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

2022年1月11日 星期二

同人卦--論合同之道


天火同人:論同人之道,應公而無私。

卦象-離下乾上。乾為天,離為火,乾天離日,天氣上升,火性向上,其性相同,內
外同心,上下形成天火合明,有正大光明之象。

卦德-為麗明,下離為文明,上乾為剛健,內麗明而外剛健。

同人卦,二為卦主,與五相應,其德同,「同人」之義也。六二是唯一的陰爻,五陽
欲同與之,其情同,故名為同人。

同人卦:告誡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要心胸寬大無私無我,去除我執我見我慢,必須
有異中同、同中異的辨明能力,及同中存異、異中求同的態度。讓不同性質的人能和
諧相處,共同進步,國家社會才會大有光明。因此無論修身學道,做人處事都要善心
流露與人合同,以正義道德為基礎,聚集志同道合的人,同心同德,和睦相處,不分
彼此,不以分別心排斥他人,也不可自命清高,不離群孤僻或與小人同流合汙,才能
大有光明,故同人卦之後就是大有卦。

心法:
一、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否」為上下阻塞不通之意。天下
沒有永久處於阻塞不通的逆境之理,故否之上九「傾否」,為物極必反,有「先否後
喜」之義。社會的安寧和諧需要靠人與人之間的同心協力傾否而重建,用謙虛和睦的
態度待人處事,必能化不順為通達,因此,同人卦從否卦之上九「傾否」而來。

二、否卦之「天地不交,萬物不通」,其要在於不能「通天下之志」,惟「同人」能
通之。通則泰,因此國家之所以能濟否開泰者,實賴「同人」之力。可知天地不交為
否,上下相通為同人。

三、離卦在下卦時,卦主為第二爻;離卦在上卦時,則卦主為第五爻。

四、同人卦先後天同位(居南方)。先天乾落在後天離,先天為體,後天為用,乾天其
氣輕清向上,離日上升而大地光明,日居天中,為萬物之主,此離代乾而用。象徵乾
天離日,剛健中正,又正大光明,故稱同人。

五、二與五陰陽相應,皆居中且正,六二有私心,只和九五合同,故有遺憾否吝。

六、日講易經解義:蓋同人之道,貴以大公無私,通天下之志,不可稍有偏繫。統一卦
而論,則有乾行之德,而其同人出於公,故亨。就一爻而言,則有偏比之情,而其同
人出於私,故吝。此卦爻之各有取義也。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同人之道當大公無私,處於曠遠無際之天下亦能內外同心,則物無不應,人無不從而
亨通無礙。人心無私皆合於君子之正道,大公無私,雖曠遠之遙,亦志無不合,道無
不同,無往不利,即使如險峻的大川也能化險為夷,順利度過。

心法:
一、乾為陽,離火為陽之真氣,與乾同體,故曰同。乾為日,離亦為日,象相同。乾
陽上升,離火上炎,性相同,故天與火,取其同也。金剛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
下」,法為本性、自性、真如。人人本自清淨的自性圓明體無不相同。

二、日講易經解義:卦辭言同於人者,當大公無私而貴合於君子之正道也。涉大川,謂
涉險。

三、日講易經解義:凡人不能無所同,但恐所同者不廣,所同不廣者則為私同,而非大
同也。同人於野,曠遠而無私,如處一國天下皆大同也。所同無私則足以致人之親
輔,來人之信從,何舉不遂,何往不濟?

四、宋歐陽修論君子小人之朋,為小人所好者祿利,所貪者財貨,當同利之時,暫相
黨以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義,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
則同道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共濟。

五、「野」為廣遠曠野。「于野,亨。」告誡宜遠取於外,與天下人合同,曠遠而無
私;不宜進取於內,只與合我者親同。

六、周易集注:「利君子貞」者,蓋內外皆君子之正也。所以利君子之正,天下之理正
而已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眾志雖不同,惟此正理方可通之,方可大同人心。若
私邪不正,安能有于野之亨,而利涉哉?此所以「利君子貞」也。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
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惟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彖傳曰:同人卦,六二陰爻居中,得正位,以柔中之德,與陽剛相應,陰陽合一,剛柔
相偕,同心合志,故曰同人。同人卦辭: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者何? 乾道剛健能
行,足以涉難濟險。君子依天道而行,正大光明,無私無我,以中正之德,上下相
應,如日月交輝普照,天下化之,皆君子之道。惟有君子順天理合人情,以中正之道
撤除曠遠的界線範圍,及人與人之間的私欲隔閡,則千里之遙亦道無不同,志無不
合,天下人眾志成城,而無往不利,事無不成。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是釋同人彖辭,以明其所以得同之道也。柔,謂六二。乾,
謂九五。得位得中,謂得中正之道也。

二、高島斷易: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不曰應九五,而曰應乎乾,可知不專應九五一
爻,而遍應眾陽。凡天下之事,一人難以獨成,與人共成則易,而與人之道,有公有
私,公則道合,私則道離,以私同者其道小,以公同者其道大,可通天下之志。

三、高道斷易:內卦離為明,為智。外卦乾為健,為正,以此謀事,則事無不利,以此
涉險,眾險可涉,以此交天下之人,則天下之志無不通。通則泰,國家所以濟否開泰
者,時賴同人之力也。

四、上卦為君,至剛至健,九五得剛健之中。下卦為臣,文明有象,六二得柔位之
中,剛柔相應,故曰「中正而應」,君臣上下合志,秉離之明,行乾之健,公正無
私,雖大川之險而可涉,天下之志而能通。

