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

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大壯卦:論處壯之道;壯盛時期要堅守正道,以免反成傷害。

雷天大壯

論:處壯之道;壯盛時期要堅守正道,以免反成傷害。

序卦傳:「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遯者,陽衰而退也。壯者,陽勝而進。蓋衰則必盛,消長循環之理,所以次遯。大壯為二月卦,春分驚蟄,一聲春雷震醒萬物欣欣向榮,不斷的自然生長。故大壯之後是晉卦。

卦象-乾下震上,乾在下為剛,震在上為動,雷威震于天上,陽道源源不決而盛壯之勢。卦體為四陽盛長,壯往之勢,進而不止。卦之大象為兌卦,兌為毀折,有過盛而傷之意。故戒君子「貞吉,以中也」。

卦德-乾剛震動,內剛健,外震動,所以為壯也。卦德為理壯,內心剛健,正氣參天,掃除私心私慾就會激盪出妙智慧,而己利利人,己達達人。

心法:

一、大壯為二月卦,春分驚蟄,一聲春雷震醒萬物欣欣向榮。

二、大者,壯也,「大」謂陽也。大壯為非常壯盛之意,以陽剛為始,陰柔為終。強壯于前,必有衰弱于後,要守住爻辭的規範,注意持盈保泰並堅守正道,修身養性就不會太過了。

三、大壯四陽由下向上發展,其勢壯盛。大者,陽剛過盛,剛而愈動,而過剛則折,即失其正,故大壯卦必以利貞為善,以柔濟剛,以靜定動,斯剛不過剛,動不過動,則不失其正。

四、大壯卦六爻之陰位較吉。陽占陰位之九二、九四皆言「貞吉」,上六是「艱則吉」。而陽占陽位之初九則為「征凶」,九三為「貞厲」。故壯盛之時需陰陽調和,剛柔並濟。

五、日講易經解義:初與三皆以陽居陽,而不可為壯者,好進而過於剛者也。五柔居中不能進,而失其壯矣。上柔居壯之終,為不能壯者,而亦終用壯焉,皆非得其正者也。求其善者,惟二四之貞乎?二所處得中,能不失其宜,是因中以求正也。四惟以陽居陰,為不極其剛,是雖不正而有可以得正之理,故均之為吉而悔亡也。審是可以知用壯之道矣。


大壯。利貞。

文王卦辭:大壯卦四陽盛長,時運正值壯盛,君子得大行其道之時,然君子此時憑藉的,當以理之正,言必中規,行必合矩,而非以其勢之盛,自恃其壯,徇時妄動,故戒之利于守正。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 卦辭言君子處壯之道,貴得其正,不可恃勢而妄動也。大,指陽。壯,盛也。

二、周易集注:大壯不言「吉亨」,而言「利貞」。聖人憂盛危明也,儆戒無虞。陽壯則占者「吉亨」 ,不必言矣。陰之進不正,則小人得以凌君子,故遯言「小者利于貞」。陽之進不正,則君子不能勝小人,故大壯言「大者利于貞」。大壯綜遯,二卦本是一體,故卦辭「大壯,利貞」。

三、周易集注: 君子之所謂壯者,非徒以其勢之聖,乃其理之正也,故利於正。

四、陽為大,陽長至四,堅實而壯,壯而曰大,故曰大壯。壯之過恐其失正,動必得咎,而有大傷之害,故大壯亦有大傷之意。雜卦傳曰:「大壯則止」,告誡君子於壯盛之時,更要深思熟慮,審時度勢,以禮節制而知所進退,以免受到嚴重的傷害。

五、周易禪解:大壯是遯卦的對宮卦,隱遁的功夫越深,儲蓄的精神越飽滿,以至達到了「大壯」的地步。此時不愁不能致用,只怕胡作非為!故以「利貞」戒之。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彖辭曰:大壯卦,四陽盛長,君子得時運而行,氣運壯盛,為大者壯也。君子以剛健之德震動出去,乘剛而動,勇往直前,有強盛之勢,故稱之為壯。大壯聲勢日昌,功業日盛,利於堅守正道,為君子之正。君子之正大,秉於天地,天地無所不覆,無所不載,覆載無私而見其正,覆載廣被而成其大,君子不涉偏私,表現的天地之情顯而可見。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是釋大壯彖辭,欲君子以理維勢而常保其壯也。大,指君子。壯,謂道大行。大者自正,不正不可言大也。彖傳因大而許之以正,本致壯之德言,總不外於一正,此利貞所以為善用其壯之道也。

二、周易集注:大壯乾剛震動,剛則能勝人欲之私,動則能奮必為之志,何事不可行哉!此其所以壯也。

三、貞者,正也,利貞者,利於正。「大壯利貞,大者正也」。言大者自無不正也。凡陽明則正,陰濁則陰,為自然之理故,利於貞。若不貞,則非大矣。大者壯,以氣言,乃壯之本體也。大者正,以理言,所以運壯之道也。又推極上天下地,莫非此正大之理,非人為然也。天地之情者,覆載生成,所發之情也。一通一復,皆一誠之貫徹,豈不正?既正,豈不大?故曰:「正大」,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

四、易之道惡其太過,以得中為吉,貴持盈保泰。過剛則折,過勇則蹶,敗事之咎,即在此大壯中也。故雜卦傳曰:「大壯則止」,其以此也。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大象傳曰:大壯卦上震下乾,震雷發於乾天,聲勢強壯,這是大壯卦的現象。君子體會天雷壯盛之勢,剛健以動,所行所為皆光明正大,無欲無求,不合禮儀規範及時宜之事,必不踐不履之。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心足以勝私而能壯也。

二、禮即正,非禮即非正。「非禮」者,人欲之私也。「履」者,踐履也。君之踐履,必由於禮,非禮則有悔。故君子當以禮節來約束,避免躁動忘形。

三、高島斷易:大壯反卦為遯,遯,退也。二陰方進,其退不可不決。大壯,進也,二陰未退,其進不可太猛。

四、乾為行,震為足,為「履」之象。

五、王弼曰:「未有違謙越禮能全其壯者也,故陽爻皆以處陰位為美。用壯處謙,壯乃全也;用壯處壯,則觸藩矣。」


初九,壯於趾,征凶,有孚。

象曰:壯於趾,其孚窮也。

初九,陽剛居下,震動于初,雖然時當大壯,但是初期勢弱無權,力量不足,不能太自信而輕舉妄動,倉促躁進必有凶險。

小象辭曰:初九雖陽剛有德但卑下無位,應援遙遠,當壯之時,欲有所作為,而恃剛躁進,然此時尚是潛龍勿用的時運,應緩圖待時,否則必至困窮無援。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處卑微而恃壯輕進,見其必至敗也。壯其趾,謂躁于有為。有孚,言其必然也。

二、初九陽剛居下,若率意銳進,乃位卑言高,恐見疑于天子,下遭忌於大臣,上應九四遠不及援,必有躁進之禍,因時處勿用,時與位皆不宜,所以本爻辭戒為「征凶」。

三、君子建功立業,或時有可為而勢不能為,或才足有為而分不當為,必度其德、量其力、審其時、安其位、守其分,能守己待時,不好大喜功,體用咸宜,自有審時濟物之業,無壯趾孚窮之禍。

四、高島斷易:初居大壯之始,下卦之下,在下而動,故曰「壯於趾」。震為足,故曰「征」,為征而往,有急起直追之勢,無「視履考祥」之念,是以凶也,故曰「征凶」。

五、初爻和九四均為陽爻,一四相應,以剛應剛,過剛而躁進,然初九時機未到,急征而往必至困窮,四又與之相隔遙遠,無力為援,故曰「其孚窮也」。

六、初爻爻動變恆卦。恆心不變終會獲利,成為錯卦風雷益卦之象。此時守住禮儀規範與人和平相處,必能感動別人,成為綜反澤山咸卦。


九二,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九二陽爻占坤之正位,得內卦之中,以乾用坤,剛柔相濟能堅守正道,是以處壯時運得守貞之吉。

小象辭曰:九二之貞何以得吉?蓋九二陽居陰位,當大壯時運雖有恃壯妄動之意,猶幸心無私念,能以柔為用,抑制血氣之剛,居中而不過於壯、用中而不偏不倚,守中和之道,徐徐圖之,自無不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不恃壯而能得中以歸正也。蓋人心依有所偏,則內失其貞,外則多過,舉事未發而悔吝已隨之。今九二以貞自守,所行自無不吉。

二、九二以乾爻得坤之正位,孚於坤德,坤有固守貞正而得吉,所以能得乾坤合德,即大中之道,大正之用,故曰「貞吉」。

三、處在大壯時運要時時警惕自己,克制私慾,謙以飭躬,禮以御物,自能不受小人奸謀所傷而得吉。

四、周易集注:「利貞」者,此貞,戒過剛也。「以中」者,居中位也,剛柔相得矣。中則無太過,不恃其強而猛於必進,所以此爻「貞吉」。

五、大壯諸爻皆失於過剛,惟二爻得中,又與五應,不相牴觸,進退得宜,故曰「貞吉」。

六、高島斷易:象傳曰「以中也」,以九二當下卦之中,剛而能柔,所處得中也。

七、九二爻動變卦為雷火風卦。豐盛圓滿時若過份浪費,就會渙散掉,成為錯卦風水渙卦,渙散掉而無處容身,為綜反火山旅卦之象。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九三在下卦的極位,陽爻占陽位,過剛不中,此之於小人,不自度量,恃強好勇,只知進不知退。君子則守義理之正,不恃壯而用,能深思熟慮以克濟其事,若不能審幾度勢而恃剛妄動,疾惡過嚴,不以小人為意而蔑視之,雖舉動未嘗違理,自以為正而一念輕忽,勢必落入小人所設之圈套,就如觸藩之羝羊恃其強壯,以角頂撞籬笆,雖然堅硬反而受困於藩而傷之。

小象辭曰:小人於盛壯之時會恃壯而壯,君子則以平常心看待盛勢,居安思危,不自居其壯,一如未嘗有壯,必能避開觸藩羸角般的危難。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恃壯者妄動而取厲也。用壯,謂憑恃勢力。用罔,謂蔑視。羝羊,善觸之物。贏,困也。

二、九三重剛而失中,又居多凶之位,雖貞亦危。九三陽剛過猛急躁,如同小人無知之徒,只會恃壯而壯,九三當乾體之終,又交九四震動之際,為過壯者。然君子之壯為小人竊用而恃,君子則守義理之正,排斥小人,使小人自防而藩籬愈固,致蹈觸藩之禍,可以不戒惕嗎!

三、罔者:枉也,無也,不用也,蔑視也。君子以義理為勇,以「非禮弗履」為大壯,故不用壯。「用罔」謂君子無視於盛壯之勢,平心看待而不躁進,故曰「君子用罔」。「用壯」謂小人會恃壯而用,仗勢欺人,故曰「小人用壯」。故「小人用壯」當知錯而返,「君子用罔」可免危矣。

四、「贏角」者,「貞厲」之象。九三陽居陰位,故曰「貞」。九三過剛不中,又處乾體之終,交震動之際,乾剛震動,乃血氣之強,過於壯者,小人於此,必恃其壯而壯。君子則不敢自居其壯而固守貞正之德,小心警惕,自立其志,否則雖正亦危,故曰「貞厲」。

五、「羸」者瘦也,病也,拘累也。九三在下卦極位,陽剛壯盛之時,雖得正位但居三多凶位,更應該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守正防微,否則就會像雄羊用角頂撞籬笆,反而受藩所困而傷其角,故曰「羝羊觸藩,贏其角」,以喻用壯之危。

六、九三誡君子了解「盛必衰,極必反」的道理,應保持大壯之道,守正以防微杜漸,才不會陷入難以自拔的險境。 

七、本卦大象為兌,中爻三至五體亦為兌,皆羊之象,乾為父、為公,九三重剛為肥羊之象。羝羊,為肥壯之雄羊,喻陽剛之盛。震為竹,藩籬之象。觸藩者,用壯之象。謂肥羊之角去頂觸籬笆而被拘困,難以自拔,象征小人之用壯也,君子能不謹慎乎? 

八、日講易經解義: 蓋壯者本君子之道,罔者本小人之私,今小人反曰用壯,正如君子不能審幾度勢,輕用其壯而使小人得陰自為防,君子之壯為小人所竊用,為君子者又不知慎重而復罔以乘之,而小人之藩籬愈固,卒致蹈觸藩之愆,甚至遭反噬之禍矣,可勿戒歟?

九、高島斷易:「罔,法網也,君子知壯之為厲,凜凜然以刑網為誡,即君子懷刑之意。」

十、九三爻動變卦為雷澤歸妹卦。女子于歸是結束也是開始,凡事不可急進,應按部就班,循序發展,才會有好結局,成為錯卦及綜反之風山漸卦之象。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

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九四陽占陰位,本有躁進之悔,然九四剛柔相兼,能以理自守,以貞自處,不用罔而得吉,則小人無隙可乘,何悔之有。九四剛柔相兼,處事以正,不恃剛而為,不違逆人心,天下自然咸服,小人雖設藩籬也無法阻撓君子之進,就像藩籬決潰,壯實的大車用柔韌的軸縛自能順行無阻。

小象辭曰:九四是有道君子,德播四方,雖本乾之剛建,以陽居陰,能不極其剛,而得同德之陽為助,上輔柔中之主,大道之行暢通無阻,往而功無不成,志無不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君子不恃壯而功業可建也。藩決,謂有可進之機。輹壯,謂有能往之具。

二、周易禪解:九四進入上互兌卦之喜悅,是大壯卦最漂亮的一爻,剛柔並濟,上輔六五,能懺禍滅亂,像大車軸縛一樣強韌。

三、晚清杭辛齋《學易筆談》:爻有動靜,卦有貞悔。內卦為貞,外卦為悔。靜卦為貞,動卦為悔。

四、九四為卦主(震卦主爻),是最顛峰的應時運。九四與九二同功(陽對陽、陰對陰),同性為應,合九二應六五之柔(君臣親比),所以得貞吉, 而悔亡。九四陽居陰位,以柔濟剛,有下卦基礎為後盾,是大壯之根本,又有六五、上六相協,德澤可以潤天下,又剛柔並用,帶同德下三爻前進無阻。

五、決,破也。九三前有四之阻,猶有藩焉。九四上為二陰,陰柔無力阻擋,則藩破而可進。九四居互兌之中爻,兌為決,兌合乾為夬,夬亦為決,成藩決之象,故曰「藩決不羸」,言沒有阻礙。

六、輹為車輪之軸縛,輹堅韌則車堅,九四動變坤,為「大輿」之像。九四後面三陽為後盾,助其一臂之力,上陰爻無力阻擋,如同堅固的大車前進順利,沒有阻礙,故曰「壯于大輿之輹」。

七、大壯動第四爻,為泰卦。安泰和平時也要居安思危,持盈保泰,否則成為錯卦及綜反卦否卦之象。

八、大壯本卦之錯卦為風地觀卦,要隨時隨地反觀自省,且懂得功成身退,為綜反卦為天山遯卦之象。


六五,喪羊于易,無悔。

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六五陰爻以柔居中,陰柔不振,已失其壯盛之勢,無剛壯之威御眾,猶如羊本應牧於山中草原,不應置於疆場上,錯放位置而失羊是意料中的事,失羊則無觸而不致於羸其角,自然無用壯之悔。

小象辭:大壯卦以陽盛為用,六五以柔居剛之地,又乘陽剛之上,但陰柔不振無以御剛,失其壯而萎靡不能進,就像把羊放錯在廣場上,位不當必有所失。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不能奮剛以御物,而失壯之象也。

