰「入於左腹」。

三、微子乃紂同姓宗親,為紂左右心腹之臣。「心」者,心意也。「明夷」者,紂也。故「明夷之心」乃紂之心意也。

四、「出門庭」者,離去之意。互卦為震,震為動,四在震卦中爻,利於行,震綜反為艮,艮為門,有「出門庭」之象。

五、六四取喻重在「明」一字,坤在外,離在內,即明夷暗于外,而明于內,如果深入見其心,是易暗為明,其變爻三四五爻互卦為兌,兌為毀折,為棄暗投明。

六、九三為陽明之師,六四要離開黑暗的原則,是有明師或光明之地可以投靠。

七、六四爻動變卦為雷火豐卦。豐富盛大時,不可過度奢華,否則就會將豐盛渙散掉,成為錯卦風水渙卦之象,渙散殆盡而窮困流浪成為綜反卦火山旅卦之象。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六五得上卦中,有柔中之德,為近至暗之君的箕子,處在明夷亂世,看到紂王無道屢諫不聽,讓國家人民受到暴虐之害,卻也沒有效法微子離去,惟以佯狂裝瘋固守不二之心,乃利貞之至也。

小象辭曰:箕子處在商紂黑暗亂世,仍能固守坤德貞正之道,寧願對外晦藏其明,佯瘋受辱也不背棄國家,在這種受辱的環境中仍然自存明德,在內不露,對外則堅守忠貞之心昭然不息。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人臣遭內難而能正其志者也。

二、六五柔順得正位,處明夷之時,有類於亂世忠貞之臣「箕子」。箕子為紂王之叔叔,有柔中之德,深愛國家,不效法微子離去,而外晦其明,忠貞之志不移,志不移則明不息。

三、六五變爻後全卦為既濟卦,而內有利於固守貞正之道,在受到傷害之時仍能堅守正道,終將得圓滿成功,故曰「利貞」。

四、卦之諸爻以五為君位,明夷六五有柔中之德,非紂之所能當也,故周公以「箕子」明之,上六以「登天」明之。九三與上六為正應,曰「得其大首」,皆欲人知上六之為君也。

五、明夷受傷害,百廢待興,錯卦及綜反卦皆為未濟卦。

六、六五處陽剛位,但有柔中之德,在明夷卦指亂世忠臣,非紂王能當之位。

七、箕子內柔外剛,忍辱負重,藏明於內,在武王的慫恿下,寫出《洪範,九疇》之論,明照千古。

八、六五爻動變卦為既濟卦,萬事圓滿。如受明夷之害,百廢待興,成為錯卦及綜反卦之火水未濟卦之象。


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象曰: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失則也。

上六陰柔居明夷之極位,處重陰之地,昏暗之甚,不能自明其德,以致天下眾賢皆傷而晦藏。如無道昏君紂王,初登王位時還可光照四方,後溺於妲己誘惑而昏昧殘暴,使天下臣民百姓陷入黑暗。

小象辭曰:上六居坤之級,本應至柔至順,實則昏昧無道,如紂王初登天位,尚可照臨四國。而後殘暴失德,致天下大亂陷入黑暗,皆因其縱慾敗德而失統御萬方之則所致。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上甘溺於昏暗,終有自損之患也。不明晦者,昏暴之象。

二、坤之上六為重陰之地,為迷,為極暗之時,為昏之又昏者,故曰「不明晦」。是徹徹底底的昏昧不明,明傷之極也。

三、明夷綜反為晉卦,太陽初升,為光明之象,日在地上,光明普照,為「初登於天」之象。「後入於地」,為明夷之實象也。

四、上六居極位,為明夷之主,至此明夷成矣。復以明夷之本象言之。本卦原是「日在地下」,故上六曰:「後入於地」。上六陰極無明,代表無道昏君,居可傷人之勢,專以傷人之明為事,不自存其德,終必自傷,如同乾卦之亢龍有悔、坤卦龍戰於野。

五、周易集注:「照四國」以位言,言日居天上,能照四國,亦如人君高位得傷人之勢也。「失則」以德言,言為人君止於仁,視民如傷者也,豈可以傷人為事哉?君以傷人為事,失其君之則矣。是以始而登天以傷人,而終於自傷也。

六、上六爻動變卦為山火贲卦。日落西山之象,外表絢麗,為時不長;如果只顧外在的掩飾,將來必會有困厄之事,而為澤水困卦之象。自作孽也將受法律制裁而為嗜嗑卦。

七、處在明夷卦時,應該要對外晦藏其明,對內固守貞正,並修身養性,以文德潤身。


2024年8月4日 星期日

火地晉--論光明晉升的善進之道。

火地晉

論:論光明晉升的善進之道。

晉,進也,壯則行之,是以「進而上行」也。序卦傳:「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蓋物既盛壯則必晉,所以次大壯。

卦象-坤下離上。離日坤地,取象於「日出地上」。日出地而上進,光升於天而明麗於地。象徵明盛而有可進之時,如旭日東昇,光明普照大地,萬物依附而欣欣向榮。代表上進、光明,不斷提升。

離為日,故象君。坤為順,故象臣。上明下順,有君明臣賢之象。

卦德-順麗離明,上明下順,有可進之德。坤為順從、為地、為黑暗。離為光明、為日、為附麗。光明在黑暗之上,日出地上,光明晉升。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明出地上,當明盛而有可進之時,又遇虛中納賢之主,方可善成其功。臣秉順節以事主,君執柔道以報功。此君臣一德相成,世道所以日盛而有是寵光也。

二、離卦在上卦時,主爻為第五爻,在下卦時為第二爻。

三、晉者,進也。不言進而言晉者,進有前進之義,無明之義。晉則有進而光明之義,所以言晉不言進也。

四、風地觀卦六四上到九五位和九五易位,達到光明柔順的君王,成為火地晉卦。

五、六爻皆言晉,各隨其時位先後以為象,而吉凶悔吝分焉。下之附上,急於求信,非正也。上之晉下,急於求其附則貪也。

六、日講易經解義:六爻四柔二剛,六五一柔為晉之主,自四而上升已進者也,故往吉無不利,下坤三柔皆欲進者。而九四不中不正,竊位畏人,故有鼫鼠之象。三與五近,下接二柔,志在上行,三陰同志而四莫能間,故曰「眾允悔亡」。二在下卦中,去五漸遠,憂其欲進而不得進,故「晉如愁如」。初最遠於五,當進之始,初與四應,而四不中正,反為所抑,故「晉如愁如」也。上以剛居卦之終,而前無可進,故有「晉其角」之象,諸爻所處不同,聖人教人以善進之道如此。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文王卦辭曰:晉。有安邦之能的大臣遇聖明之君,必有可為之時,進而立功於社稷,君王禮厚情殷,不但寵賜眾多車馬,甚至一日三度接見問勞。

心法:

一、自古為君者不可忘臣下之功,忘則有德不酬,有勞不報,而非所以待功臣也。為臣者不可恃人主之寵,恃則貴必生驕,祿必生侈,違背明哲之義,非功臣之所以自處矣。

二、「康侯」,謂安邦之侯。君子有可進之德,遇有可進之君,於可進之時,有此三者乃進而建不世之勛,為功在社稷,治國安民之康侯。

三、「錫」,賜與也。下卦坤,為大輿。坤為邦,為邑國,故謂「侯」,「康侯」者,謂明臣也。「庶」者,眾也。「蕃庶」,言恩寵隆盛眾多之意。離為日,故謂「晝」。離為三,中互卦為艮,艮為手,故有「三接」之象,謂其禮頻繁,其情何殷,表示隆寵重用之意。

