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旨:孔子引用十個卦中的十一個爻辭,闡述人類生存的目的和法則。
孔子釋曰:「天下萬事萬物一感一應的往來不止,皆天地之道、自然之理,只要順應天理,哪裡需要我們用心機反覆思慮。然天地無私,天地之道本於太極,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既然天下萬事萬變,皆屬自然之理,雖然所思所慮不同,發展的路徑方向也有所不同,而心無二心、理無二理,只要道心與天地一致,順理而行,即使各有心思慾望和利益得失的打算,最後的結果還是同歸一理,哪裡需要反覆思慮、來回盤算。」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心法:
一、咸卦之九四爻以陽居陰位,不正位。與陰爻占陽位之初六,為顛倒相應。三、四爻屬人位,九四居人心之位,心之感,貴在公正無私。
二、「朋」,為同類、同性質、很多之意。來為進、往為出。憧憧往來是指心思上下不定。信同伸。
三、咸者,感也。為無心之感,天心自然流露,起心動念不存私心,無私則無慮。
四、憧憧往來是指心意不定,六神無主,來為進、往為出。
五、「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之理本無二,理根於人心,一但涉及事物,所感所思則有百慮殊途,然途雖殊而歸同,慮雖百而致一。理無二理,心無二心,順理而行,無不是感應自然之常理,猶如日月為二,致一而生明,寒暑為二,致一以成歲,屈信為二,相感則利生,各有其存在的價值,何需「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六、信:同伸,為出、為伸展之意。屈信之動,一感一應為無心相感,往來皆出於自然,非思慮所及,而天地萬物運行推動之理,莫不皆然。
七、屈信往來,不有所屈,則不能有所信,可作為處世借鏡,未來的前途充滿不可知的變數,應修整養息之時,則屈身反省,可伸展發揮之時,就要把握時機。
八、周易禪解:心的功能在於思考,但天下本無可思之事,無思的思,蘊含千百種的思慮,看似思實則不思,用「無思」把思慮隱藏起來,是「屈」的極致。在「無思」中思想,就是咸卦的無心之感,了解「無思」的微妙,就能明白「無思無慮」的相感境界。
九、上古所謂的「德」,是指得到,為成果的意思。崇,為高、重視、推崇之意。「德之盛也」,意指達到最高的成果。
十、所謂「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正是佛法所說的因果。因就在果中,果就在因中,未來的事,也都在因果之中,能夠主宰因果的是自身的業力。
十一、「窮神知化」,將神妙的最高境界研究透徹,就是「窮神」。「知化」是智慧到了最高層,知道如何轉化適應環境,以契合天機。「精義入神」,精研其義,洞察萬事萬物變化之道,自然能夠應付一切變化,到達神妙不可思議的境界。
二、困卦六三爻―易曰:「困於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
心法:
一、困卦六三爻辭,告誡心懷不軌之小人,自不量力,以陰柔之質,欲困其上下陽剛君子,反受其困,作繭自縛。
二、澤水困卦,上兌,為澤、為不流動的水、為水庫、水塔、為裝水之器。下坎,為流動的水、為江、海。水器之外,被大水包圍,處於困境之象。
三、六三爻陰爻占陽位,不中不正,上六又不與其相應,無貴人又居三多凶位,是無才無德,不自量力的小人。
四、澤水困卦,上兌錯卦為艮,艮為門,第三、四、五爻為巽卦,巽為長女、老婦,第二、三、四爻為離中虛,家中無妻之象。
五、蒺藜,為有硬刺的藤草。九二陽剛居柔位,剛柔相兼,有蒺藜之象。
六、本卦上兌,錯卦為艮,艮為石。卦中卦第三、四、五巽為柔木,為藤草。九四、九五陽爻,足以壓制六三小人,亦為石之象,六三前進有巨石之阻,身處蒺藜之困,後退又有坎水之險,進退不得,無法動彈。
七、困卦之卦中卦為風火家人卦,卜到此卦,可以找家人商量協助以脫困。
八、周易禪解:萬法惟心,如果錯計心外有法,甚至執意去追求心外之法,就像攀爬在荊棘之中,自入絕境。以此告誡世人,缺乏智慧必招來屈辱,缺少定力遲早會遇到傷害。
