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師卦--論用兵之道

地水師:論用兵遣將,旋師班賞之道。

序卦傳;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
卦象-下坎,卦象為水,上坤,卦象為地,地中有水;是地下聚水之象。地下蘊藏著充足水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養育天下百姓。亦有集聚眾人之象。
卦德-內險而外順,行險而順,師之義也。

坎為陷險、溝瀆(戰壕、護城河)、為加憂、為律。 坤為柔順、為眾(軍隊、團隊,勞師動眾),師卦。九二剛中一陽居下,上下五陰從之,為將帥統兵之象。      
雜卦傳:比樂師憂;坎為加憂,坤為腹,憂心之象。地下水氾濫也會讓土地鬆軟、塌陷,亦有險象而憂心。

心法:
一、師興必由爭而起,能自訟(自我檢討反省)的人,便不會走到興師相訟的地步。一旦互相爭訟就會生亂,亂是戰爭的根源。

二、九二剛中,所謂丈人、長子者也。有些無可避免的爭戰,也可能是撥亂反正的好機會,然而戰必有險,非老成、有德之人則無法駕馭統帥。

三、互卦震(動、出征),坎為險,坤為順。內險而外順,故曰:行險而順也,象徵雖在凶險當中,兵以順動,一本貞乎,是師卦的要義。      

四、地下涵水,亦如國之養兵,兵多可保國,所以師卦亦是團結眾人,走出護城河去行師作戰,克服陷險災難;行師必有危險的憂慮,不可以衝動,因此需要有經驗及智慧謀略的領導者,讓眾人信從順服,才可以平定天下,自然吉而無咎。卦中卦地雷復,為出師平復之象。 

五、師卦是戰爭之卦,師有二義,一為教導子弟,一為統領軍隊,皆有率眾之象。

六、屯卦以下六個卦,皆聖人濟險之業,天下之事沒有起頭不困難的;屯蒙需訟師比這六卦,均與坎卦有關,坎為險、為難,凡遇坎卦有關係的卦爻,都應該特別小心去處理。

師。貞,丈人,吉,無咎。
師卦,論用兵之道,需師出有名,行之以正,以仁義為本,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方能興師動眾,而且要由才德兼備老成持重的賢人領軍,團結眾人,順天應人,則無窮兵黷武之咎而得吉。

心法:
一、周易集注:凡人君用師之道,在得正與擇將而已。不得其正,則師出無名。不擇其將,則將不知兵。故用兵之道,利於得正,又任老成之人,則以事言,有戰勝攻取之吉,以理言,無窮兵厲民之咎矣。

二、上交互卦,坎為智,震為勇,智勇兼備,威信並行,九二當震之主爻,足膺將帥之重任,戰必克,攻必勝,為丈人是也。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彖傳曰:師卦是興師動眾出師撻伐,需師出有名,行之以正,以張仁義。九二具剛中之德能以浩然正義聚集眾人,是有才德謀略的勇將,可成王者之師為國家除暴安良。九二剛中與五君臣相應,被委以重任統帥軍隊,以平定天下禍亂為出師之名,而兵戎所至必勞民傷財,殺戮之戰必害民生,然誅暴除叛乃救民安天下之事,百姓仍順從而隨,這樣率師正舉是吉祥的,哪裡會有災咎呢。

心法:
一、毒天下:毒,治也。兵者不得以而用之,九二大人帥師除暴,難免有兵害於民,實則以治天下,師以正舉則民悅而從之,順則獲吉,所以無咎。故曰“毒天下”。

二、周易集注:“正”者,即“王者之兵,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如此之正也。 “以”者,謂能左右之,猶用也。一陽在中,而五陰接所左右也,左右之使眾人皆正,則足以宣佈人君之威德,即王者仁義之師矣,故可以王。能正即可以王,故師貴貞也。

三、周易集注: “剛中而應”者,為將不剛則怯,過剛則猛。九二剛中,乃將才之善者,有此將才,五應之又信任之專。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大象傳曰: 師卦是地中有水之象。大地蘊藏豐富的水源,畜水於地,有水之利而無害。聖人從中體會到師之眾,非一時所能聚,需於平時就要制田里謀生聚以養民畜民,藏兵於民,民足則兵足,有兵之利,無兵之害,在國家有難時就能興師動眾以保衛社稷。

心法:
一、水不外於地,兵不外於民。師卦,坎下坤上,藏險於順,有寓兵於民之意。水聚地中,為聚眾之象,故為“師”。 

二、周易集注: “容”者,容保其民,養之教之也。“畜”者,積蓄也。古者寓兵於農,故容保其民者,正所以畜聚其兵也。常時民即兵,變時兵即民,兵不外乎民,即水不外乎地也。 

三、容民畜眾:即畜聚眾民之力於平時,兵民合一為養師之良法也。坤為虛,有容民庶眾之象,講的是養兵千日用於一時之道。古代民為兵之本,百姓多以務農畜牧為生,國家平時容保其民,畜養其眾,當發生戰爭時即能徵召百姓為兵,得到民助。相反的,傷害民眾永遠得不到好的兵力,這是從官為將者要深思的。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師卦初爻當興師作戰之始,就必須以軍紀律法號令軍隊,才能氣勢如雷,若律法不彰或是行進作做不守軍紀,以至軍隊混亂失序就會有敗戰的凶險。

小象辭曰:行師征戰一開始就要用嚴格的軍紀律法去統治軍隊,軍令如山,賞罰分明,以鼓舞士氣,震攝軍心,則眾志信服,軍伍齊整。如果紀律不嚴,必然軍紀混亂失序而有覆敗喪師之凶。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戒出師者,當守法以謹其始也。否臧,不善也。

二、師卦初六沒有吉凶,要借鏡坤卦初爻:履霜堅冰至,而能防微杜漸。初爻代表軍隊出征的開始,上爻代表行軍作戰的終止。因此聖人觀象而了解,師卦初爻象徵,開始出征時,軍隊的紀律會決定成敗,故否臧凶。否:紀律不善,則凶。臧:紀律良善,則吉。否臧即失律之謂,包括善惡、得失。

三、高島斷易:否:塞也,軍心隔塞不協。臧:通藏,深藏不發,即畏敵之象。即使紀律嚴明,亦必取其敗,故曰“否臧凶”。

四、周易集注:律者,法也。號令嚴明,部武整肅,坐作進退,攻殺擊刺皆有法則是也。否者,塞也,兵敗也。臧者,善也,兵成功也。若不以律,不論成敗,成亦凶,敗亦凶,二者皆凶,故曰“否臧凶”。

五、初六才柔居坎險之始,需以失律為戒,作事謀始也。變爻則無坎為失律,變為兌、為毀折,有“失律凶”之象。兌為澤,澤水止而不流,有紀律不行之象。       

六、師卦初六猶如十多歲的人,初出茅廬沒有經驗,如果不守紀律、不聽上位者的指揮就容易誤入歧途。

七、荀爽九家易解:坎爲律。以:用。師出以律:講求用紀律做事。 

八、《左傳》云:執事順成為臧,逆為否。失律、否,固凶,臧亦凶。《周禮,夏宮》替大司馬定下「九伐」的原則,是國家出師的標準,如不依此標準出師,即使僥倖成功,也會留下禍患。

九、初六爻動變卦為地澤臨,軍紀失律必有凶。上位者要親力親為的領導兵眾,觀察他們的紀律狀況以及需要,也要觀察軍情以決定適當的時機和戰略,實踐綜反卦風地觀之道。師長在訓練兵眾時,如果軍紀不良,就要按兵不動立即整頓,以退為進,實踐錯卦天山遯之道。只要守住爻辭的原則,一開始就嚴加訓練並約法三章,以紀律約束,並且多觀察狀況,才不易失律。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九二具剛中之德受將帥之任,在統帥軍隊征戰之時,能以中道而行,智勇兼備,足以服眾捍衛不怠,威信並行,足以攝眾奮勇向前,故有安內攘外之吉而無荼毒百姓之咎,得到君王多次表揚賞賜。

小象辭曰:九二剛中為良將之才,能剛柔相濟,有勇有謀,克忠於六五明君,得到天恩寵信倚任,專制其權,然九二固守中正之道,不以此專擅並能克敵平亂,自然吉而無咎。君王不吝惜再三施恩寵賜功勳,並藉機讓天下百姓了解自己心懷天下,安保萬邦的弘大志向。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見命將得人,受君之寵任,能體君心,以立功也。

二、九二為“剛中”良將,以一陽為眾陰所歸,九二陽爻居下卦中,陽爻占陰位,剛柔雙兼,謂九二和六五君王陰陽相應,得六五君王寵信,授權統帥出征,以剛中之德安內攘外,不但得吉,而且无咎矣,故曰“在師中吉”。

三、 九二爻變為坤,去坎險,有撥亂反正,開疆拓土之象。「懷萬邦也」指六五明君之三賜命,不在顯威,而在用懷,以保萬民。 

 四、九二為將,是師卦唯一的陽爻,是大將之才,被君王信賴, 其言行及動向都是聽命於君王,統帥軍隊作戰。天下從來沒有朝廷無明主而大將立功於外的事,九二的成功是因為受到六五明君的寵信專任,以賢將之身,得到三度授命,挺身而出,大公無私,造福百姓(坎錯為離,離數為三,三為多),故有六五君王三錫命之象。錫=賜。三者,言寵賜之類也。三命:一命受職、二命受服、三命受位。「王三錫命」可見倚任之專、寵賜之渥也。 

五、九二為坤體,占坤體之中爻,九二爻動下卦成坤、坤為順,將帥順從君命之象,剛柔雙兼,在佛法中是有定也有慧的象徵,能用種種法門治理自己,也能治理他人,所以吉而無咎。坤為地,亦有拓地開疆之象。互卦為震,震為勇,九二乃震之主爻,為將帥之位。且震動出去都沒有阻礙(外卦都是陰爻)。