四、晉,上明下順,離為日,其象為君。坤為順,其象為臣。有君明臣賢之象。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孔子彖曰:卦名為晉,是言君子負經世之才,由草野而升諸廊廟,有進之義也。晉卦離日坤地,取象於離日出于地之上,坤順依附在光明之下,以其時為睿智天子在上,其明照臨天下,良臣順服而進以建安邦定國之功,明君對豐功偉烈的大臣,一晝之間頻繁設宴接見,恩寵甚隆,褒賞爵位及車輿馬匹之品物繁多。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是言當進而有為之時,以申明人臣獲寵之由也。明出地上,為以時言。順麗,為以德言。柔進上行,謂五以柔中之德,成崇高之位。

二、高島斷易:順而柔者,坤也。麗而明者,離也。日出地上而上進,光升於天,明麗於地。「大明」者,明君也。「上行」者,臣之升進於上也。

三、「三接」,三,多也。三接謂多次之義。

四、象曰:「明出地上」,謂日之出,漸進漸高,喻明君之擢用賢臣,登進上位也。「明」即謂離,「地」即謂坤,「出」即所謂「上行」也。

五、高島斷易:順必麗夫明,則順乃有濟。柔必進於明,則柔得其正。不然,順以取悅,轉致蔽其明也。柔而生暗,必不能以行也。故彖傳曰:「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此晉之所以言進也。

六、高島斷易:「用」,謂用以賞賜也。「賜馬蕃庶,晝日三接」,謂天子宴饗,物美禮隆,賜予之厚,接見之頻,典甚重也。

七、行即進也,離之性為火炎,炎上亦進也。物之善進者莫如牛馬,坤為馬、離為牛,皆能遠行,有進之象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大象傳曰:離明出于坤地之上,漸進漸高,愈高愈明,光無不照,有進而上行之象。君子體會天地普照萬物欣欣向榮,而格物致知,日新又新以自明其德,進而又進以至德無虧,如昊日當空,光明不息。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之學,有日新之功也。

二、周易集注:地乃陰土,譬如人欲之私。「自」者,我所本有也。日,本明,入於地則暗;猶人之德本明,但溺於人欲之私則暗矣,故自昭其明德,亦猶日之出地也。

三、人之德本明,與生俱來,卻因受物慾所蔽,時而昏昧,當自省以去其蔽明之私,正心修身,不以人所不見而輟。

四、「昭」即明也。「自昭」者,格物致知,以去其蔽明之私,誠意正心修身,以踐其自昭之實也。

五、天下無道外之德,即五倫體之於身也,此德塞乎天地,橫乎四海,如昊日當空,人人得而見之, 故曰「明德」。

六、高島斷易:「自昭明德」,明德猶待於明,此事不容假貸,唯在自知之而自明之耳。君子切而責之於自,致知格物,以啟自昭之端,誠意正心,以致自昭之實,謂之「君子以自昭明德」也。

七、象曰:「明出地上」,上離為「明」,下坤為「地」,「出」即所謂「上行」也。

八、周易禪解:本然的覺性就是「明德」,覺性的光芒開始照耀就是「昭」,心外無法,一切自我圓滿就是「自」。一旦明德光芒四射,又有日新又新的努力,止於至善便不遠了。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

晉卦是向上提升前進的現象,初六欲進受阻而未果,故而固守坤卦柔順之德而吉祥。初六因為時運未到,尚未得到信任,此時不可急於求信,只要不失其正,寬裕以待,最終必得上面的信任而無咎。                                                                                                                                                                                        小象辭曰:晉卦初六以陰居陽,上無良朋為應,速進必受阻,唯獨行以正,自修其德而不失其身。雖然一時還沒有受到寵信任命,只要寬容處之,守正待時而得無咎。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欲進者宜守正之待時也。 

二、如,語助詞。摧,毀之義,抑阻也。罔,無之義。孚,信也。罔孚,謂不得信也。裕,謂寬以自守,從容以處之。

三、初六居下,未得時位,還是初生員,雖有其德未得信服,故曰「罔孚」,此時最容易受到干擾,仍然要固守柔順之德,故曰「貞吉」,聖人也勉勵不可餒志,要立志向上,存心養性以備將來晉升,光明無限。

四、周易集注:「貞」者,盡其在我,汲汲以求進也。「吉」者,終得遂其進也。「罔孚」者,當升進之時,眾人皆欲進,然初卑下,不得二三信之也。上交互卦為坎,坎為狐疑,不信之象也。

五、初六陰居陽位,不中不正,如不安於下而妄進,必不免有見摧之咎。唯其能守正以待時,不汲汲以徇于私,不悻悻以傷于義,此所以得吉也。

六、初與四應,四不當位,然不正不應,所以摧初之進者,實四為之也。推其摧之由來,雖四為之,亦由上下之交未孚耳,故曰「罔孚」。

七、初六與九四本為剛柔相協,當相應以致其用,然初與四皆不當位,九四陽剛主進,初六以守靜為要,上下未能交孚相助,故有晉如摧如之象。晉:進也,摧:落也。

八、高島斷易: 下卦為坤,坤為裕,故曰「裕」。當其未孚,或汲汲求進,或悻悻而懷忿,皆所以取咎也。唯雍容寬裕,樂道自處,咎何有焉?故曰:「裕無咎」。

九、初六爻動變卦為嗜嗑卦。時機未到還一直逞強往前衝,當心受到刑罰制裁,受到制裁而心神落魄,困坐愁城。失敗困窮仍要對外掩飾,需增加內涵,學習井卦的智慧,成為錯卦水風井卦之象。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六二有可進之德,想要晉升求取光明,但是上無應援而愁眉不展,即使這樣也能正直守節。終能得到六五柔中之君的重德崇賢之福。

小象辭曰:六二具柔正之德,能守中不偏,凝然不阿,不以無應而喪其志,終得六五同德之君的寵祿鴻福。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守正不阿,自能以德而獲福也。愁如,謂憂其道之不行。介,大也。王母,指六五。離為日,王之象;離為中女,母之象。

二、中互艮,艮為止。六二在艮之初爻,要靜守坤貞之德,故六二只有得貞吉,沒有无不利。六二變卦為坎,本卦之互卦亦為坎,坎為憂、為心病,有愁之象。

三、後天離代替先天之乾位,離為中女,為母,六五為王母。六二居下卦中,能守中得中,得六五王母所賜之福。茲:此之義,介:為大。故曰:「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四、二五君臣同聲相應,同心同德,而得到逆轉勝的大福份。

五、「愁」當專指四、二,與五同德,乃受福之人,原不必愁。然四乃大臣中之鼫鼠小人,近君而阻下三爻升進之路,二欲升進無應援,又有四之陷阻,此其所以愁也。

六、初之摧如,為上所阻。二之愁如,愁者在我,貞之乃吉。二所以愁如,實因見初之摧如而憂心。二居中守正,能臨事知懼,故得「貞吉」。

七、六二爻動變卦為火水位濟卦。未成功未圓滿時,錯卦及綜反卦均為既濟卦,能先苦後甘而得圓滿。


六三,眾允,悔亡。

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

六三遇剛阻於前,本不得進而有悔,然與下二陰爻因志同道合,為眾所信,能以柔順之德向上進取而無摧如愁如之憂,怎麼會有後悔之事。

小象辭曰:六三上進之志與初二同,眾皆信之,雖有九四之剛阻於前,仍能以柔順之德上從大明之君為其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三能見信于人而得遂其進也。眾,謂初與二也。允,信也。