五、君子心公,則天下感之,君子道正,則天下化之。唯有君子的德性,合於眾人心
志,成為一股力量,則天下人眾志成城,天下大同,故曰「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

六、周易集注:六二應乎乾,乾在外卦,乃野外也,故曰「于野」。「乾行」指「利涉
大川」。猶言乾之能事也。同人錯卦為師,下交互卦為震木坎水,所以「利涉大川」
曰「乾行」者,不言象而言理也。「利涉大川」非六二也,乃乾也,指九五剛健中
正,有德有位,可以濟難也。

七、周易集注:「同人于野」者,六二也。「利涉大川」者,乾也。「君子貞」則總六
二、九五言之。六二應乎九五之乾,故名「同人」。 

八、「柔得位」指六二陰爻居柔位,處內卦之中,一陰應五陽,故有「得中而應乎
乾」,為同人之象。

九、同人卦彖辭的重點在「乾行也」,乾以剛健中正,而行光明正大,無論任何重大
危險,都能化險為夷。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大象傳曰:天在上,火炎向上,天與火各為一物,類別不同,但是性質相同,就是同人
之象。君子有治理天下的使命,需效法乾之剛健,大公無私,類聚理念一致的族群,
異中求同,不分彼此;以離之光明智慧,識才辨物,同中求同,而訂定治國之方針。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言君子審異致同之事。類族以人言,辨物以物言。以,為用
之意。

二、君子體悟「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所有萬物的根源,皆同於「道」,同於根
本。

三、君得其位,當得其剛之中;臣得其位,當得其柔之中,剛柔相應,上下合志,雖
大川之險而可涉,天下之志而能通。

四、高島斷易:象傳不曰火在天下,而曰「天與火」,蓋以乾為日,離亦為日,取其象
相同也。

五、同人卦先後天同位。先天乾落在後天離,先天為體,後天為用。

六、天下萬物皆有異同之理,如果不詳審其不同之處,難免會混淆雜亂,無法分類而
得其所同。天下之不同者,莫如士農工商各類各族,各分尊卑,各事其業而不相紊亂
無章。天下之不同者,莫如各型之物,需各歸其類,各辨其用,才不致紛雜混淆。若
是非雜糅,尊卑大小混淆,必至於亂,豈能哉?

初九,同人於門,无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初九剛正,居同人之初,能打破門戶之見,不自限於黨派,不分彼此,沒有私暱,而
與天下人皆合同,這樣的做法不會有過咎。

小象辭曰:出於外,一開始就廣交天下,與人合同,無偏黨之私,這樣光明坦蕩的胸
懷,眾人皆樂與同之,又有誰會牽咎於他呢。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同人無私而不失於偏黨也。

二、初九爻動,下卦成艮,艮為門闕,初爻處門之下位,為門外,故曰「於門」。周
公曰於門,不欲使人自域於門內也。孔子曰出門,不欲使人存一門內之見矣。

三、初九陽爻居陽位,得其正道,是正大光明之象。居下卦之初,具有剛正的美德又
心懷謙卑,待人接物不分尊卑貴賤。

四、初九和九四陽爻不相應,表示初九剛正,沒有私情,也沒有結黨的私心。初九處
在內卦之離卦,也代表內心光明坦蕩。

五、福禍無門,惟人自招,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凡事都要在“因”上面努力,身、
語、意三業要以善為始,效法菩薩之無量願行,勤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心量
廣大,行願彌堅,即與諸佛感應道交。經云:「上與諸佛如來同一慈力,下與十方眾生
同一悲仰」。以四無量心等持應化,達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則能拔濟一切眾生,
離生死苦,得究竟樂。(錄自普泉精舍中級禪修教本第三課)相信這便是同人自利利他
的最高境界了。

六、周易集注:〝誰〞對二、三、四、五而言。

七、初九爻動變成遯卦,遯,下為艮,先天八卦方位居西北之位,上為乾,後天八卦
方位西北之位,為先後天同位,同為一門,故有「同人于門」之象。

八、初九爻動變卦為天山遯,遯為隱退,暫時隱避修養德性,德性大就要走入民眾,
臨民臨萬物,君臨天下,這是錯卦地澤臨卦之象。凡事親力親為,讓萬事萬物不斷生
長壯盛,成為綜反卦雷天大壯卦。只要守住爻辭的原則,打破門第之見,走出門外廣
結善緣,主動與人合協共事,未來一定能得壯盛之果。

六二,同人於宗,吝。
象曰:同人於宗,吝道也。

六二陰居柔位,得中且正,與九五陰陽正應,而心有所繫,情有所偏,把求同之眾陽
爻都排斥在外,不符合同人之道,六二涉宗黨之私,而有吝。

小象辭曰:同人的本意就是要大公無私,廣泛發揚與人合同的精神,可是六二卻只侷限
在和自己正應的九五私繫,把眾陽爻都排斥在外,六二只欲同於九五一陽,暱私不
公,則失同人之道而不免羞吝啊。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見同人當大公而不可有所私也。宗,黨也。

二、同人貴於無私繫,不可結黨營私,要天下人一視同仁,而六二爻動,變乾而應九
五陽爻成為同宗。這樣會有黨派的弊端和不同宗的分別心,不合乎同人卦與天下人同
心同德之道,無法發揮大愛精神,因此有“吝”。本卦之下為離,二三四爻為巽,形
成下交互卦為風火家人卦,亦有同族宗親之象。