二、六五陰占陽位,在四陽剛之上,六五已無陽,失去剛盛,猶如喪羊,是意料中之事。

三、大壯卦以陽盛為用,六五陰爻無陽,不見其壯,故有「喪羊」之象。易,又做場,謂疆場也。古易場為通字。上卦震為大塗,廣場之象。三四五爻互卦為兌,兌為羊,五正是羊。又為毀折,亦有喪羊之象。下乾為郊,郊外謂之牧,五當郊外疆場之地,畜牧之所,羊逸於疆場,無剛壯之威。

四、六五以柔居上卦中爻,能得中道,但陰柔不振不能以威服眾,僅免於悔而已,故「无悔」。

五、盛極必衰,大壯時運應慎用壯勢,六五喪羊表示已漸走下坡,所以要有自知之明,收斂忍耐,以柔為用才能無悔。

六、六五爻動變卦為澤天夬卦,凡事應當機立斷,有決心毅力,否則必受到剝削而成為錯卦山地剝卦之象,致小人滲入而為綜反卦天風姤卦。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上六已在大壯極位,位極而勢衰,前無去路,如果貿然躁進,就會像羊角被卡在藩籬中,進無可進,退無可退,而無法遂其所願,沒有利益可言,只要審時度勢,艱難亦能謹慎持重,則可得其遂而吉。

小象辭:上六居大壯卦之終,爻處重陰,勢衰位極,如果躁動則如觸藩不能退,而不能遂其壯往之願,這是因為考慮不周詳,以至退遂兩窮的結果。上六其質本柔,應存克艱之念,謹慎行事度勢而行,才能逢凶化吉,不遂之咎也是短暫的。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躁進之難遂,而示以知所進也。遂,進也。

二、上六壯卦之極,表示進退皆不宜,固有「不能退,不能遂」之象。上六本可與九三相應,因柔極變剛,同九三有羝羊觸藩之象。

三、上六居高位之時,若能低心下氣,明白柔能勝剛的道理,在艱難之中而孚于德性,也可逢凶化吉,故曰「艱則吉,咎不長也」。

四、上六陰占陽位,能力不足,無法擔當大壯最終的責任,山窮水盡,無力衝破阻礙而陷入困境,自己想要用壯反受其害,不如守正、守靜,求名師指點,才能逢凶化吉。

五、坤之上六“龍戰于野”,哪裡有龍? 大壯時期不可得意忘形,不可逞強任性、不可妄為躁進,要以柔因應,把握中庸原則,持盈保泰,等待時機。

六、周易集注:「詳」者,慎密也。「不詳」者,當壯終動極之時,不能度勢而行,審機而進。既詳,則能艱矣。「咎」者,「不能退,不能遂」之咎也。惟艱則能詳,而「咎不長」矣。心思之艱難,所以能詳,識見之詳明,所以能艱。

七、大壯要用「利貞」,以柔為用,慎密周詳,不可再躁進。

八、上六爻動變卦為火天大有卦。在大有進展,富有之時,也要外求賢人相助,成為錯卦水地比卦之象。結合志同道合的人,同心同德發揮力量,為綜反卦天火同人卦之象。

九、物不可終壯,故受之以晉,也就是萬物大壯後,也要提升



2024年6月10日 星期一

遯卦:論進退出處之道。必視其所際之時,與所處之位,因時制宜

天山遯-論進退出處之道。必視其所際之時,與所處之位,因時制宜。

遯:隱遯(暫時的退避),不言退而曰「遯」,退為退止,無避禍之義;遯則為知止不進,不利於行外,故遠避而去。

道德經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謂成功之時, 絕不可留戀在功勳名望之上。

序卦傳:「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久則變,變則去,為常之理,故次恆。但萬物不可永遠退縮,而有屈極必伸之理。故遯卦之後是大壯卦。

卦象-艮下乾上。天下有山,山雖高,其性本止。乾為天,亦為遠,有遠遯之義。乾陽性上進,遠避而去,亦有遯去之象。

卦德-下卦為艮,為山,為止,卦德為靜止。上卦為乾,為天,卦德為剛健,亦有遠之義。


心法:

一、二陰生於下,陰漸長,為小人漸盛,君子善用其遯,退而遠避,以靜止善藏為大用,與時行而適得其宜,為處遯之義也。

二、遯運時期不可做大事;因君子不得時運,暫時不能發揮。此時期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小人在內漸得其勢,君子漸失其位。如不知隱遁,必受其害,所以要明哲保身,隱身遠退以養精蓄銳謀定而後動,情勢若身不能退則心退。


遯,亨。小利貞。

遯之時運,為小人漸長之勢,君子應見機而作,暫時隱,以明哲保身,再謀後圖,方得亨通。而小人藉漸長之勢,雖一時得志,終非小人之福,惟利於以正道自守,勿恃勢迫害君子,方為小人之計。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遯卦,艮下乾上,邪道漸長,正人宜避,故名為遯。

二、高島斷易:遯為隱遯,二陰自下而生,為陰長陽消之象,陰陽不兩立,君子當此,若不隱遯,必受其害。當遯則遯,遯而後通,故曰「遯亨」。喻君子因時制宜,不同階段要以不同的策略對應,保持堅定意念,剛正之志,隱藏光芒,身雖退而道亨,以修身養性,充實真理,靜待時機扭轉時勢。

三、遯卦,剛而能止,不以進為進,而以退為進者也,故亨。世間法則,久則變,變則通,有時也宜以退為進,懂得退讓,方能持久。

四、日講易經解義:遯卦辭言,君子當避小人,又告誡小人勿害君子。亨者,其道亨也。小利貞,小者,為陰柔之小人也,指下二陰爻。言小人當存正道,不可恃勢凌迫君子,若害君子,小人亦不利。

五、二陰之長,非二陰為之,乃時之為也,君子審時度勢,而與時偕行,遯而去之,身遯而道亨也。

六、日講易經解義: 自古君子小人,互為消長。君子往往以疾惡過嚴,而不知遯。小人則往往以比匪害正,而不能貞。卒之,君子既罹其災,小人亦終不能自保,以至於兩敗。遯卦雖二陰已見,猶未及盛而逼陽,君子雖不可遽求退避,坐觀陰長,而形跡之間猶貴善藏,使小人潛消悍然害正之心,則上可安國,下可明哲保身矣。

七、由上可知,君子見陰長之初,即當因時制宜,漸退遠避,善藏其用,並韜光養晦,以待扭轉時機,故曰「遯,亨」。而小人方進,未至橫行,猶利於守正,不可恃勢進迫君子,使君子既罹其災,小人亦不能自保,以致兩敗俱傷,故曰「小利貞」。此為聖人於陰長陽消之際,對君子與小人之告誡。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孔子釋彖辭曰:順時而退,才能達到遯之大用而亨通。君子雖位當其正,尚有可為之勢,小人於下亦有順應之心,然小人之氣日盛,君子當防患於未然而順時退避,明哲保身,正志自守以待時機。而小人當權,其勢日漸滋長,必至凌逼君子,危害國家,終非小人之福,惟有利正以自守,勿侵迫君子,方為小人保貞之計。君子因時而應,知止而隱,韜光養晦,觀察時機,進退綽然,方能亨其道並亨其身,這才是因應遯之時運最大的時機意義。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釋彖辭,以明君子因時而退之義也。彖傳專言九五,五為四陽之統,能善用其遯而有致亨之道。遯而後亨,所以君子為戒。小必利貞,為小人之戒。

二、日講易經解義:六爻惟四陽當遯,初與二本屬陰爻,而爻辭仍主陽。初言遯之機,貴早見。二言遯之志,宜固守。初、二與四陽同義,可見聖人於陰長陽消之際,為君子謀者至切也。

三、孔子釋彖辭明君子因時而退之義,「剛」,謂九五。「當位」,以德而言。「應」,謂六二。「時」,謂二陰浸長之時。「浸」者漸也。

四、高島斷易:蓋「遯而亨」者五也,「浸而長」者二也。君子不敢與時違,時當其遯,不遯不通,遯乃亨也。二陰之長,亦非二陰為之,時為之也,君子審其時之當然,見機而作,預遯而去之,遯而道亨也,否則及其既盛,退則晚矣。二陰尚小,雖漸長未至橫行,猶利於正,故曰「小利貞」。

五、周易集注:「時行」言順時而行,身雖在位,而心則遯,此所以謂之時行也。「浸而長」,漸而長也,言二陰之勢必至於害君子,故戒以「利貞」。「時義大」者,陰雖浸長,尚未盛大,然五與二陰陽相應,其陽漸消,皆人之所未見而忽略者,是以苟且留連,不能決去,當此之時,如不審時度勢,則不知遯,眷戀祿位,則不能遯,惟有明哲保身之智,又有介石見機之勇,方為遯之重要時義。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孔子釋象傳曰:遯卦上乾為天,下艮為山,天雖無意遠於山,而天與山相隔甚遠,山自不能及乎天,是遯的現象。君子體會天體無窮,山高有限,是天遠山,非山遠天,而嚴以律己,以禮義廉恥,正大光明為立身之本,儀表自然威嚴,望之可畏,凜然難犯,不必厲聲吝色,即使無心於遠小人,而小人自敬而遠之,不敢近矣。


心法:

一、周易集注:「遠」,去聲。「惡」者,惡聲厲色,「不惡」者,待彼之禮。「嚴」者,以禮律身,守己之結。「遠小人」,艮止象。「不惡而嚴」,乾剛象。「天下有山」,天雖無意絕於山,而山與天相隔甚遠,自不能以及乎天,為遯之象也。故「君子以遠小人」,則君子無心於遠小人,而小人自遠,與天之無心於遠山,而山自絕於天者同矣。

二、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言君子守正遠邪之道也。

三、 高島斷易:「不惡而嚴」,為待小人之善法也。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
象曰: 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初六居艮卦之初,遯卦之尾,時與勢皆不可往,如果妄進,不免危厲,應順艮止勿用的德性,奉身以退,靜以待時。

小象辭曰:遯尾之厲,以不能早遯而妄進,雖然初始還未受到傷害,若能因時機未到而隱藏實力,靜處待時而不往,這樣還有甚麼災禍呢。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見遯以早為貴,而惕其不可有為也。周公繫遯初爻曰:君子與時偕行,時當可遯,即以早遯為貴。孔子釋初象曰:遯之機,貴先不貴後,遯之理,宜守不宜進。

二、日講易經解義: 遯尾,言不能早避,失事機之宜。厲,謂禍及也。

三、初六處境: 
1.忍辱負重,守靜待時,不可流連名利,否則來不及退避。
2.剛開始不知輕重,妄動前進就會遇到危險,不可優柔寡斷,錯過退的時機。遯卦小人藏於內,如被小人誘惑,影響退的心志,而失去時機。 

四、「尾」者,初也。初六居下位,為遯之尾,下卦為艮止,因此初六唯有順艮止之義,依尾厲之戒以免其災,故曰「遯尾,厲」。

五、初六居地之位,地宜靜為潛之用,艮德為止,止而勿用,故曰「勿用」。六二至九四互卦為巽,有巽順之用,和上乾為姤卦之象。姤有遇合,代表行則有合,故曰「有攸往」。

六、高島斷易:初六居艮之始,艮為穴居,又為尾,故曰「遯尾」。遯尾,乃謂避地遠遯時,宜深藏遯去,不宜有所往,若遯而不藏其尾,非真遯也。古今往來高隱不終,功猶未成,失即隨之,其危厲,皆自取之耳。故戒之曰「勿用有攸往」,謂其宜遯而不宜往也。「不往何災」,蓋往則災來,不往則無災,言之以阻其往也。乃賢者避地,入山惟恐不深,入林惟恐不密,不欲使人尾其後者也。

七、周易禪解:運用遯卦,需依自己能力的高下作為進退的判斷,才會亨通吉祥。遯初六柔居下,才華和地位都不理想,宜退守,以免妄自逞能,自取災害。

八、周易集注:初六居下,當遯之時,亦危厲矣。但時雖危厲,而當遯者非初之人,故教占者勿用遯去,但晦藏以俟時則可也。

九、初六爻動變卦為天火同人。集合志同道合之人,需有師長領導,若不知艮止就會有錯卦地水師卦之憂。有賢者領導,才能得火天大有之勝。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象曰 : 執用黃牛,固志也。

六二陰居隂位,有中順之德,本與九五正應,當遯之時,有進升驅逼之勢,九五審時退藏,六二牽制挽留,不欲其遯,就像用堅韌柔軟的黃牛皮束縛其歛藏之心,不能解脫。

孔子釋象辭曰:遯之進退不在跡而在心志,其志不堅,則韜光晦藏不深,不免受小人柔順的籠絡之計所束縛,就像用柔軟堅韌的黃牛皮固縛其與時偕止的心志,使之不遯。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執中順之德以遯,見遯之守宜堅也。

二、艮與坤土,五行皆為土,後天可通用,因此艮之六二即坤之六二,不過多為艮止之功用,故曰「執之」;六二陰爻居陰位得中且正,與九五相應君臣合一,陰陽互相牽制。

三、革,皮革。執者,執縛也。黃,中色,指六二。勝者,任也,音升,能夠之意。說,音脫。坤土正位在中央為黃色,坤為牝牛,順之象。

四、 「執之」、「莫之」,兩「之」字,皆指遯者言。艮為皮,故曰「革」,艮為手,故曰「執」,二得坤位,坤為黃牛,故曰「黃牛」。

五、二三四爻為巽卦,為柔木、為繩子,初二三爻為艮卦,為手,九五要遯走時被六二用牽制,讓九五不能脫離。以「執之用黃牛之革」擬其執留之堅,言六二以黃牛皮革執止九五之遯,使九五不能逃脫,故曰「莫之勝說(脫) 」。

六、「固志」者,二籠絡五,執而使之不遯,以固縛五之志也。

七、高島斷易:二為成卦之王,上應九五,陰長陽消,應五而實消五,五即因之而遯,諸爻亦相隨遯去。諸爻皆言遯,二爻獨不言遯,而驅之使遯者,二爻也。二既驅之使遯,而復欲假意以執之,不令其遯,是小人牢籠之計也。

八、高島斷易:二爻言「執」不言遯,不欲遯者也。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乃「驅之使遯而後欲假以執之挽留」,把九五拉住,不令其遯,是小人牢籠之詭計而已。

九、在遯卦時,陽以退為志,陰以進為用,和其他卦的陽進陰退不同。

十、六二爻動變卦天風姤卦,陰陽相遇,在小人侵入時就要盡快除害,為綜反澤天夬卦之象,除害後才能恢復為錯卦地雷復。



九三,繫遯,有疾,厲,畜臣妾吉。
象曰 : 繫遯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九三處陰長迫陽之界,當遯之時,與二陰相比羈絆,受利欲所困,將遯卻志未決,戀戀不去而名聲受損,惟剛正自守,夕惕若厲,以畜止在下的二陰小人,並馭制以無關輕重的臣妾之道,得其不凌上之吉。

小象辭曰:九三在遯運時如果有所牽連繫絆必疲於私欲,無法遠遯,以致受困於小人而身敗名裂。當此之時只要做些進退無關輕重的小事,則不失為吉,若當大事,必致因循苟且而坐誤。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遯不宜有所繫,而深鄙其不能決也。繫,謂心有所繫累而不能遯。以理之得失而言,有欲不能克,此行之疵也,其疾宜也。以勢之利害而言,遇患不能去,此危之道也,其厲宜也。

二、周易集注:繫者,心維繫眷戀也。繫遯者,懷祿循私,隱忍不去也。疾者,利欲為纏困苦之疾也。厲者,禍伏於此而危厲也。臣者,僕也。妾者,女子也,指下二陰也,乃三所繫戀之類也。蓋臣妾、宮室、利祿,凡出於人欲之私者,皆陰之類也,皆人之所繫戀者也。畜者,止也。疾憊者,疲憊於私欲,困而危矣。