二、下卦為坤,坤為邑、為眾、為百姓。六三居坤體之極位,代表所有萬物,所以稱眾。「允」為信、從、順,「上行」者,上順麗于大明也。六三有坤柔順及厚德載物之德,所居之地近乎離明,有上從大明之君之志,與下二陰同進,是以眾皆信之,有「眾允」之象,而「悔亡」也。

三、初「罔孚」,未允也。二「愁如」,猶恐未允也。三則「允」矣。「悔亡」者,「亡」其不中正之「悔」也。六三不中不正,為多凶位,只要本著坤卦六三之含章可貞,就不會有後悔的事。

四、卦之則有內貞外悔之意,初與二兩陰爻,皆欲向上進取以依附大明之君,但六三是出自本心柔順之德,所以无後悔之事,故曰:「悔亡」。

五、孟子所謂「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者,「眾允」之義也。六三上進之志的成敗在眾心之向背,若眾心不順,其志雖正,也不能成功。

六、如果六三沒有守住本卦爻辭的原則,就會有各走各路的現象。

七、六三爻動變卦為火山旅卦。移居在外或出門旅遊要順應當地風俗並節制謹慎,為水澤節卦之象。這樣才能有進展、得豐盛,成為雷火豐卦之象,豐多故,仍要小心謹慎,有節有度。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九四所居之位在下卦之上,當晉之時,位於近君之處,然九四不中不正,無其德而竊弄威權,上懼六五之明,下畏三陰之忌,首鼠兩端,進退疑慮,猶如晝伏夜行,不敢見日畏人的田鼠。九四貪踞高位而失柔順之德,於當晉之時,進非其道,必有危厲。

小象辭曰:大臣九四陽居陰位,不中不正,德薄位高,雖為當進之時,卻失柔進之德,這是九四處不當之位而竊弄威權也。猶如晝伏夜行的鼫鼠貪婪多疑,畏首畏尾,一旦明日高懸,察識奸貪,必有補滅之厲。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無德而據高位者之終不能保也。鼫鼠,為田鼠,是畏人之物。

二、九四處在光明與黑暗的交接處,上承陰柔之主,竊弄威權,下阻眾陰之進,以隔絕上下之信者。猶如晝伏夜動,貪婪多端的鼫鼠,不光明正大,必有事故,九四違反晉升光明之道,宜誡也。

三、九四居上互卦坎之中爻,坎為隱伏,坎隱而傷明。下互卦為艮,艮為止,艮止而傷順。艮為鼠,一陽在上,故稱「鼫鼠」,鼠必夜岀,伏必有穴,貪食穀類而畏人,鼫鼠五技皆劣,是必不能得志,故「貞厲」。

四、九四以陽居陰,象鼠。鼠性貪,貪無不敗,在晉之時當去其貪。如解卦以陰居陽,象狐。狐性疑,在解之時當去其疑,聖人取象各有所當。

五、九四雖得上離之初爻,有光明貞正之象,但居多懼之位,象徵貞正亦有危厲。所以本爻辭聖人特別示言「貞厲」。

六、九四爻動變卦為山地剝卦。要充實才智,遇事當機立斷,成為錯卦澤天夬卦之象,充實才智掌握專門技能,就可重現生機而為綜反卦地雷復卦之象。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六五以陰居尊位,柔而得中,與四親比,四竊弄威權,隔絕上下順孚,本不免有悔,惟六五處離明之中,朝日照耀大地一片光明,大明之德足以察奸,黜九四而任六二,下坤皆交孚順承,則災去福來,事皆無悔,而大明在我,順從在人,六五自修其德,大公無私,心不累於得失之憂。六五德盛而民從,臣民往進而朝,上下交孚必然吉無不利。

小象辭曰:六五為自昭明德之主,本著大明的德性,大公至正的胸懷,治國益民,不存得失之心,不好大喜功汲汲求名,天下臣民皆順從而附麗之,六五光明普照,端其心為治國之基,修其德為眾孚之本,臣民往而順服,必有福蔭之慶。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以大公治天下,而下自以大順應之也。

二、六五指文王,坤卦六五黃裳,裳是下衣,是副不是正。六五坤處君王位,是代理王。

三、六五為全卦主爻,卦主無凶。六五陰爻居上卦中位,得陽爻之光明而得吉,為悔亡之象。離卦在上,六五為當位,能得陽爻之護而得吉。

四、六五為時機成熟之應時運,要不計得失的勇往直前。

五、中互艮為靜止之象,互坎為憂,有「恤」之象,合而為「勿恤」之象,五變則中爻不成坎,無坎則無憂,亦為不憂之「勿恤」之象。

六、周易集注:凡《易》中遇離,或錯離,或中爻離,皆言「失、得」二字。

七、本卦以象論,日出地上乃朝日也,非日中之昃。以德論,居大明之中而下順從之。以卦變論,為飛龍在天之君。晉卦六爻,獨此爻善,所以象曰:「往有慶也」。「悔亡」者,中以正也。「失得勿恤」者,虛中則廓然大公,不以得失累其心,故「吉,無不利」。

八、高島斷易:「往」即「上行」,指康侯往朝於天子也。「吉,無不利」,指受介福於王母也,故象曰:「往有慶也」。「慶」即「受茲介福」之謂也。

九、六五爻動變卦為天地否卦。君子以德服人,不計得失盡力發揮自然 會否極泰來,即錯卦為地天泰卦之象。若擔心得失,心胸狹隘就會阻塞不通,成為綜反卦天地否卦之象。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上九陽剛已在極位,對竊弄威權的諸侯用剛治其不服。如果興師討伐,兵凶戰危,難免有厲,即使師出以正,治所當治,雖吉而无咎,還是會有羞吝之憾。

小象辭曰:上九為極盛而天下皆進之時,如果用武力為治,對躁進者興師討伐,威不足以服眾,失去明德普照天下的貞正之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過於剛者之無所利也。角,剛銳之象。維,獨也。

二、晉卦用柔不用剛,上九晉極明終,為全卦巔峰,有角在首之象,為欲進而前無所進,故曰:「晉其角」。

三、上離為戈兵,上九變爻上卦為震卦,為震動,下卦為坤,坤為國家、為眾、為國土,象徵動用戈兵征討邑國之象,故曰:「伐邑」。

四、上九處極位,當窮盡之時,道德仁義難教化,不得已需用興師討伐時,必須師出以正,方可无咎。如失中和之德,雖得無咎,亦有羞吝,故曰:「貞吝」。

五、「用」指五。「邑」指四。奉命而伐四者,上也。四竊弄威權,上九討而伐之,雖有厲亦吉而無咎。

六、上九爻動變卦為雷地豫卦。用愉悅之心修文畜德就可安居樂業,即為錯卦風天小畜卦,小有積蓄時也要懂得謙虛處事,而為綜反卦地山謙卦之象。


 

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大壯卦:論處壯之道;壯盛時期要堅守正道,以免反成傷害。

雷天大壯

論:處壯之道;壯盛時期要堅守正道,以免反成傷害。

序卦傳:「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遯者,陽衰而退也。壯者,陽勝而進。蓋衰則必盛,消長循環之理,所以次遯。大壯為二月卦,春分驚蟄,一聲春雷震醒萬物欣欣向榮,不斷的自然生長。故大壯之後是晉卦。

卦象-乾下震上,乾在下為剛,震在上為動,雷威震于天上,陽道源源不決而盛壯之勢。卦體為四陽盛長,壯往之勢,進而不止。卦之大象為兌卦,兌為毀折,有過盛而傷之意。故戒君子「貞吉,以中也」。

