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旨:本章說明易道之變化法則,以及對人生的應用依循。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聖人作易成書,所載之萬事萬物乃至世人日常生活的道理,皆為平易淺近的天地自然之理,都不離開易道的範圍。宇宙法則沒有永恆不變的,卻有一定的變化規律,易道以變而有常的原則,隨時間空間而變動不止,無所不在而圓滿充實的流行在六虛之中,或由下而升或由上而降,變化無常,或柔來而剛往,或剛來而柔往,兩相互易,陽剛陰柔互相推移而發生變化,不可受法則拘束而固執不知變通,唯有應時制宜以適變、從變,靈活發揮以適得其宜,才是變中不變的道理。
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无有師保,如臨父母。
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心法:
一、不可遠:為不可離之意。不居,不限止之意。六虛,指東西南北上下之六合,也是指六爻之位。
二、出入:指卦之內外而言。出:為自內往外。入:為自外往內。揆:揣度之意。方:道之意。「茍」:音「及」,自我要求之意。亦有用「苟」字,如果、假設之意。
三、道不外陰陽,爻分陰陽,講變化,變而不離「不變」的原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