三、周易集注:離變乾而應乎陽者,皆謂之〝宗〞。蓋乾乃六十四卦陽爻之阻,有祖則
有宗。若原是乾卦,則本然之祖,見陽不言宗。新變之乾,則新成祖矣,所以見陽言
宗也。

四、六二為同人卦的全卦主,陰爻居柔位得中且正,卦主本不應有否吝之事,卻因為
只和九五合同,以致九三、九四求同不得而心生忌妒,以致有偏狹之吝,故曰:吝。

五、六二同人于宗的心胸比同人于門的更狹窄,因此告誡要效法天地無私的原則,放
大視野及心胸,打破宗族之見,大公無私與眾人皆合同,則可亨通。

六、六二爻動變成乾卦,乾,六爻純陽不複雜,為「宗」之象,同人卦,上乾,先天
八卦方位居南。下離,後天八卦方位也居南,先後天同位,故有「同人于宗」之象。

七、六二爻動變卦為乾卦,乾上乾下,做人做事的原則要效法乾之「元亨利貞」四
德,同時還要實行坤卦「君子以厚德載物」之道,乾坤合一,剛柔並用,無私無我,
成為錯卦坤卦之象,及綜反卦乾卦之象。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於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九三過剛,不中不正,上無相應,被六二排斥在外,又畏懼剛中之九五,自知不敵,
於是暗藏兵戎於草莽之中,並登高窺伺九五勁敵,經過三年之久,也不能施力取勝。

小象辭曰:九三處在多凶之位,過剛不中,和六二比鄰,欲強求六二合同,但是六二只
和九五相應。而九五剛健中正,地位鞏固,九三畏憚,只能藏兵於草莽,伺機而動。
六二不應,九五剛強,而九三其義不正,其理不直,勢必不敵,以致終久不敢發動,
如何能得其所願呢。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為妄於求同者戒,見其勞而無功也。戎,謂兵。莽,草莽
也。

二、六二一陰居眾陽之中,諸陽皆欲求同,比鄰之九三尤為急切,但是六二與九五以
中應中,剛柔正應,不理會妄想攀附的九三。

三、同人卦下離為戈兵,有〝戎〞之象。二、三、四爻為巽,為風,為伏入。巽為柔
木,有〝草〞之象。離錯為坎,為隱伏,有〝伏〞之象。

四、九三陽居陽位,過剛不中,剛愎自用,位居二五之間,欲強與二同,但是處在三
多凶的險地,外有剛健強敵而不敢顯露,只能暗藏兵戎,登高陵觀察敵情以伺機而
動。九三在下卦離之極位,有「高陵」之象。 

五、自三至五,一爻為一歲。四爻五爻皆是陽剛。九三頻遇強敵,經歷三歲而不能興
起,因未至凶而不言凶,但是曰「伏」,曰「升」,則是凶象已露,只能養精蓄銳,
充其實力,這樣處於險境也能安然自在。

六、周易禪解,言「升其高陵」,「其」指九三,「陵」指九五,五和三中間有三個
陽爻,如三個高陵相隔,有如三年之遙。

七、本卦二三四爻為巽,為不果。下離,先天八卦居三,為「三」之象。「興」,為
發之意。九三爻動二、三、四爻變為艮,艮之卦德為「靜止」,故有「三歲不興」之
象。下卦變為震,為足,足動有「升」之象。艮為山,為「陵」之象。「三歲」,喻
終久之意。

八、周易集注:「伏戎於莽」者,俟其五之兵也。「升其高陵」者,窺其二之動也。對
五而言,三在五之下,故曰「伏」。對二而言,三在二之上,故曰「升」。

九、言「三年」者,則事可成,如既濟卦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未濟卦九
四「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稱「三歲」者,則事不可成,或為凶,如坎卦
上六「三歲不得,凶」,困卦初六「臀困於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漸卦九五
「鴻漸於陵,婦三歲不孕」,豐卦上六「三歲不覿,凶」。(錄自周易全解)

十、安,為語辭。猶言“何”也,為“如何能”的意思。

十一、同人卦本卦之錯卦為地水師卦,九三變爻為地風升卦。

十二、九三告誡不可強與人爭,要養精蓄銳,充其實力,即使處於險境,也能安然自
在。

十三、日講易經解義:蓋天下同所當同,則逸而有功。同所不當同,則勞而罔益,不量
其理而妄求之,雖同人為至易至簡之事,而亦有不可行者。故曰益必知險,險必知
阻,不學易者,殆不可涉世也。

十四、九三爻動變卦為天雷无妄,象徵修心養性之人,如果无妄想、无妄念,真誠不
虛妄,沒有雜念自然心境會提升,變為錯卦地風升卦之象。心境提升自然會畜功畜
德,久而久之就成為綜反卦山天大畜卦之象。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四以柔居剛,不中不正,對無應無比之六二也有妄念,憑其陽剛之力,乘於高牆之
上觀察形勢,欲強與二合同,上攻九五,但是柔中六二與剛中九五正應,九四自知義
不直,理不正,勢不可得,於是懸崖勒馬,打消強取的念頭。這樣以柔自省,回歸正
理,方可免於禍端而得吉。

小象辭曰:九四陽剛站在高牆之上環伺局勢,想和六二合同結盟,攻打只和六二正應的
九五,九五剛強,有德有位,於義於理皆不可攻。還好九四能以剛用柔,從違反義理
之困厄中轉念,反省改過而得其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為妄同於人者訓,而美其終能改過也。