卦德-乾剛震動,內剛健,外震動,所以為壯也。卦德為理壯,內心剛健,正氣參天,掃除私心私慾就會激盪出妙智慧,而己利利人,己達達人。

心法:

一、大壯為二月卦,春分驚蟄,一聲春雷震醒萬物欣欣向榮。

二、大者,壯也,「大」謂陽也。大壯為非常壯盛之意,以陽剛為始,陰柔為終。強壯于前,必有衰弱于後,要守住爻辭的規範,注意持盈保泰並堅守正道,修身養性就不會太過了。

三、大壯四陽由下向上發展,其勢壯盛。大者,陽剛過盛,剛而愈動,而過剛則折,即失其正,故大壯卦必以利貞為善,以柔濟剛,以靜定動,斯剛不過剛,動不過動,則不失其正。

四、大壯卦六爻之陰位較吉。陽占陰位之九二、九四皆言「貞吉」,上六是「艱則吉」。而陽占陽位之初九則為「征凶」,九三為「貞厲」。故壯盛之時需陰陽調和,剛柔並濟。

五、日講易經解義:初與三皆以陽居陽,而不可為壯者,好進而過於剛者也。五柔居中不能進,而失其壯矣。上柔居壯之終,為不能壯者,而亦終用壯焉,皆非得其正者也。求其善者,惟二四之貞乎?二所處得中,能不失其宜,是因中以求正也。四惟以陽居陰,為不極其剛,是雖不正而有可以得正之理,故均之為吉而悔亡也。審是可以知用壯之道矣。


大壯。利貞。

文王卦辭:大壯卦四陽盛長,時運正值壯盛,君子得大行其道之時,然君子此時憑藉的,當以理之正,言必中規,行必合矩,而非以其勢之盛,自恃其壯,徇時妄動,故戒之利于守正。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 卦辭言君子處壯之道,貴得其正,不可恃勢而妄動也。大,指陽。壯,盛也。

二、周易集注:大壯不言「吉亨」,而言「利貞」。聖人憂盛危明也,儆戒無虞。陽壯則占者「吉亨」 ,不必言矣。陰之進不正,則小人得以凌君子,故遯言「小者利于貞」。陽之進不正,則君子不能勝小人,故大壯言「大者利于貞」。大壯綜遯,二卦本是一體,故卦辭「大壯,利貞」。

三、周易集注: 君子之所謂壯者,非徒以其勢之聖,乃其理之正也,故利於正。

四、陽為大,陽長至四,堅實而壯,壯而曰大,故曰大壯。壯之過恐其失正,動必得咎,而有大傷之害,故大壯亦有大傷之意。雜卦傳曰:「大壯則止」,告誡君子於壯盛之時,更要深思熟慮,審時度勢,以禮節制而知所進退,以免受到嚴重的傷害。

五、周易禪解:大壯是遯卦的對宮卦,隱遁的功夫越深,儲蓄的精神越飽滿,以至達到了「大壯」的地步。此時不愁不能致用,只怕胡作非為!故以「利貞」戒之。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彖辭曰:大壯卦,四陽盛長,君子得時運而行,氣運壯盛,為大者壯也。君子以剛健之德震動出去,乘剛而動,勇往直前,有強盛之勢,故稱之為壯。大壯聲勢日昌,功業日盛,利於堅守正道,為君子之正。君子之正大,秉於天地,天地無所不覆,無所不載,覆載無私而見其正,覆載廣被而成其大,君子不涉偏私,表現的天地之情顯而可見。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是釋大壯彖辭,欲君子以理維勢而常保其壯也。大,指君子。壯,謂道大行。大者自正,不正不可言大也。彖傳因大而許之以正,本致壯之德言,總不外於一正,此利貞所以為善用其壯之道也。

二、周易集注:大壯乾剛震動,剛則能勝人欲之私,動則能奮必為之志,何事不可行哉!此其所以壯也。

三、貞者,正也,利貞者,利於正。「大壯利貞,大者正也」。言大者自無不正也。凡陽明則正,陰濁則陰,為自然之理故,利於貞。若不貞,則非大矣。大者壯,以氣言,乃壯之本體也。大者正,以理言,所以運壯之道也。又推極上天下地,莫非此正大之理,非人為然也。天地之情者,覆載生成,所發之情也。一通一復,皆一誠之貫徹,豈不正?既正,豈不大?故曰:「正大」,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

四、易之道惡其太過,以得中為吉,貴持盈保泰。過剛則折,過勇則蹶,敗事之咎,即在此大壯中也。故雜卦傳曰:「大壯則止」,其以此也。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大象傳曰:大壯卦上震下乾,震雷發於乾天,聲勢強壯,這是大壯卦的現象。君子體會天雷壯盛之勢,剛健以動,所行所為皆光明正大,無欲無求,不合禮儀規範及時宜之事,必不踐不履之。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心足以勝私而能壯也。

二、禮即正,非禮即非正。「非禮」者,人欲之私也。「履」者,踐履也。君之踐履,必由於禮,非禮則有悔。故君子當以禮節來約束,避免躁動忘形。

三、高島斷易:大壯反卦為遯,遯,退也。二陰方進,其退不可不決。大壯,進也,二陰未退,其進不可太猛。

四、乾為行,震為足,為「履」之象。

五、王弼曰:「未有違謙越禮能全其壯者也,故陽爻皆以處陰位為美。用壯處謙,壯乃全也;用壯處壯,則觸藩矣。」


初九,壯於趾,征凶,有孚。

象曰:壯於趾,其孚窮也。

初九,陽剛居下,震動于初,雖然時當大壯,但是初期勢弱無權,力量不足,不能太自信而輕舉妄動,倉促躁進必有凶險。

小象辭曰:初九雖陽剛有德但卑下無位,應援遙遠,當壯之時,欲有所作為,而恃剛躁進,然此時尚是潛龍勿用的時運,應緩圖待時,否則必至困窮無援。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處卑微而恃壯輕進,見其必至敗也。壯其趾,謂躁于有為。有孚,言其必然也。

二、初九陽剛居下,若率意銳進,乃位卑言高,恐見疑于天子,下遭忌於大臣,上應九四遠不及援,必有躁進之禍,因時處勿用,時與位皆不宜,所以本爻辭戒為「征凶」。

三、君子建功立業,或時有可為而勢不能為,或才足有為而分不當為,必度其德、量其力、審其時、安其位、守其分,能守己待時,不好大喜功,體用咸宜,自有審時濟物之業,無壯趾孚窮之禍。

四、高島斷易:初居大壯之始,下卦之下,在下而動,故曰「壯於趾」。震為足,故曰「征」,為征而往,有急起直追之勢,無「視履考祥」之念,是以凶也,故曰「征凶」。

五、初爻和九四均為陽爻,一四相應,以剛應剛,過剛而躁進,然初九時機未到,急征而往必至困窮,四又與之相隔遙遠,無力為援,故曰「其孚窮也」。

六、初爻爻動變恆卦。恆心不變終會獲利,成為錯卦風雷益卦之象。此時守住禮儀規範與人和平相處,必能感動別人,成為綜反澤山咸卦。


九二,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九二陽爻占坤之正位,得內卦之中,以乾用坤,剛柔相濟能堅守正道,是以處壯時運得守貞之吉。