九、日講易經解義:按君子有不幸之困,非其所自致,身雖危而名不辱。小人欲陵君子,卒必自困,以致名辱身危。何不安分自守,而人我兩全,為人處事當行正道,才能突破困境。可知易不唯為君子謀,亦為小人謀。
心法:
一、解卦,上震下坎,為雷一震動,就有雨水紓解乾旱之象。強風暴雨碰到打雷,雷電的作用會把氣流排開,雨變小風也散了。
二、荀九家:震為鹄(惡鳥)。卦中卦下離,動物象亦為飛鳥,為鷹鳥。
三、上六王公與六三相應,上六陰爻占陰位,當位。六三陰爻也代表小人,上六於高牆之上往下射六三惡鳥,容易射中,喻能解除小人之惡。
四、藏,有收斂隱藏之意。器,解卦下坎及卦中卦上坎,均為弓器之象。藏器,隱喻為智慧、能力、才德。
五、弓和箭是射獵的工具,也代表君子具備的實力和才華。
六、公,為地位高的王侯將相,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分公、侯、伯、子、男五個階位。墉,用土堆起來的高牆。
七、上六爻辭,喻君子當藏器於身,設立目標、擬定計劃,做好完善的準備,在適當的位置上待時而動,動必有成。
八、卦中卦為水火既濟,為圓滿成功。
四、嗜嗑卦初爻―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心法:
一、火雷嗜嗑卦上離下震,為頤中有物。初爻象徵初犯,過錯剛開始比較輕微,當予以懲戒,使其遠離罪惡,改過自新。
二、震為足、為趾。離中虛,為鞋履之象。校為刑具,坎為桎梏、為毀折、為滅。
三、震錯為艮,艮為止。
四、小人,指一般人。恥,難堪羞辱之意。
五、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一般人做好事,一定要有促使他向善的力量,無論是法律、輿論,或是宗教,心中有所畏懼才會上進向善,這也是孔子的因果觀。
六、「小懲而大誡」,用於人生的道理,碰到一點小挫折,反而是增加磨練、提升智慧的好事,假如永遠都在好運中,人生的格局反而不會大,遇到大災難時反而會一蹶不振。
子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心法:
一、上卦離錯為坎卦,坎為耳、為桎梏、為血。
二、初九滅趾之災不引以為戒改過向善,以至於上九有滅耳之大凶。喻要“防微杜漸”。
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善者,成名之機也,小善可積為至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者,滅身之媒也,小惡可積成大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不可因小善無名而不為,以小惡無傷而為之。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
心法:
一、治世之君應常存戒慎警懼之心,才能天下太平。若驕傲盈滿,放逸享樂,就會導致社稷不寧,所以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
二、做到謹慎戒惕則能變卦為火地晉卦,否則成為綜反卦地火明夷卦;凡事皆一體兩面,要守住爻辭的原則。
三、苞桑,為桑樹之本。孔穎達疏:苞,本也。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
四、程頤:「桑之為物,其根深固,苞,謂叢生著,其固尤甚。」是說只有時刻不忘危亡,才能有如繫結於苞桑之固而未亡。
五、何楷解「苞」為「柔細」,「繫於苞桑」,危以甚矣,是說國家就要亡了,就象繫在柔弱的桑樹枝上那樣危險。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心法:
一、鼎和烹飪有關,初爻為鼎足。鼎卦上離,為離中虛,可盛物。陽爻為實卦中卦二、三、四陽爻為堅實的鼎身。
二、周易禪解:告誡處高位的人宜修德,有大計畫的人應發展智慧,想成大事的人需充實能力。
三、火風鼎為大器之用,九四爻為廚師,陽爻占陰位,不中不正,力有不逮,無法勝任其位,又判斷不清,沒有衡量自己的斤兩火侯就貪功。喻自不量力,無才德而貪功圖位,以致貽患於家國,甚至覆國亡身。
