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繫辭上傳 (第八章)


第八章
章旨 : 
聖人設卦、立象、繫以文辭,以盡擬天下之變化,研究易經的人當觀其象,效法卦、爻辭的變化法則,萬事都先擬、議而後行,以應對世事之進退。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聖人想深入瞭解存在宇宙之中,形而上,看不見、摸不著,又無從可知的玄奧真理,見天下的萬事萬物這麼紛繁雜亂,就類比、揣測萬物的形態和容貌,用最合於真實形貌的象,畫出八卦符號以表徵萬物所合宜之形象,讓世人藉此瞭解萬物的作用,即所謂的卦象。
聖人見到天下萬事萬物,錯綜複雜,變動無常,因而統觀萬象,體會其中的變化,明白所變各有其可通之理,於是建立典章禮法,作為行事依循的準則規範,並設卦立象,系以文辭,說明吉凶禍福的變化訊息,讓我們在各種不同的時間與空間中明辨進退,能順行者吉,悖行者兇,這就是爻辭。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沿,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天地間的萬事萬物是那麼繁雜、幽深奧妙,但繁雜中有一定的陰陽規律,易經八卦把必然的陰陽之理經過整理、排列后,讓研究易理的人不會感覺煩惡。 陰陽不亂則太極不亂,太極不亂則易理不亂。 宇宙中錯綜複雜的變化都不出陰陽,即使動蕩無常,依舊井然有序,因此萬事萬物皆有規律原則可循不會紊亂。
君子在人事的複雜動蕩中觀察出和易象相似之處,用易理揣度琢磨爻辭其中的玄妙變化,以修身立德,利益眾生,才會有所言。在行事之前必研究討論計畫目標,再行合宜之動。這樣經過模擬推測卦、爻之辭,行所研議之計劃,以成就事物的變化皆與天道契合。能明白這個法則,就可以瞭解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的變化之道了。

心法:
一、
賾:玄妙深奧之意。
擬:裁度、擬定。議: 計劃、討論。

二、
象:像也。比擬萬物所宜之型態和容貌,為宇宙萬象,兩眼所見皆有象,皆為相對。
如:乾為天、為父、為君、為良馬...。坤為地、為母、為吝嗇、為大輿...。艮為山、為止、為少男...。

三、
易理的「時與位」,即「時機」與「所處之位」 。

四、
以本卦為「體」,動爻為「用」,體用合一,從動爻看吉凶,守住卦爻辭的原則,以不變應萬變。

五、
孔子曰:觀象玩辭、觀變玩佔。 君子有所言、有所動之前,必先斟酌所占之象及爻辭的變化,擬議裁度而後言、後動。

六、
我們為人處世應當遵循易理之道,找出最正確的定位和目標,類比分析與研議後再付諸行動,才能因應變化,做到己利利人、己達達人而有所成就。當然所有的計劃行動都必須以誠信開始,才能得到志同道合的人和你一起化解障礙,並且一開始就用謹慎柔順,謙謙君子的風度,有始有終的努力工作,才會有吉祥圓滿的結果,如果只勞不謙,恐怕招致亢龍有悔的殺身之禍,若是沒有用白茅般的謹慎態度行事,就難免會有疏忽而至的凶災,因此做人處事能自我節制不踰矩,言行一致,坦坦蕩蕩,才是君子的德性。接下來就是孔子舉例的七個卦,每一卦取其中的一個爻辭加以解釋,作為「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的示範說明。


卦一、中孚卦九二

擬議此爻辭,當知言行之貴在誠信,君子節飲食、慎言語,言語誠信才能得到同類的感應與附和。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秋天時母鶴在樹蔭下鳴叫,子鶴和它呼應。 我這裡有好東西,我要與你共用。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

孔子引用中孚卦之九二爻辭說:君子深居於室,隱密不出,但是說出來的至善哲理,有益天下萬事萬物,就算是千里之外的人也會聞聲感通,而從善如流,更何況是在身邊的人首先聞及善道,哪裡會不感動共鳴呢? 如果深居不出,說出來的話卻違背天理人心,遠在千里之外的人都會排斥而不願與其為伍,更何況是首當其衝的比鄰之人呢?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君子的言行舉止雖是自身的作為表現,卻會影響到天下百姓的觀感,一言既出,即在眾人身心產生作用,從開始就可知其影響深遠,無法收回或掩蓋。所以一言一行是君子之道的關鍵樞紐。關鍵一動,榮耀恥辱的事情就會自然發生。

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

君子的言行可感應天地之氣,善則百姓呼應相從而得祥和榮耀,不善則人人背離而羞辱鄙棄,能不謹慎嗎?