二、乘:九四居九三之上,曰:乘。墉:為城牆。義者,理也。則者,理之法則也。困
者,困窮也。

三、下卦為離,離中虛,外圍有「墉」之象,九三為六二之墉,九四在上,故曰
「乘」。九四在城牆之上。三與四皆欲強與二同,二不與之同,故不言「同人」。

四、弗:不。克:能。易經中的「不克」,皆為以陽居陰之爻。如訟卦之九二九四「不
克訟」,皆是也。

五、九四陽爻居柔位,不中不正,和六二不應不比,想要求同於六二,但是自知因此
攻擊與六二正應之九五是不義之舉,其勢不敵,必陷困厄而反省悔改,因此得吉,故
曰:「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六、此爻勸誡凡事要隨順因緣不強求,並適時轉念放下,更不可違背正道仁義。這樣
反而能得到吉祥的結果。

七、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使對方歸順,讓自己得到更多的人民與土地,「弗克攻」,是
指不要用武力殺伐,而是要以正道用謀求合同。

八、九四爻動,變卦為風火家人卦,為吉,故有「弗克攻,吉」之象。

九、九四變卦為風火家人,象徵家人共同努力奮鬥,一切困難就容易解決,成為錯卦
雷水解卦之象。如果一家人不能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就會乖異離散,變成綜反卦火
澤睽之象。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九五剛中與柔中六二相應,本為同者,但是中間有伏莽乘墉的剛強阻礙而受挫,無法
立即與六二合同,而悲憂啼泣,但是九五剛健中正,剛毅果斷,以邪正不並立之勢,
如興大軍克阻從中作梗者,終與六二相遇,不勝喜而樂笑。

小象辭曰:同人之所以先嚎啕,是九五之君以剛健中正與柔中六二陰陽正應,卻因九三
九四不服,隔絕阻撓,無法與二遽合而憂傷悲泣。然九五剛毅堅定,能以中正之德,
光明能斷之智與天下合同,如大軍興師,三四不克,終得遇同心相應的六二,君臣合
志。

心法:
一、此一爻是言君臣至同之道,由人君能剛毅自斷,而始雖阻而終必合也。嚎啕,謂
悲也。笑,謂喜也。克,謂勝也。遇,謂遇二也。中直,謂中正也。

二、九五爻動,變為離上離下,離為火,為麗明。離錯為坎,坎為水、為淚、為加
憂、為心病。九五動爻後三四五爻為兌,兌為喜悅。故有九五「先嚎啕而後笑」之
象。

三、大師:為大軍。乾為大,九五陽剛堅毅之君,有大師之象。同人本卦之錯卦為地
水師卦,師為軍隊。克:戰勝。遇:同人卦互卦為天風姤,姤者:遇也。

四、同人卦初與二為小同人,三與四無同人,來到第五爻為大同人,五與二正應,誠
心求同,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但是中間有三四兩陽爻從中阻隔,或埋伏,或居高牆
欲攻之,無法順利與二相應,而嚎啕大哭,終以中正之德克服障礙,得如願而後笑。
九五居君位,當與天下同應,如果只和六二同,非大同之道,應以德性感動眾人,
化敵為友,共同開創合同正道的大同世界,才符合同人的原則。

五、此爻告誡我們在尋求志同道合與人謀合時,一定會遇到不順遂而憂慮難過。只要
克守中正之道,堅定不移,一定能克服困境阻力,達成合同之目的而歡喜。

六、繫辭傳中孔子對同人卦九五爻的說明。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
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其臭如蘭:喻氣息如蘭花般馨香)

七、高島斷易:若求同於蓋近,雖同亦私,是以彖辭曰:「於野」。可知同人之道,當
以天下為量也。蓋「於宗」不若「於門」,「於門」不若「於郊」,「於郊」不若
「於野」。總之出外則無黨援,亦無阿好,地愈遠而心愈公,公則平,平則通,故聖
人以四海一家,中國一人為心,斯謂之大同矣。 

八、九五爻動變卦為離卦,離為光明正大,也有離別之意,象徵如果內心變動一定會
陷入困境,成為錯卦坎卦,坎為陷險。如果能堅定信心,努力奮鬥,沖破難關,前途
一定光明,又會恢復光明,成為綜反卦離卦之象。因此只要守住爻辭的原則,完成以
異求同,就能達到同人的光大使命。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上九貴而無位,如置身於國之遠郊,欲求合同,但是無人相應,不如逍遙自在,與世
無爭,自然沒有悔之事。

小象辭曰:上九處在同人之極位,高而無位,如居荒僻曠遠,無人可同,蕭然寂寞於世
外,無法再展天下大同之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孤介之士一無所同也。郊,謂曠遠之地。

二、治國之位,在朝,不在其位者,為野。郊者,為國之外的曠野之地。說卦傳 : 乾
為郊。故上九乾陽為「于郊」。

三、郊與野原本有遠近之別,都是指城外。說文解字:「距國百里爲郊」,野則是郊
之外,距國土更遠、更廣闊。同人卦辭: 「同人於野」,是指達到了一種毫無阻礙的
天下大同之境界。而「同人於郊」,則還沒有達到野的境界。

