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地比:論親和之道。
以下親上、以卑親尊,需先觀察再選擇親近具備元永貞三種德性的人;但是上位者也要對下位者親,是人際關係的雙向和諧。
卦象-下坤為地,上坎為水,地上有水滋潤,以坎水親比坤地,水得地而行,地得水而潤,相輔而和合,故名之為比。
上坎本是凶卦,但下卦坤土(中互為艮土)受到滋潤而凶象消失,這是坤之包容與含藏的奇妙作用。上坎為憂,坎卦在外,本就有險去之義;下卦坤亦為腹,有憂出胸腹之外之象,為無憂而樂。比則親,親則相輔,相輔則樂,因此為「比樂」。是吉祥之卦。
比卦為一陽統五陰,或言五陰比一陽,為比之義。九五陽爻為君,剛健中正,光明正大,以德政親民,萬邦協和,遠近皆來親比為樂。五個陰爻,象徵國邑、群眾、百姓、小國(坤為土、為邑、為眾)都來臣服,為四海仰一人,向上親比奉承(陰在陽下為承、為順)。
序卦傳:「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 曰:「比者親也。」
心法:
一、九五為比卦全卦主。九五剛健中正,為有道明君,統領天下百姓,遠近萬民都來親比依附。
二、彖辭曰:「比,輔,下順從也」。比卦是一種尊卑分明的下對上關係,陰順陽,小從大,下附上、幼奉長…。
三、王弼說:「比復好先。」是說比、復兩卦都是要積極主動。好,為喜好之意。
四、二人為从(從也),反从為比,故比為二人以上之比較,為從彼,或彼從關係,代表親合、親切、親比之義。比卦在師卦之後,需求親和,乃能服眾,並與師卦綜反而成一對卦。師卦在上六分封諸侯以後,會有好壞之比較,需要互相求親比和睦,才能服眾。師比同為得位之卦,得君位者為比,得臣位者為師。
五、日講易經解義:六爻自九五,稱顯比外,餘五爻皆稱比之。比之之詞,初比之無咎,二四比之貞吉,皆以其比五也。獨三比之匪人,而傷上比之無首而凶。爻各隨其位,盡比之變也。
比:吉。原筮,元永貞,无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比卦九五剛中居尊位,天下臣民順而從之,皆來親比輔助而吉祥。然爭戰結束,臣民來親比九五,必因其德,因此這時需再觀察分辨,如果九五符合濟世救民的初衷,始終都固守本具的元善之德,以中正之道施恩澤於天下,無愧於民,則四方歸附不暇,何咎之有。民有不寧,必從明君以求安,君有不寧,必得忠臣良民而共保,比之得正,雖遠亦感九五之威德,而紛紛自來親睦,若不服德化,猶豫不決而姍姍獨後,必窮無所依,其凶可知。
心法:
一、「方」取自坤卦、為「方國」,同「邦」。不寧方來:指的是動亂不安的方國前來歸附。疏遠之人亦感其德,而自求親睦,另一解釋指內心忐忑不安,姍姍來遲,是見眾人皆已親比依附,最後心有不安才來比附。不寧取象於坎,坎為加憂及水流動不定之象。
二、後夫即後來者。後夫凶,指遲遲未歸順者是不利的。比道應該主動積極,當仁不讓。落後者恐大禍臨身,故曰:「後夫凶」。為人臣者輔佐君王,絕對要當仁不讓,不落人後,更不宜舉棋不定姍姍來遲,推託禮讓。後夫指上六,處最極位,走投無路;六來比獨後,五不受之,是以凶也。
三、比卦後天坎居先天坤,是先後天同位的卦,能逢凶化吉。
四、日講易經解義:原,再也。筮,謂審察分析。元,謂元善之德,即仁也。永,謂存元善而無間斷於始終,即恆也、長也。貞,謂行元善而不流於姑息,不失於駁染,即正也。不寧,謂未得所比之人而不安。後夫,謂不早歸附者。
五、周易集注:「原」者,再也,蒙卦剛中在下卦,故曰:「初筮」,能發人之蒙。比之剛中在上卦,故曰「原筮」,有君德,而人來親輔也。 「原筮」指觀察分辨,是否始終禎祥,具備「元永貞」之德。上之比下,必具此三者,下之從上,亦必求此三者,斯無咎矣。
