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章旨 :
本章讚易道之崇高偉大,是聖人效法天地之德以修身立業,是人類道德 大業的根源。
子曰 : 「易其至矣乎! 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者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孔子讚美說:易經真了不起啊! 廣大備悉,已經登峰造極,無以復加,是智慧中的大智慧,哲學中的大哲學,聖人之德業與天地參,無不是易理所包含的範圍。
易經卦爻的文辭無一不是至理,聖人體悟於心,窮其理而崇其德,卑其禮而廣其業,以啟發智慧和禮儀之道德大業。
德業崇高者莫如天,聖人以智慧仁慈的德性,效法天無私覆,無量無邊,自強不息,發育萬物而超乎萬物之上的崇高至德。謙卑低下者莫若地,聖人則效法地無私載,謙卑包容、厚德載物,至精至微無一遺漏的無私德性。(知:音智)
乾天設於上,坤地設於下,天地定位,乾健坤順,二氣運行,為天地造化之本,陰陽變化,往來不窮。易與天地準,天地既成,易道存於其中,貫乎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一切變化都在易道的範圍內。
孔子領悟道之本體,為一,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最後歸於一,才能回歸自身的自性本體,如果能瞭解自性本體的真如實性,是如如不動,沒有生滅,永遠常存於天地之間,無得無失,不離相對,又跳出相對之外。達到聖人這樣的領悟,能隨順其本體自性的自然之道,不因一念而失崇德禮卑之義,才算是進入易經大道的門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