四、上九陽爻居陰位,不中不正,處在同人卦的極位,高而無位,不得勢。下與九三
不相應,離六二又太遠,中間有群陽阻隔,有能力卻不得志,如果強行去與六二合
同,必然耗時費神,也會陷入爭奪困境,不如隱居於郊,與世無爭,不再眷戀功名富
貴,心境自然就會海闊天空,無罣無礙,當然不會有悔吝的事情。 

五、「郊」喻置身外。上九居上卦之外,猶如處在荒郊野嶺,逍遙自在,無憂無愁,
不為權勢名利束縛,視功名富貴如浮雲,何等快樂,而無所悔。

六、同人卦中,四陽爭一陰,唯獨上九居上,與六二非應非比,較初九之「同人于
門」更遠,是完全置身事外者,可免去爭奪之患,卻也無法達到「于野,亨」之「通
天下之志」的境界,所以也只是“无悔”,並且“志未得”。

七、上九爻動變卦為澤火革卦,上卦為兌,五行為金,下卦為離  ,五行為火,形成
火剋金,故有「未得志」之象。

八、上九爻動變卦為澤火革卦,革者改革、變革也,象徵修道之人,必須要改革原來
的習氣慾念,才能開啟智慧,與道合同,若是智慧蒙蔽,不能革新,就會有愚眛的行
為,不能打開智慧而迷失本性,就需要啟蒙,成為錯卦山水蒙之象。經過啟蒙,實踐
「果行育德」之道,才能實行「君子以正位凝命」之真理,成為大器之用的人,就變
為綜反卦火風鼎之象。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否卦--亂世和運勢不通的應對之道

今天是2021年的最後一天,謹以否卦作為今年分享筆記的結束,祝福全世界的朋友今天過後,否極泰來,疫情不再,人人都平安快樂!健康幸福!迎接共存共榮的美好世界,共享同人之亨~