六、高島斷易:「原筮者,筮之於相親之始,慎之至也。」乃「謂得正道而固守之,比非其人,後必有咎,故曰原筮。」 「元」者,統萬善也。 「永」者,能九於其道也。 「貞」者,得正道而固守也。比非其人,後必有咎,故曰: 「原筮,元永貞,無咎。」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无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彖傳曰:比卦有相親之情,而成相輔之勢,這是吉祥的現象。九五陽剛居尊位以上親下,在下臣民莫不順從並相繼前來親輔。開始求親比輔佐的時候必須審慎明辨,九五是否始終固守仁善,以濟世救民,因九五剛健不息具中正之德,無私不偏,故眾臣民來比不會有災咎。九五以剛中之德施親比之道,眾陰皆順從而來,上下陰陽相應,紛紛歸附輔助,不來者不寧,來者自寧。對猶豫不決,不服德化的頑梗之夫,獨後來比,會與眾諸侯疏離而窮途無依。
心法:
一、輔者,助之意也。九五一陽與五陰親比,有眾皆來輔助。孟子曰:「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故曰:「比。吉也。輔也,下順從也。」
二、「不寧方來」指初、二、三、四爻眾陰而言。「上下應也」指四陰爻與剛中九五上下親比相應。「後夫凶」指上六而言,上六為窮極之位,以陰居柔,軟弱無能,不知審時度勢而遲疑不決。
三、周易集注: 「以」者,因也。因有此「剛中」之德也。剛中則私欲無所留,所以為善者此也。剛中則健而不息,所以為永者此也。剛中則正固而不偏,所以為貞者此也。
四、高島斷易: 比之初,上下之情或猶未通,不來者不寧,來者自寧,謂之「不寧方來。上下應也」。 「方」者,來而不已之辭,取下四陰順從也。當此時有不服風教,不服德義,自取困難者,是為頑夫,其凶可知矣!窮而後求比,其誰親之?上六居比卦之極,以不得比,窮無所歸,謂之「後夫凶,其道窮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大象傳曰:地面上有水,水滋潤大地,象徵水與大地相互依存無間,這就是比卦的現象,古聖先王體會比卦卦象的道理,效法比卦之道,分封有功之臣,授爵分土,以建立萬國,先王親比諸侯,諸侯則奉君命教化百姓,恩澤天下,養育群生,就像水在地上流行分散,親比融合通行無阻,以利萬物生長。
心法:
一、高島斷易:水性平、地道順,水在地上,散則為萬,合則為一。內卦為坤,萬國之象,初爻變為震,建侯之象。
二、日講易經解義:君以一身居九重之上,萬國之廣,人民之眾,安得一一親比之。故建國親侯,乃比天下之大權,實比天下之要道也。
三、高島斷易:天子猶大海朝宗之眾水,天下之大,可以一人統之,不可以一人治之,必建國置侯,有朝聘往來之禮,以結其歡。其親諸侯,猶身之使肱,則諸侯服順君德之渥,其於民猶肱之使指。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初六居比之初,如仕途之始,情勢不明時,惟以誠信進比於君,無愧於臣職而無過咎。誠信就像盛滿水的缶罐,充盈而不虛,言行無一念不誠,無一事不實,這樣自始至終一本忠誠信實,不但無咎,還會有意外的比樂之吉。
小象辭曰:比之於人,貴在誠信,初六為比之開端,為人處世一開始就以滿懷的誠心信實,和積極的態度主動前往親比,而且始終如一,念念皆誠,事事皆信,最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人臣事君,貴於誠信。此一爻是免始仕之臣,以誠事君也。缶,瓦器也。盈缶,充實之象。
二、初與四不相應,和六五也沒有關係,時與位皆不當,毫無親比的正當性。但是比之道在於初,初居陽位,有君子之德,能如缶器積誠不虛。初六一開始就懂得掌握親比的先機,以誠信藉著六四上比九五,而得陰陽相孚,「之」指九五。故曰:「有孚比之,无咎。」
三、「有孚比之」,指誠信充實其中,如物盈滿於缶中。若中無信實,雖欲親人,人誰與比?