四、日講易經解義:凡居位必視乎其德,謀事必視乎其知,責任必視乎其力。夫德薄者位亦宜卑,知小者謀亦宜小,力小者任亦宜輕,此理之常也。八、豫卦六二爻―
子曰:知幾其神呼! 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
心法:
一、豫,為預作準備之意。幾,為萌動之意,其動至微,兆而未明。
二、六二爻動,卦中卦為離卦,離為日,六二在離卦初爻,是太陽初升之位,亦為外臣位,宜守正則吉。
三、周易禪解:察微知漸是人人本具不可思議的自覺性,照著自己的真如本性做事就是「覺」,是吉祥的先兆。
四、知幾:了解到最細微處,為察微知漸,為預測之意。事務的發展不明顯,不容易看清楚,所以要觀察了解到最細微處,在事前就預測趨勢而做好準備,以順適其幾,沒有不吉祥的。出現徵兆當立即趨之,如果稍微遲疑,就會失去機會,遲疑是因為起心動念還沉溺在名利物欲之中,無法靜觀其幾,決斷行事,當知靜能生定,定能生慧,慧則事圓。五、震為木,本卦之二、三、四爻為艮、為石,六二在艮卦初爻。
六、六二動爻變卦為雷水解卦,守住爻辭的原則就能化解阻礙,否則成為水山蹇卦。
七、日講易經解義:天下之理有隱潛而微者,有顯設而彰者。人之處事有巽順而柔者,有勇決而剛者,人知乎,方能知幾。今君子既知其微,又知其彰,既知其所以柔,又知其所以剛。四者既知,則無所不知,所以為萬夫之望,此真所謂知幾知神也。
八、豫卦九四為卦主,陽爻居陰位,不中不正,四與初應,與六三親比,初與三為陰爻占陽位,不當位,皆諂於九四,惟六二居中且正,中正自守,上不諂於六三,下不輕慢於初六。不諂不瀆,這就是君子處世能事理權衡的自覺性。
九、日講易經解義:知易之理,不外知幾,而知幾實難,必靜止之功成於內,然後光明所燭,能得於易理之精微,應事接物無少過差,動與吉會,始為知幾之君子也。
九、地雷復初爻―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 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
心法:
一、 復卦,由剝卦而來,山地剝上九為碩果僅存,陽爻不能剝盡,要反下回復,為一陽來復而為復卦。
二、日講易經解義:人之善以能復為功,復之學以知行為要。初九一陽來復,為復之最先,所謂不遠之復,不至於悔,大善而吉者,即顏回之學也。
三、周易禪解:復卦是從剝卦淪喪後重新振作。初爻一陽來復,任重道遠,要有躬身實踐的精神和自我改過的自覺性,才能慢慢恢復再生,喻知錯能改。
四、顏氏之子,指顏回。殆,大概之意。庶幾,為近乎之意。
十、山澤損卦第三爻―
「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夜子時天地交泰,陰陽二氣絪緼,交互作用凝成雲霧,天降如醇甘露,萬物得以滋潤才能生長。男女精氣陰陽交感,均勻調和,造化人倫,生男育女生生不息。
心法:
一、致一,專一不二、合一之意。喻兩兩相遇時要專一。
二、損卦由泰卦來,地天泰九三爻與第六爻易位而成山澤損卦。損卦上九為一陽爻,與下陰爻陰陽相合為友。
三、損,為損下益上。損泰卦之下卦九三,益上九。(泰卦下乾為三人行,損九三一人)四、日講易經解義:三人行,損一人,為兩也。得其友,亦為兩。兩兩相與則專一,若三則雜亂不能成。
四、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十一、風雷益上九―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心法:
一、益卦由天地否卦變來,否卦之九四陽爻降為初爻變為風雷益卦,為損上益下。
二、風雷益上九是孔子教導世人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重點,和朋友交往要先奠定交情才求交誼互動。
三、有恆者,益之本也。益之道,在於遵循損上益下的正道,並持之以恆,修養智慧,平心靜氣,言行坦適從容,才能轉凶為吉。
五、周易禪解:惟仁可以安身,惟知可以易語,惟力可以定交。仁是仁德、知是智慧、力是利他。
六、周易禪解:懂得損,才有益,益卦認為「增道損生」的原則是自利利他的開始,有仁德、有智慧、能忍耐的人,不求利益,利益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