三、九三為卦主,且為艮之主爻。陽爻占陽位,處三多凶危厲之地,剛好在陰陽交接處,小人道長君子道消,陰爻逼迫陽爻,不得時運,無法發揮,要特別小心。

四、九三居多凶之位,上陽下陰為輔弼不協,被陰爻拖累,會有危險,故有「疾厲」之象。

五、高島斷易:凡當遯則遯,貴速而遠,一有所繫,則憂愁莫定,宛如疾痛之在身,危厲之道也。故曰:「有疾,厲」。

六、高島斷易: 蓋「繫」者,三繫於二,陰為之主;「畜」者,二畜於三,陽為之主。以陰繫陽則厲,以陽畜陰則吉。「臣妾」者陰象,三陽在二陰之上,故能畜。

七、卦中互巽,巽為柔木、為繩,有繫之象,故曰「繫遯」。九三與上九不相應,與六二親比(陽喜陰),陽剛被陰柔牽絆,繫戀於身放不下,但處遯運時要退得快去得遠,不能強出頭,低調行事不邀功,退守待變才會吉祥。

八、艮之上爻以一陽覆二陰,如陽光之被,故有畜臣妾吉之象。

九、畜臣妾:猶如學習低調的大臣和順從的妻妾。

十、九三爻動變卦為天地否卦,上下陰陽阻塞不通,要用「君子以簡德避難」,自然會有錯卦及綜反卦,為地天泰卦之否極泰來。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 : 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九四君子以退為志,雖下應初六,知其有私念之好,仍能不為初所籠絡,決然遠遯潛修,得潔身自美而平安吉祥。小人貪戀於名利,必有否吝。

小象辭曰:九四君子陽居陰位,剛柔相兼,心性剛明,以理制欲,樂天知命,雖心有所好也寧可遯退,不被功名利祿羈絆,小人溺於名利權勢,徇欲忘返,而浸長不退,終會迷失其中而受到否吝之辱。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能絕富貴之念,而勇於遯者也。好遯。為捨其私好而決然以遯。「君子吉、小人否」者,蓋營私之念盡人之所同,而制欲之功君子之所獨。惟君子明于時之不可為,能絕所好而必遯,小人則牽於私情,何能以果遯乎。

二、遯卦君子以遯為志,心性明,決機先,超然於物類之表,故君子吉。小人貪圖名利權勢之一切,而不至於道為不吉,故曰小人否。

三、四入乾,乾為君子。初處艮,艮為小子,故曰小人。

四、周易集注:君子剛果,故「好」而知「遯」,必于其遯。小人陰柔,故「好」而不知其遯,唯知其「好」矣。

五、九四爻動變卦為風山漸卦,漸卦為徐徐進展、按部就班,就會有好的歸宿,為錯卦及綜反之雷澤歸妹卦。



九五,嘉遯,貞吉。
象曰 : 嘉遯貞吉,以正志也。

九五陽剛中正,下應亦柔順,看似美好無須遯藏,然九五能洞察先機,知時審勢,而在最佳時機選擇退遯,不會眷戀不捨,這樣堅守處遯之正道是吉祥的。

小象辭曰:九五能灼見先機,在最合宜的時機及時遯藏,這樣堅守處遯之道,自正其志,不為功名利祿所動,為嘉遯之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見機而遯,有審時合宜之道也。嘉遯,謂遯合其宜。正志,謂所志者正。九五當位而六二應之,似猶可以有為,但二陰浸長於下,有小人勝君子之漸,苟不稍隱藏,必身中其禍,故宜善自退避。形於外者,不使嫌隙或乘,默之維持。主于中者,自得吾道之不屈。蓋遯則能亨,不遯則不亨也。

二、九五陽以退為志,以正位在外卦,能反求諸內,以守正道為志,以剛健中正隱退在世俗中,這樣洽當得體的處理退遯而沒有牽掛,才能成為美好的嘉遯。

三、陽本志於行,今求其止,代表外卦用內卦之德,固守貞正而得吉。故曰:貞吉。 

四、九五爻動變卦為火山旅。流浪在外沒有立足之處,需處處節制,為錯卦水澤節卦之象。能做到當止則止,未來才有豐盛之果,為綜反卦雷火豐卦之象。


上九,肥遯,无不利。
象曰 : 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上九陽剛已達遯位之極,有必遯之志,又居外無應,不為世俗所累,這種置身度外的退遯,已達最高境界,德高望重,可兼善天下,何不利之有。

小象辭曰:上九之時位已超出世俗的名利權勢情慾之外,其心不為物所累,無牽無掛,無所疑慮,心胸寬闊,胸中丘壑自在天地間,當然不會有不利的事。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超然物外者,所以嘉其自得也。

二、乾主行,可上可下,行動來去自如,自由自在,遯卦上九陽剛居外,離內卦之陰柔最遠,無所繫應,亦無所疑,此心超然于物外,故有「肥遯」之象,這樣綽有餘裕的退遯,無所不利。

三、乾與艮先後天同位,故天德可從山,乾道可從艮,上而能下,剛而能柔,與乾卦上九之亢龍有悔不同,而曰「肥遯」。

四、西北位之艮與乾先後天八卦居亥宮,亥宮為豬,肥遯則豬肥之時,是遯卦大功告成之日也。

五、日講易經解義: 蓋人心有所疑,于中即不能決,于外而利害禍福之念攖之(亂擾),斯進退出處之道失矣。士君子出處之道,必視其所際之時,與所處之位,不宜有一毫偏滯之心,可行則行,可止則止。

六、周易集注:諸爻皆疑二陰之浸長,心既有所疑而戚,戚則身亦隨之而疾矣,安能「肥」乎?惟上九獨無所疑,此心超然于物外,故有「肥遯」之象。

七、高島斷易: 「肥」者,饒裕也。卦中諸爻欲遯而多所繫累,上九無應無比,故無繫累,不復勞顧忌,飄然遠引,進退綽有餘欲,故曰:「肥遯,無不利」。

八、遯卦窮極變為大壯卦,壯與肥之義相同,有把肥譬如為潤,猶如修道之人以德潤身,德性廣布天下,使天下萬民能得安和樂利,而天下太平矣,故曰「无不利」。

九、上九爻動變卦為澤山咸卦。人以至誠相感自然就能恆久,為綜反雷風恆卦之象,否則會有錯卦山澤損卦的摩擦及損失。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恆卦-論人貴恆久不變 ,有始有終。

雷風恆-論人貴修心立德,恆久不變 ,有始有終。

雷風者,從山澤而生氣,氣通徹上下,周行不怠,而變化有常,亙古今而不易,故卦名曰恆。序卦傳曰: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為常,久也。

卦象-下巽為順,上震為動。剛上而柔下,外剛而內柔,震雷巽風,動散相承,為天地氣化之常,恆久不變。

卦德- 巽而動。震剛而動乎外,巽柔而順乎內,男尊女卑,為家道人倫之常。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咸卦以男下女,為夫婦相感之始。恆卦為上長男下長女,男尊女卑,乃夫婦居室之正也,故利其貞。 

二、咸恆都是陰陽相應,皆為姻緣卦。澤山咸是人道的開始,為內照,无心而感。終於人道的恆卦是少男少女長大結為夫婦,感情必須恆久,才不失人倫道德的意義,是外觀,要反觀自照。

三、孔子說明恆卦實踐之法:雖處於雜亂之時,也不起厭惡之心,有始有終,恆久不變才能達到成功目的。

四、恆卦初正而不恆,四恆而不正,五順而寡斷,六過動而無恆,皆不免於凶。惟二克內而自省,恆於其道,成久中之德。

五、二三四爻為乾,乾為天,乾處坤之中,三陰三陽,地包天,陰包陽,調和萬物,萬物皆負陰而抱陽,理在其中也。假體為陰,自性為陽,本性本體萬物皆是。

六、咸、恆兩卦都包含正與不正,都利於固守貞正。不正也要立即改正。

七、雷風恆,震為雷,為長男,巽為風,為長女,長男長女本從乾坤而生,雷風即乾坤之氣,天地之氣運循環,運行不變,不變為常,因時制宜,為萬古經常之道,故曰「恆」。

恆。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恆久不變之道,貴在有堅貞的心志,不會半途而廢,見異思遷,久則必能亨而無咎。天下之理在於守正而行,擇其是非善惡,辨其忠奸正邪,只要恆心不變,必能成天下之功,無往而不利。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剛上柔下,有分之常。風雷相與,有氣之常。以巽而動,有事之常。剛柔相應,有情之常。皆有恆久之義,故名曰恆。恆,即所謂貞也,久也。恆者道之常,貞者恆之道也。

二、恆有兩利,不易與不已。不易之恆,為利貞;不會變也不能變,如窮天地亙萬古而不可變。不已之恆,為利有攸往;必須變,變是為了不變,原則是要因時因地制宜,變了才能恆久,故彖傳推其象而言之,本諸天地,擴之於四時日月,驗之於聖人,無非貞也,無非恆也。恆固以貞久為義,然必極其變化乃可以久。蓋天地間之氣運循環,古今來之隨時制宜,惟有變化無窮之用,故能垂萬古經常之道。

三、高島斷易:「貞」者,女子之德也。「往」者,男子之事也。巽柔而順,故能貞。震剛而動,動故有所往。

四、﹝疏﹞正義曰: 「得其常道,何往不利?」故曰「利有攸往」。

彖曰:恆,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恆。恆,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孔子彖曰:恆,道之常而可久之意。陽剛在上,陰柔在下,為高卑名分之常,雷風互相激盪,天地之運相承,為氣化之常。巽順震動,陽剛陰柔交相互應而成其德,為人道之常,這些皆是恆久之道,故名之為恆。能堅守恆久之道,自然亨通而無咎。而恆久之道,必貴在守正。如天地運行周而復始,變化有常,是恆久不變的不易之道。恆之所行攸往不窮,成始成終,終而有始。日月依附於天,晝夜運行而久照萬物,陰陽之氣也依四時循序變遷而成其歲之常。聖人配合天地,恆久其道,有為有守,無怠無荒,終始如一,而化成天下之善俗。觀日月、四時、聖人所恆之道,雖其功不同而同歸於恆,天地萬物之情皆可由此體會而顯見。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釋彖辭,以恆道盡天地萬物之情也。終,充積之久。始,發用之端。得天,謂附麗於天也。

二、日月、四時、聖人,雖其功不同,而同歸於恆。天地、萬物,其情不同,而同見於恆。

三、周易集注:恆久於其道,故「亨」,故 「無咎」,故「利貞」,必「利有攸往」。「得天」,謂附麗於天。「久成」者,謂成其歲之功。「變化」者,四時迭更,陰陽互換也。「化成」者,化之而成其美俗也。

四、以恆修身,身教乃亨;以恆齊家,家道乃亨;以恆治國,國運亦亨。所謂無往不利者,此也。

象曰: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

大象傳曰:天下至變者莫如風雷,雷震動在上,巽風入而在下,雷動而風隨,萬古如斯,至變亦存有不變之定理,故曰雷風恆。君子體會這種確然不易之道,而法風雷之象,樹立恆久不變的方正準則,以隨事物變化而裁節利用。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言君子能盡悠久之功,守定理以為恆也。立,謂確立不移。不易,謂不背。方者,志有定向,大中至正之理。

二、周易集注:巽性入,入而在內;震性動,出而在外,二物各居其位,不易方之象也,故曰「不易方」。

三、君子體風雷之象,以不變應萬變,而道則不變,恆而已矣。

初六,浚恆,貞凶,無攸利。

象曰:浚恆之凶,始求深也。

初六陰柔居下,與九四陰陽正應,本為夫妻常理正道,以至不知審勢度量,與九四情分未到而交淺言深,所求雖正卻難免有羞吝之凶,又何利可言。

小象辭曰:初六以常理求望九四過深,不知審勢以止而自取其辱,這樣所以為凶,是因為與九四初始交往就急於以深相求,欲速而不達。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過於求望於上,不但無益反而有害。浚,深也,謂深求之也。

二、下巽,性入,有深潛之象。初、二兩爻在地位,初六潛在地下,浚猶潛,故曰「浚恆」。

三、初六為長女之主與九四長男之主,雖陰陽正應為夫妻常道,但九四躁動,好高不下,未能從初所求,初六若一開始交往即以理深求四之應與,必反目,而有「貞凶」之象,初六不自量力,過於深求,交淺言深不相契合,毫無所利,故曰「無攸利」。

四、初六陰居陽位與九四陽居陰位,皆不正位。初又居下巽之始,巽性為入,有深之象。初六深求於四,所以孔子在小象辭言:始求深也。

五、初六是巽的主爻,陰爻占陽位,不正位,位當恆之始,是夫婦之道的開始,不可要求過深,應審時度勢循序漸進,配合九四,相與信孚,夫唱婦隨。

六、初六爻動變卦為雷天大壯卦。廣博多聞,觀察聖人德行以壯大自己為錯卦風地觀卦之象。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二陽居陰位,雖位處不正,卻能因得中而自省,終以剛中之德守恆常不變的心,何悔不亡。

小象辭曰:九二具剛中之德,雖失位有悔,卻能以恆久之心固守中道,無過與不及之弊,守中即守正,自然不會有悔吝之事發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善反於恆者,終能因中以得正也。悔亡,謂失之於初,改之於終。

二、九二陽爻占陰位,剛柔相兼,是全卦卦主。位在下卦中,不偏不倚,守中、執中、用中,為恆久不變。恆之貴者貞,貞之貴者中,中之所在及正之所在,可久之道,不外乎中,九二與六五陰陽相應,以中求正,且能恆守中德,自然無後悔之事,故曰:悔亡。

三、九二爻動變下卦為艮卦。艮為止、為門,代表止其進退以成其德,有恆其德,而得悔亡之象。

四、程頤曰:中重於正,中則正矣,正不必中。欲求悔亡之道,其可不勉於此哉?

