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驟變,人類的動靜也隨著時空環境而轉變,未來的世界是何光景?我們未可而知。然而人心與天心已背道而馳,不再相感!人類如果不滅惡從善,致力於地球共榮共存,如何能轉否為泰? 天下感應之理本出自然,一感一應相互往來,理無二理,理根於人心,心無二心,本自唯一,天下之人雖事物殊途,若能同歸一心,皆與天地無私相感,順天理正道而行,做到事理圓融,則天下事何思何慮!未來世界的祥和必可大成,而這一部包羅萬象,精微深妙的群經之首,小則一人一事一物,大至天下萬事萬物治理之道,在2021年開始將逐漸大放光彩,所謂不讀易不可為將相,除了修身養性,自我管理,成為人生方向的一盞明燈。也可以做為從官治世的善法,建國立業的根本。這是世間至廣至博的正知見,而世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緣影唯心所造,如夢幻泡影,當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六祖云:佛法不離世間覺。而眾生卻在世間法的對待分別與習性的攀緣執著之間顛倒迷離。若能從法界看世界,藉著這部世間法的中道經典做為處世治事,進退取捨的戒慎依歸,轉識成智,於諸世間不依不取,進而了悟一切出世間,體悟無為法的真如實性,才是眾生本具不生不滅,本自清境的阿彌陀佛。
精選文章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離卦:論依附之道。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坎卦:論避凶脫險的人生應對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大過卦:論救過之道。陽剛過度,強弱失衡;需調和得中,過而不過,方可無咎。
澤風大過:論救過之道。陽剛過度,強弱失衡;需調和得中,過而不過,方可無咎。
2022年10月3日 星期一
頤卦—觀其所養,知其所戒,戒可止,止能定,定而生慧。
山雷頤—觀其所養,知其所戒,戒可止,止能定,定而生慧。
頤,取養之義,和修身養性有關,為培養德性及天地浩然正氣,養德養身皆出於正則吉。頤卦告誡我們砥節礪行、靜儉為制,不瀆不諂、不縱慾敗度,要謹慎中實,適時適宜、不偏不倚,以免引起禍端,故繼之為大過卦。
頤卦繼大畜而來,蓄積才德之後必有養育之功,故序卦傳曰:「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為養正、養身、養口、養心、養德、養性之義。
卦象-震下艮上,外實中虛,中含四陰,上止而下動,為動於內而止於外之象。如張大的嘴,中間沒有梗物,張而不合,有求之狀。
卦德―動而止。下震為奮動,為萬物所成始,上艮為靜止,為萬物所成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六爻上艮止下震動,下三爻為自養,震性動,動皆累於欲,不能自求所養,而求人以養之,失養之道矣,故下三爻皆凶。上三爻為養人,艮性靜,靜則得其正,求於人以養其下,雖不免於顛拂,而於養道無失,故上三爻皆吉。故彖辭所以言利貞也。
二、頤卦,以涵養浩然正氣為主,聚集精、氣、神,保其太和之氣,即與天地同參。養性養德,復其良知、良能,即自性流露,無所不覺。頤養天地之正氣,即復見其天地之心,即養性也。
三、頤,養德重於養身,而養道主靜,頤卦上艮下震,上靜以制下動,止以制貪。以止為戒,戒能定,定而生慧。君子慎言語以養其德,節飲食以養其體,言語飲食節制,止之象也。
四、頤,上止,下動,體性不同,不重視相應爻。
五、日講易經解義:天地以時養萬物,聖人得時則養賢以及萬民,利天下而非以自私也。故言頤之時義大矣哉。
六、高島斷易:艮主止,止之象也。然震非自動也,繫於艮以動,艮不上止,震欲動而不能,則其所以為頤之主,艮也。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頤,有養之義,其養德及頤養精氣神,固守正道,則身心皆得其養而吉。善養者必由己身內求,靜觀其所養之德,是否合於聖賢之道,無異端邪見之偏,其心正則頤正。其養身所求,必知節制之義,能以簞瓢樂其道,不以飢渴嗜欲害其心,則身正而口實亦正。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自養為養人之本,未有自養不正而能養人者,真德秀云:「已得其養則吾身先成,然後可推而達之天下是也。」
