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旨 :
本章以彖辭、爻辭、象辭的變化過程,以及卦的貴賤、小大、悔吝的吉凶。 說明不可因小善而不為,亦不可小惡而為之,只要守住卦爻辭的原則,不需問卜也能知道吉凶禍福,即「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
彖辭為孔子所寫,解釋文王卦辭,並對全卦的整體卦象做出更肯定判斷的文辭爻者交也,爻辭是周公觀察三百八十四爻的變化,繫以文辭說明宇宙森羅萬象各種事物交互變化的關連。瞭解了爻辭研究易經就非常簡單了。
爻變則產生吉凶兩個現象,就是所謂的得失,易經六十四卦,沒有一卦是大吉的,也沒有一卦是大凶的,研究爻辭可以讓人明白得失的道理和趨吉避凶的方法,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只要堅持正道,心存善念,福雖未至,禍已遠離,若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悔吝雖然還不致於到有凶的程度,只是小毛病小過錯,但是小過不改也會變成大過為人處事要達到爻辭所說的無咎,仍須時時反觀自省,改掉弊病和惡習性,堅守正道,內心真誠向善以補不足之過,就算卜到不好的卦,也可以無咎。
彖辭所言之卦象分大小,陽爻為大,陰爻為小,皆存于六十四卦中,錯綜更迭不相雜,無論卦的大小皆有吉凶得失的現象,彖、象爻所繫的文辭中都有辨別萬事萬物吉凶之理以告誡我們趨吉避凶之道。
卦爻辭一遇悔吝必有憂慮,凡悔吝之事必介於吉凶之間,不可不慎,要注意細微之處是否偏離中道界限,即使只是小弊病小過錯,也不可為之,只要堅持中道,不偏不倚,遇惡也會逢凶化吉,否則悔吝遺憾就會變成災咎之凶。
人非聖賢,誰能無過,要達到無咎,只需存悔悟之意,改過自新並且奮發修善以補過。
斷卦時的五項應用重點--要對應後五句
前後相繫。懂得善用陰陽,不被陰陽所綁。
1、列貴賤者存乎位
2、齊小大者存乎卦
3、辨吉凶者存乎辭
4、憂悔吝者存乎介
5、震無咎者存乎悔
一、
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分別在六爻的位置上代表所處的安危、好壞,可作為應對進退的依據悔吝為遺憾之意,還未達凶。震代表行動之意。無咎為沒有災禍過失
※六爻的特徵與代表之身分地位說明請點閱#易經心法筆記part5。
二、
彖決斷之意(彖的是一種很小的動物,牙齒尖銳可斷鐵物)彖辭是孔子對一卦全象的肯定之辭。
爻為交之意。代表宇宙森羅萬象的交互變化,皆環環相扣。在彖辭、爻辭的文辭裡就可以分辨萬象事物的吉凶,告誡要小心謹慎才能亨通,守正才有吉,而吉凶的選擇都在自己。
三、
齊為分別、比較之意。易經六十四卦中,乾、坤、坎、離是四大卦(四正卦),其餘六十卦都是小卦,但是每一卦的全卦都存在吉凶的現象,沒有絕對。
※陽為乾、為大,陰為坤、為小,一卦陽爻多者為大,陰爻多者為小,但是風天小畜卦,下乾上巽為一陰畜五陽之象,力量不足,仍為小。
四、本章前五句:
彖者,言乎象者也。
爻者,言乎變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善補過也。
對應後五句:
是列貴賤者存乎位。
齊小大者存乎卦。
辨吉凶者存乎辭。
憂悔吝者存乎介。
震无咎者存乎悔。
前後相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