五、九二爻動變卦為雷山小過。未守中道當然會有小過之弊,所以要用誠信中道改過,為錯卦風澤中孚卦之象。如果有過不改將錯就錯,就仍是綜反雷山小過。

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象曰:不恆其德,無所容也。

九三陽居陽位,位得其正,本具其德,卻剛愎自用,見異思遷,沒有恆守其德,勢必有不確定的可恥之事發生,是雖正卻不恆於其德之吝。

小象辭:九三雖具陽剛之德,卻過剛不中,當恆而不恆,其心不用於當用之處,而內愧於己,外愧於人,以至受眾人所棄,無所容於世。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有德而無守者,深明不恆之咎也。不恆其德,謂有德而變其守也。

二、九三重剛,陽爻占陽位,剛愎自用,居三多凶位,為大臣、妻。九三居下巽之極,巽為進退、不果,故曰「或」,為不定之意,為改節之象。巽為長女,為婦。婦不守其德而改節。六五為君王、夫,陰爻無力,無法指揮九三,不能見容於三而有不確定的悔吝之事發生。

三、周益集注:陽德居正,故稱德。「不恆其德」者,改節也。

四、九三陽剛好強,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地,而無立足之地,所以要隨時警惕自己。

五、九三雖得正道,若剛愎自用,不守恆德,亦會有鄙吝,故曰: 「貞吝」。

六、若某爻之上下兩爻為一陰一陽時,為輔弼不相協,在恆卦若以九二而言,初爻為陰,三爻為陽,所以九三與初六不相協,在九四言,三爻為陽,五爻為陰,九三和六五爻亦不相協,是以九三不恆,其德不久,故曰:不恆其德。

七、三與五同功,六五君主為陰爻,九三陽爻不甘屈服而反悖,因九三猶如人臣妻妾,卻自認強於主,不與六五相協,如果為臣妾者不得其主,將何以守,求無辱反受其辱,故曰:「或承之羞」。

八、九三爻動變卦為雷水解卦。解決困難,要有家人一起克服,成為錯卦風火家人卦之象。困難不能解決而陷入進退兩難的災難,為綜反水山蹇卦之象。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九四陽居陰位,不當位,所恆之事,皆非中正之道,終無所益,就像禽鳥不在田裡,雖然恆守待禽也是白費心機,徒勞無功。

小象辭曰:九四將心置於無用之地,不當恆而恆,恆非其位,怎能期待有所收穫呢。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恆非其道者,終無所益也。

二、喻時機不對、地點不對。凡人要認清自己的身分和能力,適才適所,才不會期待落空。

三、巽為春天,猶如田裡的稻子才剛種下去,沒有成熟的稻子怎麼會有禽鳥飛來呢? 凡所處非其地,所乘非其時,所為非其方,所交非其人,皆久而無功也。

四、震為大塗,故曰:田。巽為雞,九四居震之初,已出巽,故曰:田無禽。

五、九四爻動變上卦為坤。坤為田、為土,坎為禽,卦中無坎。下巽為雞、為伏入,禽鳥都藏起來了,皆為「田無禽」之象 。九四爻動變卦為地風升,錯卦為天雷无妄卦,綜反為澤地萃卦。

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六五陰爻占陽位,柔而中,在恆卦為順從之德,且貞固不變。於婦人是吉祥的,如果是大丈夫以順從為恆,則志懦無功,凶莫甚於此。

小象辭曰:婦人以柔履剛,固守順從正道的德性為吉,這樣從一而終沒有二心,就是婦人之德。大丈夫則應向外發展,以義制事,決斷乾剛,如果像婦人一樣柔弱順從,其凶可知。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徒以順從為恆者,失其剛斷之宜也。德,謂順從之德。貞,謂恆其德也。貞吉,指婦人言。

二、臣道猶婦道,忠順以事一人,君道猶夫道,自當乾剛獨攬,不可下移者也。

三、六五居尊位,為恆卦主爻,變爻成兌卦,為少女,又為妾,婦人之象,婦人以順從為恆正,故曰「婦人吉」。

四、大丈夫如婦人之柔弱必有凶之象,故曰:夫子凶。六五變爻後全卦為大過卦,亦有凶之象。男子應立沖天之志,剛健中正,不斷日新其德,因地制宜以變通。

五、六五變爻後中互卦為乾之象,先天八卦乾為一,故曰: 「從一而終也」。

六、六五爻動變卦為澤風大過卦。做人處事有大過失時,要修身養正,成為錯卦山雷頤卦之象。如背道而馳不知養正,就又會有綜反澤風大過卦之象。

上六,振恆, 凶。

象曰:振恆在上,大無功也。

上六來到極位,又處於震之終,終則過動,物極必反,陰柔居上不安,無力固守貞正之德,而逐欲妄動,紛更變遷,以動為恆常之行,其凶可知。

小象辭曰:上六陰柔在上,意志不堅,受人情物慾所擾,輕躁妄動,朝令夕改,見異思遷,其影響已非一己之害,而是病國擾民,所關甚鉅,非但不能成事,更無益家益國之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過動失恆之害。振恆,謂以振動為恆。凶,謂物欲盛而天性亡也。

二、上卦為震,上六為震之極端,雷之終,只有消失也,位盡時窮,進無可進,守不可守,故凶。告誡時至上位之時,要貞守恆德,不受情欲之擾而妄動失正,才能有所成就,

三、高島斷易:動者宜守之以靜,終者宜返之以始,斯德可全於末路,業不敗於垂成,恆道成矣。今上六處恆之極,而以振為恆,恆有盡而振無盡,是以凶也。

四、震為決躁,巽亦為躁卦,躁動無時,猶雷發而不可收,風行而不止,何能有功哉!

五、上六爻動變卦為火風鼎卦,固守恆德可成大器之用 。如果要成大器之用,凡事必從重新策畫,成為錯卦水雷屯卦之象,而且要日新其德,革新去故,而為綜反澤火革卦之象。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咸卦-論情感交流,取之以正

咸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卦,如果妳(你)要問感情,未婚的卜到這一卦,是亨通吉祥的;若是已婚,就要當心身邊有小三的存在或是自己落入不正常的關係之中。有兩位名嘴作家都曾直指這是一個講述性交之卦的驚人之語,不能說全然不對,因為他們只從卦的表象狹隘判讀,並沒有深解咸卦的真正涵義所在;簡單說,易經是由伏羲畫卦、文王演繹、周公寫爻辭、孔子發揚贊述而來,所依據的就是宇宙中天地、日月、風雷、山澤八大現象以及天地萬物沒有不變的變易之原則定理,來象徵做人處事、應對進退之道的吉凶禍福。上經30卦尊天道,下經34卦論的就是人道;是從男女之道發端,用咸、恆的真理來象徵闡述人倫綱常。“咸”為無心之感,咸卦論的就是無私的感情交流以及人與人的真誠相處之道,沒有私念、私慾,用真情至誠則萬事亨通,就好像夫婦相處,男主外、女主內,內柔順持家而外剛強打拼,真誠相與、相須,並持之以恆,自然美滿亨通。為什麼兩位名嘴作家會用性交之卦來詮釋,有趣的就在咸卦的一到六爻正是用人的腳趾到臉部的肢體器官感應來象徵人與人的相應之感;因為咸卦是用少男下卦艮卦、少女上卦兌卦來成卦,男追女本來就會擺出低姿態去尊捧女性,而成女上男下互相愛慕感應的卦象。
 「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第一爻是從腳拇指的微微觸動來象徵少男少女懷春,情竇初開,雖然有愛慕之心,但是還很靦腆,縱然有了觸電的感覺,也止於萌芽未明階段,還不能有所行動,只因時機未到,怕呷快弄破碗。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到了第二爻,感覺從腳拇指上達到腿肚之象,如果光靠腳趾和腿肚的感應還無法向前行動,硬要往前就會跌倒,好似少男少女彼此愛慕之心漸漸滋長,雖然互有好感,蠢蠢欲動,但是少女怕失衿持,不能主動,所以還是固守在原地,以不變應萬變,感而不動才能免受毀譽之害。
 「九三。 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第三爻好似感覺已到腰部大腿的地方,大腿無法自主單獨行動,必須隨腿肚和腳趾而牽動,象徵仍然狀況不明,如果盲從或隨波而進就會遇到凶險,就像少男少女愛慕感應越來越強烈,少男血氣方剛而不自制,少女隨之起舞,就會發生後悔之事,而且這樣執意的盲從妄動也太卑下了。
「九四。貞吉,悔亡,幢幢往來,朋從爾思。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幢幢往來,未光大也。」
 第四爻就好像在腰部以上的位置,肢體已經可上下活動自如,也是心臟位置,象徵心思猶疑,如果能固守貞正就無災;就似少男、少女心神不定,忐忑猶豫,到底要再往前進一步追求呢?還是如如不動呢? 這種來回不定的心意是因為不夠光明正大的的關係。
「 九五。咸其脢,无悔。象曰:咸其脢,至未也。」 
 在第五爻,感應已深及後背;後背看不到前面的狀況,象徵少女不受引誘,如果這樣迴避誘惑的心志能堅守到底,就不會有後悔之事發生。
「 上六。咸其輔頰舌。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到了第六爻感應已到最上的面頰、唇、舌之位了,象徵少男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口若懸河、甜言蜜語的想要說服少女,但是這只是表面,並非發自內心的真誠。 這一爻就是聖人在告誡我們要提防被口蜜腹劍的小人所迷惑,好壞就看自己如何選擇、判斷;同時要誠信待人、言行一致,不可以只說不做,只承諾不實踐;這一爻沒有吉凶,守正就無咎。 
咸卦全卦的真正意涵,簡言之就是聖人在告誡我們要用無私的純正之心和人互相合作以得人和,時機未到之時不可妄動強求、擴大躁進或隨波逐流;反而要堅守正道,以靜制動,不受世俗誘惑,不能只說不做或用巧言令色的方法以達目的。用真誠謹慎的態度應對自然就能趨吉避凶、萬事亨通而恆久,所以接下來的就是恆卦。若夫妻、男女能以此咸卦為戒,感情自然就會長久幸福,工作事業、為人處世以此為鏡,當然也能發達亨通。

以下為2022/12/08重新整理之心法筆記--

澤山咸-論情感交流,取之以正。
       
下經三十四卦講人道,咸卦為下經之始,以男女為代表。序卦傳:「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 …男女之道不能無感,故授之以咸。」咸者感也,為无心之感,真心流露,天理人心无私,取之以正,則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寂然不動者性也,感而遂通者情也。

卦象-下艮為山,為少男,上兌為澤,為少女,山澤通氣,陰陽互相交感,六爻皆應。為夫婦之始,婚姻之道。
卦德-止而悅。健而能止,順而能悅,陰柔在外,陽剛在內,艮止則感之至,兌悅則應之至。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咸,取義於感。感之深者,莫如夫婦。故上經首乾、坤者,天地感而後有萬物。下經首咸、恆者,夫婦感而後有人倫也。咸卦二少相交,夫婦之始。恆卦二長相承,夫婦之終。所謂齊家而後國治天下平。

二、咸卦六爻皆取象於人身,初、二、三、六皆躁於感,戒逐物而馳。五無意於感,戒絕物而處。四為感之主,必守正至誠則得理服人,徇私則失其道,六爻所感各有深淺,悔吝吉凶亦各隨其象而顯,可見感之不可有意以求。

三、澤山咸為三陽三陰卦。萬物皆負陰而抱陽,假體是陰(身體是陰,在外),內心為陽(陽是自性,在內)。九四陽爻前進九五,同其類,剛下九三,同其類。在同類中,心意不定,往上往下,反覆不定,順其自然即可。

四、兌以止為本體,止以兌為應用,止而兌。上喜悅而下艮止,感情不能三心二意,以實心與人真誠相處,才能喜悅而亨通。

五、咸也代表感化。柔上而剛下,形成二氣相感而相應,萬事可通達。

六、咸是指真誠的感情,包括君臣、父子、夫婦、朋友...。

七、繫辭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咸,亨,利貞。取女吉。

君子相感,不外乎守正,正則感無不通,必亨。就如男女互相愛慕求取,若要亨通順利,就要堅守正道,合於禮儀,這樣結合才會吉祥。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卦體兌柔在上,艮剛在下,交相感應。卦德艮止則感之專,兌說則應之至。

二、周易禪解:夫有感應,必有所通,但感之與應,皆必以正,如世之取女,必以其禮,則正而吉矣。

三、咸,下艮為少男,上兌為少女,九三以陽居陽,為艮之主。上六以陰居陰,為兌之主。男女各得其正,所以亨、貞、吉。

四、君通天下之志,必有所感,彼此相交,自然流露,無私無欲,守正不偏。一如求取貞女,男下於女,必備六禮,守之以正,故取女之吉,惟其貞也。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孔子彖傳曰:咸者,是無私的交相感通。兌柔在上,艮剛居下,陰陽二氣上下相感互應,猶如少男降陽剛之尊,謙恭以禮的求取貞靜少女,守正不逾,得彼喜悅相從,所以亨通吉祥。天地陰陽交感無偏無私,而化生萬物,聖人以無我之心感化天下萬民而得天下和平。了解到天地之情,一施一受而造化萬物,皆感之以正,聖人之心亦是,則得天下和平感通,而天地萬類相與相求,無一不是陰陽感通之理,天下萬事萬物相感之情皆可顯見。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釋彖辭而極言之以見造化人事,皆不外於相感以正也。天地感,為陰陽之氣相通。化,為氣化。生,為形生。

二、咸,艮下兌上,陽剛陰柔一上一下,剛感而柔應,柔感而剛應,陰陽二氣感應相通,故曰「二氣感應以相與」,「二氣」即山澤之氣。

三、說,即悅。悅易失其正,惟知其止,則無徇情縱欲之過,可得亨通,故曰「止而說,亨利貞」。「男下女」者,凡婚姻之道,必女守貞靜,男則謙恭以禮相求,此為男女之正,故「取女吉」也。

四、高島斷易:剛柔之用,以氣相感,婚姻之道,以情相感,而少男少女,尤情之易感者,而見其相悅,亦以其情之易悅,則貴乎能止。艮之止無形,兌之悅無言,無形無言而感化神焉,君子觀於此,而天地人物感應之妙,皆可識矣。

大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大象辭曰:山高卻能以山之虛,在上容納一片沼澤,受澤水之潤,使山林草木得以生長茂盛,即是咸卦相感相與之象。君子領悟其象,雖然德行皆高於眾人,亦能以清澈之心,如山谷般虛無靜止,寬納天下人的好壞善惡,無私的感化教導愚昧之人,讓人人都能固守真誠,和睦相與。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之善受,能無我以通天下之感也。

二、虛者,無私也。受者,受人之善也。

三、周易集注:人之一心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者,虛故也。中無私則無感不通,聞一善言,見一善行,沛然若決江河矣。故山以虛,則能受澤,心以虛,則能受人。

四、君子以虛受人,指九五而言。虛者無我,則公正無私,能包育天下群生,上下相通,君臣合志,而天下和平。

五、高島斷易:天下至靜而虛者莫如山,惟山以虛,翕受澤氣。君子體此象以容人之善,故能湛其心於寂然不動之時,定其性於廓然大公之地。如舜之取人為善,禹之拜昌言,周公之吐哺握髮,皆虛己而受人者也。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初六處咸卦之初,有所感,其感尚微,如腳拇指的蠢動之感,還不足以付諸行動。

小象辭曰:初六好比少男少女清純相感,而最初的微微觸動,尚不足以有所行動,但是已經萌生向外追求心意相通之人的意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事之未至而心有感,欲動其將迎之心也。拇,足大指。咸其拇,謂感於最下之象。

二、初六為艮體之初爻。艮人象為手,初有“指”之象,艮卦綜反為震卦,震為足,代表腳拇指,亦可說對人有好感,比起拇指稱讚之意,所以本爻辭言「咸其拇」。

三、初六與九四陰陽顛倒相應,外指九四,志者心之所致也,初六志在與九四陰陽合一之象,故言「咸其拇,志在外也」。

四、陰爻主靜,初六時機未到,還不能踏出這一步,應該先以誠睦人,靜觀其變,不可急功好利,慎始才有善終。

五、周易禪解:咸卦雖以感為溝通的動力,但是不能違背本體寂然不動的原則,也要考慮時序的合宜與否,該行則行,當止則止,恰如其時則吉,所行過當則凶。

六、初六爻動變卦為澤火革,錯卦為蒙卦,綜反為火風鼎卦。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六二陰爻居靜,宜安然自守,不可躁行妄動,若心馳而順應所感,處事就容易錯亂而有凶。就像小腿肚無法自主行動,如果不順守行止依時的感應之理,就會有躁妄苟從的凶險,惟居靜以待,順乎理則吉。

小象辭曰:六二所感漸進於上應九五,但是所感尚淺,心意受阻,妄動必有凶險,幸而柔居正位,得中道之吉,惟順守柔中之德,依時而動,雖有凶險,也不至受其感所害。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二遇感而妄動,勉之以居靜則吉也。腓,足肚也。

二、六二陰爻位處拇之上,陰爻居靜為吉。腓為脛,為小腿肚,本不自動,隨足而動,但是足不宜躁動,足動則凶,腓亦失其吉。

三、六二陰爻占陰位,居下卦之中,居中得正,能順守貞靜之道,不失為吉,故曰「居吉」。

四、日講易經解義:止乎理而不遷曰居,從乎理而不拂曰順。居非不動,不妄動也。雖酬酢萬變,而其居自若也。順非從外,不苟從也。心主乎理,雖獨立而順自若也,不失乎貞,不害乎感,而作止語默,莫非天理之流行矣。