天地否:論否運時,為人處世的進退方針。
卦象-坤下乾上,上為天,下為地。否卦所取在氣不在形,天氣不降,地氣不升,陰陽二氣上下不交,形成天地閉塞之象。
世道永遠安泰通達是不可能的,盛極必衰,一定會有阻塞、排斥而至災難,所以接下來就是否卦。序卦傳:「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泰之後,否即繼之,以知天下之治之難,而亂之易。泰先小往大來,而後言吉亨,是以天運推之人事。否先言匪人不利君子貞,而後言大往小來,是以人事參之天運。泰,歸之天;否,責之人,聖人之深意也。泰變否易,故於內卦言之。否變泰難,故於外卦始言之。否泰之變皆由天也。故泰之方盛,即繫艱貞之辭。否之既休,尚有其凶之戒。
二、否卦意味著時運不通,君臣之志上下不能交融,內有小人當權得勢,不利君子在外發揮之象。凡當值此運之人,當守道安命,時刻警惕,力求上進,在時機未到之前更應堅定沉著,努力奮鬥,終會否極泰來。
三、以人事而言,上下不交人事不和,往來多是奸邪小人,居下者,敢行悖逆天道之事,以致百事乖張,災禍橫生,致使世道艱難。
四、否卦九五居中且正,有能力轉阻塞為暢通,為全卦主。
五、否卦為七月之卦,在十二消息卦中代表的節氣為處暑,「處」為躲藏、出離、終止的意思,表示暑氣將退藏。秋天漸近,萬物開始凋零,準備隱避收藏。
六、否之時運,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小人得志,不會給君子發揮的機會,君子應當「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聖人告誡君子要收斂隱藏,守道安命,不追求榮祿,才能避免災難。
七、處於泰極否來之時,君子應身退而心不退,仍然要觀察天下的趨勢變化,以待時而動。
八、從世道上看,長久的太平,使得君民放逸,社會道德敗壞,衰退糜爛,災難就要臨頭了。
九、高島斷易:否字從不,從口。不者,弗也,弗與茀通,茀為車後之蔽障,以茀蔽口,呼吸蔽塞之會意。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否運是天道循環,盛極則衰的現象,皆由陰陽不交之所致,此時奸邪小人肆意妄為,天下萬物不暢,世道衰敗,不利於堅守正道的君子施展才德。小人在內奪權爭利,其勢漸長,君子則往居於外,不求榮祿,歛藏退隱,獨善其身。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卦辭言世運當厄,正道不行,而奸邪進用也。匪人,謂非人道之常。
二、周易集注:「否之匪人」,言「否之」者非人也,乃天也。孔子居春秋之否,乃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孟子居戰國之否,乃曰: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皆宗文王「否之匪人」之句,故「否之匪人」者,天數也。「君子貞」者,人事也。故孔、孟進以禮、退以義,惟守君子之貞。
三、大為陽氣,即大人、君子。小為陰氣,即小人之意。陽氣由內往外稱「往」,陰氣由上來下稱「來」,故稱「大往小來」,也是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意。
四、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君子處否卦下三陰爻的應對之道,惟有安於否運,固守貞正,以等待時機。君子處否卦上三陽爻的應對之道,為君子要順應時勢,主動積極,謹慎以濟否,方可轉否為泰。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彖傳曰:否之時運閉塞,小人乘時得勢,為所欲為,不利堅守正道的君子出仕治世,此時小人於內弄權,君子不求榮祿,出離避世。以天地造化而言,天在上,地在下,天地各居其位,二氣上下不交,陰陽不能作用,致使萬物不暢。以國家言,君臣上下乖違隔絕,無法同心交融,佞臣奸邪擅權,正道日衰,天下混亂,猶如無國無邦,亡國之形已見。否運即陰柔小人在內,陽剛君子被隔絕在外,為小人於內弄權牟利,禍亂朝綱之勢滋長,君子無法施展其安邦治世之道而斂藏隱退的現象。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是釋彖辭,以明天道人事之否也。
二、所謂邦無道則隱,否之時運,君子惟有獨善其身,隱居避世,若仍繫情於功名利祿,恐利之所在,禍即隨之,至此始欲避難,則為時已晚。
三、蘇軾有言:「無邦」者,亡國之謂。
四、高島斷易:「道」包括天之陰陽,地之剛柔,國家之治亂,內外之處置,進退得失,其義甚廣,所以明否之運,皆由陰陽不交而來。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大象傳曰:天地二氣閉塞,陰陽不交,萬物不生,正是否卦的現象。聖人告誡,此時君臣乖違,小人當權得勢之時,惟有收斂隱藏自己的才德,安貧守道,居於外以韜光養晦,不為富貴榮華,高官祿利而動搖心志,才能避開天下無道,奸邪小人的迫害災難。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當無道之時,能自晦以全身也。儉,讀歛,謂收斂。辟,即避,謂避禍。
二、凡值此時運,當以德為榮,不以祿為榮,不可受名利之誘惑,以免所為皆逆天道,為虎作倀,而身敗名裂,當守道安命,等待時機。
三、日講易經解義:爵祿之來,禍患之招也。君子收斂其德不形於外,非止為一身免禍,而天下實陰受其福。
四、高島斷易:泰歸之於天,否責之於人,故泰之象傳曰:「裁成輔相」,不敢貪天功。否之象傳:「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聖人垂誡之易,可謂深矣。
五、周易集注:坤為吝嗇,儉之象也。辟難者,避小人之禍也。三陽出居於外,避難之象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彙,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初六陰居陽位,和六二、六三同類共進,如同拔根莖相連的茅草,連結而起,勢不可遏。此時小人之惡尚未形成,應棄惡從善,以陰從陽,行君子之道,施展救否的抱負,但是否運上下隔絕不通,時機未到,聖人告誡先安分守己,固守貞正,未來自能吉祥亨通。