小象辭曰:九二之貞何以得吉?蓋九二陽居陰位,當大壯時運雖有恃壯妄動之意,猶幸心無私念,能以柔為用,抑制血氣之剛,居中而不過於壯、用中而不偏不倚,守中和之道,徐徐圖之,自無不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不恃壯而能得中以歸正也。蓋人心依有所偏,則內失其貞,外則多過,舉事未發而悔吝已隨之。今九二以貞自守,所行自無不吉。

二、九二以乾爻得坤之正位,孚於坤德,坤有固守貞正而得吉,所以能得乾坤合德,即大中之道,大正之用,故曰「貞吉」。

三、處在大壯時運要時時警惕自己,克制私慾,謙以飭躬,禮以御物,自能不受小人奸謀所傷而得吉。

四、周易集注:「利貞」者,此貞,戒過剛也。「以中」者,居中位也,剛柔相得矣。中則無太過,不恃其強而猛於必進,所以此爻「貞吉」。

五、大壯諸爻皆失於過剛,惟二爻得中,又與五應,不相牴觸,進退得宜,故曰「貞吉」。

六、高島斷易:象傳曰「以中也」,以九二當下卦之中,剛而能柔,所處得中也。

七、九二爻動變卦為雷火風卦。豐盛圓滿時若過份浪費,就會渙散掉,成為錯卦風水渙卦,渙散掉而無處容身,為綜反火山旅卦之象。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九三在下卦的極位,陽爻占陽位,過剛不中,此之於小人,不自度量,恃強好勇,只知進不知退。君子則守義理之正,不恃壯而用,能深思熟慮以克濟其事,若不能審幾度勢而恃剛妄動,疾惡過嚴,不以小人為意而蔑視之,雖舉動未嘗違理,自以為正而一念輕忽,勢必落入小人所設之圈套,就如觸藩之羝羊恃其強壯,以角頂撞籬笆,雖然堅硬反而受困於藩而傷之。

小象辭曰:小人於盛壯之時會恃壯而壯,君子則以平常心看待盛勢,居安思危,不自居其壯,一如未嘗有壯,必能避開觸藩羸角般的危難。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恃壯者妄動而取厲也。用壯,謂憑恃勢力。用罔,謂蔑視。羝羊,善觸之物。贏,困也。

二、九三重剛而失中,又居多凶之位,雖貞亦危。九三陽剛過猛急躁,如同小人無知之徒,只會恃壯而壯,九三當乾體之終,又交九四震動之際,為過壯者。然君子之壯為小人竊用而恃,君子則守義理之正,排斥小人,使小人自防而藩籬愈固,致蹈觸藩之禍,可以不戒惕嗎!

三、罔者:枉也,無也,不用也,蔑視也。君子以義理為勇,以「非禮弗履」為大壯,故不用壯。「用罔」謂君子無視於盛壯之勢,平心看待而不躁進,故曰「君子用罔」。「用壯」謂小人會恃壯而用,仗勢欺人,故曰「小人用壯」。故「小人用壯」當知錯而返,「君子用罔」可免危矣。

四、「贏角」者,「貞厲」之象。九三陽居陰位,故曰「貞」。九三過剛不中,又處乾體之終,交震動之際,乾剛震動,乃血氣之強,過於壯者,小人於此,必恃其壯而壯。君子則不敢自居其壯而固守貞正之德,小心警惕,自立其志,否則雖正亦危,故曰「貞厲」。

五、「羸」者瘦也,病也,拘累也。九三在下卦極位,陽剛壯盛之時,雖得正位但居三多凶位,更應該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守正防微,否則就會像雄羊用角頂撞籬笆,反而受藩所困而傷其角,故曰「羝羊觸藩,贏其角」,以喻用壯之危。

六、九三誡君子了解「盛必衰,極必反」的道理,應保持大壯之道,守正以防微杜漸,才不會陷入難以自拔的險境。 

七、本卦大象為兌,中爻三至五體亦為兌,皆羊之象,乾為父、為公,九三重剛為肥羊之象。羝羊,為肥壯之雄羊,喻陽剛之盛。震為竹,藩籬之象。觸藩者,用壯之象。謂肥羊之角去頂觸籬笆而被拘困,難以自拔,象征小人之用壯也,君子能不謹慎乎? 

八、日講易經解義: 蓋壯者本君子之道,罔者本小人之私,今小人反曰用壯,正如君子不能審幾度勢,輕用其壯而使小人得陰自為防,君子之壯為小人所竊用,為君子者又不知慎重而復罔以乘之,而小人之藩籬愈固,卒致蹈觸藩之愆,甚至遭反噬之禍矣,可勿戒歟?

九、高島斷易:「罔,法網也,君子知壯之為厲,凜凜然以刑網為誡,即君子懷刑之意。」

十、九三爻動變卦為雷澤歸妹卦。女子于歸是結束也是開始,凡事不可急進,應按部就班,循序發展,才會有好結局,成為錯卦及綜反之風山漸卦之象。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

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九四陽占陰位,本有躁進之悔,然九四剛柔相兼,能以理自守,以貞自處,不用罔而得吉,則小人無隙可乘,何悔之有。九四剛柔相兼,處事以正,不恃剛而為,不違逆人心,天下自然咸服,小人雖設藩籬也無法阻撓君子之進,就像藩籬決潰,壯實的大車用柔韌的軸縛自能順行無阻。

小象辭曰:九四是有道君子,德播四方,雖本乾之剛建,以陽居陰,能不極其剛,而得同德之陽為助,上輔柔中之主,大道之行暢通無阻,往而功無不成,志無不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君子不恃壯而功業可建也。藩決,謂有可進之機。輹壯,謂有能往之具。

二、周易禪解:九四進入上互兌卦之喜悅,是大壯卦最漂亮的一爻,剛柔並濟,上輔六五,能懺禍滅亂,像大車軸縛一樣強韌。

三、晚清杭辛齋《學易筆談》:爻有動靜,卦有貞悔。內卦為貞,外卦為悔。靜卦為貞,動卦為悔。

四、九四為卦主(震卦主爻),是最顛峰的應時運。九四與九二同功(陽對陽、陰對陰),同性為應,合九二應六五之柔(君臣親比),所以得貞吉, 而悔亡。九四陽居陰位,以柔濟剛,有下卦基礎為後盾,是大壯之根本,又有六五、上六相協,德澤可以潤天下,又剛柔並用,帶同德下三爻前進無阻。

五、決,破也。九三前有四之阻,猶有藩焉。九四上為二陰,陰柔無力阻擋,則藩破而可進。九四居互兌之中爻,兌為決,兌合乾為夬,夬亦為決,成藩決之象,故曰「藩決不羸」,言沒有阻礙。

六、輹為車輪之軸縛,輹堅韌則車堅,九四動變坤,為「大輿」之像。九四後面三陽為後盾,助其一臂之力,上陰爻無力阻擋,如同堅固的大車前進順利,沒有阻礙,故曰「壯于大輿之輹」。

七、大壯動第四爻,為泰卦。安泰和平時也要居安思危,持盈保泰,否則成為錯卦及綜反卦否卦之象。

八、大壯本卦之錯卦為風地觀卦,要隨時隨地反觀自省,且懂得功成身退,為綜反卦為天山遯卦之象。


六五,喪羊于易,無悔。

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六五陰爻以柔居中,陰柔不振,已失其壯盛之勢,無剛壯之威御眾,猶如羊本應牧於山中草原,不應置於疆場上,錯放位置而失羊是意料中的事,失羊則無觸而不致於羸其角,自然無用壯之悔。

小象辭:大壯卦以陽盛為用,六五以柔居剛之地,又乘陽剛之上,但陰柔不振無以御剛,失其壯而萎靡不能進,就像把羊放錯在廣場上,位不當必有所失。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不能奮剛以御物,而失壯之象也。