五、六二若動私情,變卦為大過則凶。若六二能居坤德之貞,則不足為害,且能得吉也。

六、六二變爻後,全卦為大過卦,有凶之象,如果有過錯就要反身悔過,修身養性,成為錯卦山雷頤卦,否則仍會有禍害發生,又回到綜反大過卦之象。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九三剛健,前進相應上六的動力很強,雖所感更甚,但是所處之地宜止,如大腿之動,猶不能自主,受制於上下而隨之以動,如果心無所主就恣意往隨,與眾動俱逐,豈無羞吝之事。

小象辭曰:九三陽居陽位,以剛明之才,居下卦之極,宜守艮止的定性之道,卓然自立,若心無定主,也和其下小人一般,不靜守以處,卻志在隨人,棄貴從賤,捨正應上六而受制於初二小人,其鄙吝可知。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當感而不能自主者,失感之貞也。股,髀也,隨足而動。處,謂靜守之意。下,謂卑陋之意。

二、咸卦二、三、四爻互卦為巽。巽為股。為風,不定之象。為柔木,有繩索之象。下卦為艮,艮為手,有執之象,手拿繩索繫於大腿,為無法自主之象,故曰: 「咸其股,執其隨」。

三、九三和九四、九五互乾,前進的動力很強,但是所處之地仍在下艮,與上六正應之心,受阻於四、五陽爻,反隨下而動,受制於小人。

四、「股」居足之上,股之下,為大腿之位,九三居下體之極,上體之下,受制於上下,猶如大腿的進退是聽心的意念,隨足而動,不能自主;九三和上六相應,陽爻本應向上,卻不上反下,以陽從陰,隨下而動,有君子悅小人,其志卑賤之象。

五、股肱之用應聽於心,如臣聽命於君,不得自專自用,否則會有悔吝之災。

六、九三陽居剛位,易剛愎自用,雖與上六正應,但是處於艮卦之極,更加不能妄動,應守艮止的根本之道,行止有度,不能隨眾俱動,如果心無所主,專於隨人,如是而往,就會有羞吝之事發生。故曰「往吝」。

七、日講易經解義:君子處世,當知所自審,咸之九三下從六二,為以陽從陰,而執其所隨,捨高而就卑,棄貴而從賤,志降身辱,其愆於理不甚乎。

八、九三爻動變卦為澤地萃。萃,要畜功畜德,萃集資源,而有錯卦山天大畜卦之象。功德大有積蓄,德行智慧自然會提升,成為綜反為地風升卦之象。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九四之感已達心的位置,心之感貴在守正,正則大公無私,而事得其理,物得其序,自然吉祥,不會有後悔之事。但是九四以剛居柔,失其正,心受外物所役,有所偏私,而違背守正的原則,如此心意游移不定,同類從四所思,紛紛溺於私欲,隨感而應,心豈能安定。

小象辭曰:九四能守正道,其心無私,自然不會有悔吝之事,也不會受私感其害。如果九四心思不定,情有所偏,往來於心者皆隨感而應,患得患失而狹隘暗昧,不夠光明正大。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君子所以感人,貴以公而不以私也。

二、九四居三陽爻之中,上下卦交接處,在三才之人位,三人行必有我師,象徵人之中心。互卦為乾卦,乾之四爻為或躍在淵,可上可下,四亦為多懼位,要守正謹慎。

三、周易集注:「憧憧」,往來貌。初感乎四,二感乎五,三感乎六者,往也。六感乎三,五感乎二,四感乎初者,來也。「朋」者,中爻三陽牽連也。「爾」者,其心也。「朋從爾思」者,言四與三、五共從乎心之所思也。                                                                                                                                                     
四、卦有內貞、外悔,九四居外卦,貴在守正,而得貞吉悔亡之象。亡,消失、沒有之意。

五、上兌為行,為往、為前進,下艮為止。故曰「憧憧往來」,為心意未定之意。九四已到心的位置。孟子:「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心會影響作為,因為四和三、五爻為同類,不知該上或下,心意不定,「思」者,九四陽剛應乎初六之柔,初乃四之所思也,三與五亦牽動受累,故曰「朋從爾思」。

六、九四爻動變卦為水山蹇卦。蹇者,難也。水高過山,平地必有災難。上坎,為加憂。當憂患災禍發生或受牽連時就要解決,成為綜反卦為雷水解卦之象。化解災難,君子就要涉過(突破艱難),與眾人同心,大公無私以反睽為合,是錯卦火澤睽卦之象。

九五,咸其脢,无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九五感於後脊之處,與心相背,為寂靜之地,有心絕物,而無私感,靜而不動,則無執隨之吝,何來有悔。

小象辭曰:九五以陽居尊位,得天時之運,應大公無私,物來則應,以撫天下人之心,如果九五置心於寂滅之地,一絕所感,僅以無悔自足,而失其正,所求不免太微末狹隘。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心於絕感,反失之者。

二、脢者:是與心相背的脊背肉,心在前,背在後,是不動之處。悔生於動,咸卦諸爻動而不靜,非所感者也,九五靜而不動,何來後悔。

三、九五剛中,為全卦之尊位,得天時之運,其心至誠無私,為「君子以虛受人」之君子。

四、九五爻動變卦為雷山小過。感情深厚還不定性,就會有小過之事發生。錯卦為風澤中孚,誠立於中而信孚於外,與人相應要誠心實意,守住爻辭的原則,否則仍然回到綜反小過卦之象。

上六,咸其輔頰舌。
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上六處咸之極,已感至臉頰,極盡於表面上的巧言令色,取悅於人。

小象辭曰:上六居上兌之極,陰柔不中,表面上以讒言取悅於人,是浮誇不誠,口若懸河的巧佞小人,為君子所惡。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感人以言而無其實,所以為不誠者戒也。輔頰舌,皆所以為言者。滕,通騰。騰口說,為張口聘辭,滔滔不絕之貌
二、咸卦之上六變爻後,上卦為乾,乾為首,為頭,二、三、四爻互卦為巽,巽為伏入。咸上卦為兌,卦意為口舌,合而言之形成為臉頰口舌的感應,故有「咸其輔頰舌」之象。輔,近牙之肉,與牙相依。頰,臉龐。輔在內,頰在外,舌動則輔頰隨之。

三、人之相感,貴在心誠,不在言語之悅。雖然言辭不可偏廢,但是言不由衷,行事巧佞,辭語工飾,凶咎不言可知矣。

四、上六陰爻居柔位,得正,為咸卦之極位,象徵感應已由內心展現到外表,告誡君子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信口開河。
 
五、上六沒有吉凶,是要看個人的行為正與不正而定。
 
六、上六爻動變卦為天山遯卦。遯者,退也。知道有口舌之災,就要趕緊退離。錯卦為山澤損卦,感情太好而傷心不捨會受傷害,如果感情用事,發生困惑,就要反求諸己,退而修身養性,成為綜反卦之雷天大壯卦之象。壯大成功,君臨天下,要與人和睦相處,為臨卦之象。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離卦:論依附之道。


離為火:論依附之道。

離者,麗也,明也,為依附、附著之意。離為火,兩火相疊,火熱炙烈,無常形,需附麗於物而彰其形。
序卦傳曰:「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

卦象-上離下離,二陰四陽,卦體中虛,虛則能明,一如火焰內虛而外明,是故善離莫如火。離之為卦,柔居中,以二剛包一柔,即二剛畜一柔。

卦德-麗明。離為麗乎光明,惟正以出之,而順以成之,故成炳照萬物之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離者,麗也。一陰附於二陽之間,又明也,以其中虛則明也。離為火,以火體本虛,麗於物而始明也。
二、本命卦為離的人,個性急躁,易生問題。離卦時運要保持平和,和藹親切。
三、文王序上經,始於乾坤,終於坎離者,以坎得乾之中畫,離得坤之中畫。故坎離者,天地之心也。
四、高島斷易:坎離互錯,說明在遇險、涉險時應改以攀附,才能脫險,此即坎離交互為用之法。
五、高島斷易: 「火本無質,有所麗而焰生,心亦無形,有所麗而神發」,附著的對象是正當的,就會亨通。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孔子彖曰:離代表附著、附麗。宇宙萬物天地人三才各有所附麗,才會得到亨通生存,就像日月依附在天上而成象,以照耀天下萬物,百榖草木依附在土地上,得以滋潤而生長成形,為人君者位於天地之中,智周萬物,具備重明之德,內外所依附者惟正道,則一明無不明,一正無不正,而化成天下明治之功。
於卦象而言,二五陰爻柔中,六五得上卦中,所居未正,在三才的天位,為人君者以重明之德治於上,足以辨忠佞,六二得下卦中,既中且正,在三才的地位,為人臣者以中順之德附於下,能行之以正,六二柔順中正附麗於君,不卑不諂,君臣上下合志,故亨,是以如牝牛易畜,惟畜其柔順至正之德而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釋彖辭以明天地君臣各得其所麗之道也。重明者,重離也,指人君明而又明,明之不息也。正者,明德其正,不為苛察。柔麗乎中正,指六二言。
二、離附物而明,五為天位,故上離有「日月麗乎天」之象。二為地位,故下離為「百穀草木麗乎土」之象,皆因所麗而顯。
三、「柔麗乎中正」指六二而言,為離卦之主。六二以柔處柔,居中且正,如牝牛之至柔至順,正之至也,故得吉。
四、高島斷易:離以中虛而成,人心亦中虛,虛則靈,靈則明,明則通矣,故離為火,人心亦為火,離取明,人心亦取其明。火本無質,有所麗而成其形,心亦無形,有所麗而神發。人心莫有不麗,麗於目為視,麗於耳為聽,麗於口為食,麗於身則進退周旋皆是也。然麗於道則正,麗於欲則邪,麗於德則中,麗於利則偏,邪而偏者必塞,中且正者乃亨。由一人之心,而及於眾人,則天下無不化矣。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大象傳曰:重明相繼而起,為重離之象。所謂內明明道,外明明德,即為君子大人所彰顯的繼明之學,也是古聖先賢相續不已的古今之德,光被四方,如日月照耀天下,光明連綿不斷,無遠弗屆。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大人自純其明德之功,而光被乎世也。作,起也。繼明,內卦之明,繼以外卦之明,明之相續也。
二、周易集注:大人以德言則君子,以位言則王者。其所謂明者,應事接物,邪正得失,內外皆明也,《彖》言二、五〝君臣〞,以〝重明〞言之,為上下明也。《象》言〝明兩作〞皆君也,以〝繼明〞言之,為前後明也。
三、「明兩作」者,為內外兩離也。
四、大人之明,光照四方,辨忠邪,達事理;大人之德,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

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初九以剛居陽位,剛健躁動,行事急求表現,但是處在離卦之初,邪正紛雜交錯,時機不宜,又無應援,不可貿然妄行,只能用謙卑敬慎的態度履事,自然沒有災咎。
小象辭曰:初九居內卦之始,如離日之初,作事謀始之時,善惡紛錯不明,初九雖剛健好動,如果從開始就能秉剛明之德,敬慎行事,腳踏實地,不妄動,就能避免禍害發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人之不可易於處事,而當敬以持之也。履,在下之象。錯然,紛雜、錯落之貌。
二、履者,行也。也有腳踏實地、實踐之意。初變為艮,艮為徑路,有交錯之象。艮綜反為震,震為足,有履之象。
三、日講易經解義:聖人於未明者,教之以明。於已明者,教之以敬。假使致知明善以後,不加以謹幾慎獨之功,則高明者失足,與卑暗者之妄行何異乎?敬之一言通於六位,而特舉初以蓋之,所謂敬其初而後能敬其終也。
四、火性炎上,有行之象。初九陽爻積極上進,但是前方狀況不明,與四無應,如果魯莽急躁,橫衝直撞,就會腳步錯亂陷入危險。初變為艮,艮為止,有安定之象,定則生慧,慧則無咎。
五、初九陽爻在陰爻之下,能謙虛敬慎,惟敬則可避其咎矣,故曰「敬之,无咎」。避咎之道,惟在行事之始以敬,敬則慎,慎則無咎。
六、初九爻動,變卦為火山旅卦。如果行事未守謹慎恭敬之心,遭到災咎,必無容身之處而致四處遊離,而有火山旅卦之象。所以凡事要懂得節制,不可魯莽急躁,即為錯卦水澤節卦之象,才能慢慢豐盛發展,則成綜反為雷火豐卦之象。