小象辭曰:初六處在小人當道的時運,初時惡跡未形,未嘗不能反惡為善,其上應剛柔相兼,受九五之命濟否的九四君子,偕同六二、六三以陰從陽,與君子並進,施展轉否為泰的抱負,如同根莖相連的茅草,連結並進,但是時機未到,唯有暫時安守貞正之道,等待時機,以助休否之君安定社稷,化否為泰,故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訓小人變邪從正,成善行以孚人心也。蓋人心溺於惡則惡,反於善則善,只在一心轉移之間耳。
二、泰否兩卦的初爻同言「拔茅茹」,但是時運不同,因為「泰」之時運為春,春天萬物發芽,向外生長茂盛(初爻一動變為震,為木,與九四相應),所以“征吉”;但是「否」之時運為秋,秋為毀折,氣機主殺令,萬物應當自守本位,宜往內收,不宜征進,固守貞正之道。才能吉而亨通,故曰:「拔茅茹,以其彙,貞吉,亨」。
三、日講易經解義:蓋君子與小人本無定名,惟正與不正而已。正則為君子,不正則為小人。惟初六之過未形,而易於從善,故聖人以正勉之,為小人謀即所以為君子謀乎。
四、茹:指根,為根莖相連的樣子。以:及。 匯:同類。初六爻動下卦為震,為動,有「拔」象。互卦為巽,為柔木,有茅茹象,故曰「拔茅茹」。初六爻辭的意思是:連根拔起茅草,連同四周的同類也一起拔出。
五、否卦初六處在否運的最下位,象徵為人隱居在世,見世道否塞紛亂,因此小象辭告誡要謹慎小心,堅守正道,以待有道明君出來拯救天下。
六、周易禪解:否卦六爻都承擔著救否的責任,皆論救否之方,初六小人之惡尚未形成,小人之心猶可轉變,以陰從陽,行君子之道,心在君王,故能吉利。惟來日方長,需堅守正道,謹慎小心。
七、初六爻動變卦為天雷無妄卦,要无妄想、无妄念,不存狂妄之心,誠實待人,事業就能晉升發展,變為錯卦地風升卦之象。事業發展後定能增加財富,成為綜反卦山天大畜卦之象。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六二柔順居中正之位,有不忘良善之正念,是小人中之君子,上應九五,能卑躬承順於上,不嫉正妒賢,不上害君子,而受九五包容,得到官爵厚祿賜予,對小人而言是吉祥的。然九五大人迫於救濟否運,需固守貞正,窮居樂道,忍辱負重,不受六二卑躬阿諛所籠絡,而入於小人之伍,則身雖困否運而道自亨。
小象辭曰:君子陷於小人當道之時勢,君子小人不可共事,唯安守節操正道,潔身自愛,雖然正值否運,未來還是會吉祥亨通,不會因小人的卑躬奉承,而入小人之群同流相交擾亂心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言小人不傷善類則獲福,君子守正則道亨。包,謂包容。承,謂承順。否,即儉德避難之意。
二、泰卦的九二是「包荒」,包容八荒,包容小人。而否卦卻是「包承」,六二柔順中正,上應九五,以小人之巧,承君之寵幸而得志,可謂吉矣。因為小人得志,君子退讓,君子處在否運時,只有忍辱負重堅守正道,才能躲過災難而亨通。
三、六二變爻為天水訟卦,形成坤坎二宮先後天同位,為吉。否卦為小人得其時勢,有「小人吉」之象。
四、君子在否運時能退守貞正之道,不與小人太過涇渭分明,激成小人之禍,亦不因小人卑恭承順,而受其籠絡。也是告誡君子要了解為人處事的進退方針,宜安貧樂道,不委屈從人,用自保等待時機。
五、周易集注:陰來乎下,陽往乎上,兩不相交,故曰:不亂群。當否之時,小人為群,不上害乎大人,在小人有不害正之吉,在大人則身否而道亨也。
六、高島斷易:「包承」者,謂承順於上,下順上,臣承君,陰為陽所包之意。
七、高島斷易:君子處濁世,往往獨立廉介之節,為小人所畏忌,不啻不能保身,且不利於國家,故有姑受小人之包苴,以晦清節,是隨流揚波之士,謂之「包承」,是君子中之小人。又有痛恨小人,而欲去之,因勢有不可,故以利啗之,以潛消其凶焰,即枉道行權之計,亦謂之「包承」。大人當否,不受其包,故亨。
八、六二爻動變卦為天水訟卦,天與水互相違行,爭奪訴訟時,善良正義的人受到災禍傷害,成為錯卦地火明夷卦之象。如果光明陷入地中,受到災害,最需要的還是解決日常生活問題以等待時機,又變為綜反卦水天需卦之象。所以守住爻辭的原則,不與小人同流合汙,就不會受到傷害,並安於守正,待時而動,自然能亨通。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六三在下卦極位,象徵小人為惡極深,所作所為皆可恥之事,是小人之中的小人,此時否運漸衰,自知所處之位凶險,如胡作非為傷害君子必招羞辱,只好掩蔽隱藏。
小象辭曰:六三之位否運已轉,小人當道的惡勢力已衰,本倚仗君子的包容退讓而欲害君子,然六三以陰居陽,其位不當,柔而居剛,志大才疏,其傷善之謀不足以成,自覺羞慚而曲意隱藏掩飾。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見小人傷善而未能也。包,謂包藏。羞,為可恥之事。
二、否之匪人,就是指六三而言。六三處下卦陰盛之位,上下卦的交接處,和九四處於全卦之中,所以有「包」之象。
三、六三陰爻占陽位,不中不正,其位不當,居內卦之極,為惡極深,不知審時量己,不知廉恥,為無功無德之小人。
四、六三不中不正,以柔居陽,其位不當。位不當則言不順,名不順,則事不成。小人為非作歹,所為皆卑鄙羞恥之事,但是否運已開始轉變,惡勢力衰敗,六三見大勢將去,自知凶險不測而包藏掩飾一切羞恥。
五、高島斷易:蓋君子遇凶頑,使之畏,不如使之恥。六三為小人之尤者,本欲傷害君子,尚蓄而未發,今感君子之德,內省而羞恥,故曰「包羞」。六三不言凶者,其既知羞,當必自知其凶也。
六、得此卦的人,不可屈迎奉承小人,否則吃力不討好。如果必須要與小人共事,難免會遭受羞辱,需容忍別人的態度,只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修心立德,努力工作。
七、六三爻動變卦為天山遯卦,要懂得退避隱藏以修心立德,當然也要凡事親力親為,成為錯卦地澤臨卦之象。如果能實行臨卦「剛中而應,大亨以正」之道,才能壯盛自己,以達到綜反卦雷天大壯卦之象。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否卦九四剛柔雙兼,有才有德,得君王的授命,擔負濟否的重要職責,以開天下之泰,不會有過咎,六四不圖一己之功,能與君臣賢士同心協力,共同完成休否的大業,皆能獲光明吉祥之福祉。