六、九二為師卦之成卦主。先天坤,後天坎,同在北方,為先後天同位,可逢凶化吉,故有“吉,無咎”之象。

七、九二爻動變卦為坤卦,君子厚德載物,以柔順德性,而且要順從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達到乾坤合一、剛柔並濟,天地萬物自然生生不息,為錯卦綜反卦的乾卦之象。

六三,師或輿屍,凶。
象曰:師或輿屍,大無功也。

六三陰柔不中,位非其分,既出師無名又行師失律,才德具絀無制勝之方,必致撓敗而死傷慘重,是大凶之象。

小象辭曰:六三陰占陽位,不中不正,無才無德,有勇無謀,不足以帶兵服眾,如果不自量力貪功擅權,恃九二之強而輕敵躁進,不但傷民損國,必橫屍遍野大敗而歸。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見輕敵喪師,為貪功者示戒也。輿屍,撓敗之象。凡師之道,必審己之力,量敵之形,可進可退,能全師而保眾也。

二、六三變爻下卦成巽,巽為風、為進退;為不果、不定,故有“或”之象。

三、上卦為坤,說卦傳:坤為眾、為大輿和屍之象;輿為車子,輿屍,用車載屍而歸,是凶之象。故曰:師或輿屍,凶。(描述行軍作戰大敗,運屍而回的慘狀)

四、六三陰爻無力,三多凶之位,居於互卦震卦之中,爻動則震卦成兌卦,兌為毀折。下坎又為血卦,其於輿也為多眚(多災秧),有因戰敗而死傷慘重之象。(鮮血換來教訓,得不償失)

五、六三陰爻占陽位,不剛不正,能力不足以服眾,又乘九二陽剛之上,指揮不動九二。上無信任之君相助(三、六同為陰爻,不相應) 、下又乘剛,不會聽命於他,如果以六三為將帥,興師作戰,必橫屍遍野,後果不堪設想。

六、六三爻動變卦為地風升卦,德性和能力都要不斷提升,並斷除狂妄之心,保持純樸的赤子之心,為錯卦天雷无妄卦之象,否則就會有災自外來。如果斷除狂妄的舉動,為人處世圓融和睦,就能團結大眾,聚集善緣,自然成為綜反澤地萃卦之象。

六四,師左次,無咎。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六四帶兵出征作戰,能量敵自審,知才力不足以致勝,當時勢不利之時就要退守紮營,以保持實力,不為爭一己之功而犧牲眾兵,這樣為國為民深思熟慮,顧全大局,何咎之有。

小象辭曰:六四陰柔得正,雖無克敵之力,但是有觀勢量敵之智,不輕敵躁進亦不遽退示弱。不利作戰時,就退而暫避其鋒,以養精蓄銳,保存全師實力,雖然無功也沒有輿屍失律的災咎,這樣審時度勢,量力施宜,當退而退,不失行師進退之常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見知難而退,為得全師之道也。

二、六四陰爻占陰位,當位,不會違背用兵的進退常理,也不敢心存僥倖而冒險,所以無咎。

三、蓋乾先坤後,乾右坤左。陽為進(前)、為右,陰為退(後)、為左。六四陰爻言左,有左次知進退之象。兵家而言:軍尚右,以右為前,左為後,左次即撤退駐守之意,以方便後面的進攻。左者右之對,為不用之地。手足右為便,左為僻,故稱不正之術曰左道。謫官曰左遷,計畫不適曰左計。

四、左氏曰: 「不進曰次」。「次」為古時軍隊出征途中停留之處,停留一夜的地方叫「舍」,停留二夜是「信」,停留三夜以上為「次」。

五、下坎為險,地險(六四在高處險地紮營)有利於師之守。

六、六四為多懼之位,居互卦坤之中爻,六四爻動而互卦成坎,坎為險難,六四自知能力薄弱,又與初六不相應,如果行軍打仗,後无支援接應而戒慎恐懼,宜暫時退守以觀察形勢,不輕舉妄動才會无咎。

七、六四變爻成雷水解卦,互卦為震,有動而出乎險,無咎之象。 

八、六四爻動變卦為雷水解,為人處事要知己知彼、識時務、知進退,守住爻辭的原則,修心立德,就能解脫險難。否則就會形成災難,成為綜反卦水山蹇卦之象如果災難解除就能返家團圓,就變成錯卦為風火家人卦之象。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六五為用師之主,是柔順中正的明君,當國土有外敵侵犯時,不得已而出師驅逐以保衛國家,猶如田中有侵害禾稼的鳥獸,利於下令擊捕以保民生,這樣出師有名,正當用武,非暴非貪,何有黷武之咎。出師應有名,命將亦應固守擇賢而任,當專任九二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謀良將帥師用兵,則戰無不勝,若是又復任無才無德的六三,使九二有所牽制,以致號令不一,事權不專,必會造成傷亡,慘敗而歸,不免喪師辱國當然有凶。

小象辭曰:九二能以剛中之道師出以律,上承天寵,帥師作戰,必能平息敵寇。如果又讓陰柔不中,無智無謀的六三分任九二之權,則剛柔寬猛,悉違其道而一敗塗地,以致喪師輿屍慘敗而歸,這都要歸咎任使不當所致。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言出師必以正,又任將當專,然後可成出師之功也。命將之道,不可不審,尤不可不專。不審則使其非人,或致喪師辱國。得其人而任之,不專則事無統攝,不歸於一,亦覆敗之所由也。

二、禽,是害稼者,為盜寇之象。執言,謂聲罪興討以執獲。中爻震綜為艮,為手,有執獲之象。坤錯為乾,為言,有聲罪之象。長子,爻象指九二,為眾尊之曰丈人。弟子,謂六三也,坎為中男,震之弟,為弟子之象。

三、上坤有田之象,為百姓、為國家、為疆土。變爻成坎,坎為豕、為豬,為禽象,故曰:”田有禽”之象。因田有禽則農作物受害,如國家受外敵入侵,六五身為一國之主,於此用師之時,當仗義執言以討賊寇,可名正言順的出師應戰,以保衛國土,當然無咎,故曰“利執言,無咎”。

四、六五居尊位,其德柔順,是一位仁慈之君,為用師之主,不會好大喜功主動侵犯別人,當敵人入侵時,才會不得已的執言下令出師。

五、六五爻動,互卦為艮,艮為手,又為執,有“執言”之象。

六、九二陽剛居中,二、三、四爻互卦為震,為長子,指資深而老成的人,行軍有度,是剛中良將,與六五陰陽相應,專任九二帥師可得勝利,故曰:長子帥師。凡次子以下皆長子之弟,曰:弟子。是比喻沒有經驗的年輕人,指六三陰爻無能又無德,敵寇已來,還固守貞定,就有凶,結果運屍而返,故曰:弟子輿尸,貞凶。告誡六五要信任九二長子帥師,若以六三出征,則輿尸有凶。

七、雜卦傳:比樂、師憂;由此爻可見師卦是一個「多憂」之卦。守靜,則坐以待斃,任人宰割。若出征擒賊,最多也只能免於罪咎。

八、六五爻動變卦為坎卦,如用人不當,會陷入險境,為人處世,遇到險難之時,必須要學習面對險境時能脫險的經驗,才能進入光明之道,變為錯卦的離卦之象。否則又會陷入另外一個坎險之中,變成綜反坎卦之象。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師卦到了上六極位,代表武功告成,天下大定,天子頒布詔命,論功行賞,封功大之忠臣良將為開國諸侯,封功小之捍衛將士為卿大夫,對馳驅行師的小人只能給予金帛祿位,不可重用。

小象辭曰:天子頒布詔命,賜爵定封,論功行賞,不濫不吝,無偏無頗,皆按功勳大小而公正封賞。對於小人只能享金帛祿位,不可干預庶政,以免挾功倚勢,必會禍國殃民擾亂邦國,此非君王懷保萬邦之至意。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言人君報功當有正典,不可濫及,非人以肇亂之源也。

二、上坤錯為乾、乾為大,為大君之象。大君指六五之君。乾為言,為有命之象。有命,謂論功行賞。師卦錯為同人卦,同人卦之中互卦為巽卦,亦為有申命之象,合而言之,故曰:大君有命。

三、周易集注:上坤為邑,有國之象,故曰:開國。上六變爻上卦為艮,艮為門戶,為家之象,故曰:承家。開者,封也。承者,受也。功之大者開國,功之小者承家。諸侯封地曰國,卿大夫曰家,故曰:開國承家。

四、上六變爻為艮、為止,為勿用之象。陰土重疊,小人之象也。下卦坎為盜,亦為小人,形成外靜止,而內有險惡的小人,故以“勿用”警之。

五、命則止論功,用則必得人。九二主帥,以“開國”封之。六三以陰居陽,敗北輿屍,是小人也,誡勿復用。六四”左次”,與有功也,以”承家”賞之。

六、周易集注: 「王三錫命」,命於行師之始,惟在於懷邦。 「大君有命」,命於行師之終,唯恐其亂邦。聖人行師,惟救其民而已,豈得已哉! 

