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風火家人卦—論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正外莫先正內,立家規、重倫理,以防患於未然,並嚴守規範,身教重於言教,才能建立家業。 明夷受傷害後,需回家靜養,得到家人的溫暖。序卦傳:「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次明夷。」 卦象--巽上離下。巽為風、為木。離為火、為...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繫辭上傳 ( 第十二章)


繫辭上傳第十二章
章旨:本章講火天大有卦上九的爻辭意義,及繫辭上傳各章節的總結論。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易經大有卦上九爻辭說: 「能獲得上天的庇祐,是吉祥而且沒有不利的。」但是上天怎麼會獨厚大有上九呢? 孔子說: 「祐,有外來幫助的意義,是來自天賜的庇祐。上天所幫助的,必是順天理而行的人;而世人會幫助的必是誠信篤實的人。因此做人要言顧行、行顧言,信實不欺,思維及言行均順從天理,遵守正道綱紀,崇尚並跟隨有德性的賢能之人,學習一切事理。因此能得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天助、人助。」

心法:
一、火天大有,上為離、為日、為火,為光明。下為乾、為剛健、為天。卦象為太陽高掛天上普照下來,猶如日正中天,大有光明。於人事而言,下卦乾為內卦,代表內心要剛健自強,努力不懈。上卦離為外卦,代表對外處世要光明正大,才能大有成就。也要注意態度需謙遜有禮,因為離為火,有盛氣凌人之慮。上九陽爻是天位,六五陰爻為君王,一柔應五剛,能達到履信思乎順”,又能崇尚陽剛賢臣。所以對外謙卑以得人和,內則以剛健自強,就會有上九自天佑之的成功。

二、上九陽剛居極位,在天位,能高而不亢、滿而不溢,並崇尚六五君王的誠信賢德而順行之。上九心之所動,順乎天理,則身之所履,必以信實,如此自助而後人助天助,故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三、雖天人殊途,但天理一致。為人處事當知「舉頭三尺有神明,赫赫神明分曲直」,玄天上帝垂訓:「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人人當以為警誡,但凡起心動念做到不悖天理大道,為人誠信不欺、忠厚篤實,則不需問天求人,也必得天助人助。

四、履,為實行、實踐之意。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孔子說:易經雖然記載了流行於天地萬物的大道真理,以及變化莫測的宇宙萬象,但是實在無法完整表達,形容終盡,也難以用言語文辭貫通易理的的深奧要意。如此聖人闡明天道及警世的良苦心思,難道就被湮滅而無法讓世人明瞭了嗎?

子曰 :「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孔子體會到易象易理的奧妙,高深莫測,是難以形容完備,表達盡意的,因此,聖人創立象數以表現無法盡意的宇宙之繁雜萬象,設六十四卦以完整傳達宇宙變化莫測的陰陽順逆,及萬事萬物的情態及真偽正邪,又怕世人無法見象即會意,因此在卦爻下繫以文辭,盡其所言的詳細詮釋吉凶悔吝,用卦爻來闡明窮變通久的道理,讓世人了解「天顯像,人作用」的意義,靜則觀其象玩其辭,動則觀其變玩其占,以盡趨吉避凶之利,鼓舞世人撥揲蓍草以盡陰陽變化,發揮卦爻之神妙運用,啟示不可測、不可知的吉凶禍福。(陰陽不測謂之神)

心法:
一、象,指卦之陰陽剛柔而言。聖人了解天地萬物之理,不外陰陽,因此畫一奇以象陽,畫一偶以象陰,天地間萬事萬物的變化皆包括其中。

二、舞之,為撥揲蓍草的動作。

三、吉凶源於善惡,善惡根於情偽。情為順、為陽、為君子、為正、為真。偽為逆、為陰、為小人、為邪、為假。順其性則情,拂其性則偽,故從來純忠至孝只求愜乎於情,而元惡巨憨總以行其大偽。(日講義經解義)

乾坤其易之緼邪?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易得乾坤而成易,易經的大用完全在乾坤兩卦,乾坤陰陽是易理的精髓蘊藏所在呀? 乾天坤地,乾陽坤陰定位成列,生機流行,化育萬物,伏羲八卦以乾坤兩卦變化的排列順序演變成六十四卦,一本散萬殊,變化无方的易之原理原則全部確立在其中了。