心法:
一、河圖中央為五、十。五為仁義禮智信,信居中,統四端,人無信不立。

二、不偏不倚之謂中,孚為誠信,中孚代表守中用中、誠信篤實。

三、風澤中孚卦,上卦為巽,巽為風,為伏入,為木。下卦兌為澤、為潭、為秋天、為口。

四、卦中卦為山雷頤,上卦為艮,為山、為少男、為小子,故九五為幼鶴之象。九二居下卦震之中爻,後天八卦震為木,與巽木皆有樹蔭之象。九二亦居中孚卦下兌之中爻,兌為口,有鳴之象。

五、九五為回應的幼鶴,二五相應,故九二為鳴叫子鶴的母鶴。

六、卦之六爻皆錯綜複雜,綜觀中孚卦六爻之取象為秋天時母鶴在山下的樹蔭中鳴叫,山上的幼鶴和聲回應。

七、「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為誠信感通之理而感通莫大於言行之誠信。意喻:我有神妙的修道哲學,要和你共同參悟真如本性,也表示做人有誠信才能得到同類的感應。

八、爵,為爵位、美酒美食之意。「吾與爾靡之」,我要與你分享,為人與人之間互相回應之意。

 九、「言者心之聲,行者心之跡」,聞其言,即可見其行為品德,故不可謂言微行小而疏忽,當知言善行端,可召天地之祥,反之,足以召天地之災,怎能不戒懼謹慎呢?

十、
取卦中卦,請點閱心法筆記part5卦爻的基礎關係。


卦二、同人卦九五

擬議此爻辭,應當與人同心同德。君子之道,其相同之處不在於表現,而是存乎其心,只要同心至誠,不受利誘,也不受讒言離間,則心意至堅足以斷金。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同人卦,九五君王憂心天下百姓不能同心同德團結一致,而感傷的嚎啕大哭,至誠之心感動世人,終至天下大同,君王破涕為笑。

子曰 :「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孔子引用同人卦之九五爻辭曰:君子立身之道,就行止而論,或有出世兼善天下者,或有避居而獨善其身者,不論是保持緘默或積極發表論辯,行事態度雖然有所不同,只要彼此誠信,同心一氣,不為權祿利益所動。亦不受谗言奸邪所離間,同心之力足以斷金。同人之道不在行事的表現方法是否相同,而是在於心之所向皆歸於君子之道,其同心所發之言論,就如深山芝蘭那樣散發出馨香之氣。

心法:

一、天火同人卦為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同位,先天乾,後天離,在同一方位,可逢凶化吉(火天大有卦,也是先後天同位)。

二、同人卦為異中求同、求同存異。火澤睽卦則是以異求同。

三、九五與六二陰陽正應,雖然心志之所向相同,但是六二陰爻軟弱,又受三、四爻之隔,無法遽同,九五以哀兵之策感動六二,故同人卦九五先號咷而後笑,與六二始睽而終合。

四、卦中卦為巽,巽為風,為不確定之象。

五、同心亦如「金剛心」,君子心志堅如金剛,能克服外在的對立與誘惑,即始受到艱難阻礙,也能斷除煩惱,終能達到與天地萬物和諧運行的境界。


卦三、大過卦初六

擬議此爻辞,言敬慎之道,貴在「慎始」。 大過卦初爻,借柔軟的白茅草鋪墊,做為安置器物的保護。 象徵以敬慎小心的態度,在事前做好萬全準備,自然沒有過失之慮,即擬議而後動,慎始才有善終。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大過卦初六爻,以柔居巽卦之初,象徵敬慎小心的行事態度。古禮祭祀時會將祭祀用的器皿,藉著柔軟的白茅草鋪置於下,小心翼翼地保護,祭祀器具才不會有翻覆損壞之慮,這樣謹慎穩當的行事,不會有過失。

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孔子引用大過卦之初六爻辭說:祭祀時隨意將祭品安置在地上也可以,但是借用柔軟潔淨的白茅草鋪墊在地上,更能莊重穩當的保護祭祀用品,怎麼會有過失呢? 這是極至謹慎啊!