七、上六爻動變卦為山水蒙卦,剛建立邦國時,一切都還很混亂,百姓昏昧無知沒有智慧,需要改革整頓,使無知變為明智,天真純樸,自性流露,為錯卦澤火革卦之象。但是萬事起頭難,有困難要突破,變為綜反卦水雷屯卦之象。

八、師卦一開始就有「失律凶」的警告,結束時又提出「小人勿用」的呼籲,因為小人的過失,便在「僥倖取功」。

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訟卦--論止訟之道

天水訟:論止息爭訟,以免勞民傷財。

是爭辯是非曲直之卦,當以惕慎為吉。
訟宜解,講清楚說明白。不親、不同心,各說各話則爭訟必起。

訟,坎下乾上,乾剛坎險,在上下為相制,內外為相濟,人己為相敵,皆致訟之道也。故名為訟。 
      
卦象:坎下、乾上,天在上而水就下,天水違行,象徵乾天陽氣往上升,坎水往下流,上下之情不通,其行相反,各走各路,必起爭訟。

卦德:險而健。內坎險而外剛健,形成上以剛健制下,而下以險境伺於上,造成上下對立。

序卦傳: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飲食者,人之大欲存焉。既有所需,必有所爭,訟所由起也。所以次需。
另一說法:以一人言,外剛健內陷險,外表顯出剛健,內心暗藏陰險,這樣的人不肯認輸,必與人相爭。以二人言,己險而彼健。險與健相持不下,皆欲求勝,必訟。

心法:
一、訟卦為爭是非曲直之卦,應以「惕」為吉,以「終」為凶。

二、高島斷易:君子以作事謀始,察其為訟之因,在事物之行相違,彼我以之情相悖,相違相悖,不在成訟之後,而在成訟之始。

三、交友者,慎之於相知之始。立約者,審之於立券之始。作事必先慎於先圖,斯不遺後患,精其智慮,斯不啟禍端,如此則訟自無也。

四、子曰: 「聽訟我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是知使訟之無者,全在聽訟者之潛移默化也。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爭訟是誠信受阻,而不得不爭辯屈直,只要心存憂懼警惕,低調行事,秉持中正之道,於事理明辨清楚後當止則止,豈不為吉。若自恃有理而堅持訴訟到底,終會因剛強好勝而損德,其凶可知。有爭訟時利於請明智果斷、剛健中正的九五判官斷疑解惑,化解是非曲直,如果堅持訴訟求勝就像強行涉險,雖然有理也難免有節外妄生的事端,這樣是不利的。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卦辭有孚、惕、中皆指九二。訟之六爻惟五聽訟,惟三不訟,餘皆訟者也。初、三兩柔爻,皆繫以終吉。二、四以剛居柔,皆不克訟,而得吉。上以訟受服,遂有終朝之褫,皆言訟不可成,而使民無訟之意。蓋可見矣。

二、日講易經解義:卦辭言處訟者,當曲盡其道以歸於無訟也。按聖人不貴聽訟而貴無訟,為使人懷警惕,知所畏懼,所以消弭勝心,而一反於至當之理,故能內自訟者,又為無訟之本也。

三、有孚,是理實,誠實不虛偽。窒,是屈而不通而能含忍。惕,是戒懼之意。涉大川,猶冒險興訟以求勝而不能惕中。

四、日講易經解義:訟為爭辯之意,非人之得已也。為理直見枉,情真受誣,屈抑而不能自通。

五、周易集注:九二中實,有孚之象。一陽沉於二陰之中,窒之象。下卦坎為加憂,惕之象。陽剛居二,中之象。上九過剛,終之象。九五中正居尊,大人之象。中爻巽木,下坎水,本可涉大川,但三陽剛在上,陽實陰虛,遇巽風,危矣,舟危,豈不入淵,不利涉之象。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孔子彖傳曰:訟卦的現象是乾陽在上,以剛健恃強陵下,坎險在下,以心懷險詐伺上,如以此險攻彼短,彼健欺此弱,必致爭訟。訟,為陽剛陷於險中,誠信受阻,需以戒慎恐懼的心,自我警惕反省,守中道行中理才不會犯下大錯,九二陽剛居柔位,能以中道,有爭事而無爭心,不逞強好訟,若是堅持訴訟到底,即使有勝算,也會得不償失,終招怨尤之患,訴訟也不會成功。有爭訟時利於去求見剛健果斷,中而無偏,正則無私的九五大人,可是非立判,排解紛爭,使不中者咸歸於中,不正者一反於正。如果堅持訴訟到底冒險求勝而自陷罪惡之淵,就像強行涉入危險大川一般,何利之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彖傳釋訟彖辭,以明險健為致訟之象,而中正乃無訟之道,反復開喻,以垂訓也。入於淵,猶陷於罪。

二、訟卦是鼓勵止息爭訟,如果迫不得已需訴訟時,宜保持誠信和戒慎之心。一旦訴訟發生,就算勝訴,也是有凶。反之,表達明白後當止則止,退一步海闊天空,是訟卦的最佳處理方式。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大象傳曰:上卦乾天,天陽在上,下卦坎水,其性就下,其行相悖不親,必有爭訟。君子觀察訟的現象而體悟,訟之起因在於一事一念之始,應自我反省為人處事一開始就要戒慎利害,無違於言,無違於心,以防患是非於未萌之時,自然不會擴大到不可收拾的爭訟地步。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言君子慎始以慮終,以絕訟之源也。

二、訟卦是福禍相倚,福禍無常的一卦,如果個性剛烈,陰險奸詐,好爭好鬥,必會惹出禍端,傷人傷己。

三、爭訟時,若能放下貪嗔癡的執念,不攀緣,不思善不思惡,不分兩邊,反而是吉祥的。

四、周易禪解:前面蒙卦已說到,開啟蒙昧,需要禪定和智慧,如果煩惱積習太深,必須借重自我爭訟的力量,求得解脫,對自己爭訟就是懺悔克己,改過自新,惟有內心的懺悔和警惕才能撥開雲霧,化凶為吉。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初六處於訟卦之下,也是爭訟的開端,而爭訟之事尚小,不宜長久的發展,雖難免有一些小小的言語中傷,只要心存畏慎,虛己讓人,最終還是會得免訟之吉。

小象辭曰:初六陰爻居下,身微性柔,無訴訟之勢亦無辯論之才,在紛爭未深之時就應審時度勢,當止則止,不可以長久發展下去,以免貽累身家。雖然會有一些爭論中傷的言語,也是為了辨明是非曲直,不至成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見能畏慎以處訟,所以終得免訟之吉也。

二、初六陰爻居陽位,不中不正又柔弱無能,時與位都不是好時機,無權無勢又無位,有潛龍勿用及履霜堅冰至的危機。

三、初六為爭訟之始,有時機未到的問題,小不忍則亂大謀,和實力剛強的九四爭訟,沒有實力取勝,所以要預防勞民傷財,還有敗訟之慮,只要以柔相應,辯明是非曲直,就可逢凶化吉。

四、 「永」即終之意。 「事」,即訟,以事之小,故不曰訟而曰事。「有言」者,即辯白之言。「小」者,謂言語之傷,災之初為小。 「終吉」者 ,得辨明而吉。

五、初六陰柔力弱居下,還無力興起爭訟之事,雖然會小小的言語爭辯指責,但是溫柔平和,又有九四之應,自然能釋怨解結,不至讓爭訟發展下去。故曰:不永所事。既得辨明解怨,則當止則止,以免爭訟不已,仇怨加深,勞民又傷財,故彖傳曰:訟不可長也。

六、初六變爻下卦成兌,兌為口舌,為少女、少為小,有是是非非、誰對誰錯的言語,故曰:小有言。兌之錯卦為艮,艮為止,應當止則止。

七、變爻成履卦,履為理、為禮,有辯明之象。雖然一、四相應,但在訟之時運則是對立,互為訴訟對象,反而不親,九四以上欺下與初六爭訟,初六無力排解,只要秉持著惕慎之心,辨明是非曲直,不存好勝之念,自然能逢凶化吉。故曰:終吉。

八、初六爻動變卦為天澤履,履者禮也,要明辨是非道理,以禮讓謙遜化解是非恩怨,成為錯卦地山謙卦之象,否則爭訟不止,就會像密雲不雨,聚而不散,無法成功,又成為綜反卦風天小畜卦之象。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九二雖有能訟之才,又有欲訟之心,然所處之勢,若以下訟上,沒有勝訟的機會,只會無功而返,惟以中道之理反躬自審,識時務的回到不足為患之小村邑退避,安分守己,可得免災。

小象辭曰:九二處坎險之中,以剛處險,與五為敵,評估所處之時勢無法勝訟,就該謹惕守中,不越分訟上,當屈而屈,當止而止,並逃回鄉村小邑隱避以避災禍。若下位者與上位者相爭不讓,必有災患,這些都是自己僭名越分不識時務而咎由自取。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見能守義可免犯上之患也。克,勝也。歸,不克而還之意。逋,亡也,逃亡、逃竄。歸逋,退避之意。邑人三百戶,是邑之小者,言勢弱之意。掇,自取之意。 

二、若歸逋而據強,雖不克訟,尚有相抗之勢,勢既不敵,以下訟上,災禍必至,為自取其患也。 

三、周易集注:克,勝也。自下訟上,不克而還,故曰“歸”。逋,逃避也。“坎為隱伏”,逋竄之象也。然九二所歸逋之邑如為大邑,則猶有據邑之意,迹尚可疑;故九二必以如此小邑藏避,以示不敢與五為敵,二既悔避,五則免窮,方可免眚。

四、周易集注:九二陽剛,為險之主,本欲訟者也,然以剛居柔中,既知其理之不當訟,而上應九五之尊,又知其勢不可訟,故自處卑小以免災患,故無眚。

五、無眚,無災也。坎為眚,九二變爻後不見坎,為無眚之象(坎為多眚,眚為災殃;不見坎即為无眚)。坎為隱伏,有逃竄之象。 

六、九二變爻下卦為坤,坤為邑,為村莊、百姓,二三四爻為離卦,下坎錯卦亦為離,離數為三,上乾為百,變爻互艮為門戶,合而有其邑人三百戶之象。變卦為坤,坤為柔順,柔順而止訟之義。

七、高島斷易: 「其邑人」者,附訟者也,主訟既逋,附訟者皆得免災,故曰: 「其邑人三百戶,無眚。」項氏曰: 「一家好訟,則百家被災。」 起訟者既逋,餘黨亦無連坐之患也。

八、高島斷易:竄字從穴,陰柔之物也,竄之義,曰入穴,可之必竄入陰柔以求免也。

九、凡爻曰“不克”者,皆就陽居陰位者而言。

十、九二爻動變卦為天地否,為天地閉塞之象,若是堅持不改作為,與人爭訟,就會前途阻塞不通,守住爻辭的原則,不與人對立,明哲保身,獨善其善,時至自然否極泰來,變為錯卦及綜反卦之地天泰卦之象。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六三以陰柔居陽位,三為多凶之險地,又介於二陽剛之間,雖處境危厲,但知守其固有祿業,並安分居貞,謹慎惕厲,無爭訟之心,終為吉祥。六三守分居貞,恪守素位,雖能力不足以擔當大任,處下尚可,若從事國家大事,安得有成?

