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聖人設卦觀象的由來和剛柔的變化,從而瞭解六爻的變動關係,都離不開"天地人"的三極之道,以及學習觀象和玩味卦爻辭的重點。
3、三極之道是易理的根本原則,也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一切應用
和變化,研究易經一定要瞭解一卦六爻的動靜之變,都符合三極之道。 初
爻、二爻為地道,三 爻、四爻為人道,五爻、上爻為天道。 三而一、一而
三,各安其位,卦中卦(二、三、四爻,及三、四、五爻)也都離開"三、
四人位"。 所謂的"不三不四",就是指不正之徒。 三才圖解請點擊#易經心法
筆記part5。
4、剛推柔為「變」,剛推去柔變為陽(如乾卦初九交於坤,成為地雷
復)。柔推剛為「化」,柔推去剛化為柔(如坤之初六交於乾,成為天風
姤),簡言之,陰陽互相變化,而爻一動則卦就變,變則吉凶生。
5、太極生兩儀,兩儀即乾坤,乾坤代表天地、剛柔、陰陽、父母。 宇宙萬
物皆由乾坤變化而來,其他的六十二卦也都是從乾坤兩卦交互相推而來。 兩
儀亦為相對,有正面就有負面,有好就有壞、有盈就有虧、有得就有失... 有
心就有善惡,人有這身假體就有吉凶,因此本心本性本體要不思善、不思
惡,如如不動,惟靜得以生慧,才能透徹明白「不易」的道理,學習跳出陰
陽,跳出吉凶、得失、利害、悲喜... 等的相對之外,以不變應萬變。
「不易」、「簡易」、「變易」的說明,請點擊#易經心法筆記part2。
6、研究易經的重點在六十四卦下面每一爻的爻辭,包藏宇宙萬事萬物的變
化和吉凶禍福,爻一動則卦就變,可謂牽一髮可動全身,爻辭吉的時候不要
得意,有凶也不必擔憂,因為萬事萬物都是相對的,冷靜應對就是趨吉避凶
的良方。
7、宋儒張載:「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故撰德於卦,雖爻有小大,及
繫辭其爻,必諭之以君子之義。 」易經是為君子謀略所用,不適用於小人,
所以易經將「中正之德」繫於卦爻辭中。 雖然爻有陽大陰小之別,但是聖人
在三百八十四爻繫以文辭時,必定以君子之道做為誡諭,以免犯下小人之
過。 所謂《爻有小大》,大者為陽,為君子。 小者為陰,為小人。者為陰,為小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