二、頤之義為養,如張口以求食。頤卦,上艮下震,上止下動,為頤之象。頤,外實內需,上下二陽為實,如齒般,四陰爻為虛,其象如人張口;艮為果蓏,震為蕃鮮,皆有養之義,艮為黔喙之屬。喙,為口。如人依靠口食以養身。
三、頤養之道,在於養正、養德,上三爻主養人,既養身又養德,得正則吉。下三爻則觀其自養或求人以養,若只養身不養德,則必有凶;不論自養或養人,守正則吉。
四、周易集注:本卦大象為離,離為目,觀之象也。陰虛陽實,實者養人,虛者求人之養。「自求口實」者,自求養於陽之實也。震不求艮,艮不求震,惟自求同體之陽,故曰:自求。
五、高島斷易:養道主靜,內動外止,靜以制動,止以忍貪,「觀頤」之義在此。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 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彖傳曰:頤養以貞定守正為吉。養必以正,養浩然正氣,明心見性則得天理之安,身無物欲之擾,所養得正則吉也。觀頤養之道,必觀其所養,是否皆為聖賢之道,浩然正氣。觀其自養,則先觀其養生之術,口實之求是否有節,誠正不虛,廉潔不貪;其修身行義,皆以養德為大,純然無雜,不以口體之欲而害其心。在天地之養萬物,各得其所,公正無私。在聖人則法天地養物之心頤養群賢,以澤及萬民,使人人各得其正。頤養之道,皆出之以正,至公至廣,頤之時義真是偉大啊!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是極言養道之大也。卦震動在內,艮止在外,恐內之或動於情偽之感,而心之養不得其正。外之或止於嗜欲之安,而身之養不得其正。惟得正,則身心皆得其養而吉。然危微之幾,界於毫髮。故善養者,必靜觀而內求之其養德也。果合於聖賢之道,義理之節,而無異端以肴之,則心正而頤正,身正而口實亦正矣。
二、觀頤者,審其養也。觀其所養者,是觀其所養之道正不正。觀其自養者,是觀其自求口實之正不正。實者,誠也、不虛不偽、中正不偏也。頤為養賢、養生,言語誠實不虛以養德,不貪口腹之慾以養生,無論養人或自養,知所宜慎宜節,皆以得正為吉。此為頤養之本,養正之要訣也。觀頤,為養人之道。求口實,為自養之道。頤下三爻皆是自養,不能自求所養,而求人以養己則凶,故下三爻皆凶。上三爻皆是養人,求人以養其下,雖為顛拂,亦吉。
三、高島斷易:艮為黔喙之屬。喙,口也,即頤之象,又為果蓏。震為蕃鮮、為百穀,皆有養之義。然養有正有不正,不觀不足以知之。養之道,以養人為公,自養為私;自養之道,以養德為大,養體為小。故初、二、三皆養口體,而小者也;四、五、上皆以養德而養人,公而大者也。
四、高島斷易:然養亦不一法也,動息節宜所以養正,飲食衣服所以養形,威儀禮貌所以養德,推己及物所以養人,蓋人莫不有所養,而養亦各有所在,內而各養自身,外而廣養天下,其要在得其正者吉。
五、周易集注:「觀其所養」者,觀其所以養人之道正不正也,指上下二陽爻。「觀其自養」者,觀其求口實,以自養正不正也,指中四陰爻。本卦頤從口,無養德之義,惟頤養得正,則養德即在其中矣。養人、自養,以至天地聖人養萬物、養萬民,無非養之所在。故曰「頤之時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大象傳曰:頤卦是山下有雷之象,為上艮下震,震起艮止,上止而元氣藏,萬物得養而成;下動而生機現,萬物得養而生。君子觀象以求養正之道,需謹慎節制,適可當止,以謹言慎行養其德,以節口腹之欲養其身。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實言君子養德養身之切務,以明養道之正也。
二、上艮下震,為上止下動,猶如飲食言語皆為下顎所動,福禍皆由言語動靜所招,疾病皆由飲食過度所生。
三、周易集注:「帝出乎震」,萬物得養而生。「成言乎艮」,萬物得養而成。君子「慎言語」以養其德,「節飲食」以養其體。言語飲食,動之象;慎也、節也,止之象。其養德養身者愈大,則慎節者欲難。
四、高島斷易:君子觀頤之象,而知其所慎、知其所節;大之則命令所出,慎之而無失,貨財所入,節之而無傷;極之而言,則養德以養天下,皆無不然也。