六二,黃離,元吉。
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六二具備文明中正之德,向上附麗於文明中順之君,不失中道,為臣道之最中者,此黃離文明之吉,是大善而吉之道。
小象辭曰:六二陰占陰位,居中且正,以坤黃離柔中之德上麗於六五之君,能無過亦無不及而元吉,其光而不耀是合於中正之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人臣能以中正之道而上麗乎其君也。黃,中色,文之美,文明也。黃離,美之盛也。
二、離卦六二位處中正,取坤之德,離中爻為坤土,坤土為黃色,黃之象也,故曰「黃離」。離為附麗,黃為中色,「黃離」者,柔麗乎中正也。六二也是坤卦和離卦之主,得中且正,有光明中正的之德。
三、六二如春天陽光,地面得日光普照,萬物得以生長,是以離道以全,離用以成,是為大吉大利之象。故曰:「黃離,元吉」。
四、六二爻動變卦為火天大有,告誡運勢好也要謙虛,才能大有收穫,要親近賢德之人,與其同心同德,即為錯卦水地比卦之象。也要與人同心協力、互相合作,事業工作才會有進展,成為綜反卦同人卦之象。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九三居下卦之極位,是前明將盡,由明入晦之時運,為盛衰相倚之常,日落之明,如人生過半,各方面都開始走下坡,智力皆難與時強爭,此時如果不樂天知命的敲著瓦缶而歌,自得其樂,就會有未老而感傷垂暮之年,其時不久,必凶。
小象辭曰:九三有日薄西山,光明漸晦之象,處此時運,當知安於氣數之常,順其自然,而盛極將衰之時,道德功業又何以能長久。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人當安常以貞遇,而戒徒憂之無益也。缶,常用之器,腹大口小。
二、九三日昃之離,離卦中互為兌,兌為西。為日薄西山,由明入晦之象。
三、九三變為震,震為鼓。離中虛,為大腹,有缶之象,可鼓而有節。中互為兌,兌為口,有歌之象。耋,為人壽八十之謂。
四、九三下卦之極位,有日過中午而昃之象,離日應在正中午,但九三已偏西,不得中和之道,喻依附不得時。
五、人至老若不樂天知命,不鼓缶而歌,反哀怨嗟嘆老之將至,不但無益,反促其死,所以本爻言凶之象。
六、孔子發奮忘食,有德則樂,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衛武公年九十五,猶以箴言戒於側。聖賢以及時聞道為樂,以永不聞道為憂,豈有教人以時數將盡,以樂消日之理乎?
七、九三變爻為火雷嗜嗑卦。喻時機已過,如果不識時務,強行妄動,恐怕有刑罰之災,在此時與人共事更要以誠相待,以免陷入困井,成為錯卦井卦之象。若陷入困井,不要試圖掩飾,而是要努力充實內涵,為綜反卦為山火賁卦之象。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九四陽居陰位,不中不正,處在二火相傳之際,莽撞激進,突如其來的僭逼柔弱之主,剛烈氣焰,有如火焚一般,使其大禍臨頭以致喪命,甚至身敗名裂遭世人唾棄。
小象辭曰:九四剛而不中,猝不及防的魯莽暴躁,就像火焰猛烈,必致焚如、死如的險境,無地容身。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四以剛侵上,而不容於世也。突如其來,言猝至不及防也。無所容,言焚死棄也。
二、離為火,九四上下皆火,火炎向上,其勢尤烈,故取灶火突出竄上來,而有焚物之喻,中互為巽,巽為柔木,為風,火借風燃於木,有焚如象。中互兌,兌為毀折,有死如、棄如之象,離本身又有離棄之象。(如為語助詞)
三、此爻喻尋求依附時,行為要守正,不可趁人之危或用脅迫手段。以免惹禍上身,禍不單行而無所容之地。
四、九四不中不正,當上下兩火相接之時,焚而死,死而棄,其勢相連,其禍甚凶。
五、高島斷易:九四變為艮,艮為門,有鬼門之象,故曰「死如」。中互為兌,兌刑人,刑人於市,眾棄之,故曰「棄如」。四在二火相續之際,下卦之火將熄,上卦之火又熾,火炎於上,其勢尤烈,焚而死,死而棄,其勢相連,其禍甚凶。
六、「焚如、死如、棄如」皆為九四之凶 。九四居重剛之上,猶如灶外突出之火,氣焰剛烈,能焚物,故有「焚如」之象。四居多懼之地,剛而不中,魯莽暴躁,行事激進,容易遭逢大禍以致喪命,故有「死如」之象,其所作所為不容於天下,甚至身敗名裂遭人唾棄,故有「棄如」之象。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六五以柔居尊位,位不得其正,因為附麗於上下陽剛之中,以致強臣壓主,王權受制而憂形於色,淚流滿面,憂戚嘆氣,幸而六五能以文明之德,撥亂防危,勵精圖治,終能化險為夷 ,故吉。
小象辭曰:六五受迫於六四莽躁之臣,卻能有收主權固王位,是其所行皆明德在中,能以憂惕之心,杜絕奸佞,六五之吉,明於用人,與上九王公陰陽互麗而正邦之故。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五明於保位之義,而出之以憂懼之心也。離,即麗也。
二、離為目,離錯坎,坎為水,自目中出,為「涕沱」之象。「若」,狀態之義。坎為加憂,有「戚」之象,中互為兌,兌為口,有「嗟」之象。合而言之,故曰:「出涕沱若,戚嗟若。」
三、六五經九三之日昃,九四之焚如,分離破碎之餘,而以明德在中,反躬自治,能先天下之憂而憂,故終得吉矣。
四、王為六五,公指上九。六五要附麗於上九陽爻,方能有得救的機會,因六五以柔居尊位,為代君之象,亦有離代乾為王之象,故曰「離王公也」。
五、離之全卦,二五兩偶內外相應,二居中正位,如日方中;六五得中居尊位,為大象之「大人以繼明照乎四方」,均得其吉。
六、六五爻動變卦為天火同人卦。同人卦先後天同位,有化險為夷的特性,要結合同心同德的人和有智慧的師長來領導,有錯卦地水師卦之象,並能大有展進 ,成為綜反卦為火天大有卦之象。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上九以陽居離卦之極,具剛明之德,剛而不過,六五君王任命上九出征,消弭叛亂,誅殺禍患源頭,但是對捕獲的附從黨羽,則施以教化,不濫殺無辜,為無咎之道。
小象辭曰:上九剛健正義,居明之極,其光明智慧足以教化百姓,奉六五君王之任用出師,戡亂除害,以正邦定國,天下歸心。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剛與明交濟,故能行師而奠邦也。折首,誅其首惡也。醜,類也。
二、離為火,為戈兵,上九變為震,震為震動,有「出征」之象。「首」者首惡,「匪」者非也。 「醜」者類也,為附從之人。
三、上九一陽在上,陽剛果斷,位於離卦之極位,光明普照,明辨是非。
四、離錯為坎,坎有盜寇之象,九四爻動為坎、為盜寇。因離為光明之義,所以上九負王命征討,直剿匪寇,誅殺魁首,故曰「有嘉折首」。不擒獲同黨醜類不濫殺無辜,故曰「獲匪其醜」。替國家排除困難,安邦定國,使百姓安心,全國信服,故曰「无咎」。
五、周易集注:「王」指六五。離為日,有王之象。「用」者,指上九也。五附麗於上九,用之象也。「有嘉」者,嘉上九折匪首之功也。「折首,獲匪其醜」,即可嘉之事也。乾陽為「首」。
六、上九爻動為雷火豐卦。當事業盛大時,如果沒有用謹慎的心維護
,事業就會渙散,成為錯卦為風水渙卦之象,甚而渙散逃跑,為綜反卦火山旅卦之象。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坎卦:論避凶脫險的人生應對

坎卦-論避凶脫險的人生應對

序卦傳:「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所以次過。

卦象-上下卦為重坎,坎為水,水深又深,裡外都是險,如水深滅頂。為重重險難,禍此為不單行之象。三爻卦為一陽爻(君子)被二陰爻(小人)困住,一陽陷入二陰之中,為陷險之象。

卦德:習坎,維心亨,乃以剛中,行有尚。學習如何出險,重點是掌握上下卦陽爻的剛中誠信,才能脫險;效法坎上下流動的水,流過千江萬水,終會匯入大海,不會盈滿氾濫。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坎以一陽陷二陰之中,是為坎陷之義。凡陽居陰中,為陷坎水也。陷者,水之體也。坎為險難之象,所謂時值艱危,雖聖人亦處無可如何之勢,其能自必者,惟心耳。
二、日講易經解義:天下不能無險阻之時,聖人貴有出險之用,惟秉陽剛中正之德,因時措宜。天下有事則定密策,決眾疑以成撥亂返正之功;天下無事則畫郊界,固封守以裕思深慮遠之略。此所以坎卦至險,而卦辭必言出險之道歟。
三、坎為流動的水,坎為穴,容易陷入,代表有凶險。水往低處流,會造成土地下陷的陷險。坎卦的卦中卦為山雷頤,用頤卦的節飲食慎言語,修身養性,無妄想無妄念為坎運的自處之道,保持心境開朗,遇事能沉著應付,凡事莫與人爭長短,以避險。
四、坎運可用山雷頤的修身養性來轉化,平時要不斷學習如何處理危機,不怕曲折磨難,遇到危險先了解問題在哪裡,適合用甚麼方法去脫險,以順利度過坎運,就像學游泳,懂水性,就不會不知所措。而學習如何脫險的重點在於掌握九二陽爻的要訣,腳踏實地,小心行事。以及九五陽爻,用中正剛健的心堅守正道,等待時機。 
五、坎為缺陷之意,迷陷在物慾大海,而造成身敗名裂,易經是相對的,有缺陷必有優點,故坎卦之後就是離卦。
六、陽爻被陰爻掩蓋住,有隱伏之象。坎字象形“欠土” ,地不平,起起落落,易有陷阱,行走不易。
七、周易集注:坎為水者,四陰土坎也,二陽坎中之水也。
八、處在這一卦之時運,肯定心神忐忑,坐立難安。從卦象來看上下都是水,水深足可滅頂,令人惶恐擔憂! 序卦傳上篇:「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瞧~先別這麼擔憂吧! 在世間有為法而言,萬物萬事都有一體兩面,兩兩對待,沒有絕對的好,也不會絕對的壞,重點在于處世為人的一念初心,要以善為始。〝太上感應篇〞告誡我們:「福禍無門,惟人自召」,說明了心的重要。若能參透這兩句,就明白起心動念即生出吉凶禍福。尤其本命卦是坎的人,在面對人生各種磨難時更要小心謹慎,步步戒惕,畢竟面對的困難,比一般人多,如何平安度過,也是你這一世的重要課題。既然本命卦無法改變,我們就要時時堅守正道善念,回歸自性本心,修持善法來改變習性,在困境中也不忘學習應變之道,儲存抗壓的能量,必然能安然一生。
九、觀出世間之無為法,萬法唯心造,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心與境是一體、不二,一切因緣境遇皆是由心所現的影像,無論好壞、順逆、貧富、高低…一切萬象,皆如鏡中花、水中月,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觀自心清淨,了了分明,緣來則應,心不隨境轉,不攀緣、無我執,則自淨其意,沒煩惱。聽經聞法對坎卦時運及人生解惑有莫大的幫助,推薦您搜尋「賢首禪院」體佛法師的大方廣圓覺經講述YouTube影片。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人在坎險迭來之際,必須不斷學習如何渡濟危險,身處重重坎險,惟以孚信中實之德,用心洞察時勢,必以理而行,行而有格,於厲害福禍亦泰然處之,一切便會亨通,還有甚麼險難不能渡過。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卦上下皆坎,一陽陷於二陰中,為坎重之又得坎。陷益深而險益重,故名「習坎」。習,重複、備習也。坎,陷險也。陽實在中,為有孚心亨之象。
二、坎得乾之中爻,中實而為誠,誠則心有定主,利害得失不得而入。
三、周易集注:維者,繫也。尚者,有功可嘉尚也。身在坎中,可自主者,惟心。能誠信以維繫於其心,安於義命而不僥倖苟免,則此心有主,厲害福禍不能動搖,是以脫然無累,而心亨矣。
四、高島斷易:坎卦所以加一「習」字,正以勉人當習熟之而無忽焉。謂「習」有二義:一謂便習,即「學而時習之」之習,謂坎險難涉,必須便習諳練,方可以濟;如萬里風帆,賈客頻行而不懼,千重絕壑,樵夫徒步而忘危,何也?以其習熟也。一謂重習,上下皆坎,是取重疊之義,故曰「重險」。 
五、一陽在中,中即心也,元陽開通,故曰「維心亨」,「心亨」者,亦即從乾「元亨」而來。以此行險,則孚而能格,亨無不通,故曰「行有尚」。大凡天下之事,處順則易,履逆則難,非有定識定力者所不敢行也。若魯莽行之,則鮮見其有功者矣。
六、高島斷易:世人皆以險為懼,而坎卦以「險而為用」,如天以險而成其高明,地以險而成其博厚,國以險而成其強大。險之為險,其用甚大,知險之為用,則可知坎之為用矣。君子法水之洊,而日新其德;法坎之習,而不倦其教。德以有常而不改,教以練習而不輟,惟有在重重險難中,方能顯出人性的光輝。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彖辭曰:習坎是在重重艱難險阻中找出路。險如流水,水之流,盈此通彼,不至盈溢而妄行,行常而不變,這是水的孚信。無異於人處於險難之時,用心觀察局勢之變,思出險之方,九五以剛中之德,光明正大,處之泰然,堅持至誠信念,步步為營,無一毫僥倖之心,自能成功出險而亨通無礙。
天之險,懸邈高遠不可登,風雷日月變化莫測,不能掌控,是無形之險。地之險,深山大澤各有險峻,不易踰越,是有形之險。王公大臣效法天險之無形,設置法令制度,以防範未然;效法地之有形,設置城郭溝池之險峻,以遏阻侵犯,捍衛國家,聖人讚嘆,在險難時機因時制宜,善用險以成濟險之用,用得其時而無往不利,真是大智慧啊!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是釋坎彖辭,以明處險之有道,而後可以出險也。
二、信與剛中是明處險之道,設險守國是明用險之方。處險有其道,用險有其方,雖居患難之中,有卒然之虞,預備而可無患,無人而不自得。
三、高島斷易:卦體上下虛而中實,知虛者皆水,而中實為土,虛處為陷,而中實為孚,孚者何?以心相格也。人能以心相格,其心自然亨通,所謂為忠信可涉波濤者,此也,亦所謂地利不如人和也,用險者尤宜留意! 
四、習者,重複。周易集注:上險下險,故曰「習坎」。「水流不盈」者,足此通彼,未嘗氾濫而盈滿也。行險即水流,以其專赴於壑,故曰「行險」。坎,月之象;坎錯離,日之象;中爻震,雷之象;震錯巽,風之象,日月風雷為坎卦中之天象,故言「天險」也。坎卦四坤土,地之象也,中爻艮土,山陵之象也;坎,川之象也。中爻艮止,守之象也。九五居尊,王公之象;坤土中空,國之象。「時用」者,時有用也,險之為用,上極於天,中極於人,下極於地,故以「大矣哉」讚之。
五、高島斷易:水隨月為盈虛,朝潮夕泛,漲落有常,而未嘗失其時也。二五體乾皆中實,中者,心也,中實乃「有孚」,亦唯中實乃能「亨」。心所以亨者,以其剛之在中也;中有剛則心泰,心泰則神旺,神旺則一往直前,而所往有功,其行是可嘉尚也。
六、周易禪解:善於用觀心法看事的人,常會在阻塞中找到通路,習坎雖是險上加險,但是險如流水,不會盈滿四溢,也如潮汐,不會失去規律。只要堅持心中的誠懇,效法二、五的中實精神,就能亨通。抓牢這個念頭,不放鬆,不怕你不成功。

象曰 : 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大象傳說:水流不斷,為兩坎相迭之象。君子處於險難之時,效法水的恆常德行,日新其德而不厭,效法坎之習,不斷磨練其教學習事而不倦,養成未來突破艱困的學識和經驗。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是言君子法習坎之義,而得治己治人之道也。洊,再至也。洊至,流而不息也,常久也。
二、周易集注:水洊習則恆久不已,是天下之有恆者莫如水也。「常德行」者,以此進德也。「習教事」者,以此教民也。德行常則德可久,教事習則教不倦也。
三、坎為水,水性至平,可為物之準則,故坎為通、為平,為中實之信。「洊」,屢、接連也。雷曰洊者,聲相續也;水曰洊者,流相續也。「常」者謂終始如一。「習」者謂一再不已。
四、習坎的意涵,除了危險,還有學習,這是自古聖賢人誘人向學的妙方。

初六,習坎,入於坎,窞,凶。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初六以陰柔之質,履險之始,習而未精,處於重重險難之下,所陷入的坎窞更深,其昏愚無才又上無應援,不克自濟,凶險可知。
小象辭說:初六陰爻占陽位,失位不正,無濟險之才,處於重重險難之下,本應學習九二陽剛孚信之德以出險,卻習而不精以至更深陷坎窞,因為失去濟險之道,無力自濟而有凶。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處重險之下,而失濟險之道也。窞,坎中之陷處。坎體本陷,而又入於窞,乃陷中之陷。
二、坎卦以一陽爻陷入二陰爻中,為陷險,必須要學習如何脫離坎險的困境,故曰「習坎」。因初六居在重坎之最下位,有入於坎窞之象。
初六爻動,變卦為水澤節,指逞強不知節制,又不量力而為就會陷入危險當中,錯卦為火山旅,旅者流浪,如果是做生意會跑路,綜反卦為風水渙,患者渙散,良浪在外,家庭事業自然也會渙散調。
三、高島斷易:初爻為卦之始,即為坎之始也。初爻習而未善,是以不能出坎,而反入於窞。窞為小陷,陷中之陷,小陷則陷愈深,而出愈難,如洞內之洞,喻陷入最底層,無法脫身,故凶。
四、「窞」,說文曰:「坎中更有坎也。」虞曰:「坎中小穴。」初、三兩爻皆陰,為空穴,故稱「窞」。
五、周易禪解:當危險出現時,不論為己為人,第一是要有誠信,同時要運用定力和慧力以濟險難。但是初六陰居陽位,無誠信可言,因此淹沒在惡習中,不能自拔。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象曰: 求小得,未出中也。