二、六五陰占陽位,在四陽剛之上,六五已無陽,失去剛盛,猶如喪羊,是意料中之事。

三、大壯卦以陽盛為用,六五陰爻無陽,不見其壯,故有「喪羊」之象。易,又做場,謂疆場也。古易場為通字。上卦震為大塗,廣場之象。三四五爻互卦為兌,兌為羊,五正是羊。又為毀折,亦有喪羊之象。下乾為郊,郊外謂之牧,五當郊外疆場之地,畜牧之所,羊逸於疆場,無剛壯之威。

四、六五以柔居上卦中爻,能得中道,但陰柔不振不能以威服眾,僅免於悔而已,故「无悔」。

五、盛極必衰,大壯時運應慎用壯勢,六五喪羊表示已漸走下坡,所以要有自知之明,收斂忍耐,以柔為用才能無悔。

六、六五爻動變卦為澤天夬卦,凡事應當機立斷,有決心毅力,否則必受到剝削而成為錯卦山地剝卦之象,致小人滲入而為綜反卦天風姤卦。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上六已在大壯極位,位極而勢衰,前無去路,如果貿然躁進,就會像羊角被卡在藩籬中,進無可進,退無可退,而無法遂其所願,沒有利益可言,只要審時度勢,艱難亦能謹慎持重,則可得其遂而吉。

小象辭:上六居大壯卦之終,爻處重陰,勢衰位極,如果躁動則如觸藩不能退,而不能遂其壯往之願,這是因為考慮不周詳,以至退遂兩窮的結果。上六其質本柔,應存克艱之念,謹慎行事度勢而行,才能逢凶化吉,不遂之咎也是短暫的。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躁進之難遂,而示以知所進也。遂,進也。

二、上六壯卦之極,表示進退皆不宜,固有「不能退,不能遂」之象。上六本可與九三相應,因柔極變剛,同九三有羝羊觸藩之象。

三、上六居高位之時,若能低心下氣,明白柔能勝剛的道理,在艱難之中而孚于德性,也可逢凶化吉,故曰「艱則吉,咎不長也」。

四、上六陰占陽位,能力不足,無法擔當大壯最終的責任,山窮水盡,無力衝破阻礙而陷入困境,自己想要用壯反受其害,不如守正、守靜,求名師指點,才能逢凶化吉。

五、坤之上六“龍戰于野”,哪裡有龍? 大壯時期不可得意忘形,不可逞強任性、不可妄為躁進,要以柔因應,把握中庸原則,持盈保泰,等待時機。

六、周易集注:「詳」者,慎密也。「不詳」者,當壯終動極之時,不能度勢而行,審機而進。既詳,則能艱矣。「咎」者,「不能退,不能遂」之咎也。惟艱則能詳,而「咎不長」矣。心思之艱難,所以能詳,識見之詳明,所以能艱。

七、大壯要用「利貞」,以柔為用,慎密周詳,不可再躁進。

八、上六爻動變卦為火天大有卦。在大有進展,富有之時,也要外求賢人相助,成為錯卦水地比卦之象。結合志同道合的人,同心同德發揮力量,為綜反卦天火同人卦之象。

九、物不可終壯,故受之以晉,也就是萬物大壯後,也要提升



2024年6月10日 星期一

遯卦:論進退出處之道。必視其所際之時,與所處之位,因時制宜

天山遯-論進退出處之道。必視其所際之時,與所處之位,因時制宜。

遯:隱遯(暫時的退避),不言退而曰「遯」,退為退止,無避禍之義;遯則為知止不進,不利於行外,故遠避而去。

道德經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謂成功之時, 絕不可留戀在功勳名望之上。

序卦傳:「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久則變,變則去,為常之理,故次恆。但萬物不可永遠退縮,而有屈極必伸之理。故遯卦之後是大壯卦。

卦象-艮下乾上。天下有山,山雖高,其性本止。乾為天,亦為遠,有遠遯之義。乾陽性上進,遠避而去,亦有遯去之象。

卦德-下卦為艮,為山,為止,卦德為靜止。上卦為乾,為天,卦德為剛健,亦有遠之義。


心法:

一、二陰生於下,陰漸長,為小人漸盛,君子善用其遯,退而遠避,以靜止善藏為大用,與時行而適得其宜,為處遯之義也。

二、遯運時期不可做大事;因君子不得時運,暫時不能發揮。此時期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小人在內漸得其勢,君子漸失其位。如不知隱遁,必受其害,所以要明哲保身,隱身遠退以養精蓄銳謀定而後動,情勢若身不能退則心退。


遯,亨。小利貞。

遯之時運,為小人漸長之勢,君子應見機而作,暫時隱,以明哲保身,再謀後圖,方得亨通。而小人藉漸長之勢,雖一時得志,終非小人之福,惟利於以正道自守,勿恃勢迫害君子,方為小人之計。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遯卦,艮下乾上,邪道漸長,正人宜避,故名為遯。

二、高島斷易:遯為隱遯,二陰自下而生,為陰長陽消之象,陰陽不兩立,君子當此,若不隱遯,必受其害。當遯則遯,遯而後通,故曰「遯亨」。喻君子因時制宜,不同階段要以不同的策略對應,保持堅定意念,剛正之志,隱藏光芒,身雖退而道亨,以修身養性,充實真理,靜待時機扭轉時勢。

三、遯卦,剛而能止,不以進為進,而以退為進者也,故亨。世間法則,久則變,變則通,有時也宜以退為進,懂得退讓,方能持久。

四、日講易經解義:遯卦辭言,君子當避小人,又告誡小人勿害君子。亨者,其道亨也。小利貞,小者,為陰柔之小人也,指下二陰爻。言小人當存正道,不可恃勢凌迫君子,若害君子,小人亦不利。

五、二陰之長,非二陰為之,乃時之為也,君子審時度勢,而與時偕行,遯而去之,身遯而道亨也。

六、日講易經解義: 自古君子小人,互為消長。君子往往以疾惡過嚴,而不知遯。小人則往往以比匪害正,而不能貞。卒之,君子既罹其災,小人亦終不能自保,以至於兩敗。遯卦雖二陰已見,猶未及盛而逼陽,君子雖不可遽求退避,坐觀陰長,而形跡之間猶貴善藏,使小人潛消悍然害正之心,則上可安國,下可明哲保身矣。

七、由上可知,君子見陰長之初,即當因時制宜,漸退遠避,善藏其用,並韜光養晦,以待扭轉時機,故曰「遯,亨」。而小人方進,未至橫行,猶利於守正,不可恃勢進迫君子,使君子既罹其災,小人亦不能自保,以致兩敗俱傷,故曰「小利貞」。此為聖人於陰長陽消之際,對君子與小人之告誡。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孔子釋彖辭曰:順時而退,才能達到遯之大用而亨通。君子雖位當其正,尚有可為之勢,小人於下亦有順應之心,然小人之氣日盛,君子當防患於未然而順時退避,明哲保身,正志自守以待時機。而小人當權,其勢日漸滋長,必至凌逼君子,危害國家,終非小人之福,惟有利正以自守,勿侵迫君子,方為小人保貞之計。君子因時而應,知止而隱,韜光養晦,觀察時機,進退綽然,方能亨其道並亨其身,這才是因應遯之時運最大的時機意義。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釋彖辭,以明君子因時而退之義也。彖傳專言九五,五為四陽之統,能善用其遯而有致亨之道。遯而後亨,所以君子為戒。小必利貞,為小人之戒。