小象辭曰:六三柔弱,只安守原有的俸祿德業,不與人競利,亦不越分競功,從順上九,安分不違而得無訟之吉。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見守常安正,能始終以求無訟者也。食舊德,守常分也。貞,守正理也。

二、六三陰居陽位,志強而才弱,又居三多凶,地位甚危,自知要安分守己,不爭功求利,以防挑起爭訟,若逞強則會自取其辱,也不會成功。

三、「貞」,固守也。「厲」,危也。知危而能貞固自守,終必獲吉也。六三陰柔,上有陽剛,不敢與之為敵,而能固守貞正以防危厲之事,最後得到吉祥,故曰: 「貞厲,終吉。」 

四、高島斷易: 「舊」,昔也。「德」,業也。「食舊德」者,猶食舊業也。六三志強而才弱,因九二不克訟而歸逋,六三亦歸舊居食舊業,守分而不敢復與競爭也。

五、周易集注則釋“食舊德”為舊日不平之事。“德”乃惡德,“舊”言往日之事也。凡人與人爭訟,必因舊日有懷恨不平之事。懷恨其人之惡德而藏畜胸中,必欲報復,所以訟也。“食”者,吞聲不言之意,中爻巽綜反為兌,兌為口,“食”之象也。下民之爭訟者主於怯,王家之爭訟主於才,六三柔弱,以此食舊德,處下民之剛強私敵尚可,若以此處王家之剛強敵國,安得有成?

六、六三變爻下卦成巽卦,巽為順,為不果,為不定,有“或”之象。六三為互卦離之中爻,離為日,有“王”之象。六三以柔從剛,不擅作主張,不去挑起爭訟,不爭勝居功,無成而終得吉。故曰: 「或從王事,無成。」 
七、高島斷易:六三陰柔不中,而無功也。訟不言有終,即不可成之意。

八、周易集注:六三上有剛強之應敵,陰柔自卑,故有“食舊德”而不與爭辯之象。然常受侵凌,雖正亦不免危厲矣。但六三含忍不報,從其上九,與之相好,所以終不為己害而吉也。如此之人,柔順有餘,剛果不足,安能成王事哉! 

九、夫訟,凶事也,觀初三兩爻,以柔不克訟者曰「終吉」,可知剛而好訟者必凶也。

十、六三爻動變卦為天風姤卦,姤,遇也,遇到奸險小人進入體制之內,慫恿爭奪,這時應該要當機立斷,快快除掉小人,為綜反卦澤天夬卦之象。只要靜待時機,安分守己,實行真理,該得的名利俸祿在未來都會恢復,變為錯卦地雷復之象。否則就會失去原有的資源。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九四剛而不中,一心好訟,知道九五公正不偏,初六又虛己避訟,訴訟不能成功,即能以理自制,將訴訟返回到正理上,轉變以上欺下的心態,悔過遷善以安於貞正之道,雖不能謀始之先,亦能改於圖訟之後而得吉。

小象辭曰:九四剛強好爭好勝,既知理不可違,不能勝訟,不如改變態度以回復到理義之上,並且安分守正,雖然前有欲訟之失,幸其居柔而能克剛。明理義,識時勢,處天下之事無難,君子之道豈有失乎。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言能改過以絕訟,端為得理之正也。

二、九四與初六在訟運時天水違行無法陰陽相協,九四剛健欲訟,與初六為敵而以上欺下,九五明辨是非,不會袒護九四,九四知無法勝訴,因九四居乾體,改悔力強,能找回本性,以理不足而自反,不再侵犯他人。

三、九四以陽居陰,在上乾之初,有「潛龍勿用」之義。

四、「復」:返也,明理義,引申為回歸正道根本。
「即」:從也;「命」:天命之正理也;「貞」:正也。「渝」:變也(改變、轉變),如果陽爻變爻為柔爻,而改為安貞,正理也。
九四自己要改變剛強為和順而安分守正,恢復正理,變不安貞為安貞,才有吉。

五、九四變爻成巽,巽為不果,有躊躇之象;全卦變成風水渙卦。有渙散冰釋而沒有訴訟,可得吉祥之象。

六、訟卦九四與初六對立,以上欺下、以強訟弱,又處在九五之側,本以為可仗勢欺人,初六被迫而訟,還好九五剛健中正,明辨是非,不會袒護九四,初六又能把是非曲直辨說清楚,故九四不克訟。

七、周易集注:九二之訟,險之使然,其〝不克〞者,勢也。知勢不可敵,故歸而逋。九四之訟,剛之使然,其〝不克〞者,理也。知理不可違,故復即於命。九二之歸,九四之復,皆以剛居柔,故能如此。

八、九四爻動變卦為風水渙,渙是分開離散。必須以柔順之德化解相爭之事,未來才會日益盛大,豐盛圓滿,為錯卦雷火豐卦之象。凡事要有所節制,有節制就不會與人結怨發生爭訟,變為水澤節卦之象。否則又會造成事故。豐:多故,亦有訴訟之事。


九五,訟,元吉。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九五以聖德居尊位,為訟之主,是具備剛健中正的判官,能聽天下之訟,做出合理公正的裁決,無偏無私,訟者得此大人是為大吉祥。

小象辭曰:訟卦九五之謂大吉祥,是因為九五剛健中正,中則聽而不偏,正則明斷合理,明辯是非曲直,公正無私,化有訟為無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見大人以德化民,能得訟之平而盡善也。

二、九五居尊位,中正剛健,無私不偏,是能聽天下之訟的清廉判官,辯是非、斷曲直,使天下冤民無不各得其平。九五居乾之中爻,乾,健也,變爻為離,離,明也。訟者得此可化訟,吉莫大焉。

三、中互卦為風火家人卦,要像家人一樣長幼有序,則无訟。

四、訟卦九五爻動變卦為火水未濟卦,代表未成功、未圓滿爭訟無法解決時,需要一位公正清廉的判官辨明是非曲直,中正公平的裁決,才能讓人心悅服,自然能平息爭端而達到圓滿化解,成為錯卦及綜反之水火既濟卦之象。守住爻辭的原則就能得既濟圓滿。如果沒有一位公正的判官作裁決,就變成未濟卦無法圓滿。 

五、元吉者,吉之盡善者也。

六、高島斷易:初「不永訟」 ,三食舊德,不訟,二四「不克訟」 ,九五「元吉」化訟,此卦雖名曰訟,意在化訟,實即「使無訟」之聖訓也。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上九剛居訟之極位,有健訟之才及必訟之志,誣偽以為真,矯曲以為直,即使恃強而獲勝訟,受到賜贈官服衣帶,然是非曲直立辨,以訟得之,必以訟失之,就算現在得到功名利祿,恐人心不服,也難永保,很快就會失去,甚至一天之間就被剝奪三次。

小象辭曰:上九如果以訴訟獲勝而得來功名利祿,然不是出自中正之道,求榮反辱,如沐猴而冠,也不值得尊敬。

心法:
一、此一爻言終訟之凶,不可倖勝以取辱也。
上九陽居陰位,不中不正,爭訟已到極端,如果用訴訟手段贏來的功名利祿,是不會長久的。上乾為君、為圓、為衣。有錫之鞶帶(官服的腰帶)之象。互卦為巽:為命令、為不定。「錫」:為賜。頒詔命令賞賜之象。

二、「終朝」,暫時之義。上九在終極之位,終:晚,朝:早,一天之內,比喻很快。上九雖得勝,終必敗,雖膺榮,終必辱。蓋見榮驟者,奪之速也。

三、「三禠」,多數之象。上九與六三相應均為終爻,卦中卦為離,離為三。,三為多。「禠」,奪也。上九變爻上為兌,為喜悅、為毀折(褫奪、剝奪)

四、上九居訟卦極位,應該要結束爭訟了,但是上九陽爻居陰位,不中不正又不當位。堅持爭訟到底,不是為真理正義而訟,雖然最後贏得勝利,獲得功名利祿,但是不會長久,很快就會失去更多,也不值得受人尊崇。

五、初爻不言訟,杜其始也。上爻不言訟,惡其終也。益見聖人「使無訟」之微意也。

六、上九爻動變卦為澤水困,兌為口舌;如果堅持以口舌爭訟到底,取得勝利,也會陷入困境。就算掩飾得再好,也只是假象,變成錯卦山火賁卦之象。若是黑白不分,終將墮入陷阱,而成為綜反卦水風井卦之象。因此要運用井卦的智慧才不會受困於陷阱。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需卦--用誠信敬慎待人處事、平常心頤養生活,以等待時機,不躁進。


水天需:論等待時機。
《雜卦傳》:需,不進也(不宜冒進)。
《序卦傳》: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養物以飲食,所以次於蒙之後。
需卦是繼屯、蒙而來,開天闢地之後,萬物混沌不明、蒙昧無知的時候,需要啟蒙育養,以人倫而言,需要行人倫道德,以日常生活而言需要解決民生基本問題、需要工作、修身養性,涵養智慧以造福人類。       
卦象:水天需,雲上於天。
下乾上坎,天上有水之象。水氣蒸發升於天上,聚結為雲霧,雲霧在天上還未凝成雨降下來,欲雨未雨,需要等待。天要返回原本在上的位置,也需要等待,故為兩兩相需。
下乾為進,上坎為險、為水,欲進而遇水阻,必待時而不遽進,這是需卦的現象。君子有見於此,告誡世人在日常生活中,若能秉持誠信之心,剛健而不陷,以飲食宴樂養精蓄銳以靜待時機。故象傳曰:「君子以飲食宴樂」。

卦德:上坎為陷險、下乾為剛健。
需卦喻:處險難之時,需待時而動,不可躁進,惟含忍守敬,方可免禍。就如教化啟蒙,不可求速,時機不到而揠苗助長,只會有害而無益,要順乎時序和合乎中道,等到恰當的時機,事情自然順利。