九二陽剛居中位,當坎險之時,陷險已深,但是九二剛柔相兼,秉陽剛之德,雖力求濟險,僅能求出險之小成。
小象辭曰:九二陽剛君子,以剛中孚信之德,力求濟險,但是被二陰柔小人困住,又無應援,德雖具而位不高,無法大有所為的遽出坎險,僅能先求小險得濟,這是因為九二雖居險中也能忍耐固守,不離中實孚信之心。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二身處險中,雖具剛中之才,而僅足小有濟也。小得,言未大也。
二、九二以剛中之德,求而有得,則險而不險,亨在其中也。故曰「未出中也」 三、周易禪解:九二剛健孚信,然而身居下位,積習仍深,雖有小獲,短時間還不能達到聖賢的境界。
四、坎之卦中卦是震卦,會想要有所行動,因為外面還有坎險,不可急躁逞強有所動作。
五、九二陽爻居內卦之中,上下皆被群陰包圍難以自脫,故曰“坎有險"。
六、坎卦以陽爻得正為吉,以剛中之德自處,雖遇險尚可自免。
七、未出中者:一說九二未出中道,所以能小得;另一說九二居中尚未出坎險困境,所以只能求小得。
八、九二爻動,變卦為水地比卦,危險能跳脫出去就能小得成功的快樂,成功一定也要有師長的指導,為綜反卦地水師之象。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
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六三以陰柔居三多凶位,上下來去皆遇重重坎險,一險未平,一險又來,這樣的處境,就像頭枕在危險上,腳也踏在坎窞之中,此時更加不可衝動妄為,只需安分守己,以不變應萬變,以免陷入難以脫身的洞穴漩渦中。
小象辭曰:六三居下卦之極位,陰爻占陽位,不中不正,濟險能力不足,身處重險之中,進退來去皆無地不險,舉足蹈危,雖然費盡心力強行出險,也終是徒勞無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三上下皆險,而無濟險之才也。來,謂就下。之,謂往上。枕,倚著未安之意。
二、「來之」,往來之意。六三陰爻居陽位不中不正,又居三多凶之位,若以爻象而言,陽升陰降,九二升來到第三爻位,還是在坎險當中,故曰:來之坎坎。
三、周易集注:內外皆坎,「來之」之象也。下坎終而上坎繼,「坎坎」之象也。陽橫於內,卦中卦艮止不動,有「枕」之象。「險且枕」者,言面臨乎險而頭枕乎險也。「勿用」者,言終無出險之功,無所用也。
四、卦中卦是震卦,會一直想要有所行動,艮為止,有勿用之象。六三處境,前後皆有險,進退維谷,好像腳踏險境,頭又枕著險象似的,身處危地,需時時戒惕,不妄行妄為,應當效法乾卦第三爻,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的精神,故有“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
五、周易禪解:六三自以為剛強,可逃離陷阱,卻不知其前後都是險,被包圍在險象之中,很難有成。
六、高島斷易:「枕」,止也,安也,謂既履其險,且休止而暫息焉,雖一時未能出險,亦不至入而益深。若強與力爭,必致入於坎窞,而不可救矣。
七、自來豪傑,皆自困苦中磨礪而成。坎險足以厄人,亦實足以成人,若遇險而徒晏息偷安,是失險之時用矣,故曰「終無功也」。
八、坎為水,險也。「來之坎坎」,為前後左右都是坎水之險,如陷入坎窞之中。治水者,唯順其性以導之,愈築堤防水,水勢愈雍而愈猛,以致決堤崩岸,所傷益重,而徒勞無功,故爻戒以「勿用」,宜謹守本分,回歸自性本心,盡人事,聽天命,沒煩惱。
九、第三爻動,變卦為水風井卦,落入陷阱中被困住,為綜反澤水困卦之象,最後終會被刑罰制裁,成為錯卦嗜嗑卦之象。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象曰: 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六四下無應援,雖非能濟天下之險者,但是以其身居大臣之位,在坎陷艱難之時,更加勵其忠誠之心,以為事君之本,即使用最儉約的一樽酒,二簋之食,盛放在簡陋的瓦盤中,自明亮的窗牖,納進於君,雖皆菲薄至約之物,然其以禮自守,亦可饈王公,享宗廟,終得無咎。
小象辭曰:六四以陰居柔,是謹守本分的柔順大臣,雖非濟險之才,卻能以至誠不二的心意,上承九五,即使用簡約樸實的酒飯招待君王,不拘於禮數排場,以表其謙虛忠誠之心,在重重險難多懼之地,與九五君王剛柔親比,得其信任而擺脫危險。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四居濟險之任,唯忠順以事上也。樽,以盛酒。簋,外圓內方以盛食。貳,副也。缶,即酌器也。牖,在牆曰牖,為受明之處。剛柔,指四與五。際,即交際之際。
二、六四以陰爻居柔位,當位而在外卦,外柔為道行之大則。六四志在求平,行亦求安,以安分守己履坎險求解脫。
三、「樽酒」,坎為水、為酒。「簋貳」,竹器,中互震為蒼蕽竹。「用缶」,離中虛為缶象,亦為樽之象。缶,瓦器,中互艮土做成缶。牖,在牆曰牖,在屋曰窗。
四、「樽酒簋貳」,用缶和竹籃為食器,以表樸實節儉,「納約自牖」,六四陰爻占陰位,雖處於坎險之境,坎險已過一半,六四柔順得正,以誠信之心進納九五之君,終得九五君王信任,剛柔親比相與,共謀出險大計,故无咎。
五、周易禪解:六四柔而得正,與九五剛中之德相與,所謂因定發慧,從定入慧,避開了危險,正是出險之妙道也。酒代表真誠,菜代表襄助,瓦盤代表樸素,窗戶代表方便之門,這是啟發真如本性的開端,沒有災咎。
六、高島斷易: 「約」,儉也。「貳」以致其禮之隆。「缶」以昭其用之儉。「牖」,室中通明之處。坎為納,故曰「納」。
七、六四爻動變卦為澤水困。遇到困難時也會掩飾一下,為錯卦山火賁卦之象。因此凡事不能只看外表,也要看看內涵,做事有條不紊,為水風井卦之象。

九五,坎不盈,祇既平,無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九五以陽剛之才居尊位,其才勢均足以濟險,又當時將出坎險之際,此時坎陷尚未滿盈,只達齊平的程度,就像坎水患其不平衡,水流不斷就能持平而不盈,既平則沒有災咎。
小象辭曰:九五剛健中正,德位俱隆,有濟險之道,又處將濟之時,雖時與位即將出重險之外,也仍在坎陷之中,其剛中之德如水之不盈,但是在坎之時運,尚不足以濟時出險,是因為九五居中,與九二無應,力量不夠大。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五,才足濟險而又有出險之機也。祇,至也,抵也。中,謂剛中。未大者,乃時之掩乎中,而非中之不足濟乎時也。
二、高島斷易:彖傳曰「水流而不盈」,惟九五足以當之。水之德在平,平則險不為險也,是以無咎。坎穴也,穴中之水,不盈則平,盈則氾濫橫流,便有沖決之患。凡天下事,多以盈滿招災,水亦如是,唯其不盈而平,是以「無咎」。
三、坎之大用在坎險,若棄坎險則失坎之用,九五居二陰之間,仍在坎陷之中,祇既平,平則不陷。
四、三四五互艮,艮為山,坎若盈滿如山,那是大災難也。象曰「中未大也」,大猷滿也。艮為止,有齊平之意,坎流不斷,不致盈滿而溢,保持齊平則得安穩無險,否則大水為災,水亦何取大哉!
五、九五得正位,乘其時,可不盈而求其平,又能得中成坎之德用,九五之志已得其平,而無咎,故曰“祇既平,无咎”。
六、九五為卦主。坎卦要運用卦中卦山雷頤卦以得脫險。
七、祇通坻,坻為河床。水流不盈滿氾濫,始終與河床相平。
八、周易集注: 九五猶在險中,以其位言,有「坎不盈」之象,為坎水不盈滿,尚在坎也。「平」者,水盈而平也。九五陽剛中正,其上只有一陰,計其時亦將出險矣,故有「祇既平」之象,為平而出險也。言一時雖未平,將來必平也,平則無咎矣。 
九、周易集注:「中」者,中德也。「未大」者,時也。九五中德雖具,而值坎之時運,未大其顯施而出險也。 
十、九五爻動變卦為地水師。勞師動眾需有人領導,和大眾結合以志同道合,而成錯卦天火同人卦之象。大眾親比親和互相合作,則成綜反水地比卦。

上六,繫用徽纆,寘於叢棘,三歲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上六陰爻居坎險之極位,其才不足以濟險,習坎已久,卻還不知道警惕,以至有牢獄禁縛的懲罰,三年還不覺悟悔改,必凶。
小象辭曰:上六以陰柔之才,居坎險之極地,乘九五之剛,又下與六三不應,當存亡危急之秋,仍不知警惕,全失處險之道,無路可走,而至三年不得脫困之凶。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上居險之極,而終於莫濟也。繫,縛也。徽,三股索也。纆,兩股索也。寘,拘也,放置、囚禁之意。叢棘,重險難脫之地。
二、坎為罪、為獄,有叢棘之象,上六變爻,上卦為巽,巽為柔木、為繩、為長。中互為艮卦,艮為手,合而言之形成手被纆索捆縛,放置於四周有叢棘的牢房,以防其脫,故有“繫用徽纆,寘於叢棘”之象。
三、變卦的原則:自初爻到三爻,一年變一爻,三年變後,下卦變為離,坎錯為離卦,離為三,全卦成既濟卦則不凶,三年不得脫困之凶,故曰“三歲不得,凶”。
四、日講易經解義:初上二爻包坎體四爻之外,是六爻中陷坎之最甚者。
五、坎險,惟有運用智慧和光明才能出險,陷必有所麗,下一卦即為離卦。
六、上六爻動變卦為風水渙卦。知過改過,問題就會渙散掉,研究過錯之原因才能發展豐盛,為錯卦雷火豐卦之象。並且要節約節制,提高警覺,又成為綜反水澤節卦之象。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大過卦:論救過之道。陽剛過度,強弱失衡;需調和得中,過而不過,方可無咎。

 澤風大過:論救過之道。陽剛過度,強弱失衡;需調和得中,過而不過,方可無咎。

序卦傳:「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太平既久,亂象將生,宜防微杜漸,以遏制禍因萌芽。頤卦上九能濟天下之險難,非常時期,必須有過人之才能,秉陽剛之德,知時達變,才能擔當平大難,興大業之重任。故雜卦傳曰:「大過顛也」。大過為過分、顛覆之義。所以次頤。

卦象-巽下兌上。兌為澤(不動的死水),巽為木,澤水在上,巽木在下,澤水淹沒巽木,顛覆水生木的自然常理,形成「澤滅木」之象。巽,為風,如水下之氣流,形成漩渦,而有坎險(大過卦之大象為坎)之過,故聖人取名為「澤風大過」。

卦德—下巽,為伏入、巽順。上兌,為愉悅。形成巽順而悅行。故彖傳曰:「巽而說行」。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卦以四陽過剩而名大過。處過之時,貴有救過之道,必剛而得中。內巽外兌,則可抑中強之弊,而扶本末之弱,雖過而不過矣。

二、周易集注:大者,陽也。陽過於陰也。澤本潤木之物,今乃滅沒其木,是「大過」矣。大過四陽居中,相聚而盛,所以得名。

三、大過卦四陽爻,陽剛過盛,橫看就像房屋的中間樑棟過重,兩端陰爻柔弱,無法負荷而向下彎曲,九三最彎曲,為棟橈凶。

四、日講易經解義: 大過卦六陽相對而實相反,三四居全卦中,皆有棟象。上則隆、下則橈也。二近初陰、五近上陰,皆有枯陽之象。初過於敬慎,而有借用白茅之安。上過於有為,而有過涉滅頂之凶。二四以剛居柔,為處過而不過者也,故一吉而一利。三五以剛居剛,為處過而太過者也,故一凶而一可丑。大過之陽,以居陰為吉,不以得位為美。蓋過柔固不足以有為,而過剛亦甚足以僨事。故大過卦陽之盛也有危辭,而六爻無全吉者,惟初以慎之至,乃得無咎。

五、司馬光云:大過,剛已過矣,止可濟之以柔,不可濟之以剛。

六、高島斷易:大有過度,不勝負荷,今四陽過盛,本末二陰俱弱,陽剛過度而失其中也。惟秉陽剛之德,巽順悅行,得時中之宜,無亢陽之患,方得亨通。

七、大過,卦中卦為乾卦,要注意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因為過剛易折,缺乏彈性,難以持久,為橈之所由,但是動在初爻則沒事,因為謹慎,可用善補過。

八、大過卦動在第二爻,是枯陽生梯,動第五爻生華,動第六爻,水滅頂,不利,動第三爻剛愎自用也不好,雖不是一個吉祥卦,若能守中用中,剛柔合德,過而不過,巽順而悅行則可无咎;如果太過,易患於陷溺必亡的命運,故大過之後為坎卦。

九、大過卦不取相應爻,而取親比作用、相繼之功,二(老夫)與初(少妻)、五(少夫)與六(老妻)。

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

大過卦,四陽剛居中,如支撐屋宇的堅實樑木,因為兩端陰柔無力,無法負荷而向下彎曲,是委靡之才不克擔當大事,而有棟橈之象。而大過人之才,行大過人之事,必能通其時之變,善用其剛而不過,以巽順而悅行,勝大過之任,如是而往,利於克服難關而得亨通。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卦巽下兌上,卦體四陽居中用事,陽氣過盛,故名大過。卦辭言時當極盛,非才弱者所能勝其任,為剛而得中,乃可以濟過而有為也。

二、大過卦,陽大陰小,四陽堅實集於中,足以任重,然上下皆陰,柔弱無能,無法承受,陽雖盛而下無基,失其中,失中即為過。

三、棟橈:棟為支撐屋宇的樑木,即樑上屋脊之木。橈:弱、彎曲,木曲曰橈。上兌為毀折,下巽為木,巽木柔弱不堪負荷,致使樑木受牽累而彎曲毀折,為棟樑之木橈矣。

四、周易集注:此卦大象為坎,坎為棟。坎主陷險,又為矯揉,亦橈曲之象也。此卦上缺下短,亦有橈之象。

五、周易禪解:陽剛太過集中,必須設法防範意外事故,幸而得到巽之溫順、兌之喜悅的調和,還有挽救危難和匡濟時弊的機會。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彖傳曰:易以陽為大,陽剛過盛時,要以正道調整失衡的狀態,否則盛極將衰,故名大過。就像支撐屋脊之樑木殷實堅韌,如果頭尾力量不夠,不勝其重,就會造成棟橈的危機。天下無陽剛不可為之事,惟患無善處之道,陽剛之才,任天下之重,需善用其剛而不過,以內順外悅,通變而行,以利常保其盛,不至於傾敗,所以亨通。當大過之時,適其時、當其事,用剛中巽悅之道,以挽頹勢的任務不輕呀!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釋大過彖辭,以明大過之時,非有大過人之材不能濟也。本,謂初。末,謂上。弱,謂陰柔。中,謂二五。

二、日講易經解義:大過以四陽過盛而名,處過之時,貴在有救過之道,必剛而得中,內巽外悅(如:歡喜做、甘願受),則可抑中強之弊,而扶本末之弱,雖過而不過矣。

三、卦體之初上二陰皆弱,不能自強其德以固其本,又不能力挽其失以扶其末,所以橈也。

四、高島斷易:聖人於「易」雖以扶陽抑陰為主,有時亦借陰以濟陽。大過本末具弱,陰衰而陽失其輔,臣弱而君失其衡,乃陽剛過盛所致。

五、高島斷易:剛不患其過剛,橈不至於終橈;然過剛無制,則太強必折,其棟橈矣,蓋惟有其大過之材,乃克濟大過之事。處於非常時期,就必須有非常的才能,才可擔當重任,當此之時,蹈常守轍之人,多不敢為,惟知時達變之士,必秉陽剛之德,能以巽順和悅行之,而得時中之宜,方足以平大難,興大業。所謂「時」者,即「終日乾乾,與時偕極」之道。