二、日講易經解義:六爻惟四陽當遯,初與二本屬陰爻,而爻辭仍主陽。初言遯之機,貴早見。二言遯之志,宜固守。初、二與四陽同義,可見聖人於陰長陽消之際,為君子謀者至切也。

三、孔子釋彖辭明君子因時而退之義,「剛」,謂九五。「當位」,以德而言。「應」,謂六二。「時」,謂二陰浸長之時。「浸」者漸也。

四、高島斷易:蓋「遯而亨」者五也,「浸而長」者二也。君子不敢與時違,時當其遯,不遯不通,遯乃亨也。二陰之長,亦非二陰為之,時為之也,君子審其時之當然,見機而作,預遯而去之,遯而道亨也,否則及其既盛,退則晚矣。二陰尚小,雖漸長未至橫行,猶利於正,故曰「小利貞」。

五、周易集注:「時行」言順時而行,身雖在位,而心則遯,此所以謂之時行也。「浸而長」,漸而長也,言二陰之勢必至於害君子,故戒以「利貞」。「時義大」者,陰雖浸長,尚未盛大,然五與二陰陽相應,其陽漸消,皆人之所未見而忽略者,是以苟且留連,不能決去,當此之時,如不審時度勢,則不知遯,眷戀祿位,則不能遯,惟有明哲保身之智,又有介石見機之勇,方為遯之重要時義。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孔子釋象傳曰:遯卦上乾為天,下艮為山,天雖無意遠於山,而天與山相隔甚遠,山自不能及乎天,是遯的現象。君子體會天體無窮,山高有限,是天遠山,非山遠天,而嚴以律己,以禮義廉恥,正大光明為立身之本,儀表自然威嚴,望之可畏,凜然難犯,不必厲聲吝色,即使無心於遠小人,而小人自敬而遠之,不敢近矣。


心法:

一、周易集注:「遠」,去聲。「惡」者,惡聲厲色,「不惡」者,待彼之禮。「嚴」者,以禮律身,守己之結。「遠小人」,艮止象。「不惡而嚴」,乾剛象。「天下有山」,天雖無意絕於山,而山與天相隔甚遠,自不能以及乎天,為遯之象也。故「君子以遠小人」,則君子無心於遠小人,而小人自遠,與天之無心於遠山,而山自絕於天者同矣。

二、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言君子守正遠邪之道也。

三、 高島斷易:「不惡而嚴」,為待小人之善法也。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
象曰: 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初六居艮卦之初,遯卦之尾,時與勢皆不可往,如果妄進,不免危厲,應順艮止勿用的德性,奉身以退,靜以待時。

小象辭曰:遯尾之厲,以不能早遯而妄進,雖然初始還未受到傷害,若能因時機未到而隱藏實力,靜處待時而不往,這樣還有甚麼災禍呢。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見遯以早為貴,而惕其不可有為也。周公繫遯初爻曰:君子與時偕行,時當可遯,即以早遯為貴。孔子釋初象曰:遯之機,貴先不貴後,遯之理,宜守不宜進。

二、日講易經解義: 遯尾,言不能早避,失事機之宜。厲,謂禍及也。

三、初六處境: 
1.忍辱負重,守靜待時,不可流連名利,否則來不及退避。
2.剛開始不知輕重,妄動前進就會遇到危險,不可優柔寡斷,錯過退的時機。遯卦小人藏於內,如被小人誘惑,影響退的心志,而失去時機。 

四、「尾」者,初也。初六居下位,為遯之尾,下卦為艮止,因此初六唯有順艮止之義,依尾厲之戒以免其災,故曰「遯尾,厲」。

五、初六居地之位,地宜靜為潛之用,艮德為止,止而勿用,故曰「勿用」。六二至九四互卦為巽,有巽順之用,和上乾為姤卦之象。姤有遇合,代表行則有合,故曰「有攸往」。

六、高島斷易:初六居艮之始,艮為穴居,又為尾,故曰「遯尾」。遯尾,乃謂避地遠遯時,宜深藏遯去,不宜有所往,若遯而不藏其尾,非真遯也。古今往來高隱不終,功猶未成,失即隨之,其危厲,皆自取之耳。故戒之曰「勿用有攸往」,謂其宜遯而不宜往也。「不往何災」,蓋往則災來,不往則無災,言之以阻其往也。乃賢者避地,入山惟恐不深,入林惟恐不密,不欲使人尾其後者也。

七、周易禪解:運用遯卦,需依自己能力的高下作為進退的判斷,才會亨通吉祥。遯初六柔居下,才華和地位都不理想,宜退守,以免妄自逞能,自取災害。

八、周易集注:初六居下,當遯之時,亦危厲矣。但時雖危厲,而當遯者非初之人,故教占者勿用遯去,但晦藏以俟時則可也。

九、初六爻動變卦為天火同人。集合志同道合之人,需有師長領導,若不知艮止就會有錯卦地水師卦之憂。有賢者領導,才能得火天大有之勝。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象曰 : 執用黃牛,固志也。

六二陰居隂位,有中順之德,本與九五正應,當遯之時,有進升驅逼之勢,九五審時退藏,六二牽制挽留,不欲其遯,就像用堅韌柔軟的黃牛皮束縛其歛藏之心,不能解脫。

孔子釋象辭曰:遯之進退不在跡而在心志,其志不堅,則韜光晦藏不深,不免受小人柔順的籠絡之計所束縛,就像用柔軟堅韌的黃牛皮固縛其與時偕止的心志,使之不遯。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執中順之德以遯,見遯之守宜堅也。

二、艮與坤土,五行皆為土,後天可通用,因此艮之六二即坤之六二,不過多為艮止之功用,故曰「執之」;六二陰爻居陰位得中且正,與九五相應君臣合一,陰陽互相牽制。

三、革,皮革。執者,執縛也。黃,中色,指六二。勝者,任也,音升,能夠之意。說,音脫。坤土正位在中央為黃色,坤為牝牛,順之象。

四、 「執之」、「莫之」,兩「之」字,皆指遯者言。艮為皮,故曰「革」,艮為手,故曰「執」,二得坤位,坤為黃牛,故曰「黃牛」。

五、二三四爻為巽卦,為柔木、為繩子,初二三爻為艮卦,為手,九五要遯走時被六二用牽制,讓九五不能脫離。以「執之用黃牛之革」擬其執留之堅,言六二以黃牛皮革執止九五之遯,使九五不能逃脫,故曰「莫之勝說(脫) 」。

六、「固志」者,二籠絡五,執而使之不遯,以固縛五之志也。

七、高島斷易:二為成卦之王,上應九五,陰長陽消,應五而實消五,五即因之而遯,諸爻亦相隨遯去。諸爻皆言遯,二爻獨不言遯,而驅之使遯者,二爻也。二既驅之使遯,而復欲假意以執之,不令其遯,是小人牢籠之計也。

八、高島斷易:二爻言「執」不言遯,不欲遯者也。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乃「驅之使遯而後欲假以執之挽留」,把九五拉住,不令其遯,是小人牢籠之詭計而已。

九、在遯卦時,陽以退為志,陰以進為用,和其他卦的陽進陰退不同。

十、六二爻動變卦天風姤卦,陰陽相遇,在小人侵入時就要盡快除害,為綜反澤天夬卦之象,除害後才能恢復為錯卦地雷復。



九三,繫遯,有疾,厲,畜臣妾吉。
象曰 : 繫遯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九三處陰長迫陽之界,當遯之時,與二陰相比羈絆,受利欲所困,將遯卻志未決,戀戀不去而名聲受損,惟剛正自守,夕惕若厲,以畜止在下的二陰小人,並馭制以無關輕重的臣妾之道,得其不凌上之吉。