四、坤土為陰虛之象,缶:汲器也,以土為之而中虛。初六變爻下卦成震卦,震仰盂為缶象,全變為水雷屯卦,屯者盈也,上坎為水;滿懷誠信就像缶罐裝滿了水,故曰:「有孚盈缶」,「盈否」則充實,之謂美矣 。
五、高島斷易:缶者質樸而無文飾,喻人之質樸正直,不虛飾,以此與人交,人亦推誠相待,即使素未相識,也樂於親比而終得意外歡喜,謂之「終來有他吉」。「來」者,自外而來也。為終對始而言。「終來」:未來、最終。「他吉」:意外之吉,指初六與九五猶遠亦非其應,然初之誠,九五必受其比,是意外之吉。
六、下坤能厚德載物,易理之要訣〝乾為始,坤為終〞,所以坤之用代「終」,為「終」之取象。大地的精神是無我無私的包容和親比萬物,是吉祥的,故曰:終來有他吉。
七、比之道以誠信為本;比卦重要關鍵在:1.初心 2.誠信 3.堅持到最後。
八、初六爻動變卦為水雷屯卦,萬事起頭難,要把事情做好,需在一開始就策畫改革,除舊革新,以成為大器之用為錯卦火風鼎卦,並且要言行一致,不可蒙蔽良心,蒙昧無智,為綜反卦山水蒙卦。守住爻辭的原則,一開始就要用誠信一以貫之,主動去親附有德之人,就算時機和位置都不成熟,最後也一定可得意外的吉祥收穫。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六二以發自內心的至誠至信為出仕的本分,秉中正之德,貞固自守,以待上應於君而親輔,這樣比之正道是吉祥的。
小象辭曰:六二居下坤之中,柔順中正,與九五相應,是最恪守臣道的一爻。能以至誠至信的內在涵養和才德受到君王的賞識求賢,才順應九五之親比,不會汲汲自進求比而失中正之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為美其以道事君,而能得君以行道也。
二、六二外臣居內卦中爻,得其正道,柔順中正,與剛中的九五君王正應,以心相比,有比之自內之象,是發自於內心的至情至性,《大學》:「誠於內必形乎外。」
三、六二得坤之正位,為內卦之主,有柔順之德,能固守貞正之道,六二陰爻主靜,不會主動自告奮勇去親比,只會等九五君王禮賢下士時才會親比奉獻,達到君正臣忠,天下太平為吉祥矣。 (如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才出來輔佐劉備) ,所以聖人云:六二得貞吉。
四、「自內」者,自心也。《大學》:誠於內必形乎外。
五、六二譬如修道之人的內修功夫,從內心中修習歷練到如如不動的境界,覺悟「本來無一物」,當下顯出「吾」的本心自性,即道之本體。
六、六二爻動變卦為坎卦,如果不守爻辭固守貞正的原則,而急於主動出擊,就會遇到坎險,要了解人心變化無常的陷險,就要學習解除險難的能力,需借內交互卦山雷頤來修身養性,涵養守正,才能脫險而現光明,為錯卦離卦。否則,又會陷險於綜反卦坎卦之象。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六三陰柔不正,昏昧無智,所親近結交的都是鄙劣小人之流。
小象辭曰:六三本身不中不正,陰柔無才,偏頗無知,無擇善之明而與四周小人同惡相濟,非但無益也會受到牽累傷害。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明三之不能擇人,而比之可鄙也。匪人,指上六。
二、六三陰爻占陽位,不中不正,上下都是陰爻之匪人(陰為暗、為小人,不成材的人)與他為伍,故曰:比之匪人。
三、上六高而無位,處卦之終,是為「後夫」,亦「匪人」也, 三與六應,因此六三親比不得其人。匪人:非人,非善人。上六比之無首,「無首」為有傷之象。
四、六三變爻為蹇卦,蹇者,難也。前有坎險,後有山阻,進退兩難,有災難的傷害之象,故曰「不亦傷乎」。六三爻辭雖然沒有說吉凶,但是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如果去親附不正派的小人,吉凶不言而喻,因此要趕緊浪子回頭,改過自新,擇善而交才不會受小人牽累。
五、卦都是一體兩面,只要守住爻辭的原則,遠離小人,守住正道立場,擇善而從之就不會受到傷害,傷害也自然化解。人生若行於崎嶇險路,不行正道,良善之人和良緣福德都會背離而去。
六、六三爻動變卦為水山蹇卦,道路崎嶇不平,如果在進退兩難的險困中,還不能與人親比合作和睦相處,當然人人會與之背離,成為錯卦火澤睽卦之象。若能反觀己身,修心立德,與人團結和睦,自然就能化解困難,變為綜反卦雷水解卦之象。
六四,外比之,貞吉。
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六四以柔居柔,處近君之位,以柔正之德外比九五賢明之君,並固守輔臣之正道,以彰顯君德,何吉如之。