心法:
一、周易集注:需者,須也,有所待也,理勢不得不需者也。
以卦象論,水在天上,未遽下於地,必待陰陽之交,薰蒸而後成,需之象也。
以卦德論,乾性主於必進,乃處坎陷之下,未肯遽進,需之義也。

二、日講易經解義:需有二義,以全體言之,坎險在前,下卦乾體剛健,能不冒進以陷於險,有能需之才。以九五一爻言之,陽剛居尊,值當需之時,能建中表正,不欲速邀功,有能需之德。有其才又有其德,此所以能需而有亨吉涉川之效也。

三、自古造舟楫以利渡大川之危,然而風雲不測,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需待可渡之時方可平安,如果不能忍耐而強行妄動,必致覆溺,故需卦以待為戒。故曰: 「需之為時,能含忍守敬,皆可免禍,需之時義,大以哉!」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需者,因時機未到,應秉持誠信中正之德以待,光明正大不為功利私欲所牽,必能亨通。像這樣堅守正道,自然順利吉祥,雖涉大川亦無不利。(古時渡大川是艱險之事)

心法:
一、需卦,以乾健臨坎險,能知險而不冒進,有等待之意。需雖有所待,乃所當待也,非不當待而待。

二、周易集注:孚者,信之在中者也。坎體誠信充實於中,孚之象也。光者,此心光明,不為私欲所蔽也。亨者,此心亨泰,不為私欲所窒也。坎為通,亨通之象也。貞者,事之正也。八卦正位,坎在五,陽剛中正,為需之主,正之象也,皆指五也。

三、坎水在前,乾健臨之,乾知險,涉大川之象也。中爻兌綜巽,坎水在前,巽木臨之,亦為涉大川之象。

四、高島斷易:坎乾兩卦,其中實,故曰: 「孚」。互卦離,為光為舟。坎水為川,以乾健臨之,故曰: 「利涉」。險莫如大川,上下相孚,陽長陰衰,往而涉之,必有利,惟在需其時而已。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彖傳曰:需卦,須待時,不可冒進。外有險難阻礙,須要等待時機,雖然當需之時,仍以剛健臨之,剛則能斷,健則知險,既有定識又有定力,必會審時度勢,毅然有守,不冒險前進,以免讓自己陷入險境之中,自然不會困於窮途。
卦辭曰需者,應秉持誠信中正之德,光明正大不為功利私欲所牽,必能吉祥亨通。九五以陽剛中正之德位居天位,雖然面臨坎險,仍以誠信正道定靜等待,無偏倚邀功之事,無營私謀利之心,時機一到,自然利於度過險難,進而成就功業。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易:乾坤開辟,而後既建侯以統治之,復立師以教育之,治道已盡矣。此時或有未通之聲教,或有未消之隱憂。惟當靜以待之,不宜欲速邀功。

二、義:宜,理當、適宜之意。往:為由內向外。

三、諺曰: 「急行者要迂迴」,此之謂也。凡人之所為,大而求功名立業,小而興家旺財,若不慮現況,與其速進而有悔,何如待時而圓功?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大象傳曰:下乾為天,上坎為雲,雲上於天將成雨而猶未成雨,陰陽之氣未交,尚須等待,這是需卦的卦象。君子體會其義並效法其道,值當需之時,必不會妄動任為,虛浮輕躁,惟秉持誠信中正之道畜積才德,於日常生活中以飲食頤養身體,以宴樂陶冶心志,優游以待天德化成之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象傳言君子處需之道也。

二、水氣蒸而上升,達到飽和凝結成雲,必待陰陽氣流相交,然後形成滋潤萬物的雨水下降。

三、飲食宴樂的道理是指在等待的過程中,要以輕鬆的態度,涵養待時,不急於有所作為,非真以肆意醉飽,溺情逸樂之謂。惟素位而行,日常生活不忘養生養性以蓄積力量,以堅毅耐力等待時機。就如佛法的止(定)觀(慧)法門,可頤養心性,所生定慧莊嚴的善性,可變成滋潤萬物的雨水,令人喜樂。

四、柏拉圖說過:耐力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五、高島斷易:以此比擬人事,內卦為我,具剛建才力以求進也,外卦為彼,設危險之策略以阻我也。然世人往往輕躁妄動,不待時機,任氣直前,必陷於險,唯宜需時,或需彼之奸計敗露,或需我之氣運亨通,斯進而謀事,方無險阻之患矣。故彖曰: 「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初九,需於郊,利用恒,無咎。
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

初九陽爻居正位離坎險最遠,其陽德剛健又能自守,不會冒進圖功,這時只須慎始處事,靜待時機,並自修其德,趨然於利害之外,就沒有躁進之災咎。

小象辭曰:需卦初九有剛健自強的德性,雖然離坎險尚遠,也會審時度勢,不貿然犯險前行以待其時,而且能恆常守靜,所以能夠免於災咎,也沒有違背需卦之常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明遠害之道,貴能守其常也。天下有才之人,往往為才所使,倘此心妄動,不能持久,而冒進圖功,於事無濟,只取咎耳。

二、說卦傳,乾為郊,故曰:需於郊。周易集注:郊,曠遠之地,未近於險之象也。恆者,常也。安常守靜以待時,不變所守之操也。未失常也,不失需之常道也。需之常道,不過以義命自安,不冒險前進而已。

三、初九離坎險相去甚遠,能思患預防,並恆守其貞,可免災禍,故曰“无咎”。初九變爻後全卦成水風井卦,井卦:改邑不改井,村莊可以遷移,井無法牽動。代表恆久不動之意。

四、高島斷易:以乾三爻對外卦之坎,各以所居遠近繫辭,曰: 「郊」、 「沙」、「泥」,取漸次近險之象。此爻去險最遠,不敢近而冒險,所謂「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而躬身郊野,無求於世,久而不改其節。

五、无咎:有兩種--
1:初九陽爻居陽位,得其正道,故无咎。
2:上卦為坎,坎為陷險,代表前有危險,雖然初九離坎險很遠,仍不可冒險前進,要利用恆(長期計畫),研究如何克服困難,等時機到了再前進,方能无咎。

六、初九的時與位皆不宜躁進,無位難以圖功,而局外不宜生事,並自修其德,持之以恆,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七、郊的爻位應該在外卦的五爻或上九。需卦初九言“需於郊”,郊在外,初九在內卦之初離外卦坎險最遠,距離“利涉大川,往有功也”的時運也還久,需要用恆久的耐心毅力去蓄積才德,故曰:利用恒。

八、初九爻動下卦成巽卦,說卦傳:巽為風、為伏入、漸進,為進退、不定、為不果。喻初九不躁進冒險,只須以恆心毅力且進且滯的慢慢前進。

九、初九爻動變卦為水風井,井固定不移,也代表陷阱。為人處事當效法井德,利人利萬物,如果沒有水源之利,萬物生存就會陷入困境,成為綜反卦澤水困卦之象。若是為了利益發生爭奪,就會受到法律制裁,變為錯卦火雷噬嗑卦之象。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九二離坎險漸漸近了,就好像到了水邊沙岸,有身陷流沙之險也還不至於受害,亦遲回却顧不冒進,不免遭受眾人的譏諷,然而九二秉持剛中之德,審時度勢等待時機以濟險,不為譏謗所動搖,終得功成之吉。

小象辭曰:九二陽剛之才足以濟險,雖然已漸漸接近坎險,然而上無應、下無比,惟居柔守中,寬心自處,以觀變應時,雖然受到謗言議論,仍然沒有動搖他待時以進的心志,最後得濟險功成之吉終。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見九二有剛中之德,故終能遠害也。

二、中互卦兌為澤水,上坎義為水,沙近水,二近坎,有沙象,沙則近於險矣。九二漸近於險而剛中能需,不肯冒進,有需於沙之象。 

三、中互二、三、四為兌,兌為口舌,有口能言,兌為少女,少為小,小有言之象(也是受誹謗之義)。言:多屬負面的意思,指言語上的中傷毀謗。周易集注:小言者,眾人見譏之言也。

四、終吉有三種--
1:九二陽剛居下卦中,得中正之道,能剛柔並濟,光明正大、謹慎行事以明哲保身,即使遭人誹謗議論也不畏懼,最後一定會化解困難而得吉,故曰終吉。
2:變爻為既濟卦,為吉祥之卦,故有終吉之象。
3:九二變爻,下卦為離卦,處黃離之中,為元吉,故曰終吉。

五、衍在中也:衍為寬紓、寬闊、寬裕。九二用寬闊的心,不受外界影響,並謹慎言行,守住中道以等待時機。 

六、日講易經解義:自古豪杰有志濟世,卻急欲圖功,往往因一言不平,逞意氣於一擊,而奮不顧身。故聖人以小有言警之。使知濟天下之險者,當沈其謀,老其識,堅其守,以候時。宜甚不可因人言而輕動其心,冒昧前進,自貽伊戚也。

七、九二爻動變卦為水火既濟卦,象徵守住爻辭的原則不被閒言閒語影響等待的心志,就能圓滿成功。反之成為未濟卦之象。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九三已陷入水邊的爛泥中,正在進退不得的時後,還不懂得敬慎小心,若妄動致險,也是自己惹來的災禍。

小象辭曰:九三居乾卦之極,過剛不中,已經瀕臨坎險之際,災禍已在眼前。雖然能力足以禦寇,然所處險境,本應兢業小心卻剛愎激進,不辨時機,不察情勢,以致自陷險境。險難迫在眉睫時當戒之思危慮患,終日乾乾惕若,敬慎行事並審時度勢,待時而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是為過剛不中又不善需者示戒也。泥,為陷人之地,九三近坎體,將陷於險,有需於之象。水涯之泥易陷,九三過剛不中,若輕躁妄動,寇害之至,實自致之。益天下事,未有不成於敬慎,而敗於疏忽者。

二、寇。為坎之象,災之大也。上卦為坎,坎為水,為陷險、盜寇,坎險在外卦,有“災在外”之象,外者,又有意外之災也。九三本欲救險卻陷於險,為九三之意外,非坎險來迫九三。故曰: 「自我致寇」。