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白茅草輕薄柔軟也不貴重,卻可以承擔起保護重物的作用。 為人處事能用謙虛謹慎的態度以柔克剛,效法這樣的原則擬議而後動,就不會有所失誤了。

心法:

一、澤風大過卦,上兌為秋,下巽為柔木,兌、巽之萬象皆為白,秋天禾本科植物的甜根子草和芒草皆呈現出白色景象。 

二、借:為憑藉之意。 「藉用白茅」是比喻為人處事能以柔軟謙卑的態度,小心謹慎委曲周到,自然不會有過失。

三、聖人教導世人,在容易疏忽之處,要更加謹慎小心,勤勉惕勵自己,時時刻刻保持警覺。預防憂患,無不在事前就有所謀劃,有萬全之策才能做到事無一失,這就是行事的最佳法則,潔身自好的要訣。(文參考:日講易經解義)

四、大過卦,巽木在下,澤水在上,為澤滅木,澤水把樹木淹沒,久之樹根必會腐爛。卦名有「大」者,必有乾卦,陽為大,然陽爻多則陽剛過度,有過剛之象,過剛易折,必有大過。雷山小過卦則是陰爻多,陰為小,是為小過。小過卦之卦中卦存在大過,當誡小過不斷而釀成大過。易經講中正之道,過與不及皆為病因。

五、大過卦卦象為澤滅木,不是一個吉祥的卦,但是動爻在初六時,能謙虛謹慎,以柔克剛而得無咎。無咎者善補過也。 無咎,為沒有大過失之意,要時時保持謙遜謹慎,反省並改正自己的過錯,才能達到真正的無咎,否則到上六就成滅頂之災了。

六、初為基,是發端萌芽階段,應虛心勿用。 

七、六爻之階段象徵,請點閱心法筆記part5,卦爻的基礎關係中有詳解。

八卦象徵之萬象,請點閱心法筆記part6繫辭上傳第一章。


卦四、謙卦九三

擬議此爻辭,當知居功之時,貴之在「謙」。謙卦六爻沒有不謙者,第三爻象徵君子,勤勞努力,成事有功卻能守謙退之德,最是難得可貴。

「勞謙,君子有終,吉。」

謙卦第三爻,引用乾卦九三,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因為處在三多凶的位置,君子用謙讓的態度,勤奮努力,小心謹慎並且始終如一的堅守謙恭之德,這樣的為人處事是吉祥的。

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孔子藉謙卦九三爻辭曰:君子勤於政務任勞任怨不自誇,有功績也懂得功成身退,不自我標榜,這樣的德性氣度是敦厚到了極點。

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有人讚揚君子勞苦功高,仍謙居人下不自傲。君子己身所存之德性可謂盛大,所言也存謙恭禮讓之心。這樣懂謙退的人,為人處事皆擬議以謙恭之心對待,必受人尊重,因此名譽地位也能保不失。

心法:

一、地山謙卦,坤地在艮山之上,是山屈降到地面之下,象徵謙卑至極。

二、乾卦六爻純陽,以龍作代表,惟三、四爻居人位不言龍。故謙卦九三稱君子,是人中之龍。

三、六十四卦唯有謙卦六爻皆吉。但是一定要守住謙卦的本義,才能事事得吉九三陽爻居陽位,當位。居下卦之終極位,為有終之象,且君子行事必始終如一。

四、九三居三多凶之位,應懂謙退之道,有功勞又能保持謙讓德性,且事事小心謹慎,有始有終。這是用「善終」保護「善始」的態度,也是「果」貫徹「因」的源頭。

五、執守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也可以貫徹謙道之因源。

六、道德經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七、天地人三才之位,請點閱心法筆記part5卦爻的基礎關係中有詳解。


卦五、乾卦上九

擬議此爻辭,當知持盈之道。告誡不要過分追求高位,在高位時更要保持謙虛,懂得降貴忘記,謙卑自處,否則驕傲盈滿,高亢不下,就會有悔吝之事。

「亢龍有悔。」

乾卦上九居最高位,處亢之時,如果不知盈虛消息、物極必反之理,一動則悔吝隨之而至。 乾卦上九居最高位,處亢之時,如果不知盈虛消息、物極必反之理,一動則悔吝隨之而至。

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孔子引用乾卦之上九爻辭曰:「上九居乾之極位,地位尊貴但無權無勢,地位高卻得不到臣民百姓的擁護,雖然有賢能之人在下面,也不能來輔佐上九,因此處極位之時當功成身退,否則曲高和寡,不知謙卑低調,仍亢高妄動就容易有悔吝之事。

心法:

一、乾卦六爻纯陽無陰,稱為龍。易經講「時」與「位」,上九居陽盛之極,時機已過,其位超過君王,高而無民是貴而無位的太上皇位,最忌高亢自大,曲高和寡不知變通。

二、九三居人位,陽爻代表賢才,和上九陽爻對陽爻不相應,不能輔佐上九。

三、上九爻動變卦為兌,兌為毀折、喜悅,喜憂參半,動有悔,不動則無悔。

四、盛衰迴圈為陰陽消長之道,物極必反,陽極則生陰,陰極則生陽是必然之理,當此之時若能識時觀變,持盈保泰,不過分追求名利地位,則可長享尊榮與富貴。

五、孔子告誡居亢之時,宜靜不宜動,勿過分追求地位,切勿處亢而妄動,否則想要無悔都難!不可不慎。


卦六、節卦初九

擬議此爻辭,當知凡事需縝密並有所節制。告誡做人處事要縝密有分寸,有所節制,當止則止。

「不出户庭,无咎。」

節卦初九象徵外面有陷阱之險,不可隨便往外行動或表現,要向內修習學問。君子應謙虛處事,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才是明哲保身最好的方法,不會有災咎。

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孔子引用節卦初九爻辞曰:口舌不守節制是禍亂之端,而言語不慎密就是禍從口出的根源。君王言語輕率則無法君臣互信而失去輔佐之臣,致使奸佞小人趁虛而入,臣為君謀事不能守口如瓶,則易失去職權或遭殺身之禍,其利害關係均藏於細微之處,成敗亦繫於毫釐,不慎密所言,易招致小人破壞而功敗垂成,所以君子當以此為戒,言語需周詳慎密不可向外宣揚。

心法:

一、節卦,上卦為坎,為陷險,下兌為澤水,如水庫、水塔,能裝多少就裝多少,不能超量,應畜之則止,如果不自量力,不懂節制,就會發生潰散之險,形成綜反卦渙卦之象。如用水不節約,則會發生無水可用的困境,成為澤水困卦之象。因此,節卦、渙卦、困卦,三者息息相關。

(畜:音蓄,蓄積之意)

二、初九居節卦之初,不可貿然行動,言行需節而知止,言在行前,節於言就能慎於行。卦中卦三四五爻為艮,艮為門戶,為止,外卦為坎,為陷險。初爻在內卦,是15、16歲應安居家中讀書的階段,出外易有被誘惑的危險。

三、兌為口,口舌為禍亂之端,然其慎密之事必出於至公至正,不可有私心。為臣者必如司馬光雲:「吾生平所為無不可對外人言者,然後慎以將之,密以濟之,庶不失聖人立言之旨隸!」

四、各爻之時與位的關係,請點閱心法筆記part5。


卦七、解卦六三

擬議此爻辭,當守其本分之德,居其所宜之位。雷水解六三爻喻「福禍無門,唯人自招」,是咎由自取。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

孔子曰:作易的聖人難道知道盜寇的動機嗎?易經解卦六三爻辭曰:販夫走卒,不守本分,懷著小人的心思,卻擺出君子的架式,就像小人背負著金銀財寶,乘坐與身分不相當的馬車招搖過市,亂無分際,必會招來盜賊的算計奪取。

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 

扛負重物是販夫走卒的生計本分,馬車是有德君子乘坐的工具,販夫走卒不守本分,乘坐非其身分所宜之君子車駕,引起盜寇的奪取心思。

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

為臣者當衡量自己的德行,固守本分所宜之處,不可妄居高位,或橫行霸道,不仁不義。為君者亦當適才適用,不可傲慢而輕待賢臣,否則必引致賊寇四起侵伐。

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不低調的隱藏財物,必引起他人的覬覦,這是自己不謹慎而招來的盜賊。或裝扮妖冶,搔首弄姿,必會引人側目,這也是間接鼓勵別人生出邪淫之心。

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易經所言:六三不中不正,無才無德卻不守本分,慢藏冶容以致招來盜寇,這就是作易的聖人之所以瞭解招來盜寇的起因,都是自己咎由自取。

心法:

一、雷水解(音謝)。上卦震,為雷,下卦坎,為水、為雨。卦中卦為離卦,離為電、為火。雷電之後的雨水可以化解旱象、沖刷污穢。

二、坎,為輿。輿:為可載人載物之車。離,離中虛,亦為車像。

三、慢藏,輕慢不謹慎以致暴露之意。

四、六三陰爻占陽位,不正位,小人平民,無功無德,非居其所宜之位。

五、負者,背負重物為小人、販夫走卒之生計本分也。乘者,乘駕之物,為君子所合宜身分之器也,喻階級之分。

六、陰爻在陽爻之上為「乘」,有乘剛之象。陰爻在陽爻之下為「承」,為承載、背負之象。

七、器者,為古代所制定身份地位的配置,不可輕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