乾坤毀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若破壞乾坤陰陽之理,也就破壞了易理,陰陽變化之妙就無從看出端倪,如果易理的根源不見了,則乾坤的作用,天地的陰陽變化也就隨之消失,生機幾乎熄滅

心法:

一、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二氣相合,才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氣。如果乾坤毀滅,天地之道無法作用,則陰陽生機從此止息。

二、易之原理為大道之原理,是形而上的道。易之體為如如不動的太極本體,不會變。乾坤之陰陽互變,則為易之大用,可感而遂通。

三、乾坤毀,則天地无造化之生機,天地止息,則无法了解易理,也看不到不易、簡易、變易的作用,易理的陰陽變化不可見,則乾坤就止息不能作用了。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是故形而上是在形體之外,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無聲無息,只能用心領會,是宇宙的真理,化育無窮之大道,主宰有形萬物,也是人的自性本體。有形有象的物質,是乾坤作用,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之萬物,且內涵形而上的道,為形而下的器。道和器互相感應乾坤剛柔相推,陰陽互變,適當的修裁事物達到應用的目的,這就是再進一步推演,施行於百姓日常生活的動靜之間,以發揮作用,叫做通。舉此變通之法措置於天下,以教化人民都能明吉凶、知變通,就是聖人道濟天下的事業。

心法:

一、乾坤,為天地、陰陽、剛柔、奇偶,在天成象,在地成器。

二、易學的原理即大道的原理,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道與器不可分,无道則器不顯,无器則道不存;道代表自性,器為有形之物,受陰陽所束縛,器代表假體,如果假體裡面沒有自性,豈不成了行屍走肉。

三、道可以成器,器可以依所需而裁度利用,即為「變」,道藏於器,透過器可以進入探究道的玄妙,即為「通」

四、化而裁之謂之變,指適當的變化剪裁,以達到應用的目的,為「去故」之義,將心思及作為轉化提升,並裁減掉一切私心慾念。推而行之謂之通,為「取新」之義,推陳出新以達到應用的目的,即窮則變、變則通。

五、明吉凶知變通,則事无疑而決斷不滯。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因此易經所說的卦象,就是聖人了解天地間複雜萬象的奧秘,是看不見的道,因此用模擬的方式畫卦立象,以代表宇宙萬事萬物相宜的各種現象,讓世人了解複雜的萬象,這就是卦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聖人看到天下的萬事萬物變動無常,卻有一定的大道法則和自然規律,萬變不離其道,則統觀萬象生滅的動靜並融會貫通,以制定典章禮法,裁度合宜的規範法則,並繫以文辭文句,明示順天道者吉、逆天道者凶,作為世人判斷吉凶的根據,就是爻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

卦講象,爻講變,天下繁雜的事物都在卦象中顯示極盡。能鼓動天下人勤奮不倦,建功立業,能知吉凶趨避的啟示都在彖辭爻辭中揭露。

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

化裁事物之變,在於七八九六陰陽老少的變易之道,宇宙萬事萬物之陰陽動靜變化無窮,聖人藉易理窮變則通久的變化之用,去故取新,動靜合宜,以推行無阻。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要透徹了解易理的玄妙,精通易理的深奧大道,達到明察毫微,出神入化的境界,在於運用易理的人具備德行修為,致力於修持定慧之道學,虔誠洗心,能發揮自性本體之大道,思維和天地萬物合一,做到寂然不動,无思无為,感通而成,即使不言亦可取信於人。

心法:
一、化裁,謂之變。易理中包含化裁之變、揲蓍之法,作為世人決斷動靜行止之依據。

二、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寂然不動,感而隨通。

三、宇宙萬事萬物不停的變化,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無所不變,藉易理變通的變化之用,把易學的原理運用精通達到明察秋毫出神入化的境界,重點在於運用易理的有沒有思想和易理合一,做到無為而成,不靠言詞取信於人,做到這樣,都是存於個人平日的德行修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