五、頤卦,下震上艮,震為動,艮為止,動而知止。養道主靜,靜以制動,以止貪欲,守正居靜,適可而止,「止」以忍貪,為養之不二法門。頤卦不重相應,下三爻(為震、為動)求人以養,貪圖口腹之慾重於養德,躁動不知節制而皆有凶,上三爻(為艮、靜止)以養賢、養德、養人為正,皆為吉。
六、高島斷易:頤卦上三爻,皆所以養人,下三爻,皆所以自養,養有正與不正,不觀不足以知之。觀其所養何人,則養之公私自別也;觀其自養何所求,則養之貪廉可見也。如所養皆賢,自養有節,為養得其正,則養無不吉也。養之道,以養人為公,自養為私;自養之道,養德為大,養體為小。君子應當效法此一精神,慎言語,以養德性,則無禍從口出之過咎。節飲食,以養身體,則無病從口入之災殃。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
象曰 : 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初九陽剛為養人者,具剛明之德,居下深靜,本可自養其靈明之精氣神,但是居動體之初,不能以剛自守,反而捨棄自身寶貴的本體覺性,垂涎六四爵位食祿的頤養,如果這樣從欲妄動,依附於人,執迷於貪欲之私,失靜養之道,其凶可知。
小象辭曰:初九陽剛居頤養之始,本為養人者,卻因居動體之初,而捨棄自身的剛正之德與靈明覺性,看著別人爵位食祿的朵頤享樂而垂涎妄動,已失頤養之正,這樣急功近利,求養於人,必淪於污賤可羞之人,不值得尊崇。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失靜養之正,而動於利欲之私也。朵,垂也。朵頤,欲食之貌。孟子曰〝人人有貴於己者〞。誠知在己者甚貴。故一朝之失足,而遂遺千載之恨者,此無他,物重而我輕也。
二、初九陽居剛位,陽剛之質本有能力自養,卻捨棄自己的資質,而妄求於人,故誡之曰“凶”。
三、頤卦 ,初及上為陽爻,二到五均為陰爻,二陽包四陰,大象似離。離目,觀之象。離中虛,說卦傳:離為龜。有靈龜之象。初九陽剛足以自養,如靈龜服水土之氣,不飲不食,只吐納水土之氣,以氣自養,為自養之至極典範。
四、古人有事必以靈龜問卜,求神明指示,以表示謹慎不反於道,「舍爾靈龜」即捨棄內在覺性,不問是否合於正道之義。
五、高島斷易: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初以陽居動體之下,為動之始,是動而自求養也,即捨吾身之「靈龜」而觀「朵頤」,是捨其廉明之德,以行其貪欲之情,是以凶也。
六、養道主靜,頤卦下三爻皆重自養,宜靜不宜動,動則有凶。朵:動之義。頤:為下巴、臉頰。下震為動,猶如吃東西時都是下巴動,表示受物慾所牽動,不考慮是非,不管是否得當,不察是否合理,只羨慕別人朵頤享受而垂涎妄動,已失自養之正,所以有凶,故曰:「觀我朵頤,凶。」
七、「朵頤」,口頰上下咀嚼活動,吃東西之貌。
八、周易集注:頤卦大象為離,龜之象。中空靈龜止而不食,服氣空腹之象也。「朵」者,垂朵也。震反生,朵之象。垂下其頤以垂涎,乃欲食之貌也。「靈龜」以靜為養,「朵頤」以動為養。大象離目,故又為「觀」之象。
九、易經爻辭之「爾」、「我」相對,是比應的關係,互為賓主。「爾」指初九,為靈龜,「我」為六四;初九陽居陽位,得其正道,具剛明之德,理當能擔起養正之大任,但是頤卦以居靜為吉,而初九居震體,躍躍欲動,不明止息養性之道,不能居剛自守,卻垂涎六四的頤養,從六四而動,這樣執著於物欲享受,捨棄了本具的靈明,縱然得享所欲,卻失去自養之正,也失去尊貴,必然有凶。
十、高島斷易:初九一陽之始,胚胎萬有,即吾身之靈龜,應自養不待養於外也。「靈龜」為內在德性,「朵頤」為外在物欲虛名,口腹之求,捨「靈龜」而觀「朵頤」,捨內而求外,徒慕虛名,是損其剛明之德,以行其貪欲之情,縱得所求,亦不足貴也。故誡之曰「凶」。
十、初九好動,受物欲所誘,不養靈明德性,只求口腹之快的身養。初九處「潛龍勿用」位,也是初生員之位,六四為師長位,初生員應聽從父母師長的勸止(震起艮止),捨棄急躁妄動和追求物慾的心性,從而自養戒定慧的靈敏覺性,修身養性,養正氣,否則有凶。
十二、頤卦初九爻動變卦為山地剝卦。剝,剝削之義。如果不守住爻辭的原則,不守正道,而養不合於道,德性必受剝削之害,要趕快下定決心轉回正道,變成錯卦澤天夬卦之象。回復正道就能變成綜反卦地雷復卦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