小象辭曰:九三在遯運時如果有所牽連繫絆必疲於私欲,無法遠遯,以致受困於小人而身敗名裂。當此之時只要做些進退無關輕重的小事,則不失為吉,若當大事,必致因循苟且而坐誤。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遯不宜有所繫,而深鄙其不能決也。繫,謂心有所繫累而不能遯。以理之得失而言,有欲不能克,此行之疵也,其疾宜也。以勢之利害而言,遇患不能去,此危之道也,其厲宜也。

二、周易集注:繫者,心維繫眷戀也。繫遯者,懷祿循私,隱忍不去也。疾者,利欲為纏困苦之疾也。厲者,禍伏於此而危厲也。臣者,僕也。妾者,女子也,指下二陰也,乃三所繫戀之類也。蓋臣妾、宮室、利祿,凡出於人欲之私者,皆陰之類也,皆人之所繫戀者也。畜者,止也。疾憊者,疲憊於私欲,困而危矣。

三、九三為卦主,且為艮之主爻。陽爻占陽位,處三多凶危厲之地,剛好在陰陽交接處,小人道長君子道消,陰爻逼迫陽爻,不得時運,無法發揮,要特別小心。

四、九三居多凶之位,上陽下陰為輔弼不協,被陰爻拖累,會有危險,故有「疾厲」之象。

五、高島斷易:凡當遯則遯,貴速而遠,一有所繫,則憂愁莫定,宛如疾痛之在身,危厲之道也。故曰:「有疾,厲」。

六、高島斷易: 蓋「繫」者,三繫於二,陰為之主;「畜」者,二畜於三,陽為之主。以陰繫陽則厲,以陽畜陰則吉。「臣妾」者陰象,三陽在二陰之上,故能畜。

七、卦中互巽,巽為柔木、為繩,有繫之象,故曰「繫遯」。九三與上九不相應,與六二親比(陽喜陰),陽剛被陰柔牽絆,繫戀於身放不下,但處遯運時要退得快去得遠,不能強出頭,低調行事不邀功,退守待變才會吉祥。

八、艮之上爻以一陽覆二陰,如陽光之被,故有畜臣妾吉之象。

九、畜臣妾:猶如學習低調的大臣和順從的妻妾。

十、九三爻動變卦為天地否卦,上下陰陽阻塞不通,要用「君子以簡德避難」,自然會有錯卦及綜反卦,為地天泰卦之否極泰來。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 : 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九四君子以退為志,雖下應初六,知其有私念之好,仍能不為初所籠絡,決然遠遯潛修,得潔身自美而平安吉祥。小人貪戀於名利,必有否吝。

小象辭曰:九四君子陽居陰位,剛柔相兼,心性剛明,以理制欲,樂天知命,雖心有所好也寧可遯退,不被功名利祿羈絆,小人溺於名利權勢,徇欲忘返,而浸長不退,終會迷失其中而受到否吝之辱。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能絕富貴之念,而勇於遯者也。好遯。為捨其私好而決然以遯。「君子吉、小人否」者,蓋營私之念盡人之所同,而制欲之功君子之所獨。惟君子明于時之不可為,能絕所好而必遯,小人則牽於私情,何能以果遯乎。

二、遯卦君子以遯為志,心性明,決機先,超然於物類之表,故君子吉。小人貪圖名利權勢之一切,而不至於道為不吉,故曰小人否。

三、四入乾,乾為君子。初處艮,艮為小子,故曰小人。

四、周易集注:君子剛果,故「好」而知「遯」,必于其遯。小人陰柔,故「好」而不知其遯,唯知其「好」矣。

五、九四爻動變卦為風山漸卦,漸卦為徐徐進展、按部就班,就會有好的歸宿,為錯卦及綜反之雷澤歸妹卦。



九五,嘉遯,貞吉。
象曰 : 嘉遯貞吉,以正志也。

九五陽剛中正,下應亦柔順,看似美好無須遯藏,然九五能洞察先機,知時審勢,而在最佳時機選擇退遯,不會眷戀不捨,這樣堅守處遯之正道是吉祥的。

小象辭曰:九五能灼見先機,在最合宜的時機及時遯藏,這樣堅守處遯之道,自正其志,不為功名利祿所動,為嘉遯之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見機而遯,有審時合宜之道也。嘉遯,謂遯合其宜。正志,謂所志者正。九五當位而六二應之,似猶可以有為,但二陰浸長於下,有小人勝君子之漸,苟不稍隱藏,必身中其禍,故宜善自退避。形於外者,不使嫌隙或乘,默之維持。主于中者,自得吾道之不屈。蓋遯則能亨,不遯則不亨也。

二、九五陽以退為志,以正位在外卦,能反求諸內,以守正道為志,以剛健中正隱退在世俗中,這樣洽當得體的處理退遯而沒有牽掛,才能成為美好的嘉遯。

三、陽本志於行,今求其止,代表外卦用內卦之德,固守貞正而得吉。故曰:貞吉。 

四、九五爻動變卦為火山旅。流浪在外沒有立足之處,需處處節制,為錯卦水澤節卦之象。能做到當止則止,未來才有豐盛之果,為綜反卦雷火豐卦之象。


上九,肥遯,无不利。
象曰 : 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上九陽剛已達遯位之極,有必遯之志,又居外無應,不為世俗所累,這種置身度外的退遯,已達最高境界,德高望重,可兼善天下,何不利之有。

小象辭曰:上九之時位已超出世俗的名利權勢情慾之外,其心不為物所累,無牽無掛,無所疑慮,心胸寬闊,胸中丘壑自在天地間,當然不會有不利的事。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超然物外者,所以嘉其自得也。

二、乾主行,可上可下,行動來去自如,自由自在,遯卦上九陽剛居外,離內卦之陰柔最遠,無所繫應,亦無所疑,此心超然于物外,故有「肥遯」之象,這樣綽有餘裕的退遯,無所不利。

三、乾與艮先後天同位,故天德可從山,乾道可從艮,上而能下,剛而能柔,與乾卦上九之亢龍有悔不同,而曰「肥遯」。

四、西北位之艮與乾先後天八卦居亥宮,亥宮為豬,肥遯則豬肥之時,是遯卦大功告成之日也。

五、日講易經解義: 蓋人心有所疑,于中即不能決,于外而利害禍福之念攖之(亂擾),斯進退出處之道失矣。士君子出處之道,必視其所際之時,與所處之位,不宜有一毫偏滯之心,可行則行,可止則止。

六、周易集注:諸爻皆疑二陰之浸長,心既有所疑而戚,戚則身亦隨之而疾矣,安能「肥」乎?惟上九獨無所疑,此心超然于物外,故有「肥遯」之象。

七、高島斷易: 「肥」者,饒裕也。卦中諸爻欲遯而多所繫累,上九無應無比,故無繫累,不復勞顧忌,飄然遠引,進退綽有餘欲,故曰:「肥遯,無不利」。

八、遯卦窮極變為大壯卦,壯與肥之義相同,有把肥譬如為潤,猶如修道之人以德潤身,德性廣布天下,使天下萬民能得安和樂利,而天下太平矣,故曰「无不利」。

九、上九爻動變卦為澤山咸卦。人以至誠相感自然就能恆久,為綜反雷風恆卦之象,否則會有錯卦山澤損卦的摩擦及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