六、高島斷易:巽木為兌金所傷,故為「橈」。巽木本柔,上無根柢,下無附屬,故本末俱弱。「剛而過中」,非二五之中,謂四剛相連,位處於中,剛雖過而位處於中也。巽主初言,悅主上言,四剛互乾為行,以柔濟剛,乃得亨也。

七、日講易經解義:堯舜之揖讓,湯武之征誅然。亦不過順時而為之,並未於時外創造一事。後世君臣喜功好大,外有餘而中不足,罄民財而不惜,竭民力而不止,以致傾敗而不可救,此秦皇漢武之貽悔無窮也。當斯任者,豈可漫然處之哉?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大象傳曰:上兌為澤,下巽為木,木在澤水之下,有違自然之道,就像澤水本可潤木,反而把木浸滅了,澤水之於巽木,就是大過之象。君子體會這個道理,了解處在大過的非常時期,需懂善處之道,要因時制宜,適時適機的調整,當為則為,當退則無怨無悔,不自恃過亢,不仗勢強行,也不同流合汙,應自養其德,剛而能柔,剛柔相濟,以防其過,即使退而隱世沉潛,亦自在無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 此象傳是言君子觀大過之象,以自純其無憂懼之心也。澤滅木,謂木在澤下也。

二、日講易經解義:人多悶心,君子以道自樂,不以非分之富貴易我不去之貧賤,又何悶焉?無悶則過人矣,君子之異於人若此。昔人謂獨立不懼,巽木之象,周公以之;遯世无悶,悅兌之象,顏子以之。然周公顏子非強致而然。周公之處常,然存恭敬之心,遇變也无禍患之慮,惟其知懼而後能不懼也。顏子不以箪瓢改其樂,惟其樂天而後能无悶也,是以君子不治境而治心,不求世而求己。

三、周易集注:上一句大過之象,下一句大過之行。「不懼」者,不求同俗,而求同理,有大過人之學問,義理見得明。「無悶」者,不求人知,而求天知,有大過人之操守,腳跟立得定,舉世得見知。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初六以柔居下,在大過之時,上承四陽之重,需行事巽順謹慎,就像用柔軟的白茅草鋪在地上,以保護祭祀用的器皿安全和祭品的潔淨,這樣敬慎處事,可常保其安,何來過咎。

小象辭曰:初六陰柔,居重剛之下,幸能思慮敬慎而以柔順居其德,猶如古代祭祀時,會十分謹慎地藉用柔軟潔淨的白茅草,墊在質地堅硬的祭祀器皿和祭品下面,如此柔順戒慎而可不失於過。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初能過慎以自全,而安柔下之義也。
 
二、下卦為巽,巽為柔木,有茅草之象,上為兌,後天八卦,兌在西方,為秋,茅草到秋天會變成白色,故曰“白茅”。

三、初六陰柔,在大過之時已能敬慎,又在巽卦之下,代表慎而又慎,雖過於敬慎,但是處在大過卦,初爻能以卑下之位,行柔順之德,足以助剛,必可無咎。

四、古人用柔軟白茅草鋪在地上,祭祀的器具就不會損壞,表示對儀式的恭敬謹慎,柔不損剛而能承剛,代表為人處事能謹言慎行、行事踏實,便可保其安而無過。

五、周易集注:「藉」者,荐也,承荐其物也。初上承四剛,故曰「藉」。

六、初爻「藉用白茅」,可見君子慮事之周,圖事濟時,處之至安亦常懷不安之慮,居之甚全而存不全之憂。天下之事莫不敗於輕忽,成於兢業,能心存畏慎,則一舉一動必會考慮萬全,還有什麼險難不能平息,紛雜錯誤不能理清的!

七、周易禪解:從佛法上看,初六定慧兼備,戒德莊嚴,不會有災難。

八、初六爻動變澤天夬卦。兌為澤,上兌,四時為秋;下巽為白,茅至秋天為白,故有「白茅」之象。夬卦,為決斷之意,告誡為人處世,要果斷判決,才能防止小人的滲入剝削,以免變成錯卦山地剝卦之象。如果和遇到小人,要防止他們的滲透破壞,為綜反卦天風姤卦之象。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九二居大過陽剛之始,陽來則生,象徵已經枯萎的楊樹,又從根部發出新芽,枯而復榮,生機再現,象徵已衰老夫娶得女妻,雖然老少非正常匹配,但是剛柔得濟、可成生育之功,何不利之有。

小象辭曰:九二以陽剛居中,於上無應,而下比初六,以柔濟剛,雖然處在大過之時運,能得陽爻居柔中之吉,就像老夫已過壯年,女妻猶年少,匹配雖過而不過,仍能剛柔調順,相與相生,如枯木逢春,生機再造。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二能用柔濟剛,而以成大過之功也。

二、巽為柔木,如楊樹枝柔者,上兌為毀折,有枯楊之象。「稊」者,從根所生的新芽。巽為長女,故曰「女妻」,謂初也。九二居乾體,乾為老、為父,故曰「老夫」,二之於初,如老夫之悅女,陰陽相與,何事不諧?

三、周易集注:巽為柔木,為楊樹之象,乃木之弱者。四陽之剛皆同於木,但二五近本末之弱,故以「楊」言。曰「枯」者,取大過時之義,故二、五皆言「枯」也。至三、四則成乾之堅剛,故言「棟」。

四、高島斷易:巽為木,兌為澤,木之近水者為楊,澤而滅木,楊必枯矣,然九二陽氣生助,故得枯而復生。

五、周易集注:九二與初親比,得陰爻在下,有「生稊」之象,「稊」者,下之根生也。九五得陰爻在上,有生華之象,「生華」為上枝所生也,枯楊生華比較短暫。根生不息,枝生則無生意。

六、大過卦之時運,患人不與我相與,但是九二陽爻占陰位,雖無應於上,但是下比初六,得剛柔並濟,陰陽相與相偕,能枯而復榮,再造活力生機,無不利。亦譬如一個即將衰敗的國家,在危急之時,需要有志青年,出來拯救國難這樣的相與共濟,有何不利呢?

七、雜卦傳曰:「大過顛也」,九二為乾體,乾為父、為老人,初六為巽之初,巽為長女,有「老夫得其女妻」為「顛」之象,九二爻動變卦澤山咸卦,上兌為少女,二三四爻互卦為乾,有老夫之象,亦為「老夫得其女妻」。

八、九二為剛過之始,初陰與之親比而承之,可濟其偏而補其弊,為治者當以此義為戒,勿恃其外揮霍有餘,應虛懷下人以助其不足。則可以集天下之益,收天下之功矣。

九、九二爻動變卦澤山咸卦,咸者,感也。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互相尊重則有感而通,否則會遭受損傷,成為錯卦山澤損卦之象,互相尊種也要保持恆久不變之心,則 為綜反卦雷風恆卦的現象。

九三,棟橈,凶。
象曰:棟橈之凶,不可以有輔也。

九三以剛居剛,陽剛太過,陰柔不足以承受,必致傾敗,有棟橈之象的凶險。

小象辭曰:九三居剛自恃,剛愎自用,又處在多凶之位,以過甚之剛擔起大過時期之重任,卻排斥陰爻的濟剛之用,視其皆非可輔之人,人亦難輔其剛,而失去平衡,其勢必有傾塌的凶險。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三過恃其剛,而人莫為之輔也。

二、九三居剛用剛,過剛不中,又排斥陰爻,與上六雖陰陽相應,但上六陰爻力量薄弱,無法幫助九三,九三得不到輔助,所以有凶。棟橈,可比喻為國家社會或家庭中的問題,當調和平衡,才能避險。

三、高島斷易:九三以剛居剛,才力具足,過而又過,與上無應,無可憑藉,故「橈」。九三剛愎自用,視群策群力,皆莫若己,遂至孤立無助,不能與人相輔有成,終致「棟橈」之凶,亦三自取之耳。

四、周易集注:九三居內卦,下陰虛弱,下弱則上不正,故有「棟橈」之象。

五、九三以陽居陽,過而又過,居四剛之中,為棟樑之木,因初、上二爻皆陰柔無力,無法給予九三輔助,加上上六為兌口,有悔折之象、塌陷之險,如棟之橈,即將彎曲敗壞,而有凶。

六、卦之則:三多凶,九三居下卦之終爻,雖正位,但在多凶位置,又是陽爻居陽位,以致剛愎自用,過剛易折而有凶。九三居重剛之中,處大過之時,當有所作為,不可用過盛之剛自恃逞強,排斥別人的輔助,應以柔濟剛,陰陽調和才能化險為夷而亨通。

七、周易禪解:九三剛愎自用,從佛法上看,是邪惡的慧,不應再給他幫手而加速他頹敗的速度。

八、九三爻動變卦為澤水困卦。困,下坎為陷險,故有「棟橈,凶」之象。 困有困窮之象,人處在困境時會掩飾、偽裝,變成錯卦山火賁卦之象。應該要面對現實,改掉剛愎自用的習性,並取柔濟剛,寬容退讓,協調共事,才能解除困境,否則就會墜入深淵,變成綜反卦水風井卦之象了。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
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九四居近君之地,能剛柔相濟,陰陽合德,能當大過之任,如處在棟樑隆起之中位,下應初六而有白茅之柔為濟,不至受橈敗之累而得吉。這樣雖然吉祥,仍須守誠信中道,如果過於牽繫初六之藉,反過乎柔而有它之吝。

小象辭曰:九四居棟樑之中,以剛居柔,剛柔雙兼,剛而不剛,過而不過,不致橈敗,能勝重任而得吉祥。六四處於近君的多懼之位,有九三過剛無人可輔的借鏡,能應時而變,雖向下與初柔相濟,得初所藉,亦不過繫於初而害其剛。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四能勝大過之任,而不可昵於私應也。隆,隆起也。下,謂初也。

二、九四居棟樑隆起之高位,高以下為基,下有初六白茅之柔為其所藉,可不橈,高而不危因此得吉。四有藉者「隆」,三無藉者「橈」。

三、高島斷易:凡事之所得憑藉,而大險可濟,大功可成,上不辜君之所託,下不負民之所望,其吉可知,故曰「棟隆,吉」。

四、九四陽爻占陰位,雖得吉,但是要懂得變通,如果處大過而不接受別人的告誡,不以中道誠信為人處事,還是會有其他的變故或麻煩出現,終有咎由自取的吝事發生(九四變爻上卦為坎,坎有陷險亦有他吝之象)。

五、周易集注: 「它」者,初也。四以剛居柔,下應乎初,若以柔濟之,則過於柔矣,其棟決不能隆,吝之道也。

六、九四爻動變卦為水風井卦。井,如有過而不知悔改,就會陷入深淵,若是效法井的智慧,用智慧處理問題,就不會掉入陷阱;否則就會遭到法律制裁而變成錯卦火雷嗜嗑卦之象。最後又會變成困難重重的困境成為綜反卦澤水困卦之象。

九五,枯陽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
象曰:枯陽生華,何可久也 ? 老婦士夫,亦可醜也。

九五陽極而衰,親比上六而得雨露之潤,雖令枯萎的陽樹生花,但是華而無實,猶如老婦得配比之少夫,雖然沒有過錯也無可讚譽。

小象辭曰:九五以陽剛居中正尊位,足以勝大過之任,可惜下無相應之人輔助,唯上比至陰至柔之庸臣,亦不能相濟以成大過之功,有君無臣,虛有其位,如枯槁楊樹開花,雖然華麗,看似有一線生機,也只是短暫一現,華而無實,旋即復枯,如何能長久?就像非正常匹配的老婦少夫,雖一時無衰敗之咎,但是已無生育之基,終有無功之羞。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五當大過之時,親比於陰柔小人,而無足有為也。老婦,謂上六。士夫,即九五。五在上六之下,少於上六,故曰士夫。

二、高島斷易:「老婦」,指上六,喻上六陰極而衰。士,謂少年,陽而居下,故稱士夫。喻九五之無內助。老婦得其為少夫,陰乘陽之上,不利濟剛。九五以剛居剛,三陽皆不為用,獨與上六陰陽親比,故曰「夫婦」。

三、巽為楊樹,上卦兌,兌為毀折,為秋天,萬物皆毀折凋零,兌綜反為巽,有枯楊之象。九五居重剛之極位,陽剛到了極點,生氣已盡,亦有枯陽之像,親比衰老的上六,九五得陰之助而生華,就像斷根之陽,得雨露之潤,雖一時復華,無法長久,很快就會凋謝,故曰「枯楊生華」。

四、日講易經解義: 當大過之時,君亢臣靡,以是為濟過之道,寧有譽乎?若不能實心任事,國本先搖,如枯陽生華,安能久乎?按君有賢臣,如車之有輪可遠行,鳥之有翼可高飛。君之無臣何以建不拔之基,流無窮之譽乎?循名責實,以考其成,信賞必罰,以鼓其氣,則人人興事赴功,則賢者以奮,不肖者以勉,苟有一長,莫不為朝廷之用,而何至有乏才之嘆哉?

五、九五陽爻占陽位,比于士夫(年輕男子),而巽反為老婦,老婦無生男育女之功,得其士夫,雖不像九三的動橈之凶,也不像九二生稊有再生的機會,所以本爻辭言“无咎,无譽”。無好也無壞。

六、高島斷易:從夫婦之序論,當曰士夫得老婦,今老婦得其士夫,為老婦求士士夫,醜禮尤在老婦,故曰「老婦士夫,亦可醜也」,醜者污辱之義,作賤之辭。

七、九五爻動變卦為雷風恆卦,恆,告誡我們要以恆久不變的善念正行,終必受益,變成錯卦風雷益卦之象。為人處事皆能行益人益己之事就能與人有感相通,故而有綜反卦澤山咸卦之象。

上六,過涉滅頂,凶,無咎。
象曰:過涉之凶,不可咎也。

上六以陰柔處終極之地,才力俱弱,在大過艱難之時,責任之大已超過能力所及,明知能力不濟,勢不可為,仍心存社稷,勇於涉險,即使其功不成而有滅頂身殉之凶,然其竭忠盡義之心又有何咎?

小象辭曰:上六陰爻居陰位,以柔正之德居大過之極,然才不克濟,明知不可行而行之,致遭過涉之凶,雖其力不濟而其心已盡其效節忠心,這是時勢所趨,不可以其力不能濟而追咎成敗之責。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言天人交困之日,唯當盡力之所能為,而不可以成敗論。過涉,勇於涉也。

二、中互卦為乾,乾為首,本卦上兌為澤,故有滅頂之象。下卦為巽,巽為木,亦形成澤水在巽木之上,木浸泡在水中,而上六居兌卦之極位,澤水之頂,為大過澤滅木之象,故本爻辭言:「過涉滅頂,凶」。上六「過涉滅頂」,其居卦之終,雖有凶,終无咎。

三、周易集注:「無咎」者,上六本無咎也。「不可咎」者,人不得而咎之也。以人事論,過涉之凶,雖不量其深淺以取禍,然有死難之節,而無苟免之羞,論其心不論其功,論是非不論利害,人惡得而咎之?

四、大象傳曰: 「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處大過時運,如果能遇險知退,行亦合乎道義,則可无咎。上六陰爻占陰位,處在全卦的終點,已是窮盡之時,又軟弱無力,有澤滅木的現象,如果還沒有自知之明,執意去涉險濟難,自取滅頂之凶,是自己逞強的結果,不能問責於人,若是能審時度勢,遇險知退,暫時隱蔽學以習,自然就無咎可言。

五、大過卦之錯卦為頤。頤,養也,主靜,當止即止以修身養性。

六、人不可以一直都有過,所以接下來是坎卦,需習坎以出險。

七、上六爻動變為天風姤卦,姤者遇也。遇到困難和小人,要回復修德養性,不同流合汙,成為錯卦地雷復卦之象,並且要知錯悔改,決心除害,以免禍害發生,又變成綜反澤天夬卦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