三、九三位於坎水邊,變爻後,三四五互卦為艮,艮為土,水與土混合後形成為爛泥。

四、致寇至:遭致災殃降臨。九三陽爻居陽位,易剛愎自用,一意妄進。又居三多凶之地,前進即遇坎險,非坎險來迫人,多半是自己招惹來的,故曰:致寇至。

五、九三陽為進,變爻為陰爻為降,互卦為艮,艮為止,有進退不得之象。

六、乾陽剛健,陽為大,九三近坎險,坎為盜,又居互卦離之初爻、兌卦之中爻;離為戈兵,兌為毀折,因此有致寇之象。

七、九三爻動變卦為水澤節,行事要有節制、節度,量力而為,守住本卦爻辭的原則就不會渙散,成為綜反卦風水渙卦之象。渙散各處,又變成錯卦火山旅卦之象。

八、九三要要知道前面的隱藏危機,當量力而為,伺機而動,不可剛愎自用,貿然躁進,以免惹來災殃。

九、凡事要不偏不倚,保持中道,慎始才會有善終。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六四已進入坎險之地,恐受困而有血難臨身,必須從險惡之地脫身。

小象辭曰:六四柔居陰位,重陰才弱,初入坎險殺傷之地,如臨大難,惟以柔正之德,順聽於剛健知險的初九,而內斂隱藏不冒進,等待上比之九五教悔提攜,可脫離險地而出困。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明出險之道在於順時也。

二、上卦為坎,六四位坎卦初爻,已進入坎險,坎為血卦,故有血象,比喻六四處在坎險殺傷之地。故曰:需(濡)於血。

三、坎為隱伏、為溝瀆(溝渠),比喻困於陷險之境,有穴之象。六四上下皆陽,亦有穴之象。

四、六四陰爻居陰位,得正位,有柔順之德(陰順陽),已進入坎險,坎為血、為隱伏。雖入險未深,但是六四陰爻主靜,能順陰陽正應的初九,不會輕舉妄動,等待親比之九五提攜,而速出其穴,以避其災,故曰:出自穴。

五、周易集注:坎為耳,聽之象也。聽者,聽乎正應之初九。六四柔得其正,順聽乎初,故入險不險。

六、需卦六四陰順陽,為柔順配合之象,意義有兩點:順、聽。

七、六四爻居外卦之始,有出之象,變則為夬,夬者,決也。

八、需卦六四的時運為陰柔處在困境中,要保持低調,以應時變,不可自己妄動競險,並順以從時,謙遜聽從安排,靜待貴人來提攜幫助,配合行動,何險難之。

九、六四爻動變卦為澤天夬卦,夬者,決也,有決出之義。遇到困境時要以爻辭順以聽的原則脫離困境,才不會受到剝削災害,變為錯卦山地剝卦之象,若是違反爻辭的原則,又會再遭遇其他的困境,成為綜反卦天風姤卦之象。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九五雖位乎天位,然身處坎險之中,需眾賢並進,共濟天下,當需之時,應秉剛健中正之德克盡其道,安貞守正于日常生活,以飲食禮養群賢,無為而為,賢才各效其能,使百姓休養生息,人人樂其樂、利其利,得享安寧,自然是吉祥的。

小象辭曰:九五君王處需卦的時運,雖在險中,仍以中正之德克守至正中道,不急功圖治,惟怡然以養無為之度,並以酒食宴樂涵養賢臣,養天下百姓,使人人安居樂業生活無虞,自然能獲得吉祥。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言人君處德位兼隆之時,自恭己而成化也。 

二、坎為水、為酒,卦中卦兌,有食象。九五互卦為離,離中虛,為大腹,有容納酒食之象。

三、彖曰: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八卦正位坎在五。

四、序卦傳:需者飲食之道也。九五是需卦的主爻,也是需卦需於酒食的核心。萬物需雨澤,人需飲食,天下需涵養,飲食者,人各需以養生,為人君者需禮養群賢,飲食以養天下,使人人樂其樂,利其利,故“貞吉”。

五、日講易經解義:凡人主值當需之時而不能需者,皆由無德而求治太急也,如以中心無為克守至正,喜功之念不作,急遽之謀權全消,惟怡然自養以養天下,故能合乎正道而吉也。自古帝王未有不歷艱危險阻而底定天下者。及大難既平,小民甫離湯火,急宜安靜勿擾休養而生息之。

六、九五動爻後成地天泰卦,天地交泰,大地回春,萬物欣欣向榮,上下和合,酒食宴樂,心意相通,是吉利亨通,天下太平之象。如果日常生活沒有堅守貞正中道,只沉迷於飲食宴樂,以至上下閉塞,人事不和,就會是錯卦及綜反卦的天地否卦之象。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上六當該出險,卻陰柔無濟險之力,仍深困險穴,等待救援,這時遇到不招而至的三位陽剛之才,上六雖憂心忡忡仍以柔順之德竭誠盡禮恭敬相待,而得到他們的救助,最後終得吉祥。

小象辭曰:上六處於坎險至極之處,雖陰柔居正卻無力出險而困窮,仍然竭誠禮敬與九三志同道合不約而至的賢才,上六無濟險之才,所處之位非其力所能為,卻得到剛健之才集思廣益的輔助而順利出險,終可化險為夷,不至有大的損失。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一爻言得賢共濟,為出險之道也。

二、上六爻動,變卦為巽,巽為風、為伏入,而上六險難已至極,被困於坎窞之中,故曰:入于穴。

三、上六被困穴中,陰爻自己無能力出險,走投無路時見三客來(指下卦三陽爻),上六柔順禮敬(陰順陽),無爭競之心,以禮相待,三位陽剛之客救出以巽順敬賢廣結善緣的上六,轉危為安,終得吉祥,故曰: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四、上六與九三相應,九三前進,初九、九二陽爻同德同體也會隨之並進。

五、上六雖然陰爻占陰之正位,但是位處坎險之極位,卻無力濟險脫困,故曰:不當位。上六雖德不稱位,不善處需,然知敬賢自輔,猶可獲吉。

六、高島斷易:一說「不速」,謂非不招而來也,需待也,謂需緩之意。觀初、二、三、四諸爻皆漸漸而進,不速而來,謂其遲緩而來也。 「三人」者,即乾卦三陽,此說亦通。 六、

七、坎為加憂,上六處在困境中,雖然憂心忡忡,但是仍然不忘以禮接待遠方來造訪的賢士。

八、上六就算處在不好的位置,只要保持“順以敬”的方式做人處事,一定會有貴人相助,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九、上六爻動變卦為風天小畜卦,小小畜功畜德,畜財畜物,以積少成多,蓄積豐盛了,自然就能富足愉悅,成為錯卦雷地豫卦之象,物質富裕時更要實踐禮儀道德,變為綜反卦天澤履卦之象。



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蒙卦--求教的態度與施教之法


蒙卦
山水蒙:論啟蒙養德之道。

蒙卦是求啟蒙。童蒙主動來求師,要看求蒙者的態度和啟蒙老師的方式。
《序卦傳》:「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是繼屯卦而來,天地初開萬物始生,還是幼稚蒙昧的狀態,蒙者蒙也,物之穉也,是指幼稚不懂事的階段,以及一個人在生長的過程中智慧未明、事理未通、情理未分,幻想和實際判斷不清之時,養德更重於養身,需要經過明師傳道、授業、解惑,不斷提升智慧,以造就成為品德高尚的大器之用(即為屯卦之錯卦火風鼎卦)。
卦德:險而止。
卦象:坎下艮上。
坎為水、為智慧,艮為止,有智慧被阻礙之象,需要接受教育啟蒙;山下有險,外有山阻,滯礙難進,內有坎險,惶惶不安,進退不知適從,正如物生之初,蒙昧不通,為物所蔽之象,應該見險而止,心不妄動,用謙虛誠懇的態度向有經驗的長者或良師益友請益,就能亨通吉祥。(中互卦地雷復,上坤為謙遜,為柔順,下震為長男)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聖人欲立教者,動合於中,而施當其可。故卦辭予之以亨,而又戒之以利貞。六爻四陰為蒙,二陽為治蒙之人。而上九過剛不中,以九二時中,為一卦之主。

二、日講易經解義: 大抵治蒙之法,貴乎寬嚴適中,而制之於早則易為力,防之於後則難為功。制於早者,發蒙者也,正法以繩之而有餘。防於後者,擊蒙也,干戈以御之而不足。所以聖人取象,於初曰脫桎梏,於上曰利御寇。正以立教之初意原主於寬,其至於擊蒙御寇,蓋不得已而用之者也。養正之功,誠不可不豫矣哉!