小象辭說:六四柔順得正,捨棄正應之陰柔初六,而與具剛中之德的九五賢君親比,以人臣之道順從君德以盡臣忠。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言人臣盡事上之義,無內顧之私,為臣道之正也。賢,謂九五。
二、六四在外卦,陰爻居柔位,當位,得其正,與九五君王比鄰而應,是能夠輔佐九五的良臣。
三、六四陰爻本乎坤,坤德本有貞正之德,唯有固守才能得吉,故曰:貞吉。
四、陽為主、陰為從。六四是固守本位的賢臣,上承九五陽剛中正之君王,同在外卦,四、五的聯盟不在正規內,是因相近而親比,故曰:外比。
五、賢,指剛中之九五,居尊位,故言上。四居多懼之位,親比賢明之君,需謹慎守正,順而不逾矩,君臣各居其位,以安「從上」之分。
六、六四爻動變卦為澤地萃卦,有培養人脈,精誠匯聚之象,人眾聚集多了,當然力量及地位就會提升,變為綜反卦地風升卦之象,地位提昇也要畜養德性,又變為錯卦山天大畜卦。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九五剛健中正,以大公無私之心親比群臣和百姓,德澤廣披,以彰顯比道,凡是來歸順我的都承受接納,不願意歸順的就任其離去,猶如商湯王田獵不合圍,只設三面之網驅獸而網開一面,前面逃離的不復窮追。因此君王田獵與民同樂,百姓皆順應君王中德之化,於驅獵時不加戒備以求必得,皆是吉祥之道。
小象辭曰:九五君王以剛健中正居尊位,至中至正大公無私,彰顯親比之道,為天下萬民所歸。九五為仁德之君,凡是來歸順比附的皆安撫接納,逆道而行和不願順服的則不強求並捨棄,如網開一路而失前禽之大義。天下百姓都順應君王剛中之德,亦不貪取,驅獵時不加以警誡,聽任禽獸來者落網,去者不追。這是上位者以剛中無私之德澤比天下,使臣民皆受感化而能行中和不偏之道之故。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是言九五以大公無私之道比天下也。顯比,顯其比而無私。不誡,不相警備。使中,謂上之德有以使其得中也。
二、九五為全卦主爻,是大公無私的有道明君,德高望重,一陽率領眾陰,顯出九五比天下而正大無私之象,故曰:顯比。
三、九五是其他陰爻親比依附的對象。其下四陰爻來親比,都大公無私的接納;唯有上六姍姍來遲不願親比,即棄之,上六也是「後夫凶」的後夫。
四、九五陽爻為君、為王,有王用之象,上卦坎錯為離,離為三。坤為車、坎為馬,坎馬駕坤車,為驅之取象,是言商湯王打獵不合圍,只圍三面趨禽,獨開一面生路,來者(順)必獲,去者(逆)不追,舍逆取順,故曰:王用三驅。
五、三驅,謂天子之田不合圍也。比喻九五仁德之君,不濫殺無辜,來去不強求,大家都來親比。
六、上坎為禽,變爻為坤,沒有坎了,就等於沒有禽之取象,故曰:失前禽。
七、高島斷易:師比皆禽,師之禽在內為害,為境內之寇,故「執」之,王者之義也。比之禽在外而背己,為化外之民,故「失」之,王者之仁也。
八、周易集注:師比相綜,在師則專論剛柔,在比則專論陰陽。
九、九五爻動變卦為坤卦,君子以柔順之德,厚德載物,萬物則永久自強不息,為錯卦乾卦之象。能夠自強不息同時具備柔順寬大的德性,又變為綜反卦坤卦之象。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終也。
上六陰居極位,乘於九五陽剛之上,沒有才德又無智慧,一開始就遲遲不去親比九五,此時欲比於五,已不可得,眾叛親離,當然有凶。
小象辭曰:比卦眾陰皆比,比道已成,而上六從開始就失掉了親比的時機,沒有好的開端,就沒有可以歸附的立足之地,如何能保其善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是言無德不能為民所比也。
二、上六處陰之極位,為無陽之地,陰無陽可比,孤僻、傲慢,沒有才能又無智慧,愚人自用,既不能內比,又無外比,在一開始就遲遲不去親比飛龍在天的九五,是以無陽也,無陽即無首,故曰: 「比之无首」 ,結果當然有凶。
三、親比之事重在初始。上六位高傲慢,孤僻自負,凌駕於九五之上,居高觀望遲遲未歸順者,即「後夫凶」的後夫。初爻為始,上六為後,因為一開始就沒有去親比,沒有好的開始,錯過親比的時機,當然也沒有好的結果。
四、上六處陰之極位,高而無位又處外卦之終,目中無人又亢高而孤立無援,乘在九五之上,陰乘陽為逆,背離親比之道,沒有誠意,姍姍來遲,因遲疑以致為時已晚,錯過時機,所以有凶之象。
五、就卦象而言,上六陰爻主靜不動,動則成巽,為不果,不安定,有身陷絕境難以自拔之象。
六、上六爻動變卦為風地觀卦,人人都要效法觀卦彖辭:「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的真理,要不斷努力變得強壯盛大,為錯卦雷天大壯卦之象;強大方能開創偉大事業,貢獻社會,造福萬民,並能以上臨下,親力親為,與人為善,為綜反卦地澤臨卦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