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繫辭上傳 (第二章)

繫辭上傳第二章

章旨:
說明聖人設卦觀象的由來和剛柔的變化,從而瞭解六爻的變動關係,都離不開"天地人"的三極之道,以及學習觀象和玩味卦爻辭的重點。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聖人做易之前只有圖像沒有文字,有圖無文,人民無法理解,伏羲設三爻卦的符號,以彰顯宇宙間的八大現象,藉此觀察大自然的變化。 文王、周公統觀這八個三爻卦象,再重疊而演變到六十四個六爻卦,定卦名並繫以文辭,解釋吉凶禍福和大道的不變真理。
吉凶禍福皆由陽剛陰柔互相推動交替而產生變化,順天理者為吉,逆天道者為凶
所以天地間的吉凶、禍福、得失、進退,都是相對的現象,各具陰陽剛柔的道理。 而吉凶悔吝之事,都是因為執着于利害得失而產生的憂慮安逸之象。
由剛柔相推而言,變化的結果是好是壞未可知,要觀察吉凶的徵兆,據以做出進退的抉擇。日剛夜柔是晝夜自然循環,也是宇宙間陽動陰息的變化法則。
六爻分天、地、人三才,天有陰陽、人有仁義、地有剛柔,六爻剛柔相推產生的變化也都離不開天地人三才,故三才各一太極,太極各兼陰陽,有陰陽則有剛柔、動靜之變化,為三極之道。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因此具有智慧及道德的君子,立身處事都能效法易理的法則精神,遵循卦爻消長盈虧的條理次序,並應用于處世的應對進退之依據,而安然理得。
君子反覆研究三百八十四爻所繫的文辭,並樂此不疲的玩味琢磨其中奧妙之變化規則,所以君子觀察卦爻的現象及動爻之後的變化去探索爻辭含意,即可居於室而知天下事,觀察變化后的吉凶悔吝,琢磨判斷占卜的結果,做出審慎的抉擇以趨吉避凶。
因此研究易經的卦象爻辭及六爻的消長盈虧,就能了解人生的成敗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把握動進静退的原則,固守中正之道,自立自强,這樣自助就得人助、天助,自然吉无不利。

心法:
1、六爻卦之五、六爻為天位,三、四爻為人位,初爻、二爻為地位;卦中卦(、三、四爻及三、四、五爻)也都離不開三、四人位"
2、設:假設之意,卦:符號

3、三極之道是易理的根本原則,也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一切應用

和變化,研究易經一定要瞭解一卦六爻的動靜之變,都符合三極之道。 初

爻、二爻為地道,三 爻、四爻為人道,五爻、上爻為天道。 三而一、一而

三,各安其位,卦中卦(二、三、四爻,及三、四、五爻)也都離開"三、

四人位"。 所謂的"不三不四",就是指不正之徒。 三才圖解請點擊#易經心法

筆記part5。

4、剛推柔為「變」,剛推去柔變為陽(如乾卦初九交於坤,成為地雷

復)。柔推剛為「化」,柔推去剛化為柔(如坤之初六交於乾,成為天風

),簡言之,陰陽互相變化,而爻一動則卦就變,變則吉凶生

5、太極生兩儀,兩儀即乾坤,乾坤代表天地、剛柔、陰陽、父母。 宇宙萬

物皆由乾坤變化而來,其他的六十二卦也都是從乾坤兩卦交互相推而來。 兩

儀亦為相對,有正面就有負面,有好就有壞、有盈就有虧、有得就有失... 有

心就有善惡,人有這身假體就有吉凶,因此本心本性本體要不思善、不思

惡,如如不動,惟靜得以生慧,才能透徹明白「不易」的道理,學習跳出陰

陽,跳出吉凶、得失、利害、悲喜... 等的相對之外,以不變應萬變。 

「不易」、「簡易」、「變易」的說明,請點擊#易經心法筆記part2。

6、研究易經的重點在六十四卦下面每一爻的爻辭,包藏宇宙萬事萬物的變

化和吉凶禍福,爻一動則卦就變,可謂牽一髮可動全身,爻辭吉的時候不要

得意,有凶也不必擔憂,因為萬事萬物都是相對的,冷靜應對就是趨吉避凶

的良方。

7、宋儒張載:「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故撰德於卦,雖爻有小大,及

繫辭其爻,必諭之以君子之義。 」易經是為君子謀略所用,不適用於小人,

所以易經將「中正之德」繫於卦爻辭中。 雖然爻有陽大陰小之別,但是聖人

在三百八十四爻繫以文辭時,必定以君子之道做為誡諭,以免犯下小人之

過。 所謂《爻有小大》,大者為陽,為君子。 小者為陰,為小人。者為陰,為小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