三、坎為水,水代表智慧,九二為內卦之主,以陽剛居中,陽爻為明,是啟發蒙昧之師,負發蒙之重責,能以剛中之德包容愚昧的人,九二又是互卦震之初爻,為長男,是用愛的教育負起啟蒙重責大任的老師,與六五(少男,陰爻為昏暗)相應,六五童蒙之君尚幼稚,陰柔順良,其德不普於天下,問疑於九二之師,故有童蒙求我之象。童蒙也是指愚昧無知的人。(上九陽爻也是老師,為嚴厲的老師,當愛的教育無法啟蒙時,就嚴加管教,但是可嚴不可暴)。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蒙之稚昧雖然尚未開啟,但是內含慧明,如果能用謙虛的態度接受適當的教導發蒙,未來終有亨通之時,不會一直蒙昧無知。啟蒙之道,不是我前去強求蒙昧的人接受啟蒙,而是蒙昧的人虛心來求教於我,所問亦簡單真誠,以求解惑明辨。就好像初次卜筮,只要虔誠求問,專一不雜,就會迎合所問,給他善知識解惑,若是一而再、再而三,雜而煩瑣的求問,這種不切實際的態度就是輕慢不敬,就算明示也是無益,就不必告知。所以啟蒙的原則,利於以虔誠謙敬的貞正之道,不但教者以正,非聖人之言不傳、非先王之法不陳述,求教者亦不敢不正,故蒙者不致終蒙不開。

心法:
一、前一卦屯卦是講萬物發展的初期階段,宜建侯,但是大多屬於蒙昧的階段,必須以教育為本,啟發智慧。 

二、卦中有老婦、長男、中男可以請教。六五艮之少男為童蒙。

三、〝我〞指九二。 〝童蒙〞指六五。 上艮為手,二至,四爻互卦為震,震為草,即以手揲蓍,為〝初筮〞之取象。

四、周易集注:〝蒙亨〞者,言蒙者亨也,不終於蒙也。〝再〞指六四。〝瀆〞者,煩瀆也。〝告〞者,二告乎五也。〝不告〞 者,二不告乎三四也。凡陽則明,陰則暗,所以九二發六五之蒙也。〝利貞〞者,交織以正也。

五、周易禪解:昏昧會蒙蔽事理,但事理不會永遠被蒙蔽,所以蒙仍是可以亨通的吉卦。不過啟蒙教育,不是老師去找學生,而是學生應當主動找老師,這樣的求教才有誠意,才能得到效果。孔子說:不到學生有學習的意願,想表達自己的思想,不要強迫他。

六、佛法釋者,夫心不動則已,動必有險;遇險必止,止則有返本還源之機會,蒙所以有亨道也,需賴明師益友,故凡為師友者,雖念念以教育成就為懷,然須待其求我,方成機感。

七、告誡當智慧能力都不足以應付危險時,不能再妄動,應該見險即止,要以柔順謙卑的心求教於有智慧、有經驗的人,才能亨通順利。但求教於人應當以真誠,避免繁瑣。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彖辭曰:處蒙卦之時,猶如山下隱藏著坎水之險,而惶惶不安,想避開險象,又被艮山阻擋,而滯礙難進,前後受困,進退兩難,不知所適,就是蒙卦的困象。蒙之時運要亨通,關鍵在於對師長的尊重,以順乎時序和合乎中道的原則,並且還要主動的堅持求蒙。但是啟蒙之道不是老師去求童蒙,而是童蒙前來求老師指導教悔,九二陽剛明智又得下卦中,和陰柔六五的心志感通相應,六五初求教時,心誠意正,九二要及時以剛中正道善加啟發解答,如果蒙童接二連三輕率地求問,就是冒犯師道的神聖,若告知亦不能聽受,只會徒增疑惑,反而褻瀆了蒙道,所以不再教誨告知,因為啟蒙也要有正確的方法,對於蒙童的教育,從情識漸開之時就要培養達天立命之學,以正知、正見、正思維涵育薰陶,造就蒙童成為有德之才。在童蒙之時,能適時以正道啟發,讓求蒙者得以亨通,即是聖人的教化之功。

心法:
一、周易集注:〝以〞者,用也。 〝以亨〞者,以我之亨通也。 〝時中〞者,當其可之謂。

二、日講義經解義:蒙之所以得亨者,乃九二以可亨之道行以教人,己昭昭而教人昭昭,且啟迪合宜,語默中節而時中也。

三、日講義經解義:九二有剛中之德,故能施教有節,必待其誠而始告之。六五柔順虛中,有尊賢樂道之志,下應於九二,二五相孚契合,所以當告之也。 

四、日講義經解義:夫蒙者之求教,與教者之發蒙,無不以聖人為期,而聖功難再養正,可見天理人欲,全在辨之於早,若待外誘既深,發然後禁,則捍格而難勝矣。《禮記. 學記》:「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 

五、周易集注:教之利於正者,幼而學之,學為聖人而已。聖人之所以為聖者,正而已矣。人聖之域雖在日後,作聖之功就在今日。當蒙時養之以正,雖未即至於聖,聖域由此而漸入矣。此所以〝利貞〞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大象傳曰:上艮為山,下坎為泉。蒙卦的現象如山下流出清澈的泉水,能綿綿不斷的滋潤萬物。九二君子看到這種現象,明白啟蒙教育的過程,就如泉水涓涓所至,皆順其勢而流,如山之靜正堅毅,常裕其源,內外交修。因此為人師表應果決而行,不畏難不欲速,對蒙童因材施教,按部就班的引導、因循漸進的啟發,使其立志於進德修業,優游以俟其成為才德兼備的有為之士。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象傳言君子自養之道,貴內外交致其功也。果行者,勇決其行。育德者,涵養其德。君子欲開一世之蒙,必先有以自開其蒙,於是體坎之象以果其行,見善必遷,有過必改,如泉之所達,其機莫遏。體艮之象以育其德,培其知能,褒其忠信。如山之靜止,其源常裕。如是內外交修自養,所以開一己之蒙在是,開天下之蒙亦在是矣。 蓋德者行之自出,行者德之所形,惟其所養能厚,故其所應不窮。不然源之不深,其流雖疾,而亦易竭,則育德尤為探本之功歟?

二、周易禪解:溪澗不停留,為果行之象;盈科而後進,為育德之象。自既果行育德,便可為師作範矣。

三、周易集注:〝泉〞乃必行之物,始出而未通達,猶物始生而未明,蒙之象也。〝果行〞者,體坎之剛中,以果決其行,見善必遷,聞義必徙,不畏難而苟安也。〝育德〞者,體艮之靜止,以養育其德,不欲速,寬以居之,優游以俟其成也。〝果〞之、 〝育〞之者,不過蒙養之正而已。

 四、自二至四爻為震,震為行,上艮,為果。上交互卦為頤,頤為養,即育也。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蒙卦初六居蒙之下,蒙昧無知甚深,又是陰爻占陽位,不中不正,不知好歹,需要用刑罰懲誡嚴加管束,以利愚蒙無知的人有所畏懼而覺悟自新,如果捨棄桎梏刑罰,而寬以待之,愚蒙小人則所行無懼必至悔吝。
小象辭曰:除了用刑罰懲誡,以利於初出茅蘆的愚蒙之人有所畏懼,還要觀察其言行,用正知、正見、正思惟,寬以教之其錯誤的行為和心念。這樣以刑罰懲於初,以寬和觀於後,即為發蒙之道。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言發蒙之道,貴在寬嚴相濟。

二、周易集注:蒙者,下民之蒙,非指童蒙也。發蒙,啟發其初之蒙。刑人,以人刑之,刑罰立而後教化行。治蒙之初,故〝利用刑人〞以正其法。桎梏,在足曰桎,在手曰梏。卦中卦震為足,外卦艮為手,為用桎梏之象也。說者,脫也。初六變下卦為兌,兌為毀折,為脫之象。故曰〝用說桎梏〞,即不用刑人也。兌為悅,變兌則和悅矣,和悅安能往發其蒙?故〝往吝〞。

三、下坎為桎梏(桎梏是刑人之具),利用刑人:喻利用責罰及一點手段加以引導約束愚昧無知的人,讓他們有所戒懼,未來才會脫離桎梏的否吝。聖人教化世人以導其俗,以刑罰齊眾,雖尚德不尚刑,亦未嘗偏廢也。故治民之蒙,不可過寬亦不可過急,應戒之以刑,改則脫之,恩威並施,寬猛相濟,大公至正,利用刑罰警惕世人知所畏懼,發蒙之道得之矣。

四、周易集注:初在下,近比九二剛中之賢,故有啟發其蒙之象。然發蒙之初,利用刑人以正其法,庶〝小懲而大誡〞,蒙斯可發矣。若捨脫其刑人,惟和悅以往教之,蒙豈能發哉? 吝之道也。而教之法不可不正,故用刑罰懲誡之,使其有嚴憚也。

五、《禮》曰: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書》曰:敬敷五教在寬。然則寬以濟嚴,嚴以濟寬,發蒙之道,莫善於此矣。

六、初六居最下爻,代表下層民眾,或是愚昧之人,一開始就要啟發他的蒙昧,加以管束,不可任由放肆,故曰:發蒙。就如大象傳所喻:山下流出的泉水要疏引正確的方向,不會四處散流,才能利人利物。

七、初六也是在陷險之始,重在如何教育才不再蒙昧。(坎為離,從昏暗轉為光明)蒙卦是啟發世人,一開始就要約束言行,不能偏離正軌,否則一定會有悔吝之事發生而受到刑責,故曰:以往咎。也是告誡人心蒙昧時,一開始就應當嚴加教導,並且給予適當的懲罰,切勿姑息遷就,否則繼續下去,將後患無窮。

八、初六爻動變卦為山澤損,如果偏離正道法治就會有所損害,要守住爻辭的原則,損掉七情六慾,和貪嗔癡三毒,損到無可損的地步就會產生妙智慧,並虛心求教,與人和睦相感,成為錯卦澤山咸之象,這樣自然就能獲益良多,而得綜反卦風雷益卦之象。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九二具陽剛中正之德,當發蒙之任,可為君蒙之師,培育英才,也能包容所有愚蒙之人加以涵育薰陶,即使陰柔無知如婦者,亦納而不棄,讓愚智皆可開蒙而有所成就,這是吉祥之事。就如納娶柔順謙和的新婦得陰陽相諧之吉,經過啟發的賢母,自然而然就能蘊育出賢能之子克承家業。
小象辭曰:能涵育出克家之子治世英才,固然是因為九二之臣以陽剛中正之德行時中之道,賢否悉受,包納靡遺而施教,亦由於柔中虛己之六五君王委以啟蒙重任,上下剛柔相應,不偏不倚,足以成發蒙之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言施教之道,貴曲成不遺也。包,涵育之意。婦,群陰之象。

二、周易集注:包,外包乎內也。包蒙者,包容其初之蒙,有含宏之量,敷教在寬矣。初曰〝刑〞者,不中不正也。 上曰〝擊〞者,過剛也。九二剛中,統治群陰,為極善之爻。

三、九二是全卦主爻,陽剛中正,陽明之光普照上下,有包容群陰之力;對上曰納,為接納。三四五陰爻為坤,坤為婦,有納婦之象,九二陽剛為夫,六五陰柔為妻,二五陰陽相應,故有納婦之吉。對下曰包,為包容。初六為蒙,故曰:包蒙。九二變爻後全卦成山地剝卦,上卦一陽為天,包盡日月星辰及地上萬物,亦能包容群陰愚昧之人,故有「包蒙吉」之象。