小象辭曰:九四陽爻居陰位,剛柔雙兼,是有能力轉否為泰的大臣,但是處於四多懼又沒有權力的位置,無法主動行事,必需奉君王的命令,進而濟否,名正言順才不會有過咎,六四奉君命舉事,得以盡展讓天下轉否為泰的大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否極有轉泰之機,能盡其當為之道,則善類皆可得亨也。有命,謂天有開泰之命。疇,謂同類三陽。離,麗也。
二、九四上近九五,居濟否之位,有濟否之才,可得君命,又處於改革的時運,不可急於圖功,需奉九五君命行事,方名正言順,力才足以除奸,扭轉閉塞,並得同類朋友的協助而成志,不會有罪咎。
三、九四變爻上卦為巽,三四五爻互卦也是巽卦,巽為命令。為「有命」之象。
四、九四,位當陽來之初,上近九五,為轉泰之漸,君子見泰機已動,方出而濟否,故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五、九四已脫離下卦,閉塞之運已過半,漸入亨通之時,又得九五君命,負責濟否的重任,同志都來依附,同濟天下之否,有否極泰來之福慶,故无咎。
六、此爻意味著君子經過一段時間的退避隱忍,情勢逐漸好轉,可以尋求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團結依附,為挽救天下一展身手。
七、九五為君,九四為臣,臣要順承君命行事,方能名正言順的拯救天下百姓,不會有罪咎。故曰「有命,无咎」。
八、九四陽爻占陰位,剛柔雙兼,能深入群眾了解百姓之苦,奉王命改革,必獲朋友相助,同心協力共同救否,並同受功勳福祉。故曰「疇離祉」。
九、九四爻動變卦為風地觀卦,百姓觀望君王聖人的德性,君王也要觀察百姓的需求,效法聖人的涵養和修持,不斷努力才會成長壯盛,成為錯卦為雷天大壯卦之象。德性壯盛之時,君王聖人要以貴下賤,君臨天下,親力親為,才會大得民心,又變為綜反卦為地澤臨卦之象。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九五象徵否運的局勢即將結束,九五君王以陽剛中正之德居尊位,為亂世之中流砥柱,能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用智慧打破否塞的局面,安定天下,所以是吉祥的。這時候還未完全脫離否運,國家隨時都有滅亡的危險,需居安思危,時時警惕戒懼,不可因否運休止而掉以輕心,就像繫在桑樹的柔軟藤枝上一樣不安,應保持憂患意識,以防再度覆亡。
小象辭曰:九五陽居陽位,具剛健中正之德,德位兼隆,具有休否之大智慧,能終止天下的否運,撥亂反正,是吉祥的。九五有德有位,得剛健之臣輔佐,天下順服,休否之勢正當其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有開泰之功,而又當時深競惕也。繫,束縛也。苞桑,叢生之桑。
二、九五剛健中正,居尊位,其才德威望,足以休否而開泰,是德位兼備,「位正當」之大人。故曰「大人之吉。」
三、九五為否卦之尊位,德位兼備,是有智慧的領導者,能轉危為安,轉否為泰,休止否運,故曰「休否」。
四、然否之方休,而泰未全復,譬如病之新愈而元氣未足,若不慎起居,不節飲食,則舊患復發,危亡立見。因此更要謹慎小心。憂患總在暗處隱藏,亂象總因疏忽而起,所以聖人特別告誡,此時就像繫在桑樹藤枝上般不穩,要居安思危,凡事深思熟慮,不容一刻偷安,以防又將覆亡。故反覆形容其危曰: 「其亡其亡」。 
五、三四五爻中互卦為巽,巽為木。周易集注:人依木而息,曰休,九五居巽木之上,有「休」之象。巽為柔木,為「桑」之象。巽為繩,有「繫」之象。柔木群聚為叢,叢生曰「苞」。九五變爻後三四五爻為坎,坎為陷險,合為叢棘之險,形成有苞桑危險之象。
六、來知德:「以國家之大,不繫于磐石之堅固,而繫于苞桑之柔小,危之甚也」,為其一說法。
七、程頤:「其繫于苞桑,謂為安固之道,如維繫于苞桑也。桑之為物,其根深固。苞桑,謂桑之叢生者,其固尤甚」,為其二說法。而易經本就是面面觀,不執著片面或以一概全。
八、九五陽剛與六二相應,為否卦之成卦主。變爻成火地晉卦,光明晉升,太陽出於地面,有光明正大之象,九五大人是具備大智慧的領導者,處於國家政策閉塞,上下不通時,下有柔順中正的賢臣輔佐,不愁打不開閉塞的局面,停止否運,轉危為安,轉否為泰。故曰:「休否,大人吉」。
九、九五爻動變卦為火地晉卦,晉為晉升光明,象徵事業進展成功之時,生活會需要飲食宴樂,是錯卦水天需卦之象。但是飲食宴樂如果太過奢華浪費,也會造成經濟上的問題,就變成綜反卦地火明夷卦之象。所以要守住爻辭的原則,鞏固基礎,居安思危,才不會失敗傾倒,而能光明晉升。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上九為陽剛可為之才,能傾盡其力,撥亂反正,扭轉否運的局勢,世道由否塞之亂而復得康泰之盛,開始順暢通達,安寧喜樂。
小象辭曰:上九陽爻占陰位,雖不正位,但是否運已經到了極點,終究要一舉傾覆否塞的局勢,在否之終極,上九必需要保持剛健勇猛,主動積極的趁時而起,然物極必反,否極泰來,豈可長久處於不變之理。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上九之才,能撥亂為治也。傾,謂傾而盡去之也。
二、上九是陽剛有為之才,處否卦之極位,居休否之君九五之後而輔佐之,鞠躬盡瘁,能傾毀否運,撥亂反正,恢復泰運。喻壞日子已經到盡頭,物極必反,否運傾塌是瞬息之間的事,是好運的開始。
三、上九變爻上卦為兌,兌為毀折,毀否轉泰,故有「先否」之象。兌卦卦德為愉悅,故有後喜之象,合而言之,故曰: 「先否後喜」,象徵否極泰來。
四、運勢之轉,當盡人事,不可委於天運。故得此爻者,不可以被動等待,應該要主動積極的去改變惡道陋習,結果必能苦盡甘來。
五、否泰是人生經常面臨的境遇,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往者無不返,終者無不始,也是天運循環的定理,故九五不曰「否休」而曰「休否」,上九不曰「否傾」而曰「傾否」。所以在困境中仍要主動積極堅持奮鬥,不可聽天由命。否卦從九四的受命濟否至九五的休否,到上九的傾否,最終的成敗都是瞬間反轉的事。
六、否卦卦辭告訴人們在否塞的時運應當隱藏,而爻辭則是告訴人們如何處理否運,以及如何積極行動以濟否。其中的審時度勢以安守否運的道理和爻辭的原則,使人受益匪淺。
七、上九爻動變卦為澤地萃卦,萃為聚集,不斷蓄積功德、增益智慧、匯集人才、儲存財物,變成錯卦山天大畜卦之象。畜積圓滿了,自然會高升發展,成為綜反卦地風升卦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