四、九二陽居陰位,處境不利,但是九二剛柔雙兼,具剛明之才,中和之德,深諳為師之道,統領眾陰,包容一切,能寬嚴適宜,訓導有方,可為君蒙之師也。

五、學易筆談:蒙之養正,蒙養教育也。蒙養本於家庭,教子先教婦,有德之婦其子必能克持家業,故九二曰:「納婦吉,子克家」,以明克家之子,必有賴於母教也。 「包蒙」之包,亦作「彪蒙」,與革旁通,以明「豹變」、「虎變」之君子、大人,皆正始於彪蒙也。 

六、九二以剛中之子,能事六五柔中之父,上下相應以治家道(互卦為震、為長子,有主器成家之象)。又二爻之位為臣,九二剛中之臣能統眾陰歸向,與六五柔中謙巽之君,陰陽合德 ,民德日新,故曰:子克家,剛接柔也。

七、九二爻動變卦為山地剝卦,如蒙昧無知的狀態不加以教導撥正,就一定會有剝損之災,所以必須快快行動決心除害,就變成錯卦之澤天夬之象,能決除蒙昧不明之害,才能恢復智慧,又變為綜反卦地雷復之象。 

八、周易禪解:婦人是定,孩子是慧,佛法解釋,定與慧相輔相成,定能生慧,慧能啟蒙,助人修行,取得妙定。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六三不中不正,愚不可教,就像品格不端的無德女子,見到身邊有財富地位的男子就不安分,這樣穢德失節的女子,人皆賤之,上九取之必無所利。
小象辭曰:凡人立身,當兢兢以禮自持,而六三陰柔失正不可取,這是因為六三昏昧無德又貪戀人欲,素行不慎,以女求男,已悖陰順之理,況舍正應之夫而從金夫,君子不屑取也。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言無德者必見棄,以明行己之當慎也。女,指六三。勿用取,指相應之上九。金夫,指九二。順,當作慎。

二、陰以柔順為正,六三陰爻占陽位不中不正,失位,不守婦道,乘九二之剛居坎險之極,貪戀受君蒙得時的九二金夫而捨上九正夫,像這種不守貞待時,曖昧貪欲的失節行為,取(通娶)之無益,故曰:勿用取女。 
 
三、周易集注:六三正應在上,然艮體常止,坎體順流趨下,不相應於上,九二為群蒙之主,得時之盛,六三近而親比,在納婦之中者,故捨其正應而從之,此為〝見金夫不有躬〞之象也。若以蒙論,乃自暴自棄,昏迷於人欲,終不可教者。

四、下坎錯為離,有見之象。坎為夫、巽為婦、為近利。陽爻為金,為富,金夫之象,故曰:見金夫(九二在六三旁)。見金夫,不有躬:言見到富有的男子就失節敗德。不復持其身。    

五、卦中卦震卦,六三居震中,震為行動,看到金夫(九二)就主動靠過去了,為「不有躬」之象(躬為身體),不有躬即失身。六三居下卦之極,蒙昧無知,素行失正不守婦德,不可教也,六三爻變為巽,巽為近利,見到九二金夫,就破節敗名,因此告誡與三相應之上九,取此女是不會有好處的,故曰:不有躬,無攸利。

六、行不順也:意指行為違反正道,不端正,沒有定性,難以施教,必須給予強烈的管制,鍛鍊心性。

七、日講易經解義:蓋與人為善,固君子之用心,六三無德,在九二以其包荒之量,有教無類而納之。在上九則勿取用,以嚴至正之防,不屑之教也。教固多術矣哉!

八、六三動爻變卦成山風蠱,下巽為風、不定(不安於室)、長女, 為巽之長女蠱惑艮之少男,有行為不端之象。蠱,為蠱惑、誘惑,如果自己沒有主見,不守禮節,隨意跟隨別人,受人誘惑,變成錯卦和綜反卦之澤雷隨卦的現象。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蒙昧之人全賴剛明有道之人啟蒙,而六四所親近的都是陰柔不正之人,智慧困塞永無開蒙之日,不免悔吝遺憾。
小象辭曰:六四處多懼之位,眾人皆有道義之交,惟獨六四與小人為伍,遠離剛明實德之君子,因此得不到剛明之師啟蒙指點,以致孤陋困吝。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言人貴能得師也。

二、初比九二,三應上九而比九二,五應九二而比上九,各有陽剛之應比,得賢師良友之輔,惟獨六四與三、五皆為陰爻,同性無比,與初六同性不相應。陽為實,距陽實之九二、上九又遠,猶如無師亦無友,象徵無人教導則蒙昧於心,坐困於蒙,故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遠實,自我遠道之義也。

三、六四變爻成未濟卦,未成功。表示沒有接受啟蒙還是會有變數,下為坎,坎卦意為困難,故有「困蒙,吝」之象。

四、六四離陽爻最遠,又在群陰之中,最為黑暗,柔弱又陷在困境中。陽為實,光明、君子、大人,是能夠啟發童蒙的人,蒙卦的四個陰爻均代表蒙昧,初六可啟發,六三可激勵,六五有上九包容,唯獨六四困在昏蒙中,與陽爻無比無應,前無明師,後無良友,孤獨無援,無論是環境因素、位置偏遠無法得到啟蒙,或是自身不才,都如井底之蛙,沒有比這更難堪羞吝的事了;故稱:困蒙,吝。

五、六四雖困蒙,但是無過失,所以只有吝沒有凶。

六、六四爻動變卦為火水未濟卦,有未成功、未圓滿之象,要自己轉變尋求學習的機會,實踐「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才能圓滿成功,轉變為錯卦及綜反卦的既濟卦之象。若是困而不學就永遠都不會成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六五柔居尊位,其心純正不雜,猶如淳樸天真的幼童,不失赤子之心,有求知的自覺,願意親近上九嚴師,又能以謙巽之德下應九二,必定大吉祥。
小象辭曰:六五能得大吉祥,是由於能保有純一不雜的赤子之心,以柔順的德性仰承親比上九,用巽順謙卑的態度下應九二,虛心俯聽建言,以決疑辨惑。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言受教之道貴於能虛。純新欽賢,則德業可成矣。

二、六五居上卦之中,艮為少男,有童之象,六五陰柔居尊位,具有柔順謙卑的德性,雖在蒙卦陰爻均有蒙之象,但六五有上九親比包容,又得九二相應,上下陰陽相孚,皆有應援之象,為吉。

三、六五陰居陽位,得上卦中,剛柔雙兼,表面柔弱,以陰柔居於人君之位,有坤順的美德,動爻變巽,又有巽順之德,是一位大智若愚又好學的賢君,正在待變、適變、應變的階段,仍以童蒙自居,下求九二啟蒙教育,以待轉變為飛龍在天,一但變成陽爻,必定大吉大利。

四、虞翻以艮為童。除蒙卦之外,風地觀卦初六為童觀,山天大畜卦六四童牛之牯,皆以艮為童。

五、六五爻動變卦為風水渙卦,下坎為水、為陰霾,上巽為風,象徵陰霾被風吹散,故有「童蒙之吉,順以巽也」之象。渙卦有渙散之象,如果沒有謙順聽取賢人的經驗知識,就有渙卦之象。因此要虛心接受教導,篤實精進,成為自己的學識,方能日盛為豐,變為錯卦雷火豐卦之象。在豐盛之時,亦須守中道節制,為綜反卦水澤節卦的現象。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蒙卦到了極位,不可以再無知蒙昧了,若是還蒙頑不靈,上九不得已要用嚴厲方式去破除蒙昧,但是不利於用過分剛暴的方式,而是要用適其所知的正道嚴厲教導,以利童蒙能抵禦外來的誘惑不會為非作歹。
小象辭曰:上九以陽居陰,剛極失中,用凌厲嚴苛之法治理難以施教的六三,以防止他恣肆為惡,做出不義之事,上九與六三陰陽相應,用合情合理的嚴厲方式治其愚蒙邪念,上九不悖剛克之道,六三亦順以受之,改過自新。

心法:
一、日講易經解義:此爻言治蒙者宜以剛,而又貴當其宜也。寇,害也。御,禁止也。

二、下坎為盜,坎錯為離,離為戈兵,上艮為手,用手持戈兵為擊蒙之象。上艮為狗,狗看守門戶,防禦盜賊,故有「利禦冦」之象。艮為止,停止蒙昧無知。曰〝為寇〞者,寇在我也。曰〝禦寇〞者,寇在彼也。上九雖應於三,三之行不順,是寇也,非婚媾也,故利禦之也。 

三、上九變爻為地水師卦,軍隊能保衛國家社稷,不會當盜寇危害國家社稷,有「不利為寇」之象。

四、擊蒙原則,可嚴不可暴,其目的要明確,方法要得當,如果太過剛猛,自己就變成像盜寇一般粗暴。

五、上九陽居陰位,剛柔雙兼,是剛強嚴格又不會太過的老師。擊蒙:打擊、用嚴厲的方式擊開蒙昧,有覺醒之意。九二和上九都是啟蒙的老師,但是方法不同。九二用包容寬大治理蒙昧,為包蒙。上九利用嚴教治理昏暗蒙昧,邪惡叛逆的人,為擊蒙。寬以養其善機,嚴以止其邪念,師教之道備矣。

六、高島斷易:上九有剛明之德,親比六五、相應六三,自上九至六三,應比之間,沒有一陽之障礙,是為柔順至極,故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七、上九爻動變卦為地水師卦。團結眾人的力量要有師長來領導,結合志同道合的人,變為錯卦天火同人卦之象。大眾同心協力,求賢人輔助,親比合作,又變為綜反卦水地比卦的現象。如果沒有守住爻辭的原則,太過嚴厲就會形成勞